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本章小结

识别城市中心区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是区分工业用地高效利用和低效利用的基本途径,能够为后续推进低效工业用地退出奠定基础。首先,本章结合城市工业用地与经济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从极化视角系统考察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时空变化格局,从宏观层面找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差异。然后,以宗地为评价单元,结合管控指标构建评价体系,并采用综合评分法对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进行微观评价,有利于低效宗地的识别和再开发。

从宏观视角来看,通过将经济学中的“极化理论”引入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分析中,构建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极化指数,并结合DEA模型和核密度估计方法,对中国大陆31个省区2009—2014年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差异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中国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总体上表现出波动上升趋势且区域差异显著。第二,中国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极化过程已经显现,总体极化程度呈“波动下降”趋势,且东、中、西部地区极化程度各异。第三,研究期内中国城市工业用地利用效率的区域异质性和极化格局是城市工业用地系统由较低水平向较高层次发展的必经阶段,是区域资本、劳动力与城市工业用地之间低水平耦合向高效融合状态过渡的自然过程。

从微观视角来看,通过对湖北省部分代表性开发区的宗地评价,为准确识别低效地块、了解工业用地低效利用的原因并提出有效解决的方法扩展了思路。在项目准入前对产业类别、项目类型、注册资本和投资强度、项目产出、环境影响及资源节约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将综合评价结果与项目供地的位置、规模等因素相挂钩,同时综合考虑企业的供地方式,提高要素的集约利用水平,突破瓶颈制约,这是推进城市中心区低效工业用地退出的有效途径。在推动工业用地集约利用方面,既要重视土地的集约利用程度,也不能忽视生态环境影响。例如,工业用地从低效利用向高效利用转变的过程中,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特点和差异提出针对性的布局建议,同时加强生态环境方面的准入要求,促进城市工业用地科学合理布局,促进产业聚集,保证经济开发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91SDbMB8fnqmM0WKjspagdk8eJHecm340ykozUDCJ005LGLZals2xAz2roYVK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