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 理论价值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及其利用效率相关研究是城镇化理论和能源消费理论的深化,是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内涵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在未来经济发展及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应对日益严峻的能源问题是事关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目前对城市化的理论主要集中在人口、经济、地理空间的推进方面,而能源经济学更多的是从宏观角度研究能源供求关系或者能源价格在市场活动中的变动特征,或从投入产出角度以及能源效率的角度分析能源消费的特点及规律。但是,在中国这样一个整体城镇化进程已经完成60%而区域之间差异较大的国家,对于如何在继续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同时注重城镇化的高质量发展、如何联系城镇化建设和经济波动构建节能路径、如何解决区域间能源消费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考虑得还不够。

理论层面上,本书根据能源经济学和消费者行为理论,从能源消费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将能源消费者分为企业、居民、政府三类,联系城镇化发展过程,分析不同主体的能源消费行为、能源消费趋势和演进特征;从规模效应、产业结构转变效应及技术进步效应等层面分析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及其利用效率的影响机制;综合城镇化进程中所呈现的阶段性特征和空间区域不平衡特征,分析城镇化对能源消费影响的阶段特征和空间溢出效应,大大丰富了城市经济学和能源经济学的理论研究内容。

二 实践意义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进程呈现出快速且较为稳定的态势,取得了突出成就,但粗放型城镇化发展导致了能源消耗和环境损害,而后者反过来对城镇化进一步发展的约束也日益显现。“十一五”之后,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约束能源消费、提高能源效率,着力推进城镇化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并取得长足进步。目前,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建设进入深化期,围绕经济周期、城镇化发展质量、区域资源禀赋、区域经济社会公平发展和能源效率提升的双重需求、居民家庭对能源消费日益增长的需要等新型城镇化建设中能源消费领域出现的新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现实意义:

(1)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和城镇化建设进入深化期的能源消费和利用效率提供经验研究和参考建议。本书就经济波动对能源消费的非对称性影响进行分析,为城镇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有助于深入和细化节能效果和原因的研究、联系经济增长和经济波动制定和实施更完善的节能减排政策,为提高能源消费总量预测的准确性以及实现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与参考。而对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并定量分析其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从而促进新型城镇化从快速推进向内涵式发展、实现城镇化建设和能源消费脱钩,是对现有研究的进一步扩展和深化。

(2)本书从资源依赖和资源丰裕两个角度,联系产业结构,分析资源禀赋对我国能源利用效率的直接和间接影响,并从节能的公平和效率原则出发,综合考虑处于新型城镇化进程中不同阶段区域的能源消费和碳排放水平、经济发展状况、节能减排的潜力,以及能源消费下降和削减碳排放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等多种因素,对各区域的节能减排能力和应承担的节能减排责任进行综合评价。这对因地制宜地制定产业政策和环境政策,更有效地实现节能减排,促进经济与能源利用、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3)本书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详细分析了居民消费引起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从宏观层面分析了技术进步、城镇化、消费规模和消费结构等因素对居民能源消费变动的贡献,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家庭收入、家庭规模等家庭特征对城乡居民能源消费的影响,可为在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在保持不降低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前提下,科学制定居民能源消费政策提供相关的理论支撑和依据。这不仅有利于引导居民消费方式的转变,而且还能进一步引导产品结构的改变,对于推行“全民节能计划”、构建能源节约型社会、实现全社会的节能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qY2GSnjAS7UNz3034MrB3AERVC8trg3o/yBdrv3liudpqMCQ+597mMT3DVdGJXx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