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选题背景

城镇化是伴随工业化发展,非农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的自然历史过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自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经济上取得了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城镇化发展水平也快速提升。国家统计局2019年数据显示,1978年中国的人口城镇化率仅为17.92%,2018年该数值达到59.58%,年均提升高于1个百分点,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意味着城镇人口比重的提高,显然需要城市提供大量的基础设施、建筑和交通工具以满足日常的生产生活,这不仅带动了产业结构、经济增长方式、居民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的变化,也对能源需求规模和使用效率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研究表明,传统的粗放型城镇化发展模式导致了能源的大量消耗和环境恶化,后者反过来对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也形成制约。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指出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提出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强调坚持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为引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在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厉行节约、集约利用能源的原则,以促进能源效率的提高,并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城镇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及其利用效率领域仍存在较多深层次的问题尚未得到根本的解决,快速推进的城镇化进程对能源的需求量仍将不断上升,这无疑给节能目标的实现以及构建能源节约型社会带来了巨大压力。如何将城镇化发展与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是未来城镇化建设和能源政策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难题,其主要问题包括:

(1)城镇化建设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是大规模的城镇投资也是经济波动的重要来源,而在经济增长的“扩张期”和“收缩期”,经济增长对能源消费和能源强度的影响是否相同?在我国经济逐步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如何继续发挥城镇化建设的经济引擎作用,同时避免粗放式投资造成的新一轮产能过剩以及能源消费快速增长和能源强度反弹?如何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降低经济波动对能源消费的影响,以形成稳定的节能路径,实现经济增长、城镇化建设、节能和能源结构调整的多重目标?

(2)学者就城镇化发展水平对能源消费的影响已经做了较多的论述,但是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理念的指引下,城镇化建设由注重速度开始向注重质量转换。但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内涵是什么?如何综合评价我国各地区的新型城镇化质量?我国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的时间趋势和空间分布如何?新型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如何影响我国的能源消费?如何更好地落实新型城镇化理念,将追求高速度的城镇化建设切实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以促进经济发展和能源消费的脱钩?

(3)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和能源集约利用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其中产业结构调整一直以来都是提升能源效率的重要举措。但是,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历史条件以及经济发展阶段和发展模式、城镇化进程、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发展等都存在显著差异,其能源消费规模、消费结构和能源利用效率也存在显著的差异。在资源禀赋高的区域,调整产业结构、提升能源效率、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相比其他地区都面临更大的难度,同时这些区域的城镇化尚处于中等发展水平,未来城镇化的推进对能源消费的依赖仍很大,资源禀赋较高区域的城镇化建设和能源消费模式的改变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功的关键。如果不考虑当地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而去发展没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以此来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即使可以在短期内满足削减能源消费的需求,长期来看并不利于地区竞争力的提升,不仅会阻碍新型城镇化发展,而且还会造成能源利用效率的损失。那么,如何基于资源禀赋考虑调整产业结构以促进地区能源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降低城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费的依赖,实现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的协同发展?

(4)过度追求经济增长以及强调城镇化快速发展从而造成能源浪费和环境恶化的经济发展模式是难以持续的。我国设定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并在区域层面分解这一制度对节约能源资源、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环境生态友好型城镇化建设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区域发展不平衡再度扩大的背景下 ,如何通过比较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能源消费水平,综合评估各地的节能潜力和节能成本,基于公平和效率的原则确定区域的节能减排责任,在最大限度地实现节能减排的同时给予区域公平发展的环境,谋划区域协调发展新思路?

(5)经过多年的努力,工业部门在节能技术和生产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城镇化和国内消费规模日益扩大的驱动下,我国居民家庭的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正在抵消生产端所做出的努力,技术进步、人口迁移、居民家庭消费等宏观因素以及家庭收入、家庭规模、户主受教育程度、年龄等微观因素如何影响城乡居民家庭的能源消费?在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以及农业人口市民化的过程中,如何从宏观和微观视角构建针对城乡居民家庭的节能政策工具以降低家庭能源消费,引导我国家庭节能、绿色、科学的生活方式,从而建设能源节约型社会?

国内外学者已开始关注城镇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费及其利用效率问题,并对能源利用效率的综合评价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这些成果为本书研究奠定了基础。但是目前对于经济增长和城镇化水平对能源的影响研究较多,而对于经济波动和新型城镇化质量对能源消费的影响研究较少;基于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研究较多,而较少关注资源禀赋这一无法改变的自然条件对城镇化进程中能源效率的影响;较多地讨论了各地应如何实现能源控制目标,而缺乏公平且有效地设定区域节能减排责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考量;较多研究了区域和行业的能源消费,但是较少从宏观和微观视角研究城镇化进程中居民家庭快速增长的直接和间接能源消费及其影响因素。

可以预见,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城镇化建设仍面临着重大的战略空间和发展机遇,城镇化水平仍将持续提高。由于大量人口向大城市和特大城市流动,满足能源需求的同时实现节能减排要求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各类城市资源环境问题日益显现和突出。如今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发展也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这个背景下,不仅仅要求新型城镇化从追求快速推进阶段转向集约高效、生态文明、绿色低碳的发展阶段,更需要新型城镇化转向更加强调以人为核心、更加强调区域平衡充分发展、更加强调绿色发展理念下社会全面发展的深化发展阶段 。而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则是在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城镇化建设进入深化期的背景下,从供给和需求两个侧面、从“全国—区域—家庭”三个层面对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问题进行的更深入的思考,这是破解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促进城镇化高质量和可持续化推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Kh8JsUuyZaRKm+O75isu9WvKFLHSJNA5Q2PsTe7gDKvh/8DdgtE2km2Vr/CILNv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