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2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袭击全球,对人类生命健康安全造成重大危害,并对全球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与此同时,全球多种极端气候事件也不断发生:澳大利亚山火、东非蝗灾、加拿大雪灾、新西兰水灾、中国南方多地持续暴雨和水灾……,这一切正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生命健康安全,都直接和间接地与人类活动引起的气候变化有关。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无限制地使用化石能源向大气中排放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南北极和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水资源分布失衡、极端天气事件频发、粮荒饥荒潜在风险日益加大、森林和土地退化、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各种公共卫生健康事件和新的病毒以及灾后疫情不断。应对气候变化,与自然和谐相处,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道路,实现碳中和,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简称碳市场)是一种市场化的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工具,是《巴黎协议》推荐的重要的气候政策,《巴黎协议》一半以上的成员国都正在实施或计划实施碳市场政策。截至2019年底,全球已有29个司法管辖区的21个碳市场,占全球GDP的42%,较2005年翻了一番。从管控行业看,电力、工业、航空、交通、建筑、废弃物、林业等不同行业或部门都有所涉及。全球主要碳市场的碳价格经历长期大幅波动后逐步建立了价格稳定机制,目前,欧盟、美国加州碳市场的碳价格分别在25.3欧元/吨和16.7美元/吨左右,整体呈上升趋势。中国于2011年11月宣布湖北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和深圳市等7个省市作为碳市场试点,为建立全国碳市场提供经验借鉴。经过九年左右的试点建设与实践,中国于2017年12月19日宣布启动全国碳市场,试点碳市场逐步向全国碳市场转换,试点碳市场和全国碳市场平行运行的二元碳市场体系将存在一段时期,最终走向全国统一的碳市场。碳市场是一项系统性制度或政策,涉及到法律保障体系、关键政策要素体系、MRV数据支撑体系,注册登记体系、交易体系、监管体系这六大基础体系,其中,关键政策要素体系包括总量设置、覆盖范围、配额分配及管理、履约、抵消机制、价格稳定机制、竞争力和碳泄露解决机制以及效果评估等。目前出版的一些与碳市场有关的专著或教材,包括本人主编和翻译的四本碳市场方面的专著,都侧重于这些政策本身的设计原理及其背后的政策考量,还没有从纯粹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其经济学原理和经济学意义。

作为气候变化经济学系列教材之一,本书努力用经济学的方法、概念、分析工具和话语体系来阐述碳市场的基本经济学原理,主要涵盖以下八章的内容:

第一章是绪论。主要对全球碳市场发展的背景、现状与趋势、基础性制度和关键政策要素进行概述,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碳市场发展的来龙去脉、总体制度框架以及关键的政策要素的基本概念和关系,为后续各章节的深入学习提供背景知识。第二章是碳市场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主要对碳市场的理论源起,包括稀缺性理论、外部性理论、科斯定理、庇古理论以及排放权交易理论从碳市场视角进行解读和剖析;然后对基于总量的配额交易、基于减排信用的交易以及自愿减排交易三种类型的碳市场的经济学原理进一步阐释;最后围绕碳价格形成机制,从供求均衡模型、边际成本模型和期权定价模型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第三章是碳市场的需求与供给。主要对碳市场的需求和供给的概念、内涵、特点、影响因素以及需求和供给规律及其曲线进行阐释,分析碳市场均衡价格及其变动规律,考察碳配额价格弹性,从而揭示碳市场供求与一般商品供求的异同。第四、五章是碳市场的覆盖范围、碳配额总量及其分配、履约与抵消机制。为了对碳市场政策设计中的上述五大关键政策要素进行深入详细的经济学分析,我们用两章的篇幅对这五大关键政策要素的基本概念和内涵进行详细界定,然后着重对碳市场这五大关键政策要素的政策设计进行成本-收益、公平-效率的经济学分析。第六章主要对碳价格的波动和稳定机制展开经济学分析。合理的碳价格是保证碳市场以成本有效的方式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关键所在,这一章系统梳理了碳价格波动和稳定机制的理论争论,在经济理论层面深入剖析了“量价之争”问题、碳价格上下限和碳配额动态调整的理论问题,并围绕固定价格或价格上下限、价格触发机制、稳定储备机制和碳配额分类管理机制四类稳定价格机制的实践进行了详细的经济学分析。第七章围绕碳市场引起的国际竞争力和碳泄漏这两个国际影响问题展开经济学分析。这一章深入剖析竞争力问题的理论依据、挑战和影响因素,详细考察碳泄露的渠道和理论模型,最后结合对这两个问题的经验研究结果,讨论应对措施的经济可行性。第八章综合了宏观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和福利经济学的概念、方法与模型,深入系统地对碳市场政策效应的事前预测和事后评估进行阐释,系统性地回答了以下问题:作为创新性的市场化气候政策,碳市场的节能减排效果、经济影响和福利影响到底如何?怎样界定碳市场的节能减排效果、环境效应、经济效应和福利效应的概念和内涵?如何量化这些指标?有哪些经济学方法和模型可供使用,各自的原理、适用性和缺陷是什么?

作为经济学教材,本书适合经济类本科高年级或者硕士研究生低年级使用。本书尽可能用经济学的思维、站在经济学的视角,基于经济学的概念、方法和语言,来分析碳市场最具有经济学意义的理论、概念、关键政策要素、问题、争论和措施以及评估,努力培养学生对碳市场的经济学理解和把握。作为教材,本书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因此每一章都配有专栏、有计算的地方尽可能安排例题,章后附有思考题和延伸阅读,以帮助学生深化或拓展对相关内容的理解。

本书由来自高校和研究机构的作者共同编写完成。主编为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齐绍洲教授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的禹湘副研究员。第一章由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的程思执笔;第二章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的禹湘执笔;第三章由碳排放权交易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湖北经济学院低碳经济学院的的孙永平、刘习平共同完成;第四章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王文军执笔;第五章由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骆志刚、漆小玲和王文军共同完成;第六章由武汉大学的谭秀杰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王班班共同完成;第七章由武汉大学的谭秀杰完成;第八章由复旦大学的吴力波和钱浩祺共同完成。感谢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赵黛青研究员作为审读专家提供的宝贵意见。另外,武汉大学的汤思妍、王鹤樟、陈豪、黄小燕、杨芷萱、段博慧和郑晓威,复旦大学的周颖、任飞州、马戎,上海社会科学院的孙可哿,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的谢鹏程、骆跃军,北京农学院的赵栩婕等老师和同学,在资料查找、技术支持、翻译和格式编辑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碳市场作为一项制度创新和社会实践,理论和实践还在不断发展演变当中,作为第一本“碳市场经济学”教材,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甚至错漏之处。我们希望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更好的教材问世,共同培养应对气候变化的高层次专业人才。 E/n9A9TeklmsNONnIx91q9aF/kuaL6T/U4JKygBa2S0EqYD71EgEO6OEuHO7s5f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