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概念分析

一 舆情

舆情是在一定时空范围内,由个人或社会群体所构成的公众对于某事件所产生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倾向的集合。具有如下四个特征:

(1)舆情直接关乎公众的意见和情感,虽然舆情演化过程中意见领袖的引领作用仍然很大,但与以前的舆论媒介化与精英化倾向有明显的不同;

(2)客体不同,既包括公共事务、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等,又包括个人、特定人群、企业、地区、国家等内容广泛的对象;

(3)除理论性和说理性的观点之外,舆情还包括情绪、认知、价值观等更广泛的表达内容;

(4)表达机制和传播机制有创新,除文字之外,表情、图像、音频、视频在舆情传播中的作用非常明显。

舆情事件通常是指与公众切身利益相关或公众关心的公共事务,将刺激公众在不同时间、空间内,依据个人所处的不同环境和拥有的不同经历,产生不同的情绪、意见、态度、行为,这些情感、态度、行为的总和构成事件在该时空范围内的舆情。本书将舆情认定为个人或组织对某事件所产生的情感、态度、言论和行为的集合。

二 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指借助于互联网,媒体或网民对社会焦点问题或者社会公共事务等所表现出的具有一定影响力、有明显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由该定义可知,网络舆情是被公众关心和在网络上形成、发酵、扩散并造成影响的事件,常被看成是带有负面或消极意义事件的代名词。从广义上讲,网络舆情是以互联网为载体,广大网民针对特定关注对象所产生的所有看法、认知、态度、意见、情感、思想、意愿、心理、观点等具有倾向性意识形态的网络表达、互动、传播和演化等活动的集合。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局部映射,与社会整体的全局性意见或情绪略有不同,是网络上部分社会阶层或群体的意愿或情感表达。网络舆情与社会舆情的不同之处在于:

(1)从载体上看,网络舆情与社会舆情的街谈巷议、口耳相传等行为表现方式不同,它是通过新闻跟帖、论坛、博客、微博、微信、QQ、知乎等渠道充分互动后,以门户网站、社交媒体、网络论坛等途径表达出来的,是社会大众在虚拟环境中的表达,即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的一部分。

(2)从历史进展角度看,网络舆情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状况的反映,是社会舆情的一种特定表现形式。另外,互联网环境下舆情研究对象的范畴更加宽泛,既包含社会事件、公共事务、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等社会性活动,又包含品牌认知、产品意见、营销活动等企业性的产品评价。

三 移动社交网络舆情

移动社交网络舆情是以社交网络平台为载体,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为工具,以事件为核心,广大民众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它具有可控性与自由性、即时性与互动性、多元性与丰富性、外显性与隐匿性、非理性与情绪化、群体极性化与个性化等特点,包括如下四个特征:

(一)参与主体大众化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尤其是移动社交网络平台的广泛使用,公众可以打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通过移动网络了解信息、发布信息,表达自己的观点。在某一事件发生后,公众不仅可以通过传统的媒体报道了解事件情况,更可以通过移动社交网络“零延迟”地了解事件的发展动态,并参与讨论,发布自己的看法,与他人进行互动。此时,公众可以真正地参与到舆情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

(二)传播方式、平台多样化

现如今的移动社交网络平台种类各异,公众通过移动社交网络,不仅可以在线上发布文字信息,同时有些平台还支持网民上传图片、视频、声音,以及提供其他相关的链接,这使发布的内容更加生动具体,不仅容易理解,还可增强其可信度,使其传播效应倍增。当某一事件发生时,亲历者可以不局限于文字的表述,通过照片或视频的形式上传到移动社交网络,以便更多的人了解事件详细经过,由于照片和视频真实性较高,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传播效果。

(三)传播速度快捷化

由于移动社交网络传播的及时性,公众在网络上的各种行为几乎会实时呈现在网络平台上,尤其是较为敏感的事件或是公众所关注的问题,时间间隔几乎真正为零。移动社交网络的这一特征大大加快了网络舆情的传播速度。

(四)社会效应扩大化

如今移动社交网络的用户数量巨大,任何事件,尤其是公众所普遍关注的事件,如果发布在移动社交平台上,短时间内就会被其他用户所知晓,其中的活跃用户更是会积极参与事件的讨论或跟进挖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舆情走向,使事件的社会效应不断扩大。

四 线上线下

本书中的“线上”特指互联网络渠道,包括电子邮件、微博、微信、论坛等各种互联网络平台;“线下”特指非互联网渠道,包括电视、报纸、广播等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以及人们之间通过电话、纸质书信的信息传播或进行面对面的口口相传。通过线上渠道进行的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全球性、互动性、隐匿性等特点,使线上的信息传播方式和效果同线下渠道有根本性的不同。在时空上,线上信息的传播不受地理位置的限制,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具有即时性;线下信息的传播受到时间和空间位置的限制,在时间上具有延迟性,在空间上具有地域限制。在传播内容上,由于线上网络使用者具有隐匿性,所传播的信息相较线下更为复杂。在传播对象上,线上传播主体的目标受众主要由传播主题和传播内容决定,传播关系建立在相同的传播主题或内容的基础上;线下传播通常以社会关系为基础,信息之间的传播建立在已存在的社会关系基础上。 J388BNmlh+/ufhNaQuTCOqaP4xLHAeUdhih2A5HZlPnpqhYzG2LjO5GuRBczmR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