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大量人为温室气体排放(简称碳排放)引发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日趋严重,深刻影响着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碳排放核算是应对气候变化各项工作的基础,对促进国家和地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决策科学、管理规范、信息透明具有重要意义。编制一本突出学理性,强调综合性、精准性和实用性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学》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

上世纪末以来,发达国家政府和国际组织如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世界资源研究所(WRI)、世界可持续发展工商理事会(WBCSD)、英国标准协会(BSI)等积极开展了碳排放核算探索,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成果,涵盖了国家、城市、企业、项目等层面,包括《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测试版1.0)》《温室气体核算体系:企业核算与报告标准》以及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方法学等。近年来,我国政府及专家学者做了大量工作,我国碳排放核算研究和实践迅速发展,总体呈现出“从国家层面向省区、城市、企业及设施层面”、“从直接排放向能源间接排放、贸易隐含排放”核算的发展趋势。根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要求,所有缔约方应按照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编制各国的温室气体清单。我国作为UNFCCC非附件I的缔约国,于2004年和2012年向《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大会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初始国家信息通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国家信息通报》,2019年提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三次国家信息通报》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为了进一步加强碳排放核算能力建设,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相关领域的专家编写了《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10年全国陆续启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工作,有利于掌握各地区、各部门排放现状,协助政府部门制定相关减排措施。

本书共分十一章。第一章为绪论,概述了气候变化的科学事实,介绍了碳排放核算相关概念、人为碳排放以及引发的温室效应增强,明确了本书碳排放核算对象和气体种类。第二章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内外碳排放核算进展,提出碳排放核算展望。第三章为碳排放核算方法体系,是本书的中枢和纲领,在综合已有核算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领土边界、生产侧和消费侧碳排放核算体系基本框架,概述碳排放核算方法内容。阐述了核算层次、核算方向、核算边界和与之相关的核算范围等概念、内涵。第四章到第八章,以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和林业以及废弃物处理五大领域为重点,详细介绍所包含的核算单元排放原理、核算公式,以及相关活动水平和排放因子统计调查和方法。第九章以区域间经济活动碳转移核算为例,阐述消费侧与生产侧核算的区别,详细介绍消费侧核算的方法。第十章介绍了碳排放核算所需要的质量保证一般方法、原理及保障制度等。第十一章介绍了全球及中国的主要碳排放数据库。

本教材的定位与特点如下:本书作为国内第一本碳排放核算方法学教材,为读者和学生们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框架。本教材适用于高等学校经济学、气候变化相关专业的辅修课或专业课,可供本科生、研究生根据学习需要开展选择性教学和阅读,同时也可供从事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碳交易市场建设等行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阅读参考。我们在编撰过程中,一是力求全面把握研究和工作进展,完整地反映研究共识,博采众家之长,充分借鉴吸收相关国际标准以及《2006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2019年IPCC国家温室气体清单指南》等成果,尽力契合“气候变化经济学”系列教材的总体定位,注重多学科交叉和学科知识提炼,适度取舍综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碳排放核算方法学教材。二是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五大领域碳排放核算单元排放原理、排放环节、排放特征、具体的核算方法及其适用条件,较详细地介绍了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的确定方法。同时详细介绍了区域间经济活动碳转移核算,并以此为例,阐述消费侧与生产侧核算的区别。三是结合我们在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行业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及相关活动水平与排放因子调查等实践,在五大领域核算方法介绍中给出了具体的核算案例,对活动水平、排放因子实测进行了方法学讨论,给出了相关参数调查方法和检测方法。

本书是不同研究机构和高校相关团队紧密配合、分工协作的集体智慧结晶。主编为安徽省经济研究院的蒋旭东、上海工程科技大学的王丹和安徽省经济研究院的杨庆。副主编为安徽农业大学徐小牛、合肥工业大学朱承驻、安徽农业大学杨书运、安徽建筑大学陈广洲、西安交通大学王育宝、南方科技大学叶斌。第一章由蒋旭东、安徽省经济研究院汤丽洁负责编写,第二章由叶斌、世界资源研究所蒋小谦负责编写,第三章由王丹、武汉工程大学王国飞负责编写,第四章由杨庆、安徽省经济研究院王涛负责编写,第五章由朱承驻负责编写。第六章由杨书运负责编写,第七章由陈广洲负责编写,第八章由徐小牛负责编写。第九章由王育宝负责编写,第十章由安徽省经济研究院徐鑫、王燕负责编写,第十一章由蒋小谦、叶斌负责编写。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蒋晶晶承担了部分外文文献及资料处理,安徽省经济研究院檀竹姣、西安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何宇鹏、湖北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施杰等承担了文献搜集、资料处理等工作,参与部分章节的讨论。全书由蒋旭东进行组织和统稿,王丹、杨庆承担相关组稿工作。

团队是第一次组织多学科专家编写《碳排放核算方法学》,由于能力和经验不足,难免有不当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在今后再版时进行相应修正。当然,随着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和实践工作的深化,统计核算体系制度的完善,好的研究成果和核算方法将不断涌现,也确有及时修正完善的必要。 N5adJwu1+1t7cKx6UUoztW6zi0g/lvA9teOHhjaIimzHwuSficq6nZLONfOggI2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