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向主流电影靠近的主旋律电影

在中国,“主旋律电影”,是由特殊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电影形态。这类影片主要由各级政府、各党政部门和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直接或间接资助拍摄,大多以真人真事为原型,以集体主义、英雄主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为直接主题,以政治宣传而不是商业赢利为第一目的。为了纪念改革开放30年、反映汶川大地震、配合奥运会等重大事件,各级政府各个部门都投入非商业性资金资助拍摄主旋律电影,如与地震和灾害相关的《5.12汶川不相信眼泪》(杨凤良导演)《冰雪同行》(陈健导演)等,与奥运会有关的《破冰》(徐耿导演)《一个人的奥林匹克》(侯咏导演)《买买提的2008》(西尔扎提·牙合甫导演)《筑梦2008》(纪录电影,顾筠导演)等,与纪念改革开放30年相关的《愚公移山》(霍建起导演)《永远是春天》(曾剑锋导演)《霓虹灯下新哨兵》(张玉忠导演)以及《中国1978》(纪录电影,朱勤效总导演)等。部分影片也进入了主流商业影院放映。

产业改革以来,政府在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化的同时也越来越意识到,主旋律电影如果不能有效地进入市场渠道流通,往往难以真正触及广大观众,也难以完成宣传教育功能。因此,利用市场意识促使主旋律电影主流化,拍摄具有主旋律内核同时又能进入商业市场流通的主流影片,成为政府对主旋律电影发展的策略性要求。在《云水谣》中,主旋律影片借助于爱情史诗的戏剧风格,将国家统一的爱国主义主题与缠绵悱恻的悲情浪漫故事结合起来,成为当年度主旋律电影的“样板”。而2008年的《超强台风》(冯小宁导演),则可以被看作这种努力的年度代表。

《超强台风》由浙江有关党政事业机构资助拍摄。影片表现当地军民在党的领导下,同心协力,抗击台风灾害的“英雄事迹”。影片有意识地借鉴了灾难片的类型特点,借助各种偶像化、传奇化手段塑造了个性鲜明、敢作敢为的党的基层领导人英雄形象;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台风灾难奇观,创造了具有视听冲击性的银幕效果;在人物设计方面,精心安排了灾难类型片中常见的反对者、牺牲者、被拯救者、边缘人、权威助手以及喜剧人物等功能性角色。影片的画面节奏、情节节奏都体现了灾难片的紧张感和危机感。相比20世纪90年代同样是对主旋律故事进行了灾难片改造的《紧急救助》(张建栋导演,1996)来说,其类型意识更加坚定,类型技巧也更加成熟,这也使《超强台风》能够创造出超过1000万元的电影票房,成为年度主旋律电影的代表作。当然,由于“英雄事迹”原型的参照,也由于政绩宣传需求的限制,使《超强台风》作为灾难片的时空封闭性明显不足,主要人物的地位和能力也都因为过高而失去无助的危机感;灾难场面本身缺乏真正意义上的“灾难性”,加上由于创作的匆忙和制作水平的限制带来的创作和制作细节的过多“穿帮”,在一定程度消解了灾难类型片的假定性。类型片规律与主旋律逻辑之间的冲突难以完全解决。

进入市场发行的主旋律影片还有高群书导演的以一位真实的防暴警察为原型的影片《千钧一发》。影片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大量选取了原生态的非职业演员扮演角色,影片的场景、人物、人物关系和状态带有强烈的生活质感,在内容上似乎更接近纪录主义的电影美学。但导演在这种纪实追求中,却大胆采用了警匪类型片的叙述风格,将故事的时间和空间进行分割和重组,大量采用以特写、近景为主的蒙太奇短镜头,采用运动镜头和移动视点,使用声效和特技渲染,采用交叉剪辑,使整个影片结构完整、情节紧凑、节奏紧张、人物生动、环境逼真、细节绵密,显示了影片成熟的艺术驾驭能力,将主旋律主题表达、原生态人物塑造和警匪片类型风格融会在一起。当然,由于其素材的“非虚构”本质,使这个故事并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警匪类型片的核心冲突、二元对立和情节陡转。故事本身的单向性,人物本身的“平凡性”,事件本身的“生活化”都会对警匪类型片的结构方式、情节解决方式带来消解。尽管影片在人物塑造和电影技巧方面达到了很高水平,但整个影片仍然在主旋律、现实主义与类型片的规则夹缝中游离,也让观众在辨识其身份时往往会产生认同迷惑。

以平凡人作为主人公,也逐渐成为主旋律电影贴近大众的常见策略。为配合奥运会的召开,《破冰》叙述了一个执着于滑冰梦想的基层业余体育教练员形象。影片以“梦想”作为主人公一生的行为动机,为主人公提供了个体化的行为驱动。影片以家庭冲突为背景,以教与学为主线,表现了主人公为自己的冰上梦想和孩子们的冰上希望而破釜沉舟的一生。影片环境逼真,人物基调准确,生活气息浓厚,一些高潮段落也体现了很好的情感传达能力。特别是对竞技体育残酷性的反省和对主人公人生价值的某些质疑,体现了在主旋律影片中难得的独立的人文思考。不过,由于影片中人物的日常性,加上素材本身所决定的平铺直叙的结构,使影片故事的封闭性、假定性、强度性有所不足,作为电影也缺乏区别于电视的足够的场面和情感的爆发力,创作者对人物的阐释和理性反省也还多少有些意念化,导致了影片的人物塑造和人物命运还是缺乏震撼性。如果说电视剧是一种体现耐力的长跑艺术,那么电影则是需要爆发力的短跑艺术。用100分钟去还原“真人真事”,往往很可能既失去真实生活中的丰富性,也失去虚构故事的极致性。这也正是大多数主旋律电影所面对的创作难题。

应该说,2008年的许多主旋律电影在观念的主流化、创作的大众化、运作的商业化方面都做了积极的探索和努力。但是,由于主旋律诉求本身与已经高度市场化的电影发展趋势之间难以完全协调,也由于主旋律创作上还存在一些难以避免或没能避免的题材和主题的局限,加上非商业资助本身所带有的外部要求,都使主旋律电影向大众主流电影靠近的努力还没有完全达到理想效果。主旋律电影,将来或者主要通过非商业影院的渠道(电视播映、免费公益放映等)进行传播,或者按照市场化方式促使主旋律电影市场化。主旋律的主流化与主流电影的主旋律化,是一个创作的老问题,同时还是一个没有完全解决的新问题。 CVUBiwqPu1KvzViwjqcZ5YP5pcBh8t+EtZ4DNh66Tp1NHt8W/zbNelVhndN2aVD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