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建青教授的新作《新媒体影像传播的社会伦理问题及其治理》即将付梓,嘱我为此书作序;作为他求学时期的博士生导师,看到他在学术生涯中的又一成果,我自然兴奋不已,欣然应允。

我与建青相识相交多年,他给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便是:勤奋好学、勤于探索、勇于进取。记得他当年博士论文的题目是《新媒体影像传播的社会伦理问题及其道德规制研究》;取得博士学位的次年,他以该论文为基础申报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顺利获批。自此以后,他一直沉浸于这一课题,上下求索,悉心钻研,呈现在眼前的这部新作便是他圆满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结题成果。与当年博士论文相比较,这一成果虽然在名称中只是把“道德规制”更换为“治理”,但是从内容、结构、观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作了较大的调整和改动,从而立意更高远,视野更开阔,论述也更周全、更深刻了。

通读这部新作,我认为该书的主要特色有这几点:

1.研究视角新颖。著作按照“问题剖析—理论探讨—治理方略”的逻辑思路设计结构,从经典伦理理论视角切入,详细分析了新媒体影像传播的社会伦理问题,深入探讨了五种经典伦理理论在新媒体影像传播中的实践与应用,以及如何治理影像传播的社会伦理问题。这一研究视角在同类研究中尚属鲜见。

2.分析问题全面。著作对新媒体影像传播社会伦理问题的表现进行了全方位的系统分析,将其概括为八个方面:影像低俗、影像失真、影像煽情、影像歧视、影像窥私、影像欺骗、影像暴力、影像侵权。之后,又从主体自律、经济利益、技术把关、监管机制、伦理法规等五个方面具体分析了产生这些社会伦理问题的原因。最后则从个人、组织、社会、国家四个层面详尽阐述了这些社会伦理问题的危害。

3.理论色彩浓郁。著作运用美德伦理、功利主义、义务论、正义论、话语伦理等五种经典伦理理论,分门别类阐释其在新媒体影像传播中的价值与局限,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指导新媒体影像传播实践;基于道德价值推导法构建新媒体影像传播伦理抉择模式;运用融贯权衡理论构建新媒体影像传播伦理原则分析的理论框架;引入协同治理理论论述如何多主体治理新媒体影像传播的社会伦理问题;等等,理论解析到位、透彻。

4.实践应用性强。著作从“化解伦理冲突、达成伦理共识、构筑自律基础、强化他律手段、加强协同治理”五个方面展开论述,探求新媒体影像传播的社会伦理问题的治理方略。其间的举措涉及构建新媒体影像传播伦理抉择模式与伦理原则,践行道德规范,加强技术监控、行政监管与法制保障,创建合作共治机制、对话协商机制以及创新监管机制,等等。这些治理举措,有很强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

从整体上看,该著作综合运用传播学、伦理学、管理学等学科理论与方法,对新媒体影像传播过程中所形成的社会伦理问题及其如何治理作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创新点与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深入论述了如何运用经典伦理理论指导新媒体影像传播实践;二是构建了新媒体影像传播的伦理抉择模式与新媒体影像传播伦理原则分析的理论框架;三是从体现责任要求的肯定性表述与体现道德底线的否定性表述两个方面构建了具有实践性与前瞻性的新媒体影像传播道德规范;四是从综合治理角度探讨了多主体协同治理新媒体影像传播中的社会伦理问题。

当然,这部新作也存在一些缺憾与不足,如新媒体影像传播的社会伦理问题与法律问题的边界如何进一步厘清,跨学科理论与方法的运用如何进一步强化。但是,瑕不掩瑜,这些都无碍于该著作成为一部学术佳作。

随着影像传播的普及以及5G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影像传播的社会伦理问题日益严重,对其治理尤为迫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加强网络内容建设,提高治网水平,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加强互联网内容的治理,尽最大可能减少新媒体影像传播的社会伦理问题对个人、组织、社会与国家的危害。因此,该著作的出版为“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提供方略,为互联网内容治理提供理论支撑,其现实意义与学术价值不言而喻。

罗以澄
2021年9月

(作者系中央“马工程”重点教材《新闻采访与写作》主编,全国应用新闻传播学研究会名誉会长,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原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原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新闻传播学科评议组成员。) /tjwAeAatRoV3qzkJVjvRqHpDd5obDkWwI9Vy70k4GWojD/A0o9g4fZB/ADXBx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