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布依族传统石文化

自然环境对文化发展变迁产生重要作用。石,自然之物也,与人类生存及发展密切相关。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懂得对石之利用,运用它制作生产工具,打制、磨制石器,由此推动人类社会阶段演进方向不断向前,由旧石器时代发展到新石器时代。为改善居住环境,早期人类主要居住于岩石洞穴中,后来又钻石取火。人类早期对石物的利用,形成了最早的石文化。石器在原始社会的普遍使用,为人类生存与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人类社会文明进程的推进,早期人类对岩石等自然物的认识与利用不断加强,如制作岩画、石质乐器等,在物质生产、艺术生活诸领域发挥了一定作用。之后的历史时期,即使到现代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在一定时期、一定区域内还是离不开对自然之石的利用,从而丰富了石文化内涵。

布依族世居黔贵大地。云贵高原目前仍然是布依族的主要聚居之地。这里是古人类活动最早的地区之一。贵州省黔西县观音洞、普定县穿洞、兴义市猫猫洞等古人类文化遗址均出土大量石器。作为布依族主要聚居地的贵州省,喀斯特地貌分布广泛且十分突出,石林、峰林、溶洞、天坑众多,形成了典型的区域性地貌特征。布依族历史以来在此繁衍生息,大多居住于以石山为基本特征的喀斯特自然环境之中。长期以来,自然环境对布依族的经济、思想、文化等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布依族先民古往今来就生息、繁衍在贵州高原的岩溶环境里,为了征服和利用生境的需要,在其世代延续中创造了特有的石头文化。” 石文化在其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一 作为工具的使用:物质生活中的石文化

我们多次深入贵州省布依村寨进行调研,发现布依族对石器、石材的使用非常广泛,从生产、生活工具到房屋建筑均有所体现。

(一)石制生产生活工具

自古有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说的是自然环境对人类生存及发展的重要影响。布依族村落所处地理环境一般多山,石头资源很丰富。由于生存与发展之需要,一些石头被人们改造为生产、生活工具。因石而成的生产工具众多,以石为材的生活工具也不少。“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尺度,是人类影响和改造自然的物质标志。人类从事物质资料生产能力的大小,可以从生产工具的先进程度上反映出来。” 历史时期,尤其在远古时代,布依族先民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将石头制作成简单而实用的工具,应用于生产、生活有关领域,反映了布依族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现在,石制工具的使用在布依族生产、生活中,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只是石器种类及应用范围有所限制。布依族常用石制生产、生活工具大致如下表:

生产、生活过程中,布依族对石头的利用与改造是多方位的,以上统计不尽完全。

上表所列举的是布依族日常所用且简单的石制生产、生活工具,足以表明历史时期布依族对石制品的依赖程度,同时也表明布依族的石制工艺水平。历史时期影响布依族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因素有三点:一是因为山地、丘陵、沟壑纵横,田坝平地、稻田面积较小的自然环境制约了种植条件与生产工具;二是聚居地所处偏僻,大多为土司辖区,与外界接触少,交通不便,形成封闭或半封闭的自然经济状态,从而大大阻碍了布依族地区商品生产与交换的开展;三是认知水平等影响,限制了人们创造力的发挥。新时代社会主义社会新农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等背景下,布依族早已打破原有的生产、生活工具使用格局,现代化生产、生活工具已经基本上代替了原有的石制工具,它们只是作为纪念性质的物品存放在家中或陈列于展览馆、博物馆等场馆,作为藏品供人参观、学习、研究。而且,许多先前所用的石制工具被当作无用之物,随便丢弃于屋旁、路边。此种情况,我们在布依族村寨开展田野调查时常可见到。在石文化逐步消逝的背景下,石文化在当今布依族传统文化生活中还是局部存续着。一些布依族石匠为使石制品更加美观,改良石制品,进行艺术创造,出售不同种类石制品,从而在实践上延续着布依族传统石文化。

(二)石制建筑材料

布依族主要聚居地区整体上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区域,长期受河流的侵蚀、雨水的溶蚀以及日晒风化,大部分地区被切割成深山大谷,因此高山、峡谷、峰林、田坝相互交错,地势跌宕起伏,形成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中,布依族大多选择聚居在半山或田坝之间,利用丰富的石制材料修建石板房或石头寨,造就了独具特色的传统石制民居建筑——石板房,形成了特有的民族建筑象征符号。石板房在黔中布依族聚居地区多有表现,如安顺市镇宁县高荡村、石头寨和贵阳市花溪区镇山村等处,无不留存其建筑历史文化缩影。

花溪区镇山村是一个三面临水、背靠青山,依势而建的布依族村寨,分为上、下两寨。现两寨合称“大寨”。上寨为古屯堡区,民居多为木质石板房,均建于屯堡内,石街、石巷交错相连。下寨原址为河畔地带,由于1958年修建花溪水库,水面上涨,面临被淹的危险,遂集体搬迁至屯堡周围及临水区域。下寨的房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后重新搭建而成的,虽然距今只有近60年的历史,但是由于房屋构件是从明清老屋上拆卸而来,又原样拼建,所以古意犹存。 石制建筑材料的运用,使镇山村传统民居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与民族风情。下寨民居呈三级阶梯状,穿斗式悬山顶木结构为房屋主体,以石板为屋顶瓦片。其街巷由石板铺成,石板巷道别具特色。寨中还有始建于明、清时代的古城门、古城墙、古寨门、古武庙,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镇山村之所以获得生态博物馆、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荣誉称号,与其别具特色的布依族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密切的关系。

镇宁石头寨传统民居均为石头建造,石头为墙,石片为瓦,道路亦为石块所砌,古朴、自然。石头寨,布依语译为“班波森”,其意为“背靠石山,世居石屋”。这里的布依族石匠代代相传石制技艺,为建造石制房屋建筑提供了前提。

除上述两个典型布依族村寨之外,布依族石制建筑还存在于其他很多布依族村寨,如镇宁县高荡村、望谟县石头寨、六枝特区石头寨、册亨县大寨等。布依族石制建筑依势而建,就地取材、因料施工,村民用石料建筑房屋,形成了本民族特有的生态景观及建筑符号。其生产生活用具均就地取材,用石头做护栏,围篱笆,铺道路,嵌窗花,或做简单而实用的水缸、石槽等用具。许多布依族村寨水井还需用石板隔开,分三层,第一层为饮水区,第二层为淘洗区,第三层为洗衣或牲口饮水区。这反映了布依族传统的生态文化观念,符合当下绿色经济、生态发展理念。

二 当作歌咏的对象:文艺作品中的石文化

(一)神话传说中的石文化

布依族神话传说很多,流传甚广,与石文化有关的神话传说有《造人烟》《伏羲兄妹》《迪进迪颖造人烟》《力戛撑天》等。

《造人烟》《伏羲兄妹》《迪进迪颖造人烟》等神话传说讲述了远古时代布依族人口繁衍情况。以上三个神话传说都讲述了混沌之初,突发洪水,淹没人间,而兄妹不得不成婚,以繁衍后代的情况。兄妹成婚,有违伦常,但在当时情况下,实在是出于万不得已。而兄妹能否成婚之判断,得看天意,于是石磨在其中产生了一定作用。

《迪进迪颖造人烟》 讲述了洪灾发生,淹没人间,迪进、迪颖兄妹因大葫芦得救,但天下只剩下他们两个人了,为造人烟,兄妹不得不以石磨来断姻缘之故事。兄妹成婚,不合常理;但为了繁衍人口,只能如此。哥哥迪进建议,兄妹能否成婚,得看天意。于是,两人各找石磨。哥哥从这边山滚下去,妹妹从那边山滚下去,如果滚下去之后,两扇石磨合在一起,那就是上天答应他们结婚;如果两扇石磨没有结合在一起,那就不能成亲。妹妹迪颖同意了,两人各抱石磨,分别从山的一边往下滚。石磨滚下去之后,果然合在一起。于是,兄妹成婚,人口得以繁衍。不同布依族地区流传的兄妹成亲的版本有所区别,且主人公的名字也不尽相同,但都是以石磨来断婚姻,结局都差不多。

《力戛撑天》 描述了混沌之初,天地相隔很近,人们活动极为不便。力戛力大无穷,据说可以与九十九头犀牛搏斗。为使人们能够好好生活,他决定撑天。在人们的帮助下,历时九九八十一天,他终于把天地分开了,不过人也累死了。他死后,心变成鱼塘,肠变成河流,头发变成林,骨变化为石,身体其他部位也成为了世间自然之物。人们为纪念力戛,以怪石作为其象征,逢年过节祭拜之。

神话传说中的石文化讲述了石可以撑天、铺地的情况,说明在很古老的时候,人们就懂得如何合理使用石头。兄妹结合的神话传说,看上去有违人伦,但在原始社会时期,人类为了人口繁衍,利用石磨断天意,实乃无奈之举。而石磨,也有磨合之意,说明当时布依族伦理道德观念的萌芽。力戛死后化骨为石,人们对之加以崇拜,表明了布依族早期石崇拜观念的萌生。

(二)古老歌谣中的石文化

布依族古老歌谣是布依族一种艺术形式,口耳相传,一般在传统节日、喜庆或丧葬等场合出现,多用布依土语演唱。古歌中的石文化与神话传说中的历史文化具有一定联系。

《造千种万物》主要流传于黔西南地区,叙述了布依族造就万物的英雄翁戛,在天地初开之际,天与地紧密黏合在一起,翁戛先用石凿开天地,后用石砌埂圈田的情节。“翁戛搬石头,砌成石坎坎,用衣兜撮泥,造成块块田。” 这说明布依族在原始社会时期已经懂得用石砌埂圈田,其生产力水平达到了一定程度,从而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稻作民族之一。

流传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册亨县一带的布依族古歌《造万物歌》记述了远古时期布依族先祖布灵以石造火的过程。“青石磨红石,磨出朵朵花。青石擦白石,擦出丝丝亮。就照这办法,拣石块来擦,拿石头来敲,敲出朵朵光亮花。” 以上文字较为详细地描述了布依族钻石取火的过程。火的发现,使布依族先民脱离了茹毛饮血的生存环境,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布依族改造大自然的历史过程中,石头发挥了较为重要的作用。

三 视为神灵的事象:信仰世界中的石文化

石崇拜就是对巨石、怪石的信仰。“人们往往把那种硕大的、形状怪异的石头视为有神灵而加以崇拜。贵州少数民族大多都有石崇拜。在这些少数民族地区,到处可以见到那种前面残留着香烛纸钱灰烬、石头上贴着鸡毛的巨石。” 远古时期,石神信仰在布依族民间社会就存在,如今,我们仍可以找到其信仰的痕迹。

(一)传统节日中的石神信仰

节日文化是人类在历史滚滚长河中,为生存、发展、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创造、形成的一种特定的民俗文化事象,是在漫长的发展、演变、交融的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文化习俗。布依族在其一定的自然、社会环境与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孕育了丰富多样的节日文化。

布依族“三月三”节日活动在农历三月初三开展。清代乾隆《南笼府志》记载了布依族“三月三”节日活动情形。“每岁三月初三,宰猪、牛祭山。各寨分肉。男妇饮酒,食黄糯米饭。苗语以是日为‘更将’,犹汉语呼为‘过小年’也。三、四两日,各寨不通往来,误者罚之。” 为保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村寨平安,布依族村寨一般要举行盛大的祭山活动,自古及今犹然。贞丰县、册亨县等地“三月三”有时又被当地布依族称为“祭山节”。农历三月初三当天,本村寨布摩带领全寨男子(未成年的小孩和女人不得参加)拿着猪、牛、鸡(有的地方还要用狗)等祭品前往山神庙开展祭祀活动。祭祀期间,外人不得入寨,不得说脏话,不得说不吉利的话。祭祀对象多为怪石、大树。黔西南州万屯镇坡落布依古寨的祭山活动每年开展三次。“坡落布依古寨的祭祀山神活动每年开展三次,分别在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兔场日、三月的第一个蛇场日和六月二十二日举行。” 据主持坡落布依古寨祭山仪式的布摩介绍,坡落的山神就是寨中那几块特定的巨大怪石。农历六月二十二日祭祀山神时,“祭山林”中的这块巨石就是山神,旁边一块石头代表他的妻子、儿女,另一块石头代表他的仆人。

布依族祭山活动不只是在农历三月初三,按照各村寨的历史传统,可以有其他的时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县一带布依族“六月六”节日也祭祀山神。山神为一块称为“天王石”的巨石。当地布依族认为,“天王石”是具有神秘力量的神石,能够保佑庄稼免遭病虫之害。当地还流传关于“天王石”的民间传说,使布依族懂得感恩“天王石”的降水之恩,起到了一定的人文教化作用。

祭祀神灵表达了布依族祈求吉祥的愿景。布依族山神信仰具有功利主义特点。“布依族祭祀山神具有祈求人畜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农业祭祀目的,在关注祭祀者本人及亲属个体现实利益及其美好愿望实现的同时,更关注祭祀者所在部落集体利益的实现。” 布依族祭山活动,很多地方名为祭山,实则祭石,把石头视为山神的代理者、依附者。人们通过祭石,表达对神灵的恭敬之意。怪石就成了山神的代表。

(二)“访几”附石

“访几”是一种鬼魂。一些布依族村寨中存在“访几”祭祀活动。“这是一种全寨性的宗教祭祀活动” 。“访几”祭祀活动的开展,无非是要表达驱邪求吉的愿望。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县断桥镇木城布依族村寨,每年农历六月初六举行“访几”活动。据说农历六月初六是盘古去世之日,其灵魂化为“几”附着在石头上。为报达盘古的恩德,这里每年举行盛大的“访几”活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板万村布依族关于“访几”活动有不同说法。相传布依族有一种鬼神叫作“几”或“独几”,形象像山羊,但头有三只角,有翅膀,会飞行。当它出现的时候,村寨将会有灾难或瘟疫降临。所以,每年农历六月或大年三十,由寨老收取各家各户钱粮,置买猪、鸡、酒、香烛、纸钱等祭品,带领全寨男子来到由布摩事先在寨旁找好的某尊怪石(被“独几”附体的石头)那里,开展祭祀仪式活动。布摩念诵摩经《访几经》,驱赶“独几”,以求村寨免遭瘟疫、病害等侵扰,获得平安。

(三)寨主“灵石”

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册亨县冗渡镇大寨布依族村寨流传着这样一个民间故事,与布依族传统舞蹈转场舞有着密切联系。据说村寨从前是王抱赛的管辖之地,王抱赛以打仗勇猛著称,曾数次带领村寨里的百姓抵挡外来土匪的侵扰,打败了土匪。后来,土匪不敢再来了,村寨平安,百姓安居乐业,王抱赛得到了当地布依族的拥戴。但好日子不长,王抱赛开始欺压百姓,为非作歹。为了不受他的压迫,当地布依族于某年大年三十晚上放火烧其屋,将他及家人烧死了。为了庆祝胜利,人们打起鼓,敲起锣,围成一圈,在村寨里跳起了欢快的舞蹈。这个民间故事就是转场舞的来源,至今已流传300多年。恶霸已除,人们平安无事了。但接下来的情况似乎令人看不懂。当地民众为了纪念王抱赛以前的历史功绩,同时为了求得心理上的平衡,就在王抱赛房屋那里盖了一座庙宇,请布摩从山上请来一块神石,用法术将王抱赛的灵魂附在上面,对之施以鬼神供奉之礼。依照规定,每年大年三十和农历三月初三,当地布依族必须前来祭祀。由于寨主“灵石”于20世纪特殊时期被毁,现在一直没有再请石进庙,原因是没有找到合适的石头。不过对于祭祀仪式活动,当地布依族还是一如既往地举行,从未中断。

(四)神石“土地”

布依族自古以来有着土地神信仰传统。布依族村寨一般都设有祭祀土地神的土地庙。庙中多立一块石头,无论大小,均缠上红布,称为“土地神”,有些地方亦称“土地菩萨”“石嬤嬷”等。布依族村寨中的土地庙里面供奉的是人形石,这是黔中布依族的土地信仰文化表现。贵州省平坝县马场乡上滥坝村、镇宁县石头寨、惠水县大龙乡长征村以及兴义市南龙古寨、册亨县高寨村和板万村、荔波县小七孔布依寨等布依族村寨中的土地庙中,均以石代表土地神。 望谟县蔗香镇平亮村赶汉组布依族流传关于鹅石为土地神的民间故事。据当地布依族介绍,这里的土地神是只鹅,以前是蔗香镇平亮村赶汉组“赶汉”(汉语为“鹅洞”)的守护神。神鹅由于道行渐深,上天就派它去镇守红水河。走的那天晚上,天降大雨,当地布依族怕它被洪水冲走,就给了它两个灯笼。它打着两个灯笼,就向红水河方向漂去。天亮之后,它却望着“赶汉”方向,化成了鹅石,于是就永远镇守在红水河和“赶汉”这里。由于诸事灵验,鹅石就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土地神。2006年,由于修建龙滩水电站,这尊土地神被淹没。不过,人们为了纪念它,将其后面的山命名为“鹅山”,每年在山上开展祭祀活动。贵州省安龙县鲁沟塘居委会中坛布依古寨和香车河村、云南省罗平县腊者布依寨、长底乡小河边布依寨等地亦有土地庙,多以石为神,开展祭祀活动。安龙县一带布依族“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日,由寨内每户轮流或公推一人祭祀一次” 。以石头代表土地神,开展民间祭祀活动,是布依族石文化的内涵之一。

(五)巨石“干爹”

石头崇拜存在于布依族文化生活中。布依族将奇石等视为神灵。“很多寨上小孩因老摩卜算要拜保爷以求庇护,即用酒肉前去供祭拜认。” 册亨县威旁乡布依族村寨临街有一块巨石,当地人称之为“石干爹”。据说小孩体质不好或罹患疾病,要请布摩算好八字,挑选好吉日,布摩带着孩子及其父亲前去祭拜这块石头,举行祭拜仪式,让干爹认这个小孩为干儿子,以保佑孩子身体健康、顺利成长。之后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和七月十五,小孩在其家人的带领下,均要去祭拜“石干爹”。祭祀期间,小孩未结婚之前是不能靠近这块石头的。另外,女孩不能拜认这块巨石为“干爹”。

许多布依族地区至今存在与石头相关的民间信仰文化,如兴义市万峰林将军峰、册亨县坡鼐龙眼石、花溪区竹林寨神石、贞丰县岜浩巨石等。“一些硕大的或形状奇特的石头,人们都认为它们有神。” 布依族村寨大都处于多山、多石地区,自然环境为石神崇拜的产生准备了条件。“布依族人民把村寨边的怪石视为有神灵依附而予以敬拜和祭祀。布依族人认为石神能保佑小孩平安,便把小孩拜托给怪石,称之为‘保爷’‘谊父’。每在大小节日,特别是春节,正月十五,七月半,八月中秋节或小孩生病的时候都要带上祭品到怪石旁祭祀和招魂回家。” 我们在长期的田野调查工作中,发现布依族村寨中存在诸多以石为神的现象。可见,布依族石神信仰在民间社会至今存在一定市场。

布依族石文化具有明显的原始文化特征,在布依族生产劳动、文艺生活、建筑习俗、信仰文化等领域有着不同程度的历史存在,对我们了解历史时期布依族历史文化生活面貌以及农耕社会发展状态具有一定作用。 MJcLM4yWfUGCpu/0KgflXNjov5JTPpWeNfdvLTZHKX4SBv2Z63PYPRABF5B6s6F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