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民族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融合发展

中国各民族传统文化是宝贵的资源与无形的财富,是维系中华文明存在及发展的精神内核。“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是一个地区民族文化基因最完整的保留地,是传承民族文化的有效载体,也是加快民族地区发展的重要资源。” 西部地区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少数民族村寨很多。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中的传统文化是可开发的旅游文化资源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依托。“保护性开发西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以做到现代性与传统性的结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与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开发又密切关联。乡村振兴在于乡土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具有十分密切的关系。“美丽乡村不仅要外在美,更要内在美,不仅村容整洁、乡风文明,更要生活富裕、和谐发展。” 乡村之美在于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美丽乡村要使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朴素自然的田园风光,富裕和美的田园经济,休闲惬意的田园生活,是美丽乡村建设的详细规划,而人民幸福指数的不断提高则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理想目标。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密切相关。中国农村人口多,城乡差距大,农业产业化程度不高。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长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点问题。美丽乡村建设及乡村振兴战略的双轮驱动,将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添生机活力。只有广大乡村实现了快速发展,则举国发展的前景将会更加可观。彼时,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则已近矣。我们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巴铃镇绿荫河布依族村寨为例来展开论述。

一 民族自然地理之优雅:乡村生态美

生态美乃自然之美,关系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少数民族多居住于山林、峡谷、平坝、沟箐之处,大都为山地民族、高原民族。少数民族所居地理环境成为其文化中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对他们产生了深远影响。“在中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中,十分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十分了解生态系统平衡对人类生存的意义,生态保护意识十分强烈,每一个民族均有其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生态文化。”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生态文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紧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美丽中国建设的重要内涵。“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既是自然资源相对富集的地区,同时也是生态环境系统相当脆弱的地区。近年来,民族地区为了满足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一些地区对资源的无序、过度等不合理开发,已使那里的环境问题变得日益严峻和突出。” 如何辩证处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问题,国家提出了绿色经济发展理念,这为我们如何解决自然生态环境所面临的困境指明了方向。现代化进程中西南少数民族普遍遭遇双重危机——自然生态危机与文化生态危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如何摆脱日益凸显的生态危机,有效建设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切实解决自然生态资源与文化生态资源的必要保护、合理开发及有效利用问题,实现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迫切与重要。 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其生态环境来说十分重要。就当前绿色经济发展概念而言,它是以不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的新型绿色经济发展模式。维护优美的自然环境是维系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前提。少数民族村寨所处地理文化环境是其美丽乡村建设的背景,没有这个背景,其他便无从谈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族村寨优雅静好的自然环境无疑是现代工业文明背景下的“世外桃源”。

绿荫河布依寨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仁市巴铃镇,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这里属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常年平均气温16℃左右,空气质量优良,气候条件甚好,是天然的避暑、暖冬胜地。这里位于典型的喀斯特锥状地貌区,石漠化现象虽然严重,却是山环水绕、峰峦叠嶂、适宜人居、生态康养之佳地。兴仁市是“中国长寿之乡”。优良的自然地理环境使布依族长期以来热爱这方故土,不改初心。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绿荫河布依寨除布依族特色传统文化外,自有其天然独有的地理环境。其周边又有“江南塞外”放马坪草原及风情田园鲤鱼坝等自然景观、人文景区与之交相辉映,使其更显缤纷亮点。

由于开发得当,绿荫河布依寨已经成为一个公园式的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加上自然地理环境颇佳,成为了原生态民族乡村旅游目的地。它背倚“神山” ,前临绿荫河,居民人户散布山脚、河畔,形成自然村寨。“神山”之中,古木参天,古树名木金丝楠等品种较多,均郁郁葱葱生长旺盛。当地有关部门对古树名木予以挂牌保护。加之此处又是布依族神圣之地——祭祀山神的“祭山林”,官厅亦在山脚,故对神圣之地长期以来的敬畏,当地民众形成了强烈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布依族对“祭山林”特别爱护、保护,任何人不得毁坏树木花草,即使枯枝败叶也不得捡回家当柴烧。这种有利于维护良好生态环境的禁忌,使绿荫河布依寨拥有了宁静优雅的自然环境。盛夏之时,森林蔽日,清凉等身。隆冬之际,中和自在,了无寒意。此处怪石嶙峋,自成奇观。泉水从山间石头缝中不断汩汩冒出,形成一条条潺潺溪流,滋润了这方土地,为村寨增添了许多灵气。捧起山泉饮之,沁甜之味油然而生,生态的泉水,令人回味。溪水激荡着山石,溅起团团水花,带着一路的欢歌,缓缓注入绿荫河。绿荫河边,田园风光极佳。河岸两边,木式结构的滨河步道,既典雅,又大方,适应了环境改善及旅游发展的需要,适宜了休闲的人们或紧或慢的脚步。青翠的行道树沿村寨主干道及河边延伸,杨柳迎风飘拂,白玉兰芬芳绽放,三角梅大放光彩,自然景观显现山水田园之美。文化广场上的布依民族文化宣传,引路人驻足。木式水车,“吱呀”声声缓缓而转,勾起几多乡愁。田地之中,随着季节而变幻出青色的、绿色的、黄色的颜色,成就一幅幅天然的美景。崭新而规划得有民族特色的民居,坐落于村寨之中,几声鸡鸣,几声狗吠,顿时唤起那熟悉而久违的乡愁情结。与陌生而热情的村民攀谈,游客甚为开心。他们一般盛情邀请客人到家中小坐,饮几杯生态热茶,喝几碗便当米酒,甚至八仙桌上共餐,布依特色菜肴惹得游人不由得放慢脚步,沉醉了心情,流连在这难忘的气氛中。在这样静美、休闲、雅致的乡村自然环境中,观赏特色的布依族文化,人们但愿光阴永久驻留在这美妙的时刻。这样的美丽乡村建设模式是以美丽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前提的,目前已在西部地区部分少数民族村寨中实验,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效果。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安龙县打凼布依村寨就是这种“生态涵养型”美丽乡村建设典型。“近年来,该村从‘吃生态饭’入手,积极挖掘自身资源,乡村旅游风生水起,群众收入大幅增长,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美丽乡村建设之路。” 具有如打凼村这样优美自然地理环境的少数民族村寨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数量众多,只是具有不同的地域特色而已。村寨的美好,人与自然的和谐,需要我们去创造,去发现。而发现的美,总在人们有意无意地创设、装饰之后。自然雕琢成胜景,在于人工与自然之美的优势结合。

二 民族特色文化之传承:乡村生活美

少数民族村寨特色文化建构别有情趣的生活之美。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而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就是需要人们去关注的重点。在民族村寨场域中,少数民族特色文化传承的空间在于其本来就具有的活态性特征。由于历史以来的长期影响,民族文化具有稳定性、区域性、变迁性等特点。以贵州省为例,原生态多彩民族文化使当今贵州大放异彩。“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蕴藏着古朴淳厚、绚丽多姿的历史传统和原生文化。各民族的建筑、服饰、语言、节庆、习俗、歌舞等,数量众多,风格各异,保存完好,被誉为‘文化千岛’。”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重要部分。随着时代的变迁,少数民族文化在现代化语境下必然会产生诸多变化,但其特色文化的内涵基本上要能够维持并延续下去。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等项目的评估、评选,对于原生态民族文化生存状态的考察,是一个主要的方面。重庆市彭水县鞍子镇罗家坨苗寨、石柱县金玲乡银杏村(土家族)、冷水镇八龙山寨(土家族),四川省北川县伊纳羌寨、丹巴县甲居藏寨,贵州省黎平县肇兴侗寨、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花溪区镇山村、兴义市南龙布依古寨、镇宁县高荡村,云南省大理市周城白族村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勐景来傣族村寨、曲靖市罗平县补笼布依寨、富源县小嘎那彝族村寨,广西壮族自治区上林县鼓鸣寨(壮族)、三江县平岩村(侗族),湖南省沅陵县乌宿苗寨,浙江省丽水市景宁县洋坪畲族村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鸣沙村(回族),黑龙江省桦川县星火村(朝鲜族),海南省东方市报白村(黎族)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在建筑文化上自有其民族特色,且传承至今。少数民族传统建筑文化在传承上具有直观效应,对民族认同的增强等产生作用。另外,民族节庆、民族服饰、民族信仰、民族饮食、民族工艺、民族艺术等在少数民族文化生活中仍可觅其踪迹。而这些踪迹就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线索。在一个传统的少数民族聚落里面,传统文化的传承成为凝聚族群力量的生活状态之美。在这样的文化环境中,人们尽情享受自身特色民族文化带给他们的愉悦。侗族村寨中侗族大歌的盛宴,苗族村寨中生态芦苼的悠扬,布依村寨中八音坐唱的悦耳,壮族村寨中歌圩文化的热烈,无不成为一幅幅活泼生动的场景。这是民族村寨中的真实生活。白族的三月街、傣族的泼水节、藏族的雪顿节、布依族的“六月六”、苗族的牯脏节等,无不构成一幕幕欢乐团聚的图画。彝族的坨坨肉、土家族的全牛宴、蒙古族的全羊宴、布依族的狗肉、傣族的竹筒饭、藏族的酥油茶、苗族的酸汤鱼等,无不使人产生回味无穷的感觉。民族文化的魅力在于其独特性,其传承反映了特有文化魅力的持久性。在乡村振兴的征途中,少数民族村寨所显示出来的生活之美,在于美丽乡村建设中对优秀传统民族文化的继承、弘扬。

绿荫河布依寨保存了原生态的民族文化。近年建成的布依族滨水歌舞公园、水生态文明展示中心、布依族文化广场等公共基础设施,先后举办的“美丽乡村·好歌旅游节”“2016贵州兴仁巴铃绿荫河第一届布依风情文化节”“布依族三月三文化节”“2017绿荫河六月六布依族风情文化节”等大型节庆或主题活动,不少布依族文化活动表现其中,成为传承发展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平台。有关方面对村寨民居进行改造,在各家各户外墙上绘制布依文化生活有关场景或文化符号,突出布依文化特色,从整体上塑造典型的布依族传统村落形象。这里保存了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和布依民歌、八音坐唱、花糯米饭、布依八大碗、长桌宴及扫寨等民族风俗习惯,至今得以传承。布依村寨文化活动的开展彰显了民族文化生活美的非凡魅力,对传承发展本民族文化产生了积极作用。

三 民族创意产业之发展:乡村生产美

文化不但是软实力,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只不过,它要与现实经济社会发展相契合,方能拓宽其实践应用、效益产生的无限空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创意产业相结合,就会表现生产力作用,从而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从这个层面上说,民族文化是生产力的定义是可以成立的。民族文化走向市场,关键在于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及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是应用传统民族文化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选择。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创设,坚持“五要”:要进行深入的市场调查及分析,以适应市场发展的需要;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要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联系;要能增加民族村寨居民的生产性收入;要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出贡献。

“现如今,乡村的生活环境、生产场景以及文化资源等逐渐成为人们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同时也成了新兴的旅游资源。” 在少数民族文化产业项目实施的过程中,有关方面不但要使民族村寨及居民切实增收,而且又要自觉保护文化遗产,将优秀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以使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同步收获。“按照民族文化村寨的原生性开发理论,其既能够带来经济效益,又可以最大程度地保护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从根本上来说,民族文化村寨的旅游开发实际上是以文化保护为前提的旅游开发活动,在此基础上,文化保护成为当地旅游资源优势,从而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 在民族创意产业项目的设计上,一是民族村寨旅游产业项目的应用,二是民族文化创意产业项目的市场化。西部民族地区在民族文化市场的开发上,要摸清民族文化资源家底,找准发展重点与方向,编制发展规划,精心组织实施;树立起产业意识,要有特色,推出“拳头”产品,提高产品档次与质量,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产业深入发展。

少数民族村寨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能够使游客产生好奇心,故其发展为少数民族特色旅游村寨目的地的可能性较大。“乡村旅游之所以对城市居民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在于它的‘乡村性’,而其‘乡村性’体现在乡村地区独特的乡村文化上。”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民族村寨乡村旅游具有较强操作性,旅游经济效益前景可观。“旅游业是民族村寨经济快速启动的切入点。民族村寨结合当地独特的地貌和人文景观,开发特色旅游产品。通过挖掘民族文化内涵,提高旅游文化品位,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族风情、生态建设等结合起来,将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现实经济优势。旅游业的发展对于调整民族村寨的产业结构,促进整个乡村地区第三产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旅游是农业旅游的重点。四川省九寨沟桃坪羌寨,重庆市彭水县梅子垭镇佛山苗寨、黄家镇先锋老场苗寨,贵州省西江千户苗寨、肇兴侗寨、下纳灰布依古寨、纳孔布依古寨、联山湾布依村寨、音寨布依村寨,云南省香格里拉霞给村藏族村落、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莉村白族村寨、罗平县多依河腊者布依村寨、文山市马关县阿峨新寨(壮族)等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将民族传统文化与旅游产业相结合,带来了旅游经济效益的提高,当地居民在参与旅游活动中通过自身劳动的付出,较好实现了劳动力价值。全国各地,尤其少数民族聚居区域,具有一定特色的民族村寨不少,在全域旅游视野下,如何避免区域内外民族村寨乡村旅游产业项目的同质化及发挥社区作用的问题,值得我们深思。“在不同的社区参与模式下,民族村寨旅游地的市场拓展能力、社区居民获益方式与状况、传统文化保护与传承等存在差异。” 文化特色不同的少数民族村寨,其选择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亦应有所不同,否则收不到预期效果。一些旅游条件较好的民族村寨旅游业态良好,对于美丽乡村建设很给力;而另外一部分民族村寨在乡村旅游项目发展上效益欠佳,基础设施投入大,景区建设投资大,而市场影响力不够理想。因此,大部分民族村寨,即使有一些特色、亮点,切勿盲目跟风而同走乡村旅游发展路子,而是要结合自身文化特点与实际情况,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路径。贵州省兴义市营上布依古寨具有古朴民族文化,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村寨,但在民族文化与市场应用结合上力度不够,导致旅游知名度不高而游人鲜至。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查白布依村寨,历史悠久,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查白歌节”原生地,尽管历史以来该节日活动从未在民间中断过,近年来有关部门也积极投入其中,但该民族村寨在旅游经济上的发展仍具有较大潜力。2018年4月,查白村被评为“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这将对其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些具有深厚民族文化底蕴的村寨于旅游产业经济发展方面的难以作为,发人深省。也许,不利的状况在下一步即将逆袭。处于同一区域的册亨县冗渡大寨,运用转场舞、高台狮灯等特色浓郁的布依文化,与国际山地旅游暨户外运动接轨,在该村寨多次举办山地徒步竞赛、旅游文化节等活动,其旅游市场效应明显,带动了当地旅游民宿、服饰、饮食、农业观光旅游等产业的协调发展。

民族村寨中相关旅游产业项目的开发很重要。文化创意产业的选择,以民族文化作为基础。其中,作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体系中重要符号的民族节庆是比较重要的产业项目资源。民族节庆活动的开展,持之以恒,经久发力,就能够带来相当大的影响力、知名度。贵州省贞丰县必克、纳孔等布依古寨通过举办布依族“三月三”“六月六”等节庆活动,形成了民族文化旅游市场品牌,产生了深远影响,提高了美誉度、知名度,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如果只挥舞“三板斧”,而不能坚持民族节庆活动的举办,则达不到预期的旅游经济发展效果。兴义市清水河镇车榔布依寨,曾举办过“三月三”节日活动,但后来未能坚持,即使有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也难以形成旅游经济发展影响力。民族村寨中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艺术等的开发,在历史传承的基础上具有生产性发展的潜力。兴义市布谷鸟民族实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晶晶民族文化旅游产品有限责任公司等企业对布依族服饰的现代性开发,将企业的发展与民族村寨、锦绣计划密切联系起来,形成了旅游产品方面的产业经济,占有区域内外相当大的市场份额,不但企业盈利,而且从事相关民族手工艺的绣娘通过创造性劳动,参与民族创意文化产业项目之中,获得了稳定的工资性收入,为其生产、生活的改善,为部分贫困群众的增收脱贫准备了良好条件。黔西南州宋姨妈布依传统工艺有限公司,利用南龙古寨等布依族村寨优良的自然条件,依托布依族传统文化,打造花糯米饭、粽粑等特色饮食旅游产品,又抓住时机在中央电视台推介布依村寨特色文化。该公司除对布依族传统饮食进行产业化开发外,还对布依族传统服饰、布依族原生态歌舞予以传承及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其旅游产品销路越来越好,效益好上加好。民族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前景极为可观。它不但对于经济发展及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意义重大,而且能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染中唤起人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回忆,进而激发其有意识、无意识的文明传承责任感。

在旅游产业项目的设计上,应注重产业链条尤其是农业产业链的拓展。民族村寨旅游产业开发,在塑造宜人、宜居、宜游美好环境的同时,对民族文化产品进行深加工,创造较为丰富的、能激发游客购买欲的旅游产品,使游客想来,来有惊喜;能留,流连忘返。民族传统文化在生产性活动中的应用,是创意性活动,是永葆民族传统文化生机活力的保护罩与助推器。

兴仁市绿荫河布依寨既是“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又是“贵州省乡村旅游重点村”。其布依族传统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的目标已经明确。道路交通、园林绿化、村庄整治、节庆活动等系列工作的开展,为该村经济社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以布依传统文化为核心的民族文化活动陆续在该地上演,吸引了省内外成千上万游客前来观光旅游,感受布依族原生态文化的无限魅力。在这里,游客既可登山觅幽处,又可沿河赏美景,还可田地中劳动,互动玩游戏,品尝布依美食。中国美丽乡村,山水田园之间,乐不可支矣。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与乡村振兴战略、美丽乡村建设之间互动共融的关系,不但对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脱贫攻坚战略任务完成、全面小康社会建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大现实价值。 f8GMZyPri69Phr7fIwfjZNPVvSthfPeFBzqpdLj4SZ7O96+tR5FxNbB8mi0j6dj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