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基本情况

一 地形地貌

勐腊县地处北纬21°28′—22°28′、东经99°56′—100°41′之间,位于云南省最南端,西双版纳州东部。东部和南部与老挝接壤,西边与缅甸隔江相望,西北与景洪市相连,北面与江城县毗邻。国境线长740.80千米,其中:中老线677.80千米,中缅段长63千米。县城距省城昆明868千米,距州府景洪172千米。

勐腊县地处澜沧江深大断裂以东,地质构造属横断山块断带思茅台凹的一部分。勐腊县地貌结构错综复杂,类型多种多样,群山连绵起伏,河流纵横蜿蜒,系横断山纵谷南段,无量山南延尾梢。地势北高南低,由东北向西南呈梯状下降。平均海拔1100米,最高点为黑水梁子,海拔2023米,最低点为南腊河与澜沧江交汇处,海拔477米,县城海拔639米。整个地势东北部高,西南部和南部低。北部是绵延起伏的中山山原地貌,中部为多姿的岩溶丘陵地貌,南部为低山宽谷盆地。全县土地面积6850平方千米,山地占95.6%,山间盆地(坝子)占4.4%,万亩以上的坝子有6个,最大的是勐捧坝,面积4160平方千米;面积最小的坝子是勐伴坝,面积只有790平方千米。

二 气候特征

勐腊县地处热带北缘,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高原,属北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全年太阳投射角度大,变化范围小,直射时间长,获得热量多。按气候带划分,全县有90%以上土地属南亚热带和北热带区。其气候特点是:热量丰富,年温差较小,夏无酷热,冬无严寒,降水充沛,夏秋多雨,冬春干旱多雾,水热垂直变化明显,灾害性天气种类多,次数少。全年平均气温21℃,年温差9.5℃,日温差较大,平均11.5℃,最冷月均温在15℃以上。年均降雨量1300—2000毫米,年日照时数为1600—1900小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使勐腊成为全国热区资源较丰富的地区之一。

三 土壤与矿物资源

勐腊县地层多样,成土母质复杂,土壤类型较多,共有砖红壤、赤红壤、红壤、紫色土、石灰岩土、冲击土、水稻土7个土类,10个亚类、16个土属、52个土种。坝区以近代河流冲积、洪积、砂泥土为主,山区主要是中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的三叠纪紫红色砂页岩,部分千枚岩及二叠纪灰岩母质发育的红壤。由于地处亚热带,气温、湿度、雨量充沛,植物生长旺盛,土壤腐殖质大量积累,土壤风化深厚,根据海拔高度划分,海拔在800米以下的属砖红壤地区,海拔在800—1500米的属赤红壤地区,海拔在1500—2000米的属红壤地区。

勐腊县矿产资源丰富,全县共发现矿产地65处,矿种16种(已探明储量的有8种),主要矿种有铁、锌、铜、岩盐、煤、石灰石、黏土等。其中铁矿、岩盐资源在全省占重要地位,是勐腊县最具开发潜力的矿种。目前全县有各类矿业企业59家,其中建材非金属矿业企业(石灰石、黏土)46家,金属矿业企业13家。

勐腊县矿业经济发展迅速,矿产品有水泥、铅精矿、锌精矿、铜精矿、食盐、褐煤和建筑用砂石、黏土等。2008年,矿业总产值(采、选、冶、加工)5681.24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6.71%。

四 河流水系

勐腊境内河流均属澜沧江流域下游干支系,河流纵横,水源丰富。主要有澜沧江一级支流南腊河和罗梭江(亦称小黑江或补远江)两大河流。除两大河流外,境内还有大小河流172条,其中有8条直接注入澜沧江,42条是罗梭江支流,122条属南腊河水系。全县河网密布,河网总长度达1188千米,河网密度为0.17千米/平方千米。

(一)地表水

勐腊县地表水年径流深东北部和北部大于西南部和南部,山区大于坝区,分布不均匀。总趋势大体与年径流深情况相同。全县年平均径流量为88.4亿立方米,年平均径流深为639毫米。

境内两大水系情况是:

罗梭江主要流向从东北向西南汇入澜沧江。干流中上游地势高,径流深从思茅县大平掌曼中田站的1800毫米逐渐下降,到勐仑坝区边缘为600毫米;下游至河口径流深只有500毫米。该江大部分处于多雨地区,流域平均雨量为1739毫米,平均径流深为764毫米,折合径流量57.89亿立方米,径流系数在0.40—0.50。

南腊河大部处于低海拔地区,主要流向由东北部向西南部。流经万亩以上坝子3个,径流深度在100—900毫米,流域平均雨量为22.27亿立方米,径流系数在0.15—0.42。

(二)地下水

勐腊县产生浅层地下水的主要岩层为基岩,此类岩层分布较为广泛。由于雨季部分雨水下渗补给,地下水比较丰富。全境60%的面积海拔在千米以上,罗梭江和南腊河两大干流的地下径流虽较之全县中部和西部为少,但罗梭江与南腊河的地下径流占地表径流分别达到19.7%和32%。罗梭江地下径流占地表径流深度变化在90—200毫米;南腊河则在70—300毫米。11条较大河流总集水面积为16460平方千米,地表径流量为88.4亿立方米。地下径流量为22.67亿立方米,地下径流深占地表径流深的25.64%。

(三)水能蕴藏量

县内水力资源比较丰富。蕴藏量小于10千瓦的河流未统计,仅据有资料可查的10条河流而言:20—100千瓦的7条,250—500千瓦的2条,2000千瓦以上的1条。

主要河流水能蕴藏量:罗梭江干流208.99万千瓦;支流合计45.12万千瓦,其中,龙谷河2.56万千瓦,象明河7.32万千瓦,磨者河7.91万千瓦,勐醒河27.33万千瓦。南腊河干流54.33万千瓦;支流合计26.14万千瓦,其中,南木窝河7.08万千瓦,南满河4.31万千瓦,南润河3.95万千瓦,南远河10.80万千瓦。全县总计334.58万千瓦。

2007年水质评价主要河流6条(澜沧江、流沙河、补远江、南腊河、普文河、南阿河),评价河段总长733千米,按《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水质符合Ⅱ类的河长占74.5%、符合Ⅲ类的河长占25.5%。

(四)存在的问题

但由于时空分布不均匀,地下水分布不均匀,开发利用不足,可利用的水量仅占自产水资源总量的一小部分。一方面现状农业和农村缺水、工程型缺水,供水矛盾十分突出,预计今后会更加突出;另一方面用水效率不高,又存在缺水、浪费、污染等现象,成为勐腊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同时,随着勐腊县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但开发利用难度越来越难,成本越来越高,供求矛盾越来越突出。因此,水资源的保护、利用、节约将成为勐腊县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

五 森林资源

勐腊县植被在中国植被区划中属于北热带雨林半常绿季雨林带,西双版纳山间盆地季节雨林、季雨林区,植被类型基本上属于东南亚热带雨林范畴。主要有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暖性针叶林、竹林、次生植物、河滩灌丛和草丛8个植被型,13个植被亚型和20多个群系。人工植被,包括经济林木、用材林、薪炭林和农作物等。

根据《勐腊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汇总报告》(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06),勐腊县土地总面积为688510公顷。其中,林地面积为608053.8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8.3%;非林地80456.2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11.7%。(见表3-1)

表3-1 勐腊县林地与非林地一览

勐腊县林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例接近90%;西双版纳州各县市林地面积占全州林地总面积的比例详见表3-2。

表3-2 勐腊县各县市林地与非林地一览

图3-1 勐腊县各县市林地面积(公顷)柱状图

(一)森林覆盖率与林木绿化率

按照2003年国家林业局颁布的技术规定,森林覆盖率包括有林地覆盖率和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的覆盖率。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是指经济灌木林、乔木生长界限以上的灌木林、岩溶地区灌木林、干热河谷防护型灌木林等。

林木绿化率指有林地覆盖率、灌木林覆盖率与四旁树覆盖率的总和。

根据《勐腊县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汇总报告》(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2006),勐腊县森林覆盖率为86.2%,其中,有林地覆盖率85.3%,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覆盖率0.9%。林木绿化率为87.6%。(见表3-3)

表3-3 勐腊县森林覆盖率和林木绿化率一览

西双版纳各县市森林覆盖率由高到低的顺序为勐腊、景洪、勐海。勐腊县森林覆盖率达86.2%,其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州的78.3%,也远远高于全省39.24%的水平,显示出勐腊县较好的森林覆盖状况。

(二)各类林地构成

全县林业用地结构为:

总林地面积608053.8公顷,有林地面积587164.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96.565%;疏林地面积821.1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135%;灌木林地面积15006.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468%;未成林地面积192.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32%;无立木林地面积5.4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01%;宜林地面积4787.1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787%;其他林地(苗圃地)77.1公顷,占林地面积的0.013%(见图3-2)。

图3-2 勐腊县林地各地类结构

六 生物多样性

(一)生物多样性现状

勐腊县所属的西双版纳地区热量充足,降水充沛,是我国热带性质最强、范围最大的热带区域,保存了中国最大面积的热带雨林和季雨林,物种极为丰富,珍稀、濒危和特有物种多,是我国热带生物多样性最丰富、重要类群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同时是具有国际意义的生物多样性的关键地区和全球25个优先重点保护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被列为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

勐腊县地处热带北缘,由于未受冰川南移的影响,其生物种源的古老性和珍贵性,在我国其他地区是少见的,被誉为“热带种质资源的基因库”,加上水热条件优越,植物种类繁多,森林类型丰富,高等植物种类约近3890种,占全国的1/7,被誉为“植物王国皇冠上的绿宝石”。境内分布的高等植物共有249科1347属3890种。森林植被类型有季节性雨林、山地雨林、半常绿季雨林、落叶季雨林、石灰岩山地季雨林、季风常绿阔叶林、落叶季雨林、山地苔藓常绿阔叶林、温暖性落叶阔叶林、温暖性松林、热竹林、河漫滩丛、山地丘陵灌丛、禾本科草灌丛和人工植被类型等。其中蕨类植物46科83属206种,种子植物203科1264属3009种(裸子植物8科9属18种,被子植物195科1255属2991种),占全国高等植物总数的近1/7,占云南省的1/4,占西双版纳州的90%以上,堪称“植物王国之冠”。有珍稀濒危植物(包括孑遗种、特有种、稀有种、栽培植物野生类型及野生近缘种4类)230种,其中已列为国家重点保护植物有43种,其中一级有望天树、云南苏铁2种;二级有董棕、铁刀木、野茶树、土沉香、大叶木兰等8种;三级有43种,占全国354种的12.1%,占云南144种的29.9%,占西双版纳州51种的84.3%。经济植物按用途大体上可分为用材植物、竹类及编织藤类植物、油料或油脂植物、香料植物、药用植物、鞣料植物、染料植物、淀粉植物、纤维植物、树脂和树胶植物、果类和观赏植物11大类,共2225种。

茂密的热带森林及其多层次的特殊结构,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源和栖息繁衍环境,勐腊县的动物资源十分丰富,是我国热带珍稀动物的荟萃地。已知有动物6000多种,其中,鸟类427种,占全国总数的16%;陆栖脊椎动物500种,占全国总数的25%;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97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印支虎、亚洲象、印度野牛、豹、云豹、白颊长臂猿、小鼷鹿、孔雀雉、绿孔雀、巨蜥、蟒等18种,其中小鼷鹿在中国仅勐腊独有,二级保护动物有原鸡、穿山甲、黑熊、虎纹蛙、犀鸟、白喉犀鸟、水鹿等79种;省级保护动物有眼镜蛇、云猫、班林猫;有益的和有重要经济价值、科学研究价值的动物有果子狸、豹猫、陆龟、金环蛇、中华翠凤蝶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过度开发使天然林不断减少。

近几十年来,随着社会深刻变革、人口不断增长,土地、森林资源被急剧开发和消耗。西双版纳州植胶总面积从1988年的116万亩增加到了2006年的615万亩 [1] 。中科院提供的研究资料显示,1988—2003年的16年间,勐腊县西南部的橡胶种植面积迅速猛增,从原先的星星点点,到后来的整个西南部,都种上了橡胶。从云南省南端的勐腊县勐满镇,到北端的景洪市景讷乡,要经171县道、213线,整个沿途都能看到成片成片的胶林,不少胶园与森林相邻。大规模毁林种胶的行为,不仅严重破坏了天然林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功能,也破坏了生物物种的遗传、更新和生态平衡。中科院勐仑植物园的研究显示,天然林每减少1万亩,就会使一个物种消失,并对另一个物种的生存环境构成威胁。与天然林相比,人工橡胶林的鸟类减少了70%以上,哺乳类动物更是减少了80%以上。

二是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1949年,西双版纳州总人口仅21.1万人;而到2008年底,仅户籍人口已达到92万人,是1949年的4.36倍。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全县总人口为281730人。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时的235657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46073人,增长19.55%。平均每年增加4607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80%。

这使得人与热带雨林争地的矛盾就变得空前激烈,人口增长导致了对粮食、燃料、用材等的需求增加,促使人们不断地加大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力度。城市建设用地和工矿用地、占用耕地、陡坡垦殖等,对环境的压力加大。这必然大大减少当地的生物多样性,致使该区域的生态安全受到威胁。 IRjqGV7oNFnqwaVu98oXohZW/PrTEpM9ntbhtuNhN0WsW0lnEvN0jscob5WIp7Q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