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城镇化情况

一 勐腊县城镇发展基本情况

(一)城市发展战略定位

勐腊县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成绩斐然,获得多个示范区的名誉称号。2005年,勐腊县被云南省绿化委员会评为“全省绿化模范县”,2007年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勐腊县亦被誉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园林县城”,连续8届被评为云南省“双拥模范县”,两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县”称号。随着西双版纳生态州建设的全面启动,2009年12月,勐腊县成立了专门的实施“生态立州”战略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生态立州”战略的贯彻实施和生态县建设工作。在生态乡镇建设方面,通过三年来的工作,目前全县的10个乡镇中已有9个乡镇获得云南省生态乡镇建设命名,正向国家级生态乡镇的目标迈进。生态人居环境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边境口岸建设也如火如荼。

目前,勐腊县正深入实施“生态保护立县、科技教育兴县、旅游口岸活县、绿色经济富县、民营经济强县、推进依法治县”六大战略,努力把勐腊打造成“绿色、开放、富裕、和谐”的云南南大门,面向老、缅、泰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前沿阵地、试验区和战略先行区,昆曼经济走廊上的特色优势产业基地和重要物流节点,全省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边疆生态安全屏障区,力争作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

(二)交通区位

勐腊县地处云南省最南端,区位优势明显。位于昆曼公路、澜沧江—湄公河航运、泛亚铁路等中国面向东南亚大通道的交通交汇点上。地处我国通向老挝、泰国的主通道上,是通向东南亚、南亚最便捷可行的交通节点和开放前沿,未来将是我国西南对外贸易通道的交通枢纽之一。边地区位和出境交通优势将是未来勐腊城市发展的重要优势之一。

从交通设施来看,县内有国家一级口岸磨憨和号称“澜沧江上第一港”的关累码头(省级口岸);距举世闻名的“金三角”仅230千米,现有5条公路直抵老挝、缅甸边境口岸,其中有3条柏油公路直通老挝北部四省省会;距州府景洪仅136千米;勐腊还是素有“东方多瑙河”美称的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的接合部,是中国大陆通向中南半岛的走廊,是云南省实施“中路突破,打开南门,走向亚太”经济发展战略的前沿。

随着昆曼大通道全线贯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协定的正式生效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技术合作的深入,勐腊县在贸易、物流等方面的区位优势必将进一步凸显。

从政策机遇来看,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国家继续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我省实施“两强一堡”战略,勐腊县作为“桥头堡”最前端,将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作为全省森林覆盖率最高,生态环境优良,生物多样性极为丰富的边疆县,在国家加大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力度的宏观背景下,将会得到更多政策倾斜和资金、项目的支持,有利于勐腊县加快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三)人口与城镇化率

勐腊县下辖勐腊镇、勐捧镇、勐满镇、勐仑镇、尚勇镇、勐伴镇、关累镇、易武乡、象明乡、瑶区乡7镇3乡共10个乡镇,土地面积6850平方千米。有52个村委会,499个自然村,518个村民小组,驻有4个国营农场。

截至2008年末,常住人口达25.81万人,户籍总人口21.72万人。居住着傣、汉、哈尼、彝、瑶等26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户籍人口的74.9%,其中傣族58379人,占26.9%;哈尼族52969人,占24.4%;彝族22674人,占10.4%;瑶族16996人,占7.8%。人口密度为38人/平方千米。

图2-1 勐腊县人口变化

图2-2 勐腊县城镇化率

2011年,与勐腊县城市建成区人地对应的人口为5.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5万人(含勐腊农场部分人口),占城区总人口的62.5%,农业人口13000人,占总人口的23.2%;暂住人口约8000人,占总人口的14.3%。

表2-16 勐腊县人口状况(2011年)

续表

二 城镇发展格局

(一)勐腊县城区

勐腊县城建成区主要分布于南腊河西岸,城市沿南腊河与丘陵山体之间的狭长山坝地带南北展开,截至201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约5.5平方千米。

长期以来,勐腊县城主要以老城区为中心向周边零星发展,城市建设依托曼它拉路、勐腊路(北路、正街、南路)、雨林路等几条主干道展开,受县城西面山地和东面南腊河的地形限制,城市呈带形轴线发展的趋势。城市扩展主要以西面山坡地、东面南腊河河岸线,以及向南平缓区等三个方向为主,近几年重点开发南向的南腊新城,初步形成了与老城区相互联系的新城区。

老城区范围为:东至南腊河,西至县一中已建区山体一带,北至曼庄镇政府,南至边防检查站,总面积大约3.4平方千米。据初步调查统计,老城区内共分布有县、勐腊镇属政府机构,以及农场等企事业单位和居民点共270余家,人口总数为3.5万人,占县城总人口的60%,人口密度约为10000人/平方千米。目前,主要的县级单位、教育卫生、商贸等公共设施均分布于老城区中。

目前勐腊县城城市居住用地约190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34.5%,人均约34平方米。城区里已建设有十多个居住小区,但规模均较小,住宅以中低层为主,目前尚无高层住宅。此外,老城区内大量的住宅多为单位自建,存留着部分老旧房屋和棚户区,城区中还涉及几个城中村,均存在过于拥挤、设施不配套、居住环境质量差等问题。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老城区的人口密度越来越大,在建设方面存在以下的问题:道路系统不完善,交通拥堵不畅;建筑密度过大,部分区域和低端环境质量欠佳;存留着部分老旧破败区域,如棚户区、县粮食局、口岸市场、城中村等地块;城区内各类用地混杂,单位用地零散破碎,各自为政;市政设施不完善,局部区域的给排水管网年久失修,老化且容量小;流经老城区的两条河流(汇冈河、补过河)污染严重,河岸沿线乱搭乱建,建设无序,亟待整治;城市风貌特色及绿化景观有待进一步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城区中保留了较多的小山体和林地,辅之周边良好的林木植被和南腊河自然风光与田园景色,山水城市的特征较为突出。

新城建设主要集中在县城的南部,经过十余年的发展,县委、县政府等行政机构陆续搬迁过去,带动了住宅小区的发展,初步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架构。然而,对像勐腊这样的小城市来说,南北向过长,东西向发展不足,轴线形发展会加大道路、水电气等基础设施的成本,使整个城市呈轴线扩张,不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而整个城市的道路系统性较差,路网不完善,城市交通流量主要集中于南北向的南腊路主干道,交通拥堵的情况较为严重。

相比较而言,新旧城区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城区内公共设施分布不均,商业设施、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资源主要集中在老城区,新城区配套设施相对不足,文体设施建设滞后。二是城市滨河景观和特色不突出,沿岸建筑及绿化景观缺乏规划控制,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传统文化和民俗风情,没有体现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色上。三是老城区建设密度过大,用地混杂散乱,行政事业单位各自为政,部分区域和低端环境质量差,需要进行环境整治和改造,重点是城中村交通不畅,棚户区以及河道沿线等地。

(二)重点乡镇

勐腊县下辖9个乡镇,初步形成了以勐腊镇为中心城区,重点镇和一般镇互补发展的格局。

尚勇镇(包含磨憨口岸):重点镇,镇政府驻地,国家一级口岸,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陆路口岸物流集散地之一,是结合口岸物流对一些进口原料进行深加工的西双版纳州的转口加工基地,是勐腊县边境跨国旅游的服务区,是勐腊县边境贸易、边民互市贸易区,是勐腊县边境口岸型城镇。

勐捧镇:重点镇,镇政府驻地,由原两镇(勐捧镇、原勐满镇)一乡(勐润乡)两农场(勐捧农场场部和勐满农场场部)五部分合并组成的城镇,是通往老挝的县级通道,是勐腊县西部城镇群经济区的中心,是勐腊县西部农垦经济区的中心,是以发展集市贸易、农产品加工和热带作物加工为主的城镇。

勐仑镇:重点镇,镇政府驻地,国家级西双版纳风景名胜区勐仑景区所在地,勐腊县北部城镇群经济区中心,以发展旅游、热带生物研究、生物制药、旅游服务和热带生物资源加工为主的旅游观光型城镇。

关累镇(包含关累口岸):一般镇,关累镇驻地。镇重要组成关累港是省级口岸,国门港关累港所在地。关累镇是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区的重要水路口岸物流集散地之一,是以发展边贸和航运事业为主的边贸口岸型城镇。

勐伴镇:一般镇,镇政府驻地,是中老两国边民重要的互市点,以发展边境旅游、食品加工、边贸服务业为主的边境民族集镇。

易武乡:一般镇,由曼腊乡撤并易武后的镇政府驻地,规划中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普洱茶原种植产地的“六大茶山”有两座在此,是以发展精品普洱茶业为主的茶贸型集镇。

象明乡:一般镇,镇政府驻地,普洱茶原种植产地的“六大茶山”有三座在此,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和精品普洱茶业为主的茶贸型集镇。

瑶区乡:一般镇,镇政府驻地,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为主的农贸型集镇。

(三)边境口岸建设

勐腊县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是从陆路、水路通向东南亚的通道,是昆曼大通道的咽喉,辖区建有陆路磨憨国家级口岸和水路关累码头及勐满、曼庄、新民三个重要通道。

磨憨国家级一类开放口岸位于云南省最南端,与老挝国家级口岸磨丁相连接,是我国通往老挝唯一的国家级陆路口岸和通向东南亚的便捷陆路通道,国际大通道昆明—曼谷高速公路和拟建的泛亚铁路均从磨憨口岸出境。磨憨口岸距老挝琅南塔省会南塔60千米、北本码头240千米、首都万象700千米;是昆曼通道上的重要口岸,从磨憨口岸出境经老挝河东进越南,南达柬埔寨,西入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各国最大的陆路通道,通过磨憨口岸,西双版纳州开辟了实施跨境旅游的先河。

西部关累码头是目前云南省与缅甸、老挝、泰国直接进行经贸交往的重要水路通道,关累码头与缅甸隔江相望,与老挝陆地相连,是中南半岛腹地和东南亚各国经湄公河进入中国的“第一港”,是景洪港的前沿,是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上进出的闸门,是中国走向中南半岛和南亚次大陆的水运咽喉,也是云南省“桥头堡”建设的窗口,从关累码头顺江而下,可直抵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越南东南亚五国,是中国参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经济技术合作最直接的“对接口”。

截至2013年8月,关累港口建设已初显规模,可以通航300吨级船舶,口岸各项基础设施投资累计完成3.65亿元;2013年1—5月,关累港水运口岸完成进出口货值4744.2万美元。

勐满通道、曼庄通道和新民通道也是中国通往老挝的重要陆路通道和自然口岸。截至2011年3月,勐满通道已有海关、检验检疫、边防检查、商务、运政等相关口岸管理职能部门进驻开展工作,已能正常开展边民互市贸易活动。2013年8月,勐满口岸完成“一关两检”办公用房和勐满查验货场等项目建设,总投资400万元(不含勐满工业园区)。曼庄是勐腊县通往老挝丰沙里省开展商贸活动的唯一通道,随着对曼庄通道投入的加大,开通了勐腊至丰沙里的国际客运旅游专线,昆曼大通道专为曼庄口岸开设了专门通道口。

自1994年6月勐腊被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地区后,勐腊县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兴边富民工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及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等重大机遇,加快“走出去”“引进来”的步伐,全县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综合实力取得了显著提升。“桥头堡”建设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全方位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三 基础设施建设

(一)公共服务设施

勐腊县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涉及行政办公、文化设施、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社会福利、文物古迹和宗教活动场所8类用地。目前勐腊城区公共服务设施用地79.6公顷,占城市建设用地的14.46%,相对偏高。人均公共服务设施用地约14.2平方米。

城市公共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城市公共设施体系还不尽完善,分布不均匀,行政、文化、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过于集中于老城区,新城区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合理的服务半径要求。

行政办公设施方面,新城区已建成了大规模的园林化的行政办公设施,县委、县政府、人大、政协等主要政府机关已搬迁至新城区,老城区仍然有零星的行政办公单位。勐腊县的初衷是借行政办公区域的搬迁,来带动新区的土地拍卖和经济发展,但勐腊本身人口聚集程度不高。行政新城的建设可能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一方面造成了居民办理相关事务的不便,另一方面城市建设扩张也使得城市债务相应扩张。

文化设施主要集中在老城区。根据2012年版的城市总体规划,拟把老城区的县文化馆、图书馆搬迁至新城区,并集中建设青少年宫、展览馆、科技馆、老年活动中心等。这是受计划经济时代条块分割的规划思想的影响。这些文化设施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居民服务,零星分布于老城区实际上使用率更高,而不是为了拉动新城区人气,如强行建设,可能修建起来反而不利于服务居民。

体育设施方面,城市体育设施较为单一缺乏,主要集中在行政中心的有几块篮球场地,与一个县级城市配套体育设施的要求差距较大。

教育设施方面,勐腊县城区已建有多所中小学,大多分布于老城区,新城区缺乏相应的中小学教育配套设施。

医疗设施方面,勐腊县城已经拥有县医院、中医院、妇幼保健院等县级医院,以及相关的民办医院和诊所,但医疗设施过于集中在老城区,新城区缺乏相应的医疗设施。

(二)市政基础设施

近年来,勐腊县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如下成绩:

一是城市道路不断完善。勐腊县城内勐腊路是主要干道,整个县城沿着勐腊路和南腊河轴向呈带状发展。按照县城总体规划,加大了道路建设资金投入力度,不断扩大城市人均拥有道路面积,不断改善城市道路质量。三年累计投资1.7亿元,先后实施了北路入城口、曼庄路、新城连接线、青年路、雨林大道一期、平安路等路网改造工程。目前,城市道路18千米、总面积50.30万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9.06平方米。

二是跨国交通连接不断完善。勐腊县主要以昆曼高速(G213)与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水道作为主要的对外交通通道。昆曼高速北连州府景洪,南向通往老挝、泰国。县境内有国家级口岸磨憨口岸,以及省级重点口岸关累港口岸。其中关累港口岸有湄公河上第一港之称,南向通往缅甸和泰国。

三是市政建设不断完善。加大市政基础设施管养和维护,确保市政基础设施高标准的完好率;加大城市特色化公厕建设力度,实现了每万人4个蹲位的目标;全力推进城市亮化工程,三年累计投资1000万元,增设特色路灯1464杆,城区主干道亮灯率99%。

四是城市公交网络不断完善。按照公交优先原则,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元化筹资模式,不断改善公共交通条件。城区现有公交车30辆,各型出租车50辆,公交线路4条,公交站点42个,线路覆盖城区主要街道和城郊乡镇,基本满足群众出行需求。

五是城市综合防灾体系实现了绿地避险。根据《勐腊县防灾避险规划》,以城市公共绿地为主要防灾避险场所,设置防灾避险应急设施,充分发挥城市绿地防灾避险功能,根据城市公共绿地所处位置及大小,结合其防灾避险功能将绿地划分为:防灾广场、临时避险绿地、紧急避险绿地、隔离缓冲绿带、绿色疏散通道。

四 存在的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低,进程缓慢

勐腊县的城镇化起点低、起步晚,城镇化水平较低,2008年城市化率为34.1%,低于西双版纳州的平均值36%。城镇建设布局分散,产业依托不强,城市管理水平不高。建成区绿化率较低,只有12.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为1.88%,在全州1市2县中排在末位;集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仅为2.21%,城区绿地的人均指标和比重大大低于国家和省市指标下限。

在县城建设方面,城市功能不全,欠账太多,基础设施滞后,存在集贸市场少、娱乐设施少、公共绿地少、休闲空间少等问题。特别是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未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及时跟进。全县至今没有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垃圾处理场,大量生活污水都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生活垃圾仅仅是简易填埋,且城区垃圾收集处理系统很不完善,垃圾袋装化、分类化收集尚未实行,乡镇生活垃圾收集处理设施缺乏,随处抛扔的现象普遍存在。

(二)城市发展空间和用地受限

勐腊县城人口规模约占全县的20%,城市聚集度和辐射程度不高,城市对全县发展的带动能力呈现“小马拉大车”的局面,难以发挥和引领边境口岸中心城市,以及沿边开发开放“桥头堡”的作用。此外,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受到周边山体、昆曼高速公路和南腊河等地形地貌的限制,呈现南北带状蔓延式发展,城市建设用地较为稀缺,因此城市发展腹地和用地空间十分有限。 H8lXitbgFCwGLS0xmqfG35BY5LWNSzuuu0qBJEVhzGY3SQUap8qUHoGjTQf7cB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