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言

宋成有

最近,晓刚教授完成了一部新作《东亚开港与城市近代化研究》,嘱我作序。十几年来,看到晓刚努力进取,撰写学术专著、论文,申请研究课题,不断积累科研成果。此次又有新作推出,不禁满怀喜悦,欣然命笔。

19年前,晓刚在北京大学历史系世界史专业日本史研究方向攻读博士学位,我是他的指导教师。经协商,确定以《横滨开港研究》为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为此,他申请到日本二松学舍大学留学一年,其间经常往返于东京与横滨之间,拜访日本教授,到图书馆、资料馆收集资料,一年下来,收获满满,并在短时期内出色地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的撰写。在正式答辩会上,受到与会专家的好评。本人在审议他的学位论文时,对其关于开港过程中“开明幕吏的积极主张”、“幕府高层审时度势的决定”的观点,以及对日本幕府避战缔约开港策略的论述仍历历在目,记忆犹新。读博期间通过四年寒窗苦读和一心向学,他已初步具备独立从事开创性学术研究的能力,令人欣慰。

毕业后,晓刚前往大连大学任教,通过勤奋努力评上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讲述了《日本史》《世界近代史专题》《现代化概论》《西方城市史》《中日关系史研究》《专业日语》等十余门课程。后来,他担任了《大连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常务副主编,并兼任东北亚研究院院长,教学、科研、管理工作齐头并进,发展势头良好。同时,他也积极参加和组织许多学术交流活动,承办多次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并担任了一些社会兼职,如:中国日本史学会常务理事、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评估专家、北京大学东北亚研究所客座研究员、辽宁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东北地区中日关系史学会副理事长等。在大连大学工作十余年后,2017年晓刚调动到长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任特聘教授,兼任该校东北抗战史研究所所长、东北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主任。

开设课程多,指导学生不少,加上社会任职与工作头绪较多,留给自己的科研时间自然大打折扣。即便如此,晓刚依然出版了《东北亚近代史探赜》《大连近代史研究文选》等著作,并在《世界历史》《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社会科学》《东北亚论坛》《亚洲研究》等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日本幕末横滨开港与锁港之争》《近代日本横滨英法驻军实况研究》《日本幕末开国对策探析》《论近代东亚国际秩序的重构》等学术论文数十篇。晓刚之所以取得上述科研成绩,可以说靠的是“笨”功夫,几个法宝分别是虚心求教、刻苦钻研和压缩休息时间。

看到晓刚的新作《东亚开港与城市近代化研究》书稿,令人喜悦。何以为喜?一是新成果问世,可喜可贺;二是因为书中提出了若干颇有学术价值的视角、观点和新的研究框架。概括起来主要是:

其一,由点到面,学术视野宽阔。从学位论文《横滨开港研究》,到此次推出的《东亚开港与城市近代化研究》,研究视野大为拓展。从日本一国扩大到中日韩三国,从横滨一港扩展到上海、烟台、营口、大连、长崎、神户、新潟、仁川、釜山等东亚著名港城,研究视野越来越宽阔。之所以能从一国一地扩展到东亚区域,是晓刚北大毕业后15年间,教学与科研相辅相成,加之勤奋努力的结果。在无数日夜苦读与笔耕不辍中,弥补了本科、硕士学习阶段的史学专业训练的不足,完成从日语语言文学到历史学的转轨,学术研究视野逐渐开阔起来,研究成果不断涌现。个中的酸甜苦辣,践行者自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实际上,研究视野的扩展,是一个不断遇到新的研究点,经过博读多思,从生疏到熟悉,从借鉴到再创新的过程。关键在于不因一时的挫折而怨天尤人或自哀自叹,而是默默耕耘,砥砺前行,展示贵在坚持的人生价值。

其二,研究理论进一步成熟,并在撰述的过程中,交叉运用多种学科的理论,拓展了研究课题的广度,也增加了深度。在本书中,作者运用各种理论,对东亚日本、中国、韩国三国在近代化过程中,分别走上帝国主义、半殖民地、殖民地等不同类型的发展道路的背景与内在原因展开了分析。其中,既涉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注重对经济要素的分析,将工业化视为社会全面转型的基本动力的近代化理论,也包括从探讨城市起源、结构、功能、地域特点和社会特征的城市学,以及功能论、冲突论、过程论和结构论等社会学的理论。从多种理论提出的多视角入手,对时代的变化、开港的进程、开港后不同的发展道路等问题,给予再审视。

其三,观察东亚近代化的视角特色独具。在常见的研究模式中,总是将东亚近代化解释为西力东渐,建立不平等条约体系,引起反弹的结果。在欧美列强压力下,东亚国家为图存救亡,求富求强,先后实施近代化改革,实施相应政策,推动社会转型,从而踏上近代化之路。在《东亚开港与城市近代化研究》中,作者独辟蹊径,在一般论述东亚近代化或中日韩三国近代化进程时,将往往轻轻放过的开埠地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展开多角度的研讨。概括起来看,一方面作者把开港地作为最先接触、接受近代化的窗口,通过对港城的开辟及其发展的进程探索,具体而不是抽象,详尽而非简单地展现东亚国家近代化的启动;另一方面作者又将开港地视为向内地传输欧美文明的启动器,把握东亚国家近代化进程的来龙去脉,并将此过程讲述清楚。这样,就勾勒了一幅令人眼前一亮的东亚近代化的图景,且独具特色。

其四,东北地区主要开港城市的近代化过程,得到详尽的诠释。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欧美列强以武力打开中国国门,除在北方的天津、牛庄、登州等处开设开港地之外,主要将注意力集中在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南京、台南、淡水、汉口、九江、潮州、镇江、琼州等南方沿海沿江的富庶之地。至于东北地区,则仅有牛庄一地。倒是后起的沙俄和日本垂涎东北,1895年初定的《马关条约》,迫使清政府割让辽东半岛后,沙俄立即联合法国、德国,发动“三国干涉还辽”,日本再勒索三千万两的“赎辽费”后,悻悻退出辽东半岛。沙俄借机与清朝签订密约,觊觎中国东北。1898年,沙俄索性强租旅大,设关东州,夺取了远东的不冻港,即军港旅顺口港(“亚瑟港”)和商港大连港(“达里尼港”)。与此同时,沙俄又将建设不冻港的目标锁定在朝鲜半岛,与日本展开激烈争夺。日本则以退为进,设法先从“乙未事变”“俄馆播迁”等外交的被动中摆脱出来,进而展开外交攻势,与英国缔结《日英同盟》,加紧备战。终于在1904年发动战争,一举将沙俄逐出朝鲜半岛,为吞并韩国打开了方便之门。旅顺、大连等远东港城的掌控权易手,以此为殖民据点,日本开始了长达40年的东北殖民经营。在日俄两国争夺霸权的背景下,东北地区的近代化从一开始就走上了畸形化的发展道路。

其五,新作论述具体,参考文献丰富且不乏第一手资料,增加了学术分量。在论述中,作者并未抽象地议论东亚开港与城市化、近代化进程,而是通过具体的叙述,实证式地探讨其发展过程,给人留下鲜活的印象。另外,新作的论述以丰富的资料为依据,而非空论虚谈。其中,既有早稻田大学馆藏五卷本《华夷变态》《長崎记》《通航一览》《荷兰风说书》《唐通事会所日録》《对韩政策关系杂纂》《巴达维亚城日记》等第一手日文资料,也有《朝鲜王朝实录》《承政院日记》等韩国的史料,以及《明太祖文集》《明世宗实录》《皇明经世文编》、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刘斯洁《太仓考》、严从简《殊域周咨录》、黄瑜的《双槐岁钞》、黄佐的《广东通志》《清朝通典》等明清时代的第一手资料。这些资料在增强了新作的凭信性的同时,也可以为研究东亚近代史的初入门者提供阅读资料的书单。

以上五点,既是作者学术研究的新进展,也是《东亚开港与城市近代化研究》新作的学术特色。其间,尚有若干提升的空间。例如,欧美列强西力东渐、殖民征服的终极目的何在,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关系如何把握?再如,同样是殖民统治,日本的殖民手法和目标,与欧美比较,有哪些异同,历史影响如何?同样是日本的殖民统治,釜山、元山、仁川等韩国港城,与大连、营口、旅顺等中国港城的管理与发展存在哪些异同?再如,近代中日两国拉开发展的差距,应该如何划定两国近代化的起跑线?等等。这些问题,在新作中均有所涉及,但稍显挖掘不深,期待作者作进一步探讨,给予翔实而准确的回答。

众所周知,做学问是做人的一部分,毅力决定成败。晓刚为人诚恳,做事周到认真。或许是因为有过在部队熔炉的锤炼,懂得求学机会来之不易;读学位、搞研究还真要有些士兵突出重围的狠劲,投身书本,不畏艰难,努力攀登治学的陡坡。天道酬勤。在贺喜新作付梓的同时,期待晓刚教授以此为新的出发点,坚持严谨的治学态度及不懈的探索精神,继续在东亚近代史研究领域勇于追求,不断进步。

书不尽言。是为序。

2019年6月于北京海淀蓝旗营 Y8CEN7ALlFB2Lu8GOdMJymMwey/l2jeLMsmiiJUwryh73mhSynGDfXd314U0QJo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