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导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一)新时代,新需求

产业振兴是提高城乡一体化质量和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因素。在农民经济实力迅速提升,生活水平基本迈入稳定小康的中国农村,旅游逐渐成为广大农民关注的焦点,农民的旅游意识不断强化,对旅游的需求向高层次多元化转化。为此,要把农民旅游放在农村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广大农村村民也非常注重身体旅游和心情舒畅的重要性,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事业。但目前我国很多农村的乡村旅游发展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利用节假日到乡村旅游的城镇人口呈不断增长趋势,这就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新考验和新问题;同时,由此所带来的乡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急剧转变,导致农民身体和心态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这些情况也导致乡村的可持续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

随着乡村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旅游价值链的不断拓展,乡村旅游专业人才数量缺乏、质量不高、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严重阻碍了乡村旅游专业振兴目标的实现。在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缺乏、旅游专业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的局面下,改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育模式和路径成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中之重,大力实施“教育科技振兴乡村旅游产业”“人才强旅”“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努力改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结构、提升乡村旅游专业的服务能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精业务、懂管理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队伍,是实现乡村旅游专业发展、满足日益扩大的乡村旅游专业需求、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根本途径。

(二)新形势,新问题

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高校旅游专业均非常重视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越来越多学者从事关于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改革的探索及实践领域研究,但通过文献检索不难发现,现有对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路径改革的研究多局限于教学方法、手段和体系等方面,进行深入系统化研究的成果很少,没有将创新理念及改革实践相融合。实际走访调查发现,乡村旅游专业学生的乡村旅游岗位胜任力明显滞后于乡村旅游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以往传统的旅游专业教学模式一般以三段式教学模式为主,该模式主要围绕学科开展各种教学活动,从专业理论基础到乡村旅游实习逐步培养乡村旅游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该模式明显存在两个方面的弊端:其一,基础旅游理论和旅游实践教学衔接不畅。基础旅游理论的学习与旅游实践教学分属不同的地域,教学职责是由不同的教学机构和职员负责,而且两者在教学思路、培育方法和培育路径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两者彼此之间缺乏紧密联系和相互沟通,同时,这两个教学单元之间也缺乏一个统一的规划和统筹部门,因此,就导致旅游专业学生的旅游专业理论知识常常与旅游实践相互脱节,不利于学生掌握乡村旅游专业知识的整体脉络;其二,乡村旅游专业学生接触各类游客的实践时间较短,从抽样调查乡村旅游专业学生具体培养情况的结果看,乡村旅游实践知识的学习基本上在课堂内学习,而对于旅游实践则一般放到暑假、寒假等节假日进行,并且课堂实践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基本都采用分组相互模拟旅游实践的模式,没有充分地利用到启发式教学等先进的实践教学方法,学生主动深入乡村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学到的抽象的理论知识很容易被遗忘,学习效果普遍较差。如何深入探索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制度,改革现有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路径等环节还有待于深入。

(三)新发展,新要求

在人才强国战略背景下,教育部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实施一系列各类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适应新时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转型、提高乡村发展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旅游专业教育改革的核心,乡村旅游专业改革应该建立与之相配套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旅游专业院校教育是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储备的基础,旅游专业院校教育的质量怎样,直接决定着未来旅游专业整体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水平,决定着乡村旅游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否适应乡村旅游事业对人才的需求。

总之,如何培养出适应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发展需求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建立新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就成为当前旅游专业教育改革的重点和核心问题。

二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书将突破传统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束缚,改革已经严重滞后于新业态下那种传统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符合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需求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为目标,以培养高素质的乡村旅游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及实践探索为重点,借鉴国内外旅游专业院校较成功的人才培养经验和成果,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和统筹发展规律,利用系统论和协同论等多学科理论,采取教学模式改造或路径重构、理论和实践教学系统完善设计的策略,尝试在现代旅游创业教育理论的指导之下重塑人才培养观念、过程再造和深刻变革,构建起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完整、要素协同、机制运行有效、实践能力强的新模式,符合新时代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专业发展的需求,为旅游专业教育改革与创新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二)理论意义

第一,为构建适合乡村振兴需求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理论基础。笔者根据新时代乡村发展形势,应用了系统论、协同创新理论、耗散结构理论等多学科知识和理论,创建一个较为科学的乡村旅游专业培养方案和教学实践模式,从学理上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相关问题予以研究;同时,为更好地应对乡村振兴战略对旅游专业人才的需求而全面改革高校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夯实理论基础,有助于拓展完善旅游专业教育理论。

第二,明确乡村振兴战略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截至目前,关于高校乡村旅游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较少,并且多集中在城市旅游业领域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关注。因此,笔者聚焦“理论实践结合”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阐析旅游专业人才“理论实践结合”职业特性的内涵与表现,阐释旅游专业人才“理论实践结合”的职业特性和必要性;梳理旅游专业人才“理论实践结合”职业特性的岗位表现,探索乡村振兴战略对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影响的机理与路径。

第三,为完善旅游专业教育体系提供理论支持。笔者探讨旅游专业如何通过能力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设计等途径培养乡村旅游专业人才,为高校旅游专业教育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寻找理论基础与方法。

(三)实践意义

第一,能够有效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笔者以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改革并完善旅游专业人才素质结构,有利于促进我国高校旅游专业教育更好地适应乡村地域对旅游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对充实我国高校旅游专业教育类型有重要实践意义,能够为乡村旅游企业提供适应性更强的专业人才,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前期人才储备,从而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目标高质量实现。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将成为今后乃至未来研究的重点和热点;笔者围绕如何创新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其改革路径展开研究,其研究成果具有重大价值和社会效益,其成果将对推动高校深化教学和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效益提供有益借鉴。

第二,高校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在当下的旅游企业人才中,高校相应专业的毕业生占据相当比例。但是很多高校对学生的培养仍拘泥于学科属性,导致学生在具体工作岗位上的适应性差,专业理论和实践衔接性不强,甚至工作适应性比不上低学历工作人员。笔者从教育管理专家、教师、实训指导员三个维度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优化和构建了乡村旅游专业日常的评价指标体系,抽取1298名学生开展了走访调研,通过对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村旅游专业教育现状、培养目标、培养课程模块等进行深入调研,积极访谈企业工作人员、高校教师、往届毕业生,探索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目标、方向、途径和动力机制等重大问题,为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改革实践提供了重要借鉴,也丰富了新时代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内涵。

第三,推进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素质得以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通过构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旅游专业人才素质结构理想模型,结合潍坊科技学院乡村旅游专业教育改革实践情况,找出现行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有助于引起旅游专业教育管理者对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视,充分了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机制,分析发现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策。

三 研究内容、研究重难点及创新点

(一)研究内容

实现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教育的目标最关键的是怎样遵循旅游专业人才成长规律,构建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层次性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乡村旅游事业发展实际创新其相应的教育管理体系。笔者以此为研究背景,利用系统论、协同创新理论、耗散结构等相关学科理论知识,分析当前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缺陷和问题,借鉴国内外旅游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经验和成果,创新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及保障体系,使其适应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振兴和乡村振兴的要求。

第一,对有关文献进行系统性整理分析,梳理我国现行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演变轨迹及主要缺陷。第二,综合比较分析国内外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有关研究进展,充分了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新动态、新模式。第三,运用调查问卷、走访咨询等方式,调查了解我国当前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制下的培养现状和效果。第四,综合利用多种现代教育理论,构建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框架。第五,提出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路径和对策。

(二)研究重难点

第一,对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结构、各构成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及运行机制的探索。第二,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一体化培养与有效衔接问题。第三,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影响因素及其成因分析。第四,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的学科交叉融合培养模式和路径。第五,基于现代教育理论视角的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保障体系的构建。

(三)创新点

第一,融入现代教育理论,应用一系列现代教育理论探索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成长和发展规律。面向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及新业态、大旅游等发展新形势,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教育范式应坚持以“服务乡村旅游产业振兴”为主要导向,培养过程方面要实现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培育过程与新业态现代乡村旅游业之间的融合,职业实践技能着重要实现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在课堂上或学校内所接受的理论知识、智能和品格与其在乡村旅游实践中的技能、智能和品格等能力培训之间的融合,课程体系建设重在突出旅游学科体系与其他相关学科体系之间的交叉结合。

第二,以全面提升乡村旅游专业学生的职业综合素质为目标,将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划分为通用性职业素质课程、专业基础性职业素质课程、专业方向性职业素质课程和发展性职业素质课程四个校内主体课程模块,并与校内校外课外实践活动模块共同构成乡村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本位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具体内容为: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需求和新业态下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呼唤,创新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新时代特征培育理念;推进乡村旅游专业教育战略创新与具体教育技术改革,全面改革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素质结构;重塑旅游专业人才全新的成长环境,强化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内外部环境之间的协同,既好又快的培养适应新时代乡村旅游业振兴需求的富有强烈创新意识和竞争力的乡村旅游业职业化人才。

第三,建立新体系,构建了“三位一体”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和培养模式,丰富了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其知识结构的横向系统贯穿于各种知识门类之中,包括文化素养、专业理论知识素养、专业性思维意识和人文社科素养四个基本层次;纵向系统是以专业实践性需求为主线,包括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性实践知识技能、专业创业知识理论和专业创业技术四个基本层次。该体系内涵智能结构和品格结构两部分。其中,智能结构突出智力和技能元素,以培养创新创业和自主学习能力为重点;而品格结构突出专业伦理、生态意识、自信力、职业认同感、协作意识、包容思想和开放性思想为重点。

四 技术路线与研究方法

(一)技术路线

研究逻辑:遵循研究目标→调研归因→比较借鉴→根源探寻→模型构建、课程体系构建→保障体系确定。

根源探寻:深度分析影响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要素及其内在关系,从深度挖掘其产生根源。

模型构建:利用系统理论、质量管理理论等相关学科理论创新改革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包括模式的运行程序、运行机制及构成结构等。

课程体系构建:通用性职业素质课程、专业基础性职业素质课程、专业方向性职业素质课程和发展性职业素质课程四个校内主体课程模块,并与校内校外课外实践活动模块共同构成乡村旅游专业职业素质本位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保障体系:系统性设置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管理、体制、机制和监控体系,保证模式顺畅运行的基本条件。笔者研究技术路线图(见图0—1)。

图0—1 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

文献分析法。笔者通过文献检索等方法收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梳理,深入全面了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状况和相关概念,归纳总结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其特征,对国内外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已有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当前我国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优缺点,根据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借鉴国内外先进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发展趋势,提出有助于旅游专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建议和对策。

问卷调查。将所要研究的问题根据研究设计编制成调查问卷,采用邮寄、电话、微信、QQ、当面作答等多种方式,从专业学生、教师及相关旅游部门职员等多维度对不同调查对象进行咨询调查,主要对旅游专业教学内容、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旅游实践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调查,然后,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量化分析。

访谈法。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专家访谈提纲,选取相应的被访谈对象,利用各种交谈方法同被访问者进行面对面式的沟通交流获取相关事实材料,以充分了解目前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面临的问题和缺陷,希望能为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培养制度的改进提供有效的建议。

比较研究法。通过对国外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我国当前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相比较,系统地对比两者在乡村旅游专业结构和培养内容上的差异,深入了解我国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特征,找出适合当前乡村发展情况的乡村旅游专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提出改进策略。

系统分析法。构建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乃是一项复杂的系统,笔者利用了系统科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知识,进行探究。遵循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这条主线,构建不同系统模型。

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利用信函、微信询问等不同方式,让被事先选取的同行业专家对预先设计的调查问卷、访谈内容等方面进行筛选,以便更真实了解掌握乡村旅游专业学生对于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具体需求,剖析所存在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探索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需要具备的素质,为创新改进相关教学及培养方案提供建议。 sIBj5wXK4ZG+0mFPlRxA1b0Gd7RnmRoUdRhft6PmzVToS673BGKnYDvW9ZbtlyD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