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了乡村旅游业新业态新发展,同时也使得对富有新时代特征和活力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产生需求。新时代乡村旅游产业人才培养要从知识、技能和品德等多纬度构建系统性的旅游专业人才培养结构,这种系统性专业人才应当对现代化知识掌握深刻,知识储备量综合丰富,而且往往对知识点的研究学习具有开放性和创新性等时代特征,其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可从纵、横维度相互交织成系统性的网络状人才培养结构。其中,横向素养包括文化化、职业化、生活化和社会化四个广度层面的素养,纵向包括基础旅游业理论、旅游业创新创业能力、乡村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和旅游产品创新技术等四个基本层次。合理的智能结构是面向乡村旅游业的旅游专业人才进行创造性活动的充分必要条件,要培养优秀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就需要综合学生知识、技能、职业道德等相关方面进行培养,形成合理的智能结构,以人为本,以就业岗位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才。
我国目前积极实施了“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乡一体化”“农村脱贫攻坚”等重大发展战略,以促进当前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背景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技术、产业、人才、文化和生态等全方位得以发展。因此,适应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的产业振兴需求,从质量和数量两个维度加快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形成先发优势,才能促进乡村旅游产业振兴。
人才是实施国家战略的第一位资源,其在乡村旅游产业发展中处于首当其冲的地位。在以上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培养优秀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任重道远。学校对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首先要保证培养人才的综合性和应用性,即乡村旅游专业人才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的服务技能,同时还要保证乡村旅游专业人才优良的职业道德素养,能够适应乡村环境,能够同农民打成一片并互相学习提高,能够创造性的开拓旅游产业,能够研发旅游文创产品,甚至引领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
乡村旅游产业是乡村产业的组成部分,本质上依附于乡村人力资源水平,乡村的人才总体上分为本土人才和外来人才两部分,其中本土人才主要是农民,而外来人才则包括高校培养的毕业生。单就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情况来看,当地农民一般热情高,知识和技能储备低,创新力和工作热情差;而高校毕业生往往具备更加优良的知识和技能储备,并且眼界开阔,创新能力高,是引领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的主力。因此,学校对乡村旅游人才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乡村旅游产业的市场需要要求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做出相应调整。在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村经济模式全速转型发展所带来的人才需求和挑战的契机下,我国高校旅游专业意识到加强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例如,潍坊科技学院、山东旅游职业学院等地方高校旅游专业从2017年开始进行“1+1+N校地战略联盟”“理论实践相结合”“三位一体”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以强劲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措施迎接乡村振兴战略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推动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产业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高校旅游专业教育领域认识到其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主动创新改革。以“低碳”“高效”“绿色生态”为主题的新时代经济发展形势,使得乡村旅游专业人才职业素养需要具备更丰富、更深邃的内涵,推动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路径、具体培养方案等方面发生革命性变化。高校旅游专业教育应当及时抓住当前的机遇,深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改革,为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提供足够的人才储备。另外,为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推进,乡村的农家乐、景区、酒店等旅游产业对高质量乡村旅游人才的需求量有所提升,从侧面促进高校乡村旅游专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校应该及时调整乡村旅游专业的培养方向和培养原则,并就具体培养方案进行改革讨论以及可行性评价分析,使所提供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适应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现状,满足产业发展需求,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和高校之间的协同发展。
当下,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已进入以乡村振兴和加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新常态”,农村经济及产业发展的突破口仍然是优质人才的涌入,人才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也是农村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因此,乡村人才的创新意识、地域协同发展意识、不同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意识都需要培养。由此导致高校需要按照乡村人才的职业素养需求进行人才培养。就乡村旅游产业来说,高校人才的供给单位包括农村景区、旅行社、酒店以及其他相关政府企事业单位,这些毕业生来到农村需要适应农村的风土人情,需要了解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念。因此,面向乡村旅游产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找准方向,面向未来、面向旅游产业新业态发展需求,要有适时的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知能基础。
本书作者相较传统学科导向型的培养理念提出应用型培养理念,加强对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知识+智能+品格”全方面素质的重视,依照当下市场导向设计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促进高校、科研机构、政府部门、具体乡村旅游企业之间协同联动创新合作,共谋发展,合作共赢。
本书作者坚持现代旅游观念,探索推进旅游教育范式由科学范式向职业范式的转换,在追求专业技能导向的基础上,强化专业—科学—应用三种价值导向,建立其相互融合、辩证统一的学生培养原则。另外,根据乡村旅游新业态的产业链式发展特征,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地域属性,拓展旅游专业的基础知识,丰富其职业范式,是该专业培养学生基于市场导向的改革方向和必然选择。
本书作者坚持以学生为本,培养全程自主学习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理念,提出培养“具有新时代意识、国际视野和创新发展能力的乡村旅游专业人才”的目标,基于上述目标,提出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
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下,新时代乡村旅游专业人才培养变得极其重要。高校在培养学生时要确立市场导向、应用实践、以学生为中心的培养理念,实现培养理念的优先改革。
新时代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要改革旅游职业范式,调整旅游类专业的培养方案和课程结构。品德培养要注重乡村地域的职业素养;知识储备要在专业知识基础上加入乡村地理、风土人情类的课程;技能储备方面要保证专业性和创造性相结合。
除了改革旅游职业范式之外,还应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发展,推动高校和乡村旅游企业的协同发展。如教师奔赴企业的挂职锻炼,学校安排的乡村旅游类的科研攻关项目等等,尤其应该重视学校在校生的校外实习,保证学校和乡村企业的人才供给,保证人才的供需平衡,并且在不断调研企业的基础上调整培养方案,将旅游英语、酒店餐饮管理、酒店客房管理等实践性较强的课程能够结合企业需求情况开展,打通相关学科和专业间的交流和研习通道。
新时代乡村振兴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院副院长经济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