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连南县概况和分析框架

(一)连南县概况

1.连南县的历史沿革和人口变迁

连南瑶族自治县地处广东省西北部山区,北回归线以北,东北与连州市交界,东南与阳山县相连,南向与怀集县接壤,西部毗邻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西北是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辖7个镇(三江、寨岗、大麦山、香坪、大坪、涡水、三排),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瑶族聚居县。根据民族区域自治政策,1952年4月,政务院批准成立县一级的连南瑶族自治区。从1952年10月底开始,经过一系列筹备工作。1953年1月25日在三江镇召开了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正式宣告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县委、县政府设在三江镇。

2015年,连南县总人口165720人,其中瑶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3.86%。连南的瑶族以排瑶为主,主要分布在南岗、油岭、横坑、军寮、火烧、大掌、里八洞、马箭8个大的村寨(排)以及数个小的山村(冲),故有“八排二十四冲”之说。

进入21世纪,连南县一方面通过加快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步伐,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在县内解决了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另一方面对农村富余劳动力和下岗人员进行职业培训,采取各种方式组织劳务输出,转移就业,实现了“输出一人,脱贫一户”目标。

2.连南县的自然地理和生态环境

连南县境南北纵横距离约71千米,东西最大距离约45千米。地势北、西、南高,东部低平。山脉多由北向西南走向。山体中上部亘连着数百座山峰,其中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山有161座。县境最高为大雾山,海拔1659米,雄踞于崔巍的群山之上。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峰还有:起微山1591米,大龙山1574米,孔门山1564米,烟介岭1472米,茶坑顶1384米,大粟地顶1381米,天堂山1364米,大帝头顶1314米。这些山峰均属于南岭山脉南侧的余脉,方圆百余里,连绵起伏,逶迤纵横,气势磅礴,雄伟壮观。而东南部南岗、三排、白芒等地,是海拔250米至500米的石灰岩地带,属岩溶地形。该县由于地理环境较为复杂,全县88%的县域面积为山区,仅有12%的面积为平原丘陵,经济发展程度相对于广东省平均水平较为滞后。

虽然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经济发达的广东省,但由于地处粤北山区,交通较为闭塞,致使其经济发展与广东省的大部分地区有较大的差异,表现为经济发展速度较为缓慢、人均可支配收入较低、一般性财政收入较少,社会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情况。

3.连南县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改革开放前的连南经济发展长期停滞不前,贫困落后,第一产业占绝对优势地位,人力资源和生产资料也以投入农业为主。由于与世隔绝的地理位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政治环境,注定连南县占比重最大的农业要为工业输送生产要素,形成工农业间的严重“剪刀差”。然而,适逢当时全国严阵以待备战,军工业的优先发展催生了连南的一批重化工业和三线厂,为连南的工业建设奠定一定的基础,但以军工业为工业体系的主导,注定难以促进连南的总体经济发展,所以连南在改革开放前基本处于传统社会阶段。

2000年以前,连南县经济发展缓慢,经济总量增长艰难爬行;全县GDP总量由3亿元迈上4亿元台阶用了五年时间,即从1994年的2.92亿元发展到1999年的4.06亿元;但从2000年以后仅用3年时间就迈上5亿元台阶(即从1999年的4.06亿元,发展到2002年的5.07亿元)。此后,连南县经济发展步伐逐年加快,全县GDP从5亿元迈上6亿元台阶,用了2年的时间,即从2002年到2004年,连南县GDP总量达到6.4亿元;从6亿元迈上7亿元台阶,用了一年时间,2005年连南县GDP总量达7.2亿元;2006年达8.4亿元;2007年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6亿元,比上年增加2.2亿元。在2004年以前,要用五年的时间才能增加2亿元的GDP,而2007年仅用一年的时间就实现了。如果说过去的发展是一年走一步的话,2006年连南县一年走了两三步,2007年连南县一年走了五步,实现了跳跃式发展。2011年突破20亿元大关,达到22.9亿元,十年经济总量实现了翻两番。2013年又突破30亿元大关,达到30.17亿元,仅用2年时间,连南经济总量就增加近十亿元,实现了持续快速的经济发展。

2000年以前,连南县是广东省经济发展速度最慢的县之一,主要经济指标落后于全省发展速度。“九五”时期(1996—2000年),连南县GDP平均增长速度为2.6%,是连南县GDP核算有史以来发展最缓慢的时期,比广东省GDP平均增长速度11%低了8.4个百分点;“十五”时期,连南县GDP年平均增长速度达9.8%,比广东省GDP平均增长速度13.2%低3.4个百分点,缩短了与广东省发展步伐的差距。进入“十一五”时期,连南县全力抓招商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连南县经济焕发了生机。2006年,连南县GDP发展速度在历史上首次高于广东省平均水平,全县GDP总量达到84344万元,比上年增长18%,比广东省GDP增长速度的14.6%高出了3.4个百分点。成功实现了弯道超车。2007年,连南GDP总量突破10亿元大关,达10.6亿元,比上年增长21%,比广东省GDP14.5%的增长速度,高出了6.5个百分点。2015年,连南县GDP是2000年的8.27倍。从2000年到2015年,经过15年的奋斗,连南改变了经济发展缓慢的落后状况,经济发展跳跃式前进,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建设日新月异,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全县经济发展实现了“五大突破,五大历史新跨越”。在GDP总量上,连南每年不断跨上新台阶。

从连南经济发展速度上来看,连南县经济发展虽然已跻身广东省前列,成绩也来之不易,但从人均经济总量上来看,由于长期发展落后导致积累的社会经济基础薄弱,以及客观地理历史条件形成区位劣势的制约,连南县与全省、全国对比仍然存在巨大差距。

目前,连南县以现代农业带动为重点,着力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树立“农业稳县”的思想,充分利用连南县拥有“中国油茶之乡”“中国蚕丝之乡”“中国无核柠檬之乡”“瑶山茶油”的中国地理认证标志和“广东省绿色名县”等名片,做好品牌,打造一批本地农业拳头企业,壮大农村经济实力,并进一步做好“三个抓”:一是抓好新农村建设。抓好试点工作,以点带面,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是抓劳务经济。把发展劳务经济作为农民致富的重要途径来抓,促使农村富余劳动力迅速向城市和第二、三产业转移。三是抓好扶贫开发。要对全县贫困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登记造册,结合实际,制定方案,扶持农户发展种养项目,增加收入,实现脱贫。农业经济持续增长,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业结构趋于合理,实现了稳步发展奔小康。

进入21世纪,连南注重发展第三产业,第三产业总量不断增长。2000年,连南第三产业不足2亿元(仅为16029万元),2015年,其总量高达30多亿元,增长了将近12倍,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年均增长18%。连南县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推动作用,拉长相关产业链条,不断推动餐饮、宾馆、交通运输业、房地产业、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科技服务业、文化产业、居民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以往研究综述和分析框架

1.相关研究评述

长期以来,西方社会科学界分析中国、苏联、东欧各国等前社会主义国家的主流研究范式有两大类:极权主义理论 和现代化理论。 然而,20世纪80年代之后,面对中国因改革开放而引发的经济崛起,这两种理论都显得苍白无力,迫切需要一种新的解释学说。

通常情况下,一个地方的资源指的是社会经济活动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总和,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 一般认为,影响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主要有两只手即“政府”(看得见的手)和“市场”(看不见的手)。这种常规的观点,很难清楚地剖析中国这样一个传统农业社会的现代市场转型。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处于一个社会结构(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乡村社会向城镇社会、从封闭半封闭社会向开放社会等)的全面转型期。对中国的社会结构转型与市场转型之间的关系,李培林早在近30年前就提出了“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理论(或称“社会结构转型”理论)。这“另一只看不见的手”不仅推动着社会文化发展,而且会从深层次上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社会上的利益格局和运行机制等。 这个理论跳出了西方盛行的解释模式的束缚,以一个新颖的角度说明了中国经济成长过程和社会文化变迁。

2.分析框架

2016年7月笔者曾到连南县做过实地调研。在本章中,笔者试图分析在连南县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中,“看得见的手”(政府/国家)、“看不见的手”(市场/企业)和“另一只看不见的手”(社会/文化)等三种不同的力量在资源配置和经济发展中各自有何功用。在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政府—市场—社会三者既有同一性又有对立性,这三者的力量分布并非均衡。对连南县正在发生的经济社会结构转型,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者的作用,到底是政府多一点?市场多一点?还是社会多一点? eReoxFJePNz3buUVBY6fqdwUcNmibQxI1OzyN6G/R0FuEZ4pqg9lbALMFo5JERM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