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20世纪以来,重读马克思,重新理解马克思,为马克思正名已为整个思想界所热捧。可以说,这种现象并非空穴来风,而是由来有之。当马克思的文本被置于一种新的前提和基础之上时,我们往往比较陌生。这种疏离既造成了我们与原有理论、原有马克思形象的距离,又促使我们力图把握马克思学说的真谛。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似乎是一个为人所熟知的问题,“假如还要研究熟知的东西,那甚至会使人不耐烦” 。然而,熟知并非真知。于是,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便成了我们追问的对象。

一 问题的提出

波兰著名哲学家科拉科夫斯基认为,思想家所要面对的问题,不在于将思想“本质”同其在社会中的实际存在状况相比较,而在于“最初的思想如何能用来当作如此众多不同的和相互敌对的力量之间的结合点呢?或者,这种思想导致其自身做如是发展的含混意义和冲突倾向是什么呢?” 科拉科夫斯基的这段话原本是针对共产主义是否是马克思主义的体现而言。事实上,明确一种思想的“本质”很有必要。否则,如何做到溯本清源呢?当人们对一个问题见仁见智时,我们很有必要厘清“最初的思想”,也有必要去明确和澄清思想“本质”,否则只会使误解丛生。面对马克思与形而上学的关系,有人认为马克思哲学就是形而上学,也有人认为马克思坚定地批判和反对形而上学。如若不能明确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本质”态度,那么讨论势必会很热闹。如此一来,马克思哲学似乎没有清晰确定的内容。对此,科拉科夫斯基说得很好,“最初的思想”、“本质”的思想是在什么情况下使人们产生了分歧?在重新理解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时,类似的问题也存在。马克思形而上学的原初语境究竟如何?人们的理解缘何出现重大分歧?马克思的思想本身何以招致种种误解?问题的重要性指证于对问题解答的紧迫性,那就是重新理解马克思形而上学批判。

通常,人们关于马克思形而上学批判的误解涉及三个重要的问题。第一,马克思究竟批判何种形而上学?一般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从方法论的角度批判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是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思维方式,马克思从人类生存论的角度出发,批判了那种从抽象、超验出发的形而上学。具体而言,马克思从人们的实际生活过程出发,从当时德国的社会现实出发,揭示了这些特殊领域、具体领域背后的形而上学根基,同时,亦指出形而上学、哲学等意识形态的感性基础。唯有变革这些经验的关系、基础,人们才能真正斩断形而上学的根基。

第二,马克思哲学和形而上学是否等同?大多数西方学者将马克思哲学视为一种形而上学,有的学者虽然没有将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等量齐观,却视历史唯物主义为“经济决定论”,甚至是经济学。然而,“经济决定论”不过是一种幼稚的形而上学。不可否认,马克思哲学中确实存在关于诸如超验、理想、抽象等所谓形而上学“因素”的论述,但据此判定马克思哲学就是形而上学并不合法。在马克思哲学中,超验根植于经验,理想扎根于现实,抽象意指方法、范畴。事实上,马克思所批判的乃是脱离经验、现实的纯粹精神王国和抽象的个人,而非抽象本身。

第三,马克思是否终结了形而上学?从形而上学的历史演变及本性来看,马克思不可能终结形而上学。就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的缘起、逻辑过程而言,他终结的只是包括古代形而上学和近代形而上学在内的传统形而上学,而非整个形而上学。那种笼统地提出马克思终结了形而上学、终结了哲学的看法只不过是某种无根的玄想。

“对马克思的思想进行一种恰当而更为彻底的解释(或‘捍卫’)常常是一个真诚努力的问题(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者当中)。” 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彻底澄清,其意义与作用也未得到全面展现。种种遮蔽与误解不仅造成马克思哲学与形而上学的关系容易被误解,还致使马克思批判形而上学的方式被误解。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批判传统形而上学的独特范式及开启现代性的意义容易被弱化,马克思哲学对西方马克思主义、后现代主义及至现代西方哲学的影响被忽略。如果按照传统西方哲学的观点、模式,又或者站在后现代主义的角度解读马克思所进行的形而上学批判,那么马克思哲学要么被拖回到近代哲学的框架,要么被隐匿在后现代主义之中。如此,马克思哲学革命的意义及作用就会被消解殆尽。这对马克思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澄明与之相关的问题,我们不仅可以深刻理解现代西方哲学与近代西方哲学的差异,也可以把握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键与实质。

二 研究意义

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反映出马克思对人类生存境遇的细致观察与深刻反思,既解构了传统形而上学的话语体系,又揭示了理论世界的迷离;既聚焦了对未来新世界的建构,又探讨了人类通往未来世界的可能道路。重新理解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是这个时代对我们提出来的思想任务。

从理论方面来看,重新理解不仅仅澄清了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基本态度,也有助于深化人们对马克思哲学科学性、批判性、革命性的认识。第一,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马克思哲学的科学性。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表现为一个从形而上学建构到形而上学批判的过程。因此,我们在看待马克思对形而上学的批判时,也应该认识到这个过程与阶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理解马克思哲学形成与发展的科学性。第二,有助于人们正确理解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在马克思之前,德国的批判哲学已经享有盛誉。然而,这些批判只是一种理论批判,仍然是从天国到人间的哲学。马克思形而上学批判开辟了一条现实批判的道路。在深深植根于人的感性活动的基础上,马克思主张实际地改变现存事物并向着致力于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未来社会筹划。因此,在马克思的话语体系中,批判必然是指向人们现实生活及其感性活动的实践批判。第三,有助于人们正确认识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马克思哲学的革命性并不仅仅止于对以往一切形而上学批判的超越。从根本上说,马克思哲学要求实际地改变现实世界。在与现实世界的对话中,马克思对当时德国社会的各个领域进行了批判,如法哲学批判、政治批判、宗教批判、意识形态批判、哲学批判、资本批判等,揭露了这些领域背后的形而上学根基。他试图把哲学拉回到感性的、尘世的、粗糙的物质世界,以此切断形而上学对人们的观念控制和统治。

从实践方面看,有利于我们辩证地看待马克思哲学与西方哲学、后现代主义的关系。马克思的形而上学批判意味着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传统哲学的批判,但并不能因此革除马克思哲学的思想土壤。毋庸置疑,马克思正是在批判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果实,成为马克思自己。西方哲学家、思想家对马克思及其哲学的种种误解表明,马克思哲学与西方现代哲学、后现代主义缺乏一种有效的对话与交流。从当代性的角度去领会马克思哲学,既是马克思哲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时代赋予马克思哲学的独特任务。换言之,如何真正展现“世界的哲学化”与“哲学的世界化”,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TVdpMKqukxTkPrJwa46RQKY9shDBEoVAei4fEmU+Y1wPksssQs/4qwsKFmnEXjC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