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阐释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思想精髓和精神实质的集中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最主要内容构成。这三方面有机统一,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和科学性。

(一)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论之本

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反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根本性质和宗旨,可以说是其立论之本。它说明马克思主义是反映什么人的思想要求的理论,又是为什么人服务的理论。具体来说,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又可分为出发点、立足点、归宿点三个方面。

1.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出发点

马克思和恩格斯将人类历史的前提确定为现实的人,将历史看作是现实的人的活动历史。所谓现实的人,指的是处在一定的现实环境中,始终进行着物质资料与人自身生产和再生产的活生生的人。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人能动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活动过程,是人结成一定的社会联系并不断推动社会生活文明进步的过程。

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以前,一切旧的社会历史观都没有正确地解决立论的出发点问题。旧唯物主义者对人类历史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没有把它当作人的能动的实践活动。而唯心主义虽然从“能动的方面”发展了对人类历史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却是一种“抽象地发展”,因为“唯心主义是不知道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黑格尔把人类历史看作是“绝对精神”的产物。青年黑格尔派虽然也认为人类历史是不断发展的,积极主张推进社会的变革,但“根据青年黑格尔派的设想,人们之间的关系、他们的一切举止行为、他们受到的束缚和限制,都是他们意识的产物” 。所以,唯心主义是把精神、意识视为人类历史的出发点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有着根本的不同。马克思和恩格斯明确指出:“我们开始要谈的前提不是任意提出的,不是教条,……这是一些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他们已有的和由他们自己的活动创造出来的物质生活条件。” 唯物史观关于人类历史的这一前提,可以用纯粹经验的方法来确认。因为“全部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认的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对其他自然的关系。……任何历史记载都应当从这些自然基础以及它们在历史进程中由于人们的活动而发生的变更出发。” 人为了存活,就必须要有生活资料,因而就要进行生产。人们生产自己的生活资料,同时也生产着自己的物质生活本身。“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 [Verkehr] 为前提的。” 人们在生产中必然会结成一定的交往形式即生产关系。人们的生产方式和交往形式又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随着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也发展起来,而“分工的各个不同发展阶段,同时也就是所有制的各种不同形式”

经过上述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结论性地指出:“我们不是从人们所说的、所设想的、所想象的东西出发,也不是从口头说的、思考出来的、设想出来的、想象出来的人出发,去理解有血有肉的人。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他们还进一步强调说:“只要描绘出这个能动的生活过程,历史就不再像那些本身还是抽象的经验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一些僵死的事实的汇集,也不再像唯心主义者所认为的那样,是想象的主体的想象活动。”

可见,只有基于现实的人,以此为分析社会历史问题的前提和出发点,才能科学说明人的存在、活动及其本质,才能正确认识人类历史变化发展的进程及规律。这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立论基点。

2. 无产阶级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立足点

作为马克思主义出发点的“现实的人”,不是指超历史的抽象的“人”。现实的人在阶级社会的不同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阶级划分。马克思主义是研究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它的立足点是无产阶级。如果离开了这一立足点,侈谈一般“人”的关系及其活动,那就成了资产阶级也可以接受的东西,就不再是马克思主义了。

资产阶级对无产阶级存有极端偏见,认为无产阶级是需要由他们来养活的多余的无用的人,甚至把无产阶级看作是社会的“溃疮”,并担心这个“溃疮”会不断肿胀,危及社会的发展。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和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虽然把无产阶级看作受苦最深、受剥削最重的阶级而予以同情,但他们却看不到无产阶级的优秀品质和伟大历史作用。他们的政治立场的立足点都不在于无产阶级。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曾批评德国的“真正的”社会主义说:它“不代表无产者的利益,而代表人的本质的利益,即一般人的利益,这种人不属于任何阶级,根本不存在于现实界,而只存在于云雾弥漫的哲学幻想的太空” 。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虽然构想了一套社会变革进步的美好计划,但是“由于阶级斗争不发展,由于他们本身的生活状况,他们就以为自己是高高超乎这种阶级对立之上的。他们要改善社会一切成员的生活状况,甚至生活最优裕的成员也包括在内。因此,他们总是不加区别地向整个社会呼吁,而且主要是向统治阶级呼吁”

只有马克思主义是总结无产阶级争取解放的斗争经验而创立的,它体现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反映的是无产阶级的意志和愿望。马克思和恩格斯满腔热情地深入工人群众中进行调查研究,并亲身参加工人运动,发现了无产阶级的伟大力量。他们正确分析了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阶级特点,科学揭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马克思明确指出:“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这个阶级就是无产阶级。” “工人阶级的解放斗争不是要争取阶级特权和垄断权,而是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义务,并消灭一切阶级统治” 。无产阶级是大工业本身的产物,是具有历史进步性的阶级;无产阶级的解放不能靠某种空想体系或富人恩赐来实现,只能靠工人阶级自己通过积极的革命斗争去争取;无产阶级既是资本主义的掘墓人,又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社会制度的创造者。恩格斯曾明确指出:“完成这一解放世界的事业,是现代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深入考察这一事业的历史条件以及这一事业的性质本身,从而使负有使命完成这一事业的今天受压迫的阶级认识到自己行动的条件和性质,这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即科学社会主义的任务。”

马克思主义给无产阶级的解放斗争提供了理论武器,它又随着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发展而不断完善。正如列宁所说:“马克思学说中的主要的一点,就是阐明了无产阶级作为社会主义社会创造者的世界历史作用。” 马克思主义一刻也不能离开它的这一立足点,如果离开了这一立足点,就会丧失它的理论价值和生命力。

3. 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旨归点

马克思主义立足于无产阶级,但它所体现和反映的并不仅仅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私利。无产阶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地位,决定了它能够代表全体劳动人民的利益,担负起在全世界消灭阶级压迫和剥削、建立一个人人平等、共同富裕的共产主义社会制度的光荣任务,最终建立每个人都能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这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高价值目标,也彰显着它的最终理论归宿。

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贯穿马克思主义理论始终的重要思想。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直把这一点作为全人类解放和实现共产主义的重要特征。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就曾经明确表达了要建立使个人“全面发展其才能”并“获得自己的自由”的“真正的共同体”的思想。 后来,在他们的诸多重要著作中,又多次讲到消灭剥削阶级制度后,人类历史将进入每个人都能全面而自由发展的新联合体。比如,恩格斯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中指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就是,“使社会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 。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恩格斯又重述了这一重要思想。 最经典的表达当属《共产党宣言》中的论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又进一步强调说:共产主义是“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一个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 。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恩格斯还以一大段精彩的论述把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看作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重要表现。 直到1894年,恩格斯仍将《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建立每个人都能“自由发展”的联合体的那段著名话语,作为表述未来社会主义新纪元的基本思想的唯一合适选择。

由上述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可以看出,既然他们认为人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前提和主体力量,那么社会历史发展的目的性也在于人自身的需要。人的自身需要包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而这两方面的最高表现便体现为:每个人都能全面而自由地发展。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崇高指向,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旨归。

(二)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论之魂

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直接体现,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血肉。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必须讲明何为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从定义性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研究无产阶级带领其他劳动人民进行革命斗争、建立和建设社会主义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意志和要求,是指导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正确地开展革命斗争、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思想武器。这一说法对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作了高度凝练的概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到底包括哪些基本观点,我们很难逐一列明,但可以将其分成几个有机联系的理论板块来予以理解和掌握。

1. 阐明了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的生成及运动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本源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不断运动发展的,其运动发展的原因在于事物的内在矛盾以及外在的普遍联系;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因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阶级斗争是人类社会变革发展的巨大杠杆;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由地域性向世界性不断演化进步的历史过程;人类历史发展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过程。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它来源于人的实践活动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提高,同时它又通过人的实践活动反作用于客观世界的发展;人的实践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人类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必须坚持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有机统一。

人是实践活动的能动主体,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决定力量;群众既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革命和社会改革发展的生力军。就此,马克思曾明确指出:“历史的活动和思想就是 ‘群众’ 的思想和活动”;“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 。马克思还说:科学社会主义就是“运用自己的知识去探讨人民自己进行的社会运动” 。列宁也曾深刻评论说:“马克思最重视的是群众的历史主动性。”

这些基本原理的阐明,揭示了世界运动变化的规律和趋势,为人们正确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和推动世界的发展提供了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理论原则。

2. 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实质及其历史命运

资本主义的产生具有历史必然性,它的产生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的产物,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一系列变革的产物。资本主义的产生具有历史进步性,它极大地调动和发挥了社会生产的物力和人力因素。所以恩格斯认为:这是“完全必然的历史发展过程”

资本主义的文明进步,同时伴生着种种社会灾难。资本主义制度是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和实质;资本主义制度是靠吮吸工人阶级的血汗而养成和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的发展史还是一部赤裸裸地对外进行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历史。所以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生产社会化的发展成为资产阶级加强对工人阶级剥削的手段,“劳动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只是表现为资本生产力的不断提高” 。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使社会化大生产具有资本属性,但大生产的本性在于它的社会性;而资本家却不承认大生产的这种社会本性,所以大生产就要以盲目性的和破坏性的形式为自己开辟道路,使资本主义生产呈现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这说明,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代之以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消灭雇佣劳动剥削制度,代之以劳动者平等基础上的集体协作劳动,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必然要求,是资本主义自身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鉴于上述分析,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结论性地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后人将这一观点概括为“两个必然”的理论即是说:资产阶级必然灭亡,无产阶级必然胜利;或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这一思想科学地预示了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从根本意义上讲,“两个必然”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都是围绕这一原理而展开的。

3. 论述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及其实现途径

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阶级状况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现代无产阶级是丧失了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雇佣劳动者阶级。它受压迫最重、但革命性最强,从其存在的时候起它就不断进行反对资产阶级剥削、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社会化大生产把无产阶级锤炼为一个具有严密组织性和纪律性的阶级,培养了它团结战斗的优良品德。无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和阶级特性决定了它负有埋葬资本主义、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 革命对社会历史发展起着积极的变革和推动作用。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彻底的革命,它要彻底消灭私有制和一切阶级统治及阶级本身,它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运动。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夺取国家政权。暴力革命与和平斗争都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重要方式;各国无产阶级革命主要采取什么方式,要由其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去自主选择。

无产阶级要实现自身解放、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要由本阶级的先进政党来领导;无产阶级政党是无产阶级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党的领导是无产阶级解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无产阶级政党不仅要有明确的科学的政治纲领,还要有正确的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行动是其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他们必须团结起来,共同斗争;为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庄严地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伟大口号。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基本条件,无产阶级必须联合、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与之一起开展反对阶级压迫和剥削的斗争。无产阶级革命与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也是紧密联系、互相支持的,各国无产阶级应积极参与和大力援助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上述基本观点,阐明了变革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基本力量,为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指明了方向和道路。列宁认为:这一原理的阐明,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

4. 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形态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

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人民民主和对剥削阶级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政体形式。

社会主义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在这一阶段上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生产,生活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

社会主义社会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科学技术的大发展并不断将之运用于社会生产;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改革的社会;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才能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

经济文化落后国家有可能不经过资本主义的“卡夫丁峡谷”,而在原有农村公社的基础上,通过社会革命和吸收资本主义的一切积极成果而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当然,马克思和恩格斯限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还不能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作出系统的具体的论述,但是他们就此所作的一般规律性的阐发,对人们搞好社会主义建设仍具有重要的引导价值。

5. 探讨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实现条件与理想图景

这里所说的共产主义,是指共产主义社会的高级阶段。它是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了的基础上,必然迈入的一个更高的新的历史阶段。

共产主义社会彻底消灭了私有制和阶级压迫剥削,从而消灭了阶级本身,进入无阶级社会;公众权力完全失去政治性质,国家归于消亡。

共产主义消除了旧的社会分工对人的束缚,劳动已经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集体财富极大丰富;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共产主义社会是每个人都能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向和崇高目标。实现共产主义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长期努力奋斗。但是共产主义绝不是脱离实际的渺茫的设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就曾明确地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实践特性:“共产主义对我们来说不是应当确立的状况,不是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我们所称为共产主义的是那种消灭现存状况的现实的运动。” 恩格斯还曾强调指出:“共产主义不是教义,而是运动。” 所以,必须把共产主义这一长远的宏伟目标和每一现实阶段的具体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以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引领每一现实阶段的发展,又以每一现实阶段的发展逐步推进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

(三)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立论之策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就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创立、运用和发展过程中,体现马克思主义考察和分析问题、研究和论述问题、解决和预示问题的那些根本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绝不是只把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背熟就行了,还必须学习和掌握寓于其中的基本方法。只有很好地掌握了马克思主义基本方法,才能灵活有效地运用马克思主义,才能创新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1. 实事求是的方法

实事求是的方法,即认识和研究任何问题都不能从思想原则出发,而应从事实出发。客观实际是认识的基础,一切真知灼见都来源于对实际的考察分析。实事求是的方法要求必须重视人的实践活动,实践是获得正确认识的根本途径,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也是实现真理的作用和显示其价值力量的必要方式。实事求是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最根本方法,是统率其他一切方法的最基本方法。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实事求是的方法进行过全面而深刻的阐述。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他们就明确指出:旧德国哲学是“从天国降到人间”;和它完全相反,我们是“从人间升到天国”。这就是说,马克思主义不是从人们所想象的东西出发,而是以“从事实际活动的人”以及“他们的现实生活过程”为出发点。这是“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这种考察方法“从现实的前提出发,它一刻也不离开这种前提” 。恩格斯在批评德国小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卡尔·海因岑脱离实际地空谈共产主义原则的论调时又进一步指出:海因岑先生异想天开地认为,共产主义是一种从一定的理论原则出发并由此得出进一步的结论的教义。海因岑先生大错特错了。共产主义“不是从原则出发,而是从事实出发”;“共产主义者不是把某种哲学作为前提,而是把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特别是这一历史目前在文明各国造成的实际结果作为前提。” 在《反杜林论》中,恩格斯对杜林从哲学原则出发解释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做法作了深刻批判,接着明确指出:“原则不是研究的出发点,而是它的最终结果;这些原则不是被应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而是从它们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符合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

马克思主义来自于客观实际,又服务于客观实际;由此才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反映,而不是某些世界改革家的幻想,从而使其具有了真正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正如邓小平所精辟地指出的那样,“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

2. 辩证分析的方法

辩证分析的方法,就是要用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对任何事物和问题,都应既要认清它的外部表征,又要认清它的内在本质;既要认清其自我规定性,又要认清它与其他事物和问题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既要看到该事物和问题的现实状态,又要弄清其发展演化的历程与趋势。恩格斯指出:“要精确地描绘宇宙、宇宙的发展和人类的发展,以及这种发展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就只有用辩证的方法,只有不断地注意生成和消逝之间、前进的变化和后退的变化之间的普遍相互作用才能做到。”

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就如何科学对待和正确运用辩证方法作过详细说明。马克思指出: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必须把辩证法置于现实的基础之上。“辩证法,在其神秘形式上,成了德国的时髦东西,因为它似乎使现存事物显得光彩。辩证法,在其合理形态上,引起资产阶级及其空谈主义的代言人的恼怒和恐怖,因为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 恩格斯具体描述辩证方法实际运用的过程说:“我们采用这种方法,是从历史上和实际上摆在我们面前的、最初的和最简单的关系出发,因而在这里是从我们所遇到的最初的经济关系出发。我们来分析这种关系。既然这是一种关系,这就表示其中包含着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我们分别考察每一个方面;由此得出它们相互关联的性质,它们的相互作用。于是出现了需要解决的矛盾。但是,因为我们这里考察的不是只在我们头脑中发生的抽象的思想过程,而是在某个时候确实发生过或者还在发生的现实过程,因此这些矛盾也是在实践中发展着的,并且可能已经得到了解决。我们考察这种解决的方式,发现这是由建立新关系来解决的,而这个新关系的两个对立面我们现在又需要展开说明,等等。”

恩格斯认为,唯物辩证方法是“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 。辩证方法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即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但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恩格斯强调说,对这个伟大的基本思想,不能只是“口头上承认”,而应“实际上把这个思想分别运用于每一个研究领域”

3. 阶级考察的方法

在人类进入阶级社会后,社会基本矛盾通常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关系成为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客观现象。马克思指出:“阶级间的关系的变化就是历史的变化,是整个社会活动的产物,总之,是一定 ‘历史运动’ 的产物。” 每一社会历史阶段的基本阶级关系,是基于彼此经济利益的对立而形成一种压迫与反压迫、剥削与反剥削的关系。这种阶级关系必然表现为阶级斗争。因此,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即社会发展各个阶段上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被统治阶级和统治阶级之间斗争的历史” 。阶级斗争对社会的变革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是现代社会变革的巨大杠杆”

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的客观存在,要求人们必须承认并坚持阶级斗争的社会运动方式,坚持运用阶级和阶级斗争的观点,考察和分析阶级社会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这样才能认清社会生活的本质,把握住社会发展变化的规律,从而更好地推进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恩格斯指出:主张阶级斗争的历史观,“对于社会主义的观点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历史的这种考察方法“对至今的阶级统治作了自然而合理的解释” 。对此,列宁也曾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提供了一条指导性的线索,使我们能在这种看来扑朔迷离、一团混乱的状态中发现规律性。这条线索就是阶级斗争的理论。”

当然,阶级考察方法不是认识和解决社会历史问题的唯一方法,决不能把一切社会发展问题都归结为阶级斗争问题;那样的话,就会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然而,只要人类还没有走出阶级社会,阶级考察方法就是必不可少的认识和解决社会发展问题的科学路径。

4. 全球视野的方法

人类历史是不断从民族地域性走向世界历史性的过程。无产阶级的解放事业是国际性的事业,无产阶级只有在世界历史意义上才能存在,就像共产主义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一样。 一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也是在极其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的。无产阶级不仅要摧毁一个旧世界,还要创建一个新世界。所以,马克思和恩格斯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组织和指导,不仅要研究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规律,也要对国际关系的态势和趋势进行考察和分析。

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各国资产阶级之间的国际联系更加广泛,结成了世界资产阶级压迫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反动联盟。所以,“劳动的解放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 。恩格斯也说过:“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它是世界性的革命,所以将有世界性的活动场所” 。无产阶级在确定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任务时,在制定自己的行动纲领和措施时,都应有世界眼光,必须考虑到国际局势的影响;如果眼界狭隘,仅仅囿于一国之民族性和地域性来看问题,是不可能顺利地开展自己的活动并有效地达到自己的目标的。全世界无产者要联合起来,“应当以各国工人的兄弟联盟来对付各国资产者的兄弟联盟”

要使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正确有效地开展,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对国际政治有明晰的认识。马克思在为国际工人协会起草的成立宣言中指出:要“洞悉国际政治的秘密”,这是工人阶级的“责任” 。为了提高各国无产阶级洞悉国际政治秘密的能力,马克思和恩格斯抨击了资本主义的对外关系政策,揭露了资产阶级国际秩序的实质,提出了无产阶级开展国际斗争的任务与要求,探索了未来国际新秩序的基本准则。这些思想为人们以全球视野来认识和处理问题提供了基本方法。

5. 与时俱进的方法

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在吸收一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的,它也总是不断地吸收其他思想、学说的某些知识和真理,以丰富自己的内容分析和理论论证。恩格斯说过:马克思有着“不断进行新的研究而日益扩大的眼界” 。他还明确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

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主要地表现在它随着社会现实的发展变化而不断丰富完善上,不断分析新情况,研究新问题,形成新思想。譬如,进入19世纪70年代后,整个资本主义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发展的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马克思和恩格斯没有固守他们过去研究、认识资本主义而形成的观点,而是敏锐地捕捉住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进行新的探讨,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他们对资本主义信用制度、股份公司和垄断组织的出现给予及时的关注,分析这些现象将会给资本主义带来什么样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资本主义的实质和趋向。他们针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进一步完善和阶级统治方式出现新的调整的现象,在坚持暴力革命思想的同时,又提出了和平斗争胜利的可能性,强调了工人阶级要重视利用“普选权”、加强议会斗争的重要性。马克思主义善于修正自身某些过时的或片面的东西,具有自我扬弃更新的功能,是自觉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

正是这种与时俱进的方法,才使得马克思主义永葆强盛的生命力,不断发挥着对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指导作用。

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内容应当由其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三方面构成。这三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基本立场是马克思主义的立论之本,没有正确的基本立场,马克思主义就会变成抽象的或庸俗化的东西,便不可能有正确的观点和科学的方法。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立论之魂,没有正确的基本观点,马克思主义就会成为空洞的甚至荒谬的议论,其正确立场和科学方法也无从体现。基本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立论之策,如果没有科学的基本方法,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都不可能确立。我们理应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有机统一上,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并据此建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这样,就能够使研究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全面、深入的学习和掌握,从而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生培养的质量和水平。 Re3ZEQDIgX8m+TaAReDQiv5Kqscu+wrXSM0pzz2C/SKCNOpXMeB1OWx+x9v22Cz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