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马克思主义守正与创新特性的价值体现

马克思主义的守正与创新不仅体现在理论发展上,更体现在其实践价值上。这种理论特性的价值体现是多维的,大至指引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小至指导每个人的自我价值和人生目标的实现,其影响力遍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

(一)守人类社会演化规律之正,创人类社会变革途径之新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石是唯物主义历史观。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演进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从而更好地推动其变革进步发挥着指南作用。恩格斯说过:“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作人类的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 人们只有深刻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运动规律,并自觉按这些规律办事,才能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的变革进步。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变革进步的动因。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变革进步的动因不是意识,而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其中,“生产力——这是他们的全部历史的基础” ;“构成历史的真正的最后动力的动力” 。在阶级社会,社会基本矛盾体现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又表现为阶级矛盾,“阶级间的关系的变化就是历史的变化” 。阶级斗争对社会变革起着重要推动作用,“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 。“生产力就是由于这种阶级对抗的规律而发展起来的” 。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是以一定客观环境为前提和基础的,但却不是客观环境自发起作用的结果,而必须经由人们能动的社会实践活动来实现。就如马克思和恩格斯所说:“历史不外是各个世代的依次交替。每一代都利用以前各代遗留下来的材料、资金和生产力;由于这个缘故,每一代一方面在完全改变了的环境下继续从事所继承的活动,另一方面又通过完全改变了的活动来变更旧的环境。”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 人们应始终做先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促进者,做进步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创造者,在改造客观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自身的改造和提升。

马克思主义也揭示了人类社会变革进步的趋势。人类社会是由低级向高级、由地域局限性向世界历史性不断演化进步的历史过程。前者表明人类文明发展的纵向进路,后者表明人类文明发展的横向拓展。就纵向进路来说,马克思主义依据生产力的发展,认为人类社会经历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到大机器工业时代的变革进步过程;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还会继续向更新更高水平的时代迈进。依据生产关系的变革,马克思主义将人类社会确定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样的演进历程;这是对人类社会变革进步的一般路线和总的态势的揭示,但这并不否认有的国家或民族在发展阶段或发展形式上表现出特殊性。人类社会的变革进步是继承性与创新性、统一性与多样性、前进性与曲折性的辩证统一的进程。就横向拓展来说,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经由各地区各民族分散、封闭到交往、互通的过程,最终生成一个密切联系、交融共进的有机整体,共产主义事业只有作为“世界历史性的”存在才有可能实现;因此马克思主义坚决反对民族压迫和殖民侵略,力主实现各民族独立自主基础上的平等交往和互利合作。人们要遵循人类社会变革进步的这种趋势,积极推进其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不管遭遇多么大的艰难险阻,都不应停止奋进的步伐。

列宁说过:正如达尔文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一样,马克思主义“第一次把社会学放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对社会形态的活动和发展作出了“严格的科学解释并给以生动描绘” 。所以,马克思主义为人们正确认识和推进人类社会的变革进步发挥着重要影响作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守正之本,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创新之要。

(二)守无产阶级根本利益之正,创无产阶级解放道路之新

马克思主义站在无产阶级的立场上,代表的是无产阶级的利益和意志,是研究和指导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科学。马克思说过:“社会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是无产者阶级的理论家” 。恩格斯也曾明确指出:科学社会主义“就是无产阶级运动的理论表现” 。可以说,离开无产阶级的立场、利益和意志去谈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和伟大使命,就是要指引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健康进行并最终取得胜利。

其一,马克思主义教育无产阶级认清资本主义的实质及历史命运。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的产生有其历史必然性和进步性,然而,资本主义的文明进步同时伴生着新的社会灾难。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剥削制度,剩余价值生产是它的目的和实质。资本主义发展史就是一部压迫剥削无产阶级和对外进行殖民侵掠的历史。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是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矛盾,这使资本主义生产呈现出周期性的经济危机。社会化大生产必然要求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以适应其更好地发展。所以“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这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所导致的历史变革发展的必然趋势。由此为无产阶级反对资本主义制度、掀起争取自身解放运动确立了理论依据。

其二,马克思主义引导无产阶级明晰自己的阶级特性和历史使命。资产阶级视无产阶级为需要由他们来养活的无用的人,甚至将其看作危及社会的“溃疮”。空想社会主义者只是把无产阶级当作受苦最深的阶级予以同情,从而设计并呼吁人们实行他们的社会改良方案。只有马克思主义深入考察了资本主义社会的阶级关系,科学地认识到无产阶级既是丧失了生产资料、靠出卖劳动力为生的被剥削阶级,又是发展大机器工业、推进社会化大生产的主体力量。大工业越发展,无产阶级的队伍就越壮大,素质越提高,所以无产阶级是富有发展前途的先进阶级。无产阶级自产生时起,就不断开展反对资产阶级剥削和压迫的斗争,其阶级觉悟和组织性也在这种斗争中不断增强。无产阶级的解放只能靠自己的斗争去争取,只有彻底摧毁一切阶级压迫和剥削制度才能最终实现,因而无产阶级又是真正革命的阶级。马克思就此指出:“这个阶级的历史使命是推翻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最后消灭阶级。”

其三,马克思主义指导无产阶级了解其解放运动的条件、进程和目的。恩格斯曾这样评价马克思,“正是他第一次使现代无产阶级意识到自身的地位和需要,意识到自身解放的条件” 。马克思主义使无产阶级认识到,他们的解放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无产阶级首先要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政治统治。暴力革命与和平斗争都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重要途径,各国无产阶级要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和时代特征灵活选取,不能把革命当儿戏而盲目行事。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必须要有本阶级先进政党来领导,无产阶级政党要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和行动策略。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行动是获得解放的必要条件;工农联盟是无产阶级取得斗争胜利的重要保障;无产阶级革命还要与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紧密联系、互相支持。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最终目的是要彻底消灭私有制,进入无阶级社会,建立每个人都能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联合体。

可见,马克思主义是推动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砥砺前行的思想武器。鉴于此,马克思曾把他的理论称之为“革命的科学”、“革命的社会主义” 。列宁认为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伟大功绩” 。时值当代,不管资本主义发展有了什么新情况,不管无产阶级发生了什么新变化,只要无产阶级还没有完成解放自己从而解放世界的历史使命,马克思主义这方面的守正与创新就不会失去其价值意义。

(三)守共产主义发展方向之正,创社会主义建设原则之新

马克思主义不仅对推翻资本主义旧世界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论述,而且还对创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新世界进行了探索和阐发,成为指引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创新发展的理论先导。

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形态和建设社会主义的一般规律。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在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间,有一个从前者变为后者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的国家只能是无产阶级的革命专政。无产阶级专政是人民民主和对剥削阶级专政相结合的国家,民主共和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政体形式。共产主义社会依其发展程度不同,可以分为第一阶段和高级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是刚刚从资本主义社会中产生出来的,因此它在各方面,在经济、道德和精神方面都还带着它脱胎出来的那个旧社会的痕迹” 。在这一阶段上,要确立生产资料公有制,生活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要有计划地调节社会生产,努力发展科学技术,以促进生产力的大力发展;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社会主义社会是不断改革的社会,必须经过一系列将把环境和人都加以改造的历史过程才能进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当然,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所做的论述,是基于对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所做的推论,而不是为未来社会发展设定既成方案,但这些思想无疑对人们探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具有重要引导价值。

马克思主义还阐发了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必然趋向是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所有努力和成就,都是为迈入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做准备的。那么,社会主义发展到什么程度,才具备向共产主义高级阶段过渡的基本要求呢?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必须既消灭了阶级对立的存在条件,也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公共权力完全失去政治性质,“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 ,原来意义上的国家归于消亡。彻底消除了旧的社会分工对人的束缚,劳动不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人们生活的第一需要。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集体财富极大丰富,能够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整个社会成为每个人都能全面而自由发展的联合体。这些基本要求,是引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这一“现实的运动”的前进目标和发展动力,而不是确立“现实应当与之相适应的理想” 。共产主义高级阶段不是“乌托邦”,而是合乎历史逻辑的科学预想。它的实现是一个长期历史演进的过程,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续不断地艰苦奋斗才能达到。共产主义始终是为人类社会指明前进道路和方向、引领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奋发前行的旗帜。

(四)守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之正,创引领多样化思潮良性互动之新

人类社会发展历来都是在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互动激荡中向前发展的,但其中必有一种思潮是居于支配地位的主流意识形态。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必然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发展起着主导和指南的作用。这是我们应始终不渝地守正之所在。

在当今时代,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也持续推进,各种社会思潮的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软实力竞争日益激烈。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呈现多样化社会思潮共存互动也是难免的。除了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之外,还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某些传统思想意识,有在改革发展中产生的一些新思想意识,也有外国传入的特别是西方国家的思想意识。这些思想意识以翻新或创新的名义在社会上起着影响作用,有的能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相向而行,发挥着有益的正能量作用;有的作用或益大弊小或益小弊大,也有的甚或有害而无益。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对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引领作用,将之导向为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精神力量。

以马克思主义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应创新性地探索正确方式。(1)不能再像过去“文革”时期那样不分青红皂白,对其他社会思潮一律打压,简单否定;而要确立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态度。就如习近平所指出: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一切文明成果都值得尊重,一切文明成果都要珍惜。中国人早就懂得了“和而不同”的道理。只要秉持包容精神,就不存在什么“文明冲突”,就可以实现文明和谐。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 (2)也不能不分良莠地盲目推崇,任各种思潮恣意传流;要以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来加以辨析,判明其正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其引导到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要求上来。(3)对那些攻击、否定马克思主义的社会思潮应高度警惕。有的打着思想解放的名义,蓄意炒作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空想论”;有的以反思、还原历史真貌为借口,搞“历史虚无主义”;也有的借改革开放之势,极力宣扬西方的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还有的以关怀民众为幌子,传播封建迷信思想和邪教谬说。这些思潮无疑对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形成挑战和冲击,对之持批判和抵制态度,是坚持和发挥马克思主义引领作用的必要之举。

习近平指出:“指导思想是一个政党的精神旗帜”,“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我们决不允许其他社会思潮取代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也不能搞什么指导思想“多元化”;只能在马克思主义的引领下,发挥多样化社会思潮积极有益的能量,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一元指导、多样发展”的思想文化繁荣局面,合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健康发展。

(五)守人的价值要有益于社会之正,创自我价值正确实现之新

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也为人们确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了思想指南,指引人的自我价值有益、有效地实现。

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提供了认知准则。个人追求实现自我价值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恩格斯说过:“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的历史” 。没有个人为实现自我价值进行的努力,就没有社会共同价值的达成。但是人的自我价值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地实现,因为人“天生是社会动物” 。人的价值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基础,社会价值是自我价值的保障。从价值发展意义上说,社会价值高于、重于自我价值,自我价值的实现应体现社会价值的需要。马克思青年时期就阐述过“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的关系,指出“不应认为,这两种利益是敌对的,互相冲突的”,“人们只有为同时代的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并认为“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 。一个人能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才能使自我价值得以很好地呈现。

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提供了行动导向。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不能靠社会的舍予,而应靠个人的积极作为去争取。而个人的积极作为是否确当,直接影响着自我价值实现的正度和程度。马克思主义引导人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确立立足现实、干事创业的精神,这样才能为实现自我价值确定务实目标、选对正确路径。马克思主义也为人们的行动提供了价值标准,指导人们去辨真伪、别善恶、明美丑。人类社会是个复杂的大舞台,不同政治修养和思想觉悟的人往往对真善美和假恶丑看法不同,因而行为就有别。辨识的根本标准就是看是否符合绝大多数劳动群众的意志和利益,是否有利于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依此来克服真假不辨、善恶不分、美丑不明的现象,使人们的价值追求切实能够崇真祛伪,兴善除恶,扬美抑丑。

马克思主义为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提供了精神动力。人的自我价值的实现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通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经受这样那样的挫折甚至是失败。马克思主义具有开拓进取的精神,激励人们不断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始终保持着不屈不挠、勇往直前地探索真理的精神气概,使自己的人生价值辉煌多彩。马克思讲过这样一句名言:“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科学研究是这样,人的任何自我价值的实现莫不如此。在人的自我价值实现比较顺利、成绩卓著的时候,不能盲目乐观、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在遇到艰难险阻、前景渺茫的时候,也不应怨天尤人、丧失斗志、裹足不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作为人的自我价值实现的指南,人们就可以由此而获得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QQsoZ3c+6TKPn/Da+FkUIT+UbpRNypbU15NMtavyGaGiippsUjioh5R+lTiapm3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