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中国共产党即将迎来建党100周年,这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化中国”的100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系列与时俱进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怎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并带领中国人民从“站起来”走向“富起来”、“强起来”,为解决人类共同问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迈入全球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面对新的时代背景、新的实践基础和新的人民诉求,进一步梳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和成果,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时代课题。

上海大学是一所具有“红色基因”的高等学府。1922年10月23日,国共两党合作创办了上海大学,成为中国共产党传播马克思主义、培养革命干部的重要舞台。瞿秋白、邓中夏、蔡和森等一大批早期共产党人曾任职上海大学,积极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今天的上海大学秉承老上海大学的红色传统,一直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培养新时代的马克思主义者视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此方面,自然更是肩负使命,责无旁贷。2015年,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批上海市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发展同城平台、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原学科”,2016年获批上海市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2018年获批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峰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智库,2019年获批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基地和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重点创新团队。以上述平台为依托,学院组织力量,积极开展20世纪20年代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献整理和研究,开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理论和实践研究,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贡献“上大力量”。

在多年的研究过程中,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面,逐渐形成了智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价值思想中国化、思想政治教育课改革与创新等特色研究方向,逐渐形成了与当年的红色传统遥相呼应的“上大特色”。特别是以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高峰学科建设为依托,正在努力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代学术形态,并以之为特色灌注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培育立场坚定、业务过硬、勇于担当的“时代新人”。

策划、出版这套《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丛书》,正是上海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不忘初心,传承红色基因,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举措。我们衷心地希望,能够以更加开阔的胸怀,凝聚更多的力量参与这项工作,推出一系列重要成果,培育一大批时代英才,在今日的上海大学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篇章。

孙伟平 邱仁富
2020年10月1日 LMFMkCjAoTMbn0hrgCjWRET3msp4TB3OhkBHri8VKJ/4t4i8D4McL7mDSTK8nxsA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