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实施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倡导民族平等、团结。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党和国家曾组织一批专家、学者到布依族聚居地区开展民族文化调查工作,对布依族进行民族识别、社会历史调查及社会形态研究,获得了一批重要的调查研究成果。20世纪60—80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及科研院所等机构积极组织大批专家、学者对布依族地区进行了民族调查,收集、整理了一批布依族历史文化原始资料,同时开展了布依族简史、简志、风俗志、民俗志以及布依族聚居地区地方志书的编写工作,逐渐铺开了布依学研究新局面,在各级部门及有关人员的积极努力下,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为布依学研究的持续发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中众多调查、研究的成果或多或少都对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了阐述。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各布依族聚居地区布依学专门学术研究机构的建立,布依族文化研究方面的论著也日趋丰富。这些论著主要阐述了布依族的历史源流、人居环境、语言文字、文学艺术、传统节日、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服饰文化、民间医药、传统体育等诸多方面,为布依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智慧支撑。而关于布依族传统节日方面的调查及研究,由之前的分散、零星的民俗文化事象记叙,逐步转向更深层次的文化意蕴探求、文化资源转化等方面,在研究层面上更趋细化、深化。近年,学术界从民族学、人类学、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社会学等不同学科领域,对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开展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工作,并获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1988年12月,贵州省布依学会在贵阳市花溪区成立,在加强布依学研究,推动布依族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事业发展,实现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而后,各布依族聚居地区之地(州、市)、市(区、县)级布依学会纷纷成立,逐渐形成了布依学研究的可喜局面。贵州省布依学会成立后,先后举办了数十次关于布依族传统文化方面的学术会议,并出版了《布依学研究》系列研究成果。其间,该学会以布依族传统“三月三”“六月六”等节日活动为契机,多次召开了以布依族节日文化为主题的学术会议,产生了诸多研究成果,深化了布依学研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随后,云南省等地成立了专门的布依学研究机构,为布依学研究的全面展开创造了条件。布依族主要聚居区贵州省、云南省,在贵州省布依学会、云南省民族学会布依学研究委员会等布依学专门学术研究机构的积极努力下,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开展民族节庆活动等平台,加强各地布依族同胞之间的文化交流、交往,合作开展布依学研究,获得了许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同时,布依学研究专家、学者通过参加中国民族学学会、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中国民族史学会、中国少数民族及社会思想史学会、西南民族研究会等学术研究机构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术会议,提交布依学方面的研究论文,与广大同仁开展学术交流,扩大了布依学研究的学术影响。
1959年中国作家协会贵阳分会筹委会编《民间文学资料》第二十集“布依族苦歌、酒歌等合集”、20世纪80年代由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贵州分会等单位组织编写的《民间文学资料》第四十三集、四十四集、四十五集、六十三集、六十四集、六十五集等布依族民间文学资料,对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有所涉及,但其主要视角是文学、艺术方面。陈立浩1982年编写的《布依族民间文学》(故事集)对布依族传统节日春节耍龙、“四月八”“七月半”的来历、“六月六”的来历等民间故事进行了搜集、整理。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研室合编《布依族民间故事》(1981年)、韦廉舟编著《布依族苗族风土志稿》(1981年)、汛河搜集整理《布依族民间故事集》(198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编《布依族文学史》(1983年)、田兵与罗汛河、黄世贤、陈立浩主编《布依族文学史》(1983年)、《布依族简史》编写组编《布依族简史》(1984年)、贵州省志民族志编委会编《民族志资料汇编 第一集(布依族)》(1985年)、黄义仁与韦廉舟编撰《布依族民俗志》(1985年)、贵州省编辑组编《布依族社会历史调查》(1986年)、汛河编著《布依族风俗志》(1987年)、向零主编《民族志资料汇编 第六集(布依族)》(1988年)、《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丛刊》修订编辑委员会编《布依族社会历史调查》(2009年)、韦兴儒编《贵州布依族民间故事选》(1989年)、王伟与李登福、陈秀英著《布依族》(1991年)、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县志编纂委员会编纂《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志》(1991年)、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史志编纂委员会编纂《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志·民族志》(1993年)、望谟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安王与祖王》(1994年)、徐新建著《罗吏实录——关于黔中一个布依族社区的考察研究》(1997年)、马启忠与王德龙著《布依族文化研究》(1998年)、黄义仁著《布依族史》、贵阳市志编委会编《贵阳市志·民族志》(1999年)、韦启光与石朝江、赵崇南、佘正荣著《布依族文化研究》(1999年)、惠水县布依学会编《惠水布依族》(2001年)、高发元主编《布依族——罗平鲁布革乡多依村》(2001年)、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2002年)、王封常和卢先政、孟景伦、罗兴贵、罗耀堂编《望谟少数民族习俗》(2003年)、黄义仁著《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2002年)、周国茂主编《贵州民俗》(2004年)、罗剑著《毕节布依族》(2004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黔西南州委员会编《黔西南布依族文史资料专辑(上、中、下)》(2007年)、政协册亨县编委会编《册享布依族百年实录》(2008年)、李秀良著《中国贵州镇山布依族风情》(2004年)、唐恒编著《云南布依族文化研究论文选》(2004年)、惠水县布依学会编《惠水布依族文化》(2005年)、蒋英著《布依族铜鼓文化》(2006年)、贵阳市布依学会编《贵阳市布依族文化实录》(2006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贵州省金沙县委员会编《金沙布依族百年》、罗祖虞主编《布依族历史与文化研究》(2007年)、政协罗平县委员会编《罗平布依族实录》(2007年)、云南民族学会布依学研究委员会编著《云南河口布依族文化》(2007年)、郝时远与任一飞主编《镇宁县布依族卷》(2008年)、李平凡与颜勇主编《贵州六山六水民族调查资料选编·布依族卷》(2008年)、月亮河研究组著《月亮河流域布依族文化研究》(2009年)、贵州省民族事务委员会编写《布依族文化大观》(2012年)、周国炎与杨宏峰编著《中国布依族》(2012年)、马启忠著《黔中布依族文化大观》(2013年)、罗洪庆主编《当代河口布依族》(2013年)、周相卿主编《黔南涟江流域布依族文化研究》(2014年)、兴义市布依学会与兴义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局、兴义市文体广电旅游局编《兴义布依寨》(2014年)、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事务局编《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志》(2013年)、伍忠纲与伍凯锋著《镇宁布依族》(2014年)、刘卫东主编《当代云南布依族简史》(2014年)、罗大林主编《中国·贵阳布依族文化(上、下)》(2017年)、清镇市民族宗教事务局与清镇市布依学会编《清镇布依族民俗文化》(2017年)、伍文义与韦兴儒、周国茂、罗汛河、黎汝标著《中国民族文化大观·布依族篇》(2018年)等研究成果,对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记述,为我们了解布依族地区节日文化的情况提供了整体的地方性知识视野。
贵州省文管会办公室、文化厅文物处、中央民族学院民族学系、民族研究所编《贵州节日文化》一书,对布依族查白歌节、毛杉树歌节、“打火箭节”以及岩鱼布依族节日、六枝布依族“六月六”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对镇宁县打万布依族村寨的春节、“过了年”“三月三”“四月八”、端午节、“六月六”、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为我们了解历史变迁背景下的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提供了宏观视角。
刘柯编著《贵州少数民族风情》一书对布依族传统节日“六月六”、毛杉树歌节、查白歌节、牛王节、“打火箭节”等进行了介绍,同时对有关民间故事“赶干洞”,社交娱乐活动“赶表”“丢花包”,民间歌曲“宵夜歌”“情歌”以及古歌“十二层天·十二层海”,特色饮食文化灰粽粑和油团粑、枕头粑、刺梨酒、便当酒、麦面锅盔、花糯米饭,民族服饰文化土花布、刺绣,民族工艺品蜡染、织锦、香包、地毯,民族体育项目布依族舞狮、舞龙、打磨秋,民族曲艺布依戏和民族音乐文化铜鼓艺术、姊妹箫、牛角二胡、唢呐、木叶、勒尤等进行了记述。以上布依族传统节日及其相关民俗文化的记载,虽然简单、粗略,但有助于我们对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有大致的了解。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局、文研室编《黔南民族节日通览》是民族文化工作者在长期民间文化调查中搜集整理出来的成果,比较全面地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部分县市的民族节日文化的基本情况,对研究黔南民族节日文化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该书以县(市)为基础,记录了黔南州各地布依族、苗族等民族文化节日基本情况。该书共收录七十余篇关于黔南州民族节日文化方面的文章,其中十余篇介绍了布依族年节、“三月三”“六月六”“七月半”等传统节日,有的还附有民间传说或民间故事。
1991年,由贵州省文化厅群文处、贵州省群众文化学会编写的《贵州少数民族节日大观》一书,可以说是第一本较为全面介绍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的著作。该书共分十一部分,分别对苗族、布依族、侗族、水族、仡佬族、土家族、彝族、瑶族、回族、毛南族等民族的节日文化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其中对布依族传统节日的记述较为详细,分三十四篇次对布依族传统节日之麻坡歌节、过了年、花包节、关岭布依族赶桥会、毛杉树歌节、“三月三”、牛王节、周覃布依族投石节、“六月六”布依年、查白歌节、古羊“六月桥”、大兴寨布依族火箭节、布依族“玩山节”、祭祖节、“七月半”、富溪布依族“扫火灾星”、龙潭布依族“拉龙扫寨”、清水乡布依族嫩信节等进行了详略不一的介绍,绝大多数偏重于节日活动的情景描述与文化事象的记录叙事,较少有分析、研究之篇章。
总而言之,学术界关于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或整体或零星的记载,其研究成果是以民间传说、民间故事、民歌、调研报告、田野叙述、学术论著等多种形式来呈现的,主要从社会调查的角度,分类型对不同地区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情况描写,丰富了布依族传统节日于人类学意义上民间性模式的地方性知识概念。这种民俗文化事象记录,在民族文化传统意义上具有较高的价值,但在学术研究层面尚未展开论述,因而有必要对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学术研究层面的工作尚未完全展开,从而为布依族传统节日文化研究工作的深入展开创造了条件。但其筚路蓝缕之功,自当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