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本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为绪论,概述了本书的研究背景及其理论、现实意义,梳理了贸易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我国贸易结构的演变、隐含碳及隐含污染的测度以及贸易结构与隐含碳等相关领域的国内外现有研究,为本书奠定了较好的研究基础,同时也较好地厘清了本书要重点研究的领域及空间。

第二章分别从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总体发展、对外贸易方式结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外贸易市场分布结构的动态演变以及服务贸易的发展概况进行了全面梳理,厘清了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及结构演变的主要脉络,同时为后续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现实基础。

第三章对我国对外贸易中的隐含污染排放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全面测算。采用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WIOD)最新发布的2016版本的世界投入产出表、国别投入产出表以及环境账户中的相关数据,选取CO 2 、CH 4 、N 2 O、CO、NMVOC、NO X 、SO X 、NH 3 八种大气污染指标通过构建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MIRO)分别从总量、行业部门及主要贸易伙伴国别(美国、日本)层面测算了我国2000—2014年包括农业、工业及服务业等归并整理后的32个行业部门八类不同污染指标的进口、出口隐含污染排放量及其净排放量,揭示了我国贸易隐含污染排放的总量变动趋势、行业分布及国别流向特征。

第四章基于隐含污染的测算对我国对外贸易结构进行了深度剖析,以进一步揭示我国进出口贸易活动导致大量隐含污染净流入的深层次原因。首先,采用结构分解分析法(SDA)分别对我国总体层面和国别层面的出口、进口隐含污染排放变动进行了因素分解,重点考察了进口、出口结构效应对隐含污染排放规模变动的影响方向和贡献程度。然后,采用进口、出口隐含排污强度指标和污染贸易条件(PTT)等指标从贸易环境质量的角度来测度我国贸易结构的演变。进一步,从行业层面构建了出口、进口相对污染排放指数来衡量各行业在不同污染指标上的相对污染排放强度水平,并以此标准界定了不同污染指标下的“高隐含污染排放行业”和“低隐含污染排放行业”,并从总体层面和国别层面分析了这些关键行业进出口贸易比重的变动走势。接下来,从贸易利益和环境利益相权衡的视角构建了进出口相对污染排放平衡指标,结合各行业的贸易差额和隐含污染净排放规模的方向及相对大小对贸易利益和环境成本进行量化,以更好地实现对不同行业贸易的分类指导。

第五章对基于隐含污染测算的我国贸易结构变迁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基于隐含污染测算,可知我国对外贸易结构是否更加“清洁化”或污染密集度更高,主要受到不同行业的比较优势和贸易竞争力的影响。因此,采用常用的贸易竞争力和比较优势测度指标分别对高隐含污染排放行业和低隐含污染排放行业的比较优势进行测度与比较,以更好地解释不同隐含污染强度行业贸易结构的变动趋势及特点。而各行业贸易隐含污染净排放的规模大小及其方向除受贸易盈余或贸易逆差的影响,还与进口国、出口国在污染排放强度上的差异密切相关。接下来,从技术差距角度对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国(美国、日本)在各类污染指标的完全排放强度进行了横向对比,以阐释我国部分行业隐含污染净排放顺逆差走向与贸易差额方向发生背离的深层次原因。

第六章是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首先梳理了本书的主要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从权衡贸易收益和环境成本的原则出发,提出了基于隐含污染测算的我国贸易结构优化的主要方向,以及对各行业贸易活动进行分类指导和差别化政策的思路;重点从综合运用贸易政策、产业政策以及外资引入政策等手段引导进出口贸易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角度出发推动我国各类指标隐含污染排放强度的持续改善两方面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ErJRz98gcT+90ewFQ2ZXw5F1qpTz7tDx8LAttOZE23wgQ0HxkrHeSFRRjTKHLou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