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中国“入世”后对外贸易进入高速增长期,贸易规模扩张迅猛,在无视环境成本的粗放式外贸增长模式及“两高一资”产品出口比重较高、贸易市场相对集中于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的贸易结构下,巨额贸易顺差与“环境生态逆差”并存,“产品输出国外、污染留在国内”、“引污入室”、中国成为发达国家“污染避难所”等问题日益凸显。中国对外贸易隐含污染净排放成为我国污染排放总量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贸易结构不合理是其重要原因。

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问题高度重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自1994年正式生效以来,每年定期举行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围绕全球气候变化问题进行交流磋商,表达各国气候治理的决心。2015年12月,《巴黎协定》的顺利通过,为2020年以后全球各国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安排,更代表着各缔约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信心和使命。中国同样也是该协定的重要拥护者和坚定的执行者。中国经济与贸易活动长期高速发展,对环境质量造成了损害,资源环境约束问题越来越突出。我国也日益意识到绿色低碳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先后在2009年、2015年向国际社会承诺温室气体的减排目标,“在2020年之前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在2030年左右使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峰值并尽可能提早实现”等。我国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等,并将实现“美丽中国”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和美好愿景首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正式提出,并且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生态文明建设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的阐述,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打赢蓝天保卫战”的重要论断以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落实减排承诺”等均彰显了我国对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高度重视。

因此,在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整体疲软的倒逼机制以及国内力图削减贸易顺差实现贸易平衡的背景下,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治理和创建“美丽中国”的目标导引下,推进贸易结构的优化与绿色转型恰逢其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在国内实现节能减排目标、履行温室气体减排承诺的压力下,通过对外贸易结构的优化来控制出口隐含污染排放、增强进口(替代国内生产)减排效应是充分挖掘与释放外贸减排潜力的重要途径。

在此背景下,本书从平衡外贸收益和环境成本的角度出发,根据对我国对外贸易隐含污染的总量规模、行业分布及国别流向的测算结果,通过对隐含污染排放的因素进行分解分析,构建了各类基于隐含污染测算的贸易结构测度指标,考察了我国对外贸易结构的不合理问题,深入探讨了基于隐含污染测算的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变化的内在动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贸易结构优化的方向和政策建议,力求从贸易结构优化的角度挖掘外贸减排潜力。

本书以崭新的视角拓展了贸易结构优化与贸易隐含碳等领域的现有研究,并且在隐含污染测算、数据处理、基于隐含污染测算的贸易结构的测度指标的构建与改进以及对贸易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等方面都有利于推进该研究领域的方法创新与理论创新。同时,本书的研究结论及促进隐含污染视角下贸易结构优化的政策建议对指导各级政府、外贸行业部门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贸易结构的调整优化、实现贸易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UG2GUP0xBFodVUsufVaNIH7BRQrlW/oCUlysXA4Ms2xANSrUl6+z2TQil4Q1WOn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