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中国对外贸易方式结构的动态演变

在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的过程中,各种贸易方式在每个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如图2-3所示,我国一般贸易、加工贸易的出口额一直保持着平稳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入世”以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增长较快,2002—2008年年均增速分别高达29.02% 和24.56%。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均严重受挫,其后迅速反弹。相比而言,一般贸易出口回暖势头强劲,2010年、2011年同比分别增长了36.03%和27.25%;随后增速逐渐放缓,2012—2014年仍保持了10%左右的平稳增速,2015年一般贸易出口值高达12147.92亿美元,同比小幅增长了0.95%。相反,加工贸易出口近些年增长乏力,2010年以来加工贸易出口增速明显低于一般贸易,2013年加工贸易出口额不增反减,同比小幅下降了0.31%,随后略有反弹,2015年起加工贸易出口值再次大幅下探到7975.3亿美元,同比降幅达到9.8%。2016年加工贸易出口仍然持续下滑,同比降幅高达10.31%。其他贸易方式的出口额历来规模较小,但始终保持着稳步上扬的趋势,即使金融危机后受国际经济形势疲软的影响,2009年其他贸易出口降幅也较小,仅为8.39%,远小于一般贸易出口降幅(20.07%)和加工贸易出口降幅(13.05%)。特别是“入世”以后,其他贸易出口额保持着年均近40%的高速增长。近年来,受国际经济低迷影响,一般贸易规模小幅回落,但降幅仍然远小于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出口。2017年三种贸易方式的出口额均有所回升。

从不同贸易方式进口变动趋势(见图2-4)来看,除1994—1999年外,一般贸易进口始终占据优势地位。近年来,一般贸易进口增速明显高于加工贸易进口,一般贸易进口额和加工贸易进口额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其他贸易进口虽整体份额不大,但近年来涨势迅猛,与加工贸易进口额的差距逐年缩小。2013年一般贸易、加工贸易和其他贸易进口额均达到历史新高,分别为11098.59亿美元、4966.62亿美元和3434.68亿美元。近年来,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三种贸易方式的进口规模均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但在2017年均有所回升。

图2-3 1981—2017年中国按不同贸易方式分出口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得。

图2-4 1981—2017年中国按不同贸易方式分进口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得。

图2-5 1981—2017年中国不同贸易方式出口比重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得。

从我国不同贸易方式出口比重变动趋势来看(见图2-5),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积极融入国际分工和国际产业转移,承接了大量来自西方发达国家的进料加工、来件装配和来料加工等贸易活动,加工贸易逐渐发展壮大。加工贸易比重逐年提高,改变了过去一般贸易 “独统天下”的局面,1993年起加工贸易出口比重首次赶超一般贸易,成为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贸易方式。随后,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持续上升,在1999年占比达到56.88%的峰值水平,与一般贸易出口的差距逐渐扩大;而后加工贸易出口比重开始持续下滑,近年来下滑势头更加明显。相反,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在经历了连续下滑后,2005年起开始稳步上扬,并于2011年以占比48.3%反超加工贸易出口比重(44%),重新占据优势地位。近年来,一般贸易出口比重持续上扬,与加工贸易出口比重的差距进一步拉大。2014年一般贸易出口比重再次突破50%,占据出口贸易总额的半壁江山,同期加工贸易出口比重滑落到38.89%。2016年一般贸易出口占比53.94%,超出加工贸易出口比重(34.10%)近20个百分点。其他贸易出口在20世纪80年代早期比重较小,不足1%,随后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的态势,近年来涨势明显,2013年占比首次超过10%,随后比重基本保持平稳,2016年比重为11.96%。2017年一般贸易出口反弹增长,在出口总额中比重达到54.34%,同比小幅增加了0.4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比重仍然呈现缓慢下滑态势,仅为33.52%。

类似地,如图2-6所示,加工贸易进口比重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快速扩张,在1994年以41.15%的占比明显超过一般贸易进口比重,随后持续增长,并于1997年达到49.31%的峰值,占据半壁江山;同期一般贸易进口比重则持续下滑至1997年27.41%的低点。此后,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的进口比重变动趋势开始逆转,加工贸易进口比重稳步下降,而一般贸易进口比重开始迅速回升,并于2000年反超,之后持续维持其主导地位。近年来,一般贸易进口比重与加工贸易进口比重间的差距进一步扩大,2016年两种贸易方式进口比重分别为56.72%和24.97%。其他贸易的进口比重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涨幅明显,随后稳中有降,近年来其进口比重呈现上升趋势,与加工贸易进口比重间的差距逐渐缩小,2016年其他贸易进口比重保持在18.32%的水平。2017年一般贸易和加工贸易进口贸易都开始回暖,但两种方式的进口比重一升一降,差距进一步拉大,其中一般贸易进口比重比2016年同期攀升2个多百分点,达到58.87%;而加工贸易进口比重则进一步缩减至23.39%。

图2-6 1981—2017年中国不同贸易方式进口比重变动趋势
资料来源:根据历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数据整理而得。

总体来看,我国加工贸易在全球化浪潮下抓住了参与国际分工新格局的机遇,在改革开放初期取得了迅猛的发展,对我国经济发展、就业增加做出了显著的贡献。但长期以来我国加工贸易处于国际分工体系产业价值链的低端,始终扮演着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中的“加工工场”的角色,增值率较低,贸易获利较少。同时,以攫取资源为导向的加工贸易,消耗大量国内资源,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近些年来,随着国家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的推进,出口退税及加工贸易限制类政策的不断出台,我国加工贸易迅猛发展的势头得到了遏制,加工贸易进出口比重均出现明显下滑。总体来看,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保持稳步上扬趋势,始终占据着主导地位;其他贸易的进出口占比持续提升,在我国对外贸易中开始占据一席之地。尤其是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建设、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试点以及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有力地促进了以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等外贸新业务的迅猛发展,逐渐成长为我国外贸发展新的增长点。贸易方式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贸易方式结构不断优化。

但当前我国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仍占据相当比重,其“大进大出”的贸易模式,技术外溢效应有限,对国内上下游相关产业的带动性不强,贸易质量及效益不高;同时,加工贸易活动给国内资源环境带来了沉重的压力。因此,要加快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引导加工贸易企业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加工贸易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推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企业生产活动向中西部地区转移,鼓励国内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活动向技术密集型转变。同时,对高能耗、高污染的加工贸易活动予以严格限制,通过环境成本内在化实现加工贸易的绿色转型。

此外,我国一般贸易出口缺乏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等核心竞争优势,要进一步调动贸易企业技术进步、自主研发创新的积极性,提高一般贸易活动中的产品竞争力,做大做强一般贸易,实现贸易方式结构的优化升级。 PSCO5+3/KO1jkcdDUoMCJzT5ily5L9buc8ExXJf3J3+eOPDqRH/OHuYg3wgw51qu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