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我国产业工人政策变迁及其内容指向

从历史维度来看,产业工人在我国工业化进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新中国成立以来,产业工人不仅在“一五”“二五”期间有突出的贡献,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对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的建立,产业工人为推动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贡献了重要力量。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产业工人的发展历程,从改革开放之初的“离土不离乡、就地进工厂”,到20世纪90年代的“离土又离乡,进城进工厂”,再到21世纪初以来朝着“技能提升、素质提升、跨省转移”方向不断过渡,产业工人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已经走过了四十多个年头,队伍规模不断壮大、职业技能快速提升、薪酬水平逐步提高、社会权益得到明显保障,产业工人进入了“发展的春天”。伴随着中国进入新的历史时期,产业工人正在实现新的代际转换,即新一代产业工人正在接替老一代产业工人逐渐走上历史舞台。

对产业工人有清晰的认识和理解,关乎中国当前产业工人队伍建设。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与产业工人有关政策的梳理,可以详细地了解这一群体的发展演进史,明确产业工人如何从传统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从历史演变来看,产业工人在经过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双重洗礼后,适应和克服了转型期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如今的粤港澳大湾区同样也到了机遇与困难并存的关键时期,如何更好地激发产业工人的能力,使其更好地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议题。而要回答好这一问题,有必要对产业工人的政策变迁进行梳理,以对产业工人的历史发展脉络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根据不同时期产业工人的不同特点,可以将产业工人的政策变迁划分为以下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指1949—1978年,这一时期我国刚步入现代化的建设进程,处于传统产业工人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国家先后发布了“一五”计划(1953—1957)、“二五”计划(1958—1962)、“三五”计划(1966—1970)、“四五”计划(草案)(1971—1975),产业工人的构成主体是城镇居民,高度依附于工作单位,福利待遇也相对较高。第二阶段是指1979—2003年,这一期间属于新型产业工人发展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产业工人的内涵发生了根本变化,其传统身份逐渐消解,并逐渐转化为劳动力市场的被雇佣者。同时,伴随着农业人口不断涌入城镇,产业工人队伍结构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城镇居民的比例进一步上升。第三阶段是指2004—2011年,这一期间是产业工人群体融合阶段。在这一时期内,国家出台的许多政策目的在于促进农民工向现代产业工人群体转型。转型的关键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身份认同;另一方面是权益维护。第四阶段是2012年至今,这一阶段是产业工人发展的提升阶段,主要表现为国家为培养素质更高、能力更全面的产业工人群体而持续投入,以使产业工人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发展迅速且竞争日益增强的社会环境。 3DUhupj0+jjlcDtED7BDXDotSaNDa9GeGndTCSRwH/AdCZq6KjinrD93mWNN6gZ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