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三 珠三角

(一)珠三角地区产业总体概况

“珠三角”是珠江三角洲的简称,位于广东省中南部地区,包括广州、佛山、肇庆、深圳、东莞、惠州、珠海、中山、江门等九个城市,常住人口6446.89万人(2019年,广东省统计局数据),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是广东省内经济最发达的城市群。珠三角地区地理位置优越,地形主要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毗邻港澳,海陆空交通便利。产业发展方面,珠三角的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享有盛名。

中央政府规划部署了珠三角地区的产业发展方式、方向和重点。为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紧跟国内经济发展态势,作为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区域,珠三角地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发展高新技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率先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珠三角地区必须在推动科技进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上下功夫,率先建立创新型区域;推进“放管服”改革,发挥改革开放先行地的优势,更深入地开展体制机制改革与创新,率先建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进一步地推行对外开放,强化粤港澳协同发展,主动参与全球市场竞争,率先建立更加开放的经济体系。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政府文件精神,主动谋划和积极推动珠三角产业发展优化升级,2010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珠江三角洲产业布局一体化规划(2009—2020年)》,强调宏观视野的科学统筹与微观视野的落实方向,提出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既要引导增量,培育新的发展优势,也要推动存量的优化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各级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促进产业发展资源的科学优化配置,盘活资源在优势地区和重点产业发展上的爆发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优势传统产业及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空间布局,形成资源整合、协作高效、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态势。

珠三角九市的产业发展一直坚持高端战略取向,坚持优先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进步,为广东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二)珠三角重点发展产业

1.现代服务业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知识经济在全球经济结构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改变着传统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手段。现代服务业正是依托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产生发展起来的。珠三角重视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知识化和高端化,通过加强与港澳地区的交流合作,逐步提高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作用,引导现代服务业向中心城市集聚,发挥资源的整合效益,大力发展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专业服务、教育服务、会展服务、流通服务、外包服务、旅游服务及文化创意等产业,加快总部经济发展,不断推进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手段创新。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为珠三角地区吸引了大量的国际知名企业和国际高端专业人才,为经济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珠三角正逐步建设成为国际航运、物流、信息、贸易、会展、旅游和创新中心,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世界高端服务业基地。

2.先进制造业

我国经济正在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制造业发展也必须紧跟时代发展步伐,主动吸收电子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更高的附加值收益。珠三角的先进制造业以装备制造业和大石化、精品钢铁为主,重点发展交通及海洋装备、通信设备、电力设备、通用和专用设备、石油化工、钢铁等产业。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为珠三角培育了大量的科研院所,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专业技术性人才,形成了一条健全的产学研链条,支撑着珠三角先进制造业的快速发展。珠三角正在逐步发展成为世界级重大成套和技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3.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

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综合效益好等特征,伴随着重大技术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而产生,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长远性的重大作用。珠三角地区科研院所丰富、高端人才聚集、配套政策完善,自主创新能力较强,聚焦了腾讯、华为等世界知名企业。各科研院所积极进取抢占国际产业发展制高点,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以及在全球市场中的竞争力,珠三角日渐成为引领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动力源。珠三角将重点发展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海洋、航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与高技术产业,重点打造若干个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培育形成一批先导性强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建设成为亚太地区和全球重要的高技术产业聚集区。

4.优势传统产业

作为“中国制造”的重要力量,珠三角拥有一批传统优势产业,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退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珠三角主动谋划,坚持品牌带动、以质取胜,重点发展家用电器、纺织家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金属制品、造纸等行业,加强技术改造,加快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打造了一批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通过提高产品技术含量,提高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提升国际竞争力。

5.现代农业

珠三角积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农业发展模式,秉持着高产、优质、生态的理念,不断优化传统产业结构,将蔬菜和优质稻、畜禽和水产作为农业发展重点,不断开发提升花卉园艺产业和观光休闲农业,为农民创收增收,逐步建立起具有岭南特色的都市型、外向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三)珠三角产业空间布局

珠三角产业总体空间布局呈“A”字形,具体包括珠江口东岸的知识密集型产业带、珠江口西岸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带、珠三角沿海的生态环保型重化产业带。

1.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

以广州、东莞、深圳这三大城市为主的东岸地区,凭借产业结构面向未来的交叉错位发展以及各个城市的突出优势,协同互补,积极发展高科技产业、现代服务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这一产业带的主要核心城市各具特色优势,例如凭借优越的交通优势,广州市积极发展制造业以及贸易服务;有着“正在崛起的中国硅谷”之称的深圳凭借政策优势,吸引众多的资金、人才资源聚集于此,高新技术产业与金融产业十分活跃;凭借雄厚的地方资本与民营经济基础,东莞逐渐成为当前我国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与轻工制造的重要基地。各城市产业发展具体情况如下:

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城市,不仅是我国重要的三大中心,即综合交通枢纽中心、国际商贸中心与主要的中心城市,而且还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城市,是大湾区联系内地、辐射内地的桥梁与纽带。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过程中,广州市在多个领域、多个方面都发挥了突出作用,特别是在对外贸易、开拓国际市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广州市产业类型多样,主要是服务业、对外贸易经济、工业、交通运输业、商贸流通、金融业等。当前广州市制造业发展迅猛,服务业增长速度较快,社会消费水平显著提高。与此同时,信息产业、仓储业、交通运输业与金融行业等产业稳步发展。广州信息产业十分发达,在全国城市信息化水平和“互联网+”城市排行中,处于全国领先位置。广州市不仅关注自身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更积极将广州发展置身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优化资源配置及利用效率,完善创新机制,促进与其他城市甚至海外城市的合作共赢,致力于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贡献活力与实力。

深圳是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和改革开放的窗口,依托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成为当前我国最典型的创新型城市与经济中心城市,被誉为“中国硅谷”。2019年全年,深圳市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为25.20亿元、10495.84亿元、16406.06亿元,增长率分别为5.2%、4.9%、8.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先进制造业分别增长了5.9%与5.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7%。另外,深圳市主要行业也实现稳步增长,医药、电气机械和器材、通信及电子设备、专用设备等制造业分别增长了10.2%、7.1%、5.5%、7.2%。从总体上看,以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新兴产业为主的深圳市产业结构经济增量凸显,现代物流业、金融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四大支柱产业强而有力的发展助力着深圳经济发展,深圳产业结构多样化、新兴化趋势逐渐增强。

东莞是广东省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外贸口岸,是国务院批复确定的珠三角东岸中心城市。东莞市电子产品、服装等产量常年位居全球第一。东莞市凭借雄厚的地方资本与活跃的民营经济等资源,积极发展支柱产业,现代服务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迅速发展。为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东莞市积极整合可用资源,盘活存量资源,以供给侧改革为着眼点,挑选本市表现突出的企业,从创新驱动、产业、土地、资本、人才等方面进行供给侧改革,同时推出打造全球制造业中心倍增计划,致力于发挥优势企业的突出作用,打通渠道,增加规模与效益,全面加强与新兴科技企业的合作,努力建设良好营商环境。

(1)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四大支柱产业及产业工人分布

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以广州、深圳、东莞这三大城市为核心,致力于形成兼具高端与服务的“两化”产业带,以现代服务、电子信息、文化创意与新能源产业为主的产业带逐步形成。具体支柱产业如下:

第一,电子信息产业。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自主创新能力较强,产业集聚、辐射功能强大,以汽车电子制造、娱乐玩具电子制造、电子元器件与计算机制造及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为代表的制造业成为该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东岸制造业分工较为明确,服务化与产业化特征突出,广州、深圳、东莞三市分别在自主创新研发与制造环节、批量生产与制造环节、重点开发环节等发挥既定作用,制造业发展效率较高。当前东岸产业带致力于加快形成平板显示产业链,将3C注入产品研发与生产阶段,努力在核心领域中取得突破;投入资源进行大尺寸OLED基地建设,依托广东产学研平台,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加快材料研究,发展OLED设备制造,力争成为全国前列、全球重要的OLED研发制造带。电子信息产业的流程化机械化生产过程,需要大量的产业工人参与,主要分布在该产业的生产环节。

第二,新能源产业。以新能源汽车、LED新光源、太阳能光伏为主的三大新能源产业,在东岸产业带得到迅速发展。以广州、深圳为中心,通过政策导向与政策支持,给予LED新光源产业的快速发展,建设产业基地,以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LED新光源产业带。同时,增加LED新光源本土化应用程度,创新LED新光源发展的运作模式,采用“用户+企业+银行”模式,保障LED新光源研发生产应用链条的完整性。在太阳能光伏方面,东岸产业带凭借丰富的太阳能资源,积极发展光伏发电、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东岸产业带秉持市场机制作用与政府政策引导相结合、应用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在产业园区、大型公共设施等适宜地区建设光伏发电站,推进太阳能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鼓励太阳能光伏发电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推动新能源智能化应用,提升太阳能光伏集成服务能力。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东岸产业带重视提升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促进产业质量的提升,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加强区域协调和整车生产与推广应用的协调,以整车企业为先导,增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性,统筹协调各个部门,为新能源汽车应用营造良好环境,以政府为主导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技术设施建设与运营管理。在新能源产业的生产环节,需要大量产业工人参与生产,新能源产业领域的产业工人数量较多。

第三,现代服务业。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东莞为次中心,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致力于将产业的发展辐射范围延伸至市、县、乡,构建扩散式服务网络,逐渐形成专业分工与中心辐射相结合的发展格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立足于既有优势及其所在环境,以补足短板为主要着力点,增强生活类服务的提供能力,将服务体系延伸至基层社区,增加现代服务业比例,稳步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坚持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战略,加快出台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体系的相关配套政策,建设世界级现代服务基地,围绕国际航运中心、物流中心等大力发展服务于区域经济的机构和业态,促进产业集聚。文创、商务服务及外包服务、会展、旅游、物流、信息与科技、金融与总部经济等产业构成了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现代服务业的主要内容。现代服务业具有形式多样、内容广泛、种类众多等特征,因此服务于该产业的工人占比较高,产业工人类型具有多样化特征。

第四,高科技产业。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凭借实力雄厚的优势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以优化东岸产业带的产业结构模式。逐渐形成了资金、环境、人才、技术、管理兼具的强大优势,吸引众多大型跨国公司,同时东岸产业带积极建设双向开放格局,鼓励实力较强的本土高科技产业对外投资,进行国际化产业重组以提升竞争力。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积极建设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级科研基地,增加科研机构数量,实行创新试点模式,致力于形成良好的高科技产业研发环境。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坚持创新引领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将高科技产业作为东岸产业带发展的重要抓手,提升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速度、数量与质量。高科技产业对产业工人的知识文化水平要求更高,但就目前而言,我国产业工人的受教育水平还未达到高科技产业的既定条件,因而服务于这一产业的工人数量较少。

(2)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及其未来发展趋势

在粤港澳大湾区快速发展的同时,为优化产业结构,集中优势产业,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积极加强产业带内部与外部的交流合作,明确分工合作与功能协调。广州、东莞、深圳积极发挥自身地缘优势与环境优势,以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经济贸易合作与社会文化交流为主导,以创新投资贸易为突破口,共建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发展新格局,实现更高水平的内外联动。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的发展趋势可归纳为以下三点:

第一,逐步建立和完善不同层次的金融服务体系。东岸产业带不仅拥有为知识密集型产业服务的中小板、创业板的证券市场,也形成了大批基金等,为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知识密集型产业提供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务。

第二,逐步形成知识密集型产业的人才服务体系。相较于北京、上海等地区,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拥有的高校、国家级研究机构等人才培养机构较少,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服务人才更多依靠政府建立多层次的人才市场来吸引。因此,需要持续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积极推进“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建设,出台人才服务政策,以更好吸引优秀人才。

第三,逐步完善知识密集型产业的相关配套支持。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知识密集型产业需要在研发与规模生产等重要环节进行重点攻关,也需要外部环境提供配套支持。因此,东岸知识密集型产业带高度重视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的配套服务体系,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

2.西岸技术密集型产业带

珠江口西岸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带,正在构建出专业化生产要素优化的集聚地,正在逐步成为竞争力研究中心的“特定区域”。该产业带地理位置上位于珠江口西岸,包括广州北部和南部、佛山、中山、珠海、肇庆、江门等地区。相互关联的产业、公司、供应商可以依托城市间合作在此区域集聚。该产业带重点布局发展汽车、通用专用机械等装备制造业,外包、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目前已经逐渐形成了集商贸会展、文化旅游、电子产品、汽车制造等为一体的产业集群。各城市均利用地区产业优势,不断发展外向型经济,聚焦在制造业产业、传统产业、现代服务业,正在向产业特色鲜明、配套体系完备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带发展。

产业带之间有明确的中心城市,城市之间依托产业支撑形成多个经济圈。在珠三角九市中,广州、深圳处于总体布局和发展的核心地位,其他城市作为支撑,正在构筑一条创新密集带,共同辐射全省重点产业布局。此外,广州和珠海是西岸密集型产业带的重要组成城市,相互支撑形成共同的经济圈。

(1)西岸技术密集型产业带支柱型产业工人分布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内容涵盖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等。相关发展数据显示,城市之间的自主创新能力、产业辐射集聚功能已经逐渐显现。依托广州、深圳、珠海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的带动效应,西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在产业内容上,如高世代平板显示项目,正在进行相应的龙头布局,已经具备较强的辐射带动能力,能够提升珠江口东岸的发展水平,包括集成电路设计、软件产业园、平板显示产业链等。结合新一代通信技术的发展,西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将极大地提升通信设备在全球的竞争优势,建设现代信息产业基地。在新材料领域,涉及内容包括改性塑料、碳纤维、先进金属材料、特种功能材料。广州、佛山、肇庆均发挥出重要优势作用,如广州拥有国家火炬计划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新材料国家技术产业基地,肇庆拥有特种功能材料基地,中山拥有新型电子材料、特种功能涂料基地,这些新兴材料支撑着新兴技术的发展。在新能源领域,涉及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技术等,广州、深圳、珠海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依托着广州广汽集团公司、珠海银通新能源有限公司、珠海广通能源汽车基地,加快建设国家太阳能光伏高技术产业基地、世界级新能源和环保节能产业基地,形成了具备研发与生产、产业集群和产业链式的系统性发展路径。此外,该技术产业带在生物医药、航空产业的技术领域也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二是现代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的现代服务业,该产业带重点产业包括金融服务、信息服务、会展服务、流通服务等,所期望的服务类型多样、规模效应已经逐渐呈现。首先是金融服务业,广州、珠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优势,集聚了广州金融总部经济,包括珠江新城金融商务区、广州金融创新服务区、珠海横琴金融创新先行区、肇庆现代金融产业拓展区、中山城乡金融服务一体化综合改革,以金融核心功能区为中心,建设跨境金融市场,构建金融合作智力平台。其他城市也积极与广深、广佛对接,目标是建成能够辐射亚太、港澳地区的现代金融产业。其次是信息服务业,主要分为信息传输服务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资源产业。具体来看,广州的优势主要体现为在全国率先构建了全覆盖的“无线城市”,这既能够融于现有的信息服务体系、信息交换中枢和信息服务,同时也能与国际接轨,在亚太地区甚至全球网络经济集聚区具备一定的实力和地位。在会展服务上也取得了长足进步,广州有我们熟知的中国(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广州)中小企业博览会等,都具有很强的品牌效应,正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会展品牌。同时,琶洲会展区、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能够与佛山家电、家具、建材陶瓷、卫浴等特色产业形成配套、衔接性的合作发展。珠海和中山会展服务,主要还是依托产业结构形成特色的会展服务,珠海侧重在国际航空航天、打印耗材、游艇等产业的品牌和基地建设,中山侧重在休闲服装、红木和古旧家具等传统产业为主打的交易基地。在流通服务上,广州有白云空港、广州港等涵盖空运、航运、陆运的枢纽型现代化物流园区,佛山有依托特色产业和物流园区的区域性制造业物流中心,肇庆有辐射粤西北和我国西南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中山也具备了港口物流、城市配送等物流服务,每个城市都依托产业结构和地域优势,打造了国际物流示范城市和具有特色产业的生产资料批发市场。

三是先进装备制造业。珠三角地区在改革开放后,逐渐发展起了传统制造业,而先进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现代装备,重点仍在交通及海洋装备制造、电力设备、通信设备等产业,并在各个环节实现现代化升级。在交通及海洋装备制造上,轿车生产及核心技术研发是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客车、载货车和专用车的生产,以及汽车零部件的供应,已经形成了以广州和深圳为核心,佛山、珠海、中山、肇庆、江门相互供应和配套发展的格局。在船舶制造和海洋工程铸锻件生产方面,广州具备足够的领先地位,并以中船南沙龙穴造船基地为龙头,打造了在主流船型、高技术船舶制造、维修、总装、配套发展的制造基地。中山和珠海分别侧重在成品油轮、化学品游轮的船舶科技制造,以及现代化海洋工程装备及游艇制造,形成了临港船舶制造基地以及海洋工程装备基地。在电力设备制造上,广州南沙和江门台山具备核电核岛设备制造能力,并已经处于业界领先地位,逐步成为珠三角地区的龙头产业。在风力发电设备制造中,中山作为龙头带动珠江西岸整体的风电产业带发展。在具备风电、核电的发电条件后,相配套的输电设备也能够在珠三角找到产业优势,具有代表性的是广州、佛山和肇庆三地,形成了高压、超高压输变电设备制造产业,成为发电设备的下游产业。珠海在该领域侧重在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制造。整体而言,能够很清楚地看到,产业集群能够进一步辐射,带动粤东西北的汕头、清远地区,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制造业分工协作格局。

(2)西岸技术密集型产业带发展特点及趋势

一是以高科技产业为代表和发展导向。技术密集型产业能够发展壮大形成一定规模,必须要在研发与规模生产等环节进行重点攻关。同时,需要相配套的下游产业和生产环节,也即外部环境提供配套支持。目前广州、深圳已经体现出明显的技术优势,而佛山、中山等城市仍以传统制造行业为主。因此,西岸技术密集型产业带还要继续以高度产业集成和配套的体系构建为发展导向,逐步形成更加完善的高端产业链。

二是在现代农业、传统制造业上仍具备一定的优势。西岸技术密集型产业带以肇庆、江门、惠州为主要城市,发展了蔬菜、优质稻产业、肉类生鲜产业、花卉生产与旅游等产业。在总体上,呈现为聚集城市多、彼此错位发展的特征。广州、深圳、佛山、珠海、中山等城市也都建设了现代农业项目,主要集中发展蔬菜和优质稻产业,肇庆发展了供港蔬菜水果、佛山发展了生态园区型的蔬菜生产,相配套的产业基地特色也更加鲜明。未来需要积极采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大力发展环保、节能、高附加值产品。

三是面临产业结构转型的重大压力。珠三角大多数地区还是以传统制造业为主,但随着劳动力价格上涨,技术研发和应用难度还未完全攻克,许多优势产业及龙头企业已经搬往东南亚国家。在如此多的制造业聚集的珠江西岸产业带,未来显然面临着技术转型升级,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重大压力。未来还要以提升产业链配套能力、增加产品附加值为重点,加大研发投入,推动优势传统产业向品牌效益型转变。

四是要加快发展自主品牌和自主技术为主的产业集群。在汽车制造、船舶关键配套装备、通用飞机制造、医药等产业的关键领域实现突破,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发展高端产业和产业链高端环节,朝着提升高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而奋勇向前。但未来要适度控制新增产能,大力培育精细化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提升规模和水平。

3.沿海生态环保型重化产业带

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不断发展,沿海地区的海运交通优势凸显,使得产业布局整体呈现由河港向海港转变的趋势。重化工业对原料资源依赖程度较高,珠三角沿海地区拥有港口众多的地理优势,临海油气资源以及海外进口资源等为工业生产提供便利。同时,珠三角沿海是我国对外经济的活跃区,人口众多、城市密集,生活基础设施、城市建设等对重化产业需求强烈。近年来,珠三角沿海地区以惠州—深圳—珠海—江门四市为中心,发展出了以石化、钢铁产业为基础,交通、电力重大装备制造为龙头,海洋新兴产业为新增长极的重化产业体系。同时,珠三角现代重化工业技术不断发展,资源利用效率和污染控制能力不断提升,与深圳—东莞—惠州和珠海—中山—江门两大经济圈的城市生态建设和绿色经济相结合,不断朝着生态环保型产业方向转型升级。

(1)沿海产业带的结构布局及产业工人分布

珠三角沿海产业带以重化工业为主要产业形态,一直以来为珠三角地区乃至广东提供基本生产设备和生活设施,为经济的高速发展提供工业支持。目前珠三角重化产业朝着高附加值、高精密度和低污染方向发展,促进相关产业升级调整与技术工人结构变动。

一是石化产业与钢铁产业。石化工业是珠三角沿海产业带的主要产业形态之一,以惠州大亚湾石化基地和深圳精细化工基地为主要组成的大亚湾石化基地,是广东建设世界级石化产业带的重要依托。惠州重点建设了炼化一体化基地,炼油生产能力和质量标准有所提升,并发展高端化工新材料和精细化工产品。深圳延伸发展精细化工的绿色工艺和产品开发,发展高纯度化工产品,建设国际标准的化工产业链。珠海强化高附加值、低污染的绿色加工技术应用,重点发展有机化工原料;江门着力打造纸品、塑料、印染等精品产业基地,推动珠海高栏港、江门银洲湖等精细化工基地发展。在钢铁产业发展方面,利用泛珠三角资源集聚优势,提升高端不锈钢等精品钢材的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与湛江钢铁基地、阳江高新区高端不锈钢产业基地形成一体化发展局势。目前围绕石化产业和钢铁产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条,成为吸纳技术工人就业的主力产业,另外,由于城市产业错位发展,呈现产业工人分布地区的差异化特征。随着产业技术升级和机械化生产普及,处于产业链低端的企业对产业工人的用工需求将会持续减少,工科高学历人才的用工需求和相应薪酬待遇将会持续走高。

二是交通装备制造。近年来,珠三角陆运、航运和空运相关交通制造业呈现多元发展的态势。在陆运相关制造业方面,以机动车辆和轨道交通产业为主:深圳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整车生产技术,并辐射带动珠海、惠州等地汽车配件产业发展;江门利用摩托车产业传统优势,加速产业链整合优化,并为珠三角城际轨道交通发展车辆装配、维修等配套产业。同时,支持在深圳等地开展智能网联汽车示范,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推广与普及。在海运相关制造业发展领域,一方面促进船舶产品性能提升,创新综合型和专业型船舶装备技术,建设江门中小型船舶及配套设备基地、珠海游艇产业研发制造基地等;另一方面,与电子信息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珠海高栏港、深圳蛇口等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基地,为南海资源勘探提供船载导航、雷达监测等高端海洋电子设备及系统。在航空运输制造业方面,以深圳、珠海航空产业园带动产业链升级,完善通用飞机制造、装备设施统筹发展的格局。由于交通装备制造具有涉及领域广、体量大、工序复杂等特点,对产业工人的需求量较大,其中传统零件生产、装配、维修行业吸纳就业较多。此外,交通装备制造属于先进制造业范畴,与石化工业相比附加值较高,其薪资待遇对不同技术水平的产业工人均有一定吸引力。

三是电力设备制造产业。珠三角沿海地区是人口、城市的密集区,生活用电和工业用电的需求较大。但出于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的考虑,珠三角沿海地区目前不再新增煤电相关产业,并将已有煤电厂关停或迁移至阳江、汕尾等地集中规范经营。由于煤电的异地传输需求提升,珠三角沿海地区着力进行异地输变电设备制造和电力传送线路建设,如深圳、珠海的电力系统自动化设备和微、特电机制造行业发展迅速,江门的中低压输变电设备、电气控制和电线电缆相关制造业形成规模效应。与此同时,传统煤电的缩减促使核电、风电、气电等新兴电力能源的比重增加,珠三角沿海地区有着相对丰富的港湾资源、气电资源、风能资源,这使其成为安全高效发展新型电力产业的首选,并有效推动电力设备制造业的迅猛发展。以核电为例,珠三角沿海地区目前形成了以江门台山核电核岛设备制造、深汕合作区核电高端装备为龙头的整体发展态势,辐射带动了惠州等多地沿海核电装机规模的扩大。

四是海洋新兴产业。珠三角沿海地区靠近珠江口岛群、大亚湾岛群,海洋资源较为丰富。除依托海洋资源发展石油炼化、钢铁制造、造纸等高耗能产业外,珠三角沿海地区立足海洋特色资源和未来发展要求,培育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新兴产业集群。在海洋新能源产业方面,优化海水综合利用效率,建设大规模海水淡化示范工程,同时海上天然气勘测开采相关产业得到了有效发展,深圳还规划建设深海研究基地,以发展海洋遥感和导航、载人深潜相关技术和装备。此外,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产业,进行仿生医疗器械、海洋生物制品及创新药物的研发,建设深圳海洋生物产业基地、珠海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园等。珠三角沿海地区拥有深圳、珠海、江门等优质港湾,丰富的水资源、生物资源为新兴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但由于技术水平、人才政策等相关因素限制,目前新兴产业较多集中于深圳,其他城市产学研结合的力度尚待加强,不同地区高学历产业工人分布失衡较严重。

除生态型重化工业为主的先进制造业外,珠三角沿海地区还发展了与之配套的临港型现代服务业。首先,港口物流业不断发展,在深圳、珠海等地建立了港口、临港物流园区,借助已有制造业装备基础,完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面向国际贸易活动提供保税、货物中转、国际采购和分销、配送等业务。其次,珠三角沿海地区现代金融业发达,与港澳金融市场需求对接,在深圳前海蛇口片区、珠海横琴片区重点布局金融业务。同时,借助粤港澳大湾区平台的建设优势,实现金融服务综合发展,建立金融仲裁中心、国际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等。

(2)产业带战略定位及发展前景

广东自古因海而兴,珠三角沿海地区具备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近海资源丰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备,形成了以环保型重化工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业为代表的产业发展体系,逐步成为华南沿海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首先,珠三角沿海地区自古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处于河海交汇口,水系发达、海域辽阔,具有发展交通运输的突出区位优势,如今已经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枢纽。其次,珠三角沿海地区拥有多元化的资源储量,大陆海岸线长度居全国首位,丰富的矿产、水能、风电储量为高耗能产业提供资源,也为精细化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提供支持。再次,珠三角沿海城市化程度较高,由轨道、公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组成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日益完善,完备的基础设施也使得防洪抗灾与污染控制能力较强。最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国际贸易、金融功能日益完善,为珠三角沿海地区对外技术、人才、资金要素流动提供良好条件,使其成为亚太地区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目前,珠三角沿海产业带面临众多发展机遇:从国际大环境来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化,高精尖技术不断发展并应用到传统重工业和化工行业领域,催生新的产业形态萌芽,为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提供技术驱动。同时,珠三角沿海地区日益成为联系东亚、东南亚、环太平洋等地区的重要经济文化枢纽,地区间、国家间深度合作频繁。从国内环境来看,珠三角沿海地区具备粤港澳大湾区平台建设和“一带一路”建设的双重政策红利,在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此外,在珠三角沿海地区打造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先行区,实施“科技兴海”战略,构成了“海洋强国”的重要方面。从广东地区发展来看,珠三角沿海地区中心城市对于辐射带动全省振兴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深圳、珠海、惠州、江门4市与广州、佛山、湛江、茂名等市在高端技术发展、国际重大装备制造、特色产业集聚、生态环境优化方面开展广泛合作,对广东沿海经济带转型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支撑作用。

但是,重化产业的临海型发展必然面临用地紧张、环境约束、产业升级等诸多挑战,如何利用好珠三角沿海地区优越的区位优势、庞大的市场需求和良好的政策环境,需要在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方面发力。首先,重化产业具有对原料的高依赖和高耗能特征,与节能减排要求存在天然矛盾。目前,沿海地区产业发展仍然较为粗放,资源环境承载压力不断加重,大气复合污染、土壤重金属污染、水环境污染等控制还需加强。其次,重化产业发展距离“制造强国”的要求仍有一定距离,低端产业链同质化竞争激烈而自主研发能力不足,高端产业集群和高竞争力创新平台偏少,产业总体层次不高。最后,海洋资源集约化利用程度较低,大量海洋空间资源、微生物资源闲置或浪费,海洋新兴产业发展远落后于陆上制造业发展,尚未形成陆海统筹开发和综合利用的管理体系。

除此之外,珠三角沿海地区与东岸、西岸产业带存在发展不协调的情况,在交通互联、环境共治等方面有待进一步合力协作。珠三角沿海地区现代物流服务不够完善,部分沿海港口和铁路、公路及场站之间未形成内外联通,这也进一步阻碍了沿海产业带对经济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

推动珠三角沿海地区产业带创新发展,能够支撑和促进东岸、西岸产业带两翼均衡发展,对实现与粵东、粵西联动融合亦有重要作用。未来珠三角沿海地区将朝着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寻求更广阔的区域合作方向发展,并以生态环保型新兴产业作为经济增长点。一方面,珠三角地区着力人才引进与创新发展,改变传统产业依靠资源、资金要素驱动的发展模式,支持与企业、科研院所展开密切合作,建立高新技术研发平台和创新基地,完善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另一方面,以绿色发展推动生态经济发展,基于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进行生产的企业将会持续增多,产业用地更加集约化,并更重视周边生态环境保护,建立宜居型城市集群,吸引国内外高端科研院所与人才进驻。 Se3WNcjyol122F0utcc91noENvWXwGXsC3RWQnMe68C+g+Z9AGjX47YazGdktph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