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消费升级与品质消费兴起

2019年,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0美元,正处于由中高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迈进的重要阶段。居民消费已由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1.消费规模扩大

消费规模扩大是消费升级的基础,数量的扩张先于质量的提升。社零总额是中国衡量商品消费规模的指标之一,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年至2018年,中国社零总额保持稳定的增长趋势,从2000年的3.9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38.1万亿元,年均复合增长率达13.5%;其占社零总额的比重呈现“U”型走势,从2000年至2007年逐渐降低,由39%降低至34.6%;2007年至2018年缓慢回升,到2018年该比例为42.3%。

图1.1 2000—2018年社零总额的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最终消费支出规模也在近二十年稳定增长。按支出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最终消费支出即常住单位为满足物质、文化和精神生活的需要,从本国经济领土和国外购买的货物和服务的支出。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00年至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由6.4万亿元增长至48万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1.84%,最终消费支出均保持较高的增长率。其中,居民消费支出由2000年的4.7万亿元增长至2018年的34.8万亿元,占最终消费支出比重的72.5%左右。

图1.2 2000年至2018年最终消费支出变化趋势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消费内容重心转变

近四十年来,中国城乡居民解决温饱问题的支出均大幅度下降。统计局数据表明,按照居民消费支出八大类计算,将城乡居民用于食品和衣着的消费支出作为解决居民温饱问题的生存型消费支出,1981年以来,农村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由72.3%下降至2018年的35.4%;城镇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由71.5%下降至2018年的34.6%。如图1.3,近四十年来,城乡居民用于满足温饱需求的消费支出大幅度下降,由三分之二下降至约三分之一,解决温饱问题不再是居民消费的主要诉求。近五年来看,城乡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占比由2013年的39%下降至2018年的34.9%,城乡居民温饱消费支出占比进一步下降。

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均大幅度下降,城乡居民均已经在2000年之前跨越温饱消费阶段。1978年至2018年间,城镇居民从57.5%下降至27.7%,农村居民由67.7%下降至30.1%,分别下降了29.8个和37.6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超过60%为绝对贫困阶段,50%—60%的为温饱阶段,40%—50%的为小康阶段,30%—40%的为富裕阶段,30%以下为极富裕阶段。由此,中国城镇与农村居民1978年分别处于温饱型消费阶段和绝对贫困阶段;到2000年,城镇与农村居民分别降至40%和50%以下,分别步入富裕型消费阶段和小康社会阶段;到2012年,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降至40%以下,从小康型消费向富裕型消费升级;2016年,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首次降至30%以下,提前进入极富裕消费阶段。

图1.3 1981—2018年城乡居民温饱消费支出占比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图1.4 1978—2018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城乡居民发展、享受型消费占比迅速上升。从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来看,近四十年来,城镇居民用于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其他用品及服务的支出占比迅速上升。1981年,城镇居民消费支出主要用于满足吃、穿、住以及家庭用品,四项支出占比约90%;到2018年,吃、穿消费占比下降,住、行、文娱服务等方面的消费成为新的热点,占比超过65%,消费重心从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和享受型消费转移。以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支出为例,其占比由1981年的1.4%上升至2018年的11.4%,上升了1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在吃饱穿暖的基础上,满足提升自身和享受需求的消费支出增加。

图1.5 1981—2018年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来看,农村居民用于居住、家庭设备及用品、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的占比也有明显提升,分别上升了8.1、3.5、13.6、5.6和8.2个百分点,其中交通和通信消费支出上升幅度最大,或许农村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较慢的背景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1980年,农村居民排名前三的消费支出分别为满足吃、住、穿的需求,占比超过90%;到2018年,交通和通信、教育文化和娱乐、医疗保健三项消费支出占比超过三分之一,满足吃、住、穿需求的消费支出占比下降为57%左右,农村居民消费多元化程度明显提高,消费重心由温饱消费朝着发展和享受型消费转移。

图1.6 1980—2018年农村居民消费结构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3.消费质量提升

从食品消费结构来看,城乡居民食品消费品质均明显提升。1981年至2012年,城镇居民粮食消费占比明显下降,由39.8%下降至23.3%,下降了16.5个百分点;蔬菜消费占比由41.7%下降至33.2%,下降了8.5个百分点。同时,四十年来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多元化程度明显提高,城镇居民粮食和蔬菜消费占比由1981年的82%下降至2012年的56%,而肉蛋奶、鲜瓜果等食品消费占比明显上升,猪肉、牛羊肉、禽类、水产品等消费占比均上升了1个到3个百分点,鲜瓜果消费占比增幅最大,由1981年的5.8%上升至2012年的16.6%,城镇居民食品消费品质提升明显。

图1.7 1981年与2012年城镇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对比 [1]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1978年至2012年,农村居民粮食和蔬菜消费支出始终占据绝对的主要地位,但占比有所下降,由1978年的97%下降至2012年的83%,其中,粮食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64.9%下降至2012年的54.7%,下降了10.1个百分点;蔬菜消费支出由1978年的54.7%下降至2012年的28.2%,下降了3.9个百分点。同时,食用油、猪牛羊肉、家禽、蛋奶、水产品、糖、酒等食品消费占比上升明显,由1978年的3%上升至2012年的17%,多元化程度明显提高,猪牛羊肉、酒类、食油上升幅度较大,分别上升了3.9%、3%和2.1%,农村居民食品消费品质也有所提升。

图1.8 1978与2012年农村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对比 [2]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从耐用品消费结构来看,城乡居民耐用消费品的更新换代也体现出城乡居民品质消费兴起。20世纪90年代之前,城镇居民电冰箱、洗衣机、彩色电视机保有量增长迅速,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20世纪90年代,空调、热水器等保有量增长迅速,体现出城镇居民生活品质的初步提升;21世纪以来,城镇居民计算机、移动电话保有量迅速提升,体现城镇居民对于智能消费、移动消费的需求逐渐上升;2010年以来,城镇居民家用汽车持有量迅速增长,六年间增长了近两倍,居民消费升级趋势明显。

图1.9 1978年至2018年城镇居民主要耐用品拥有量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农村居民耐用品拥有量也呈现更新换代趋势。从交通工具来看,农村居民交通工具呈现“自行车—摩托车—汽车”的更新换代趋势,20世纪农村居民出行以自行车为主,自行车拥有量逐年上涨;21世纪以来,自行车拥有量呈下降趋势,摩托车拥有量逐年上涨,逐渐成为农村居民出行的主要工具之一;近几年农村居民购买家用汽车的数量增多,到2018年平均每百户农村家庭拥有22.3辆家用汽车,渗透率自2013年以来逐年提高,且增速较快。从通信工具来看,农村居民经历了从固定电话到移动电话的更新换代,2000年以来,农村居民通信工具持有量上升,从固定电话起步,但随着移动电话持有量的迅速增长,移动电话拥有量在五六年内超过固定电话,成为农村居民的主要通信工具。此外,空调、电冰箱、计算机等持有量也在21世纪以来缓慢上升,体现农村居民消费与生活品质的双重提升。

图1.10 1978年至2018年农村居民主要耐用品拥有量走势
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

城乡居民对于服务消费需求的蓬勃增长,反映出城乡居民对于品质消费的需求。从城乡居民消费结构来看,城乡居民用于交通通信、文教娱乐、医疗保健等方面的服务消费占比均大幅度提升,城乡居民在物质消费得到满足的基础上,逐步追求对于精神需求的满足,由此旅游、健身、文化等消费愈发受到城乡居民的青睐,充电、提升自身水平的教育支出也增长迅猛。 ER0vJWnoIfTzzh7kTWHYh01Qdt6+5/H2oofs6jG2QFF5+XHTuJZj9figz93iBCL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