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社会政策的第一个面向群体就是工人以及广义上的“雇员”。进入工业社会后,封建时代略带人情气息的“师徒关系”已被日益紧张化的“劳资关系”所取代。如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所言:“资产阶级抹去了一切向来受人尊崇和令人敬畏的职业的神圣光环。它把医生、律师、教士、诗人和学者变成了它出钱招雇的雇佣劳动者。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1] 在此背景下,如何防止资产阶级对雇员的过度剥削以至于造成社会关系紧张,甚至动荡,便成为19世纪以来德意志各地邦国政府不得不认真思考的问题。其结果就是一系列雇员保护政策的出台,如童工保护令、减少劳动时间、改善工作环境、鼓励劳资团体签订集体合同等。其中,有关劳动时间的规范是核心举措。“8小时工作制”是雇员群体(特别是工人阶级)自19世纪80年代以来最为重要的社会政策诉求之一。本章便围绕这一目标展开。
本章首先概述1918年前德国雇员劳动时间的一般情况及工人阶级追求“8小时工作制”的努力,其次探讨8小时工作制在魏玛初期得以确立的原因及经过,再者集中关注1923年8小时工作制危机的前因后果,最后描写8小时工作制怎样走向衰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