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序文

我与本书的作者张程第一次见面不是在韩国,而是在数年前我受邀到成都大学进行专题讲座时。在我讲完后的提问环节,在四川大学读研的张程站起来问我能不能在我的门下读博士。我没有料到会有人提出这样的问题。我觉得有点惊慌,但是心里很高兴,于是就爽快地回答他“可以”。回国后由于工作忙,我几乎都忘了那件事。但是过了几年以后,成都大学的刘兴均教授给我推荐了一名博士生,他就是张程。

张程办完留学手续来到韩国在我办公室报到的那天,我跟他谈了今后他在韩国的学习计划,以及怎么适应韩国的生活等多方面的问题。当天我就提出博士论文的选题问题。当时我的书架上摆着日据时期在韩国使用的九种重要的中国语会话教材。我虽然对那些书很感兴趣,但是由于跟我学的专业差距很大,所以无法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由于张程的硕士专业就是语法,所以我给他介绍了这些书,并建议把它们当作博士论文的研究对象。从那以后一直到博士毕业的三年多时间里,他潜心研究了那些教材,最终完成了博士论文。此次出版的书正是对他的博士论文《日据时期韩国汉语教材词类研究》进行补充和修正的产物。当时进行论文答辩时,评委们都对他的论文给予很高的评价,主要理由有两点:第一,论文对那些教材里的词类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分析;第二,到那时为止,学界对那些教材的研究成果几乎微乎其微。

下面我们先了解一下日据时期韩国的中国语会话教材所具有的价值和意义。

第一,20世纪初,在韩国出版的中国语会话教材,是考查一百多年前中国语口语的一份好材料。

第二,日据时期的教材,虽然其题材深度不够,内容也存在不足,而且有效仿西方和日本的痕迹,但是可以考查20世纪初中国语会话体的使用情况。

第三,单从编撰者为韩国人的角度来看,可以说它能考查近代韩国进行中国语教育的初期情况,给后人提供宝贵的第一手材料。

第四,通过梳理十多种(该书研究对象为9本)教材中出现的词汇与句子,可以考查中国语当时使用的词汇与语法现象。

第五,通过梳理当时用于会话的句子和叙述文中出现的语法现象,可以考查从近代到现代这一过渡期中国语的语法特征。

第六,在有些教材中,使用专业语法术语来表示词类的分类和时态的区分,以便读者理解,由此可以考查到当时作者对中国语语法的认知程度。

第七,通过考查可以发现,教材中出现的很多字形、句子与现在存在着许多差异,保存了很多韩国本土汉语异体字、俗字,这也能为汉语字体变化、句子语法化过程的探究提供宝贵的资料。

第八,这些书籍在韩国的中国语教材研究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到朝鲜时代为止,中国语教材的编撰大多由官方主导,而到了日据时期,则根据需要在民间力量主导下编撰了中国语教材。

上面所列举的种种意义,就能充分说明研究过渡期韩国的中国语教材特别切合实际。本书研究了当时韩国的中国语教材中出现的词类,通过分析和考查资料,反映了当时中国语语法的独特一面。由此可见,本书也有助于对比研究不同时代中国语会话教材在语法上的差异。

张程诚实守信,礼貌待人。尤其是写论文时,他常常研究到深夜,可谓是诚实的化身也不为过。远在异国他乡,留学生活给他带来了很多困难,但他都默默地克服了各种难关。读书人平时生活上的诚实,肯定会影响到论文的质量和水平。张程的诚信度对他的论文质量和水平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也是语法专业的人值得一读本书的重要理由之一。

张程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就当上了他的母校成都大学的一名教师。他现在执教生活过得很充实,最近在授课和学术领域都获得了很多奖项。这些成果会给他今后的执教生涯留下深刻的足迹,并让他的生活更加熠熠生辉。

本人序文写得有些杂乱无章,想起要放在正文前面,感到有点儿羞愧。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作为他的博士导师,满心都是愉悦。

2022年元旦
于韩国岭南大学莫下齋 崔桓 0D8FmU15ERIk+gd4YrwBsMwfHo6xByt2Z8F7HBcDw42vo4eEESSQdFQwxc1DKuL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