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与普通话名词的比较

日据时期韩国《汉语会话书》中的某些名词与普通话词义相同,但词形会有不同,有些词会有多种写法,但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却只有一种写法;在《汉语会话书》中,很多名词会带词缀或类名,但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却不会带;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词消失了,有些词却换了一种说法。

一 词形的比较

(一)不同的写法

卓子—桌子、煖帽—暖帽、珈琲—咖啡、橫線—横线。

前面的写法是《汉语会话书》中的写法,后面是现代汉语普通话里的写法,前面的写法还是有理据的,“桌”和“卓”是同源字在我国古代家具中,因为椅子的出现,原先席地而坐用以凭依的几和案不方便使用,于是与椅子高度相配的高桌便应运而生。“卓”原是个借字,直到宋朝,“桌”尚未产生,所以用“卓”表“桌”。“卓”有高义,“桌”比“几”高,所谓“言卓然而高可倚也”,是说高桌与高椅相配,可互相倚靠。“暖帽”属于清代服饰,多为圆形,如图2-2所示,《清会典事例·礼部·冠服》中有记载。《汉语会话书》里把“暖”写成“煖”大概是抓住了“火”可以给人温暖这个特征,所以自创了一个词“煖帽”。“珈琲”“咖啡”都是来源于“Cafe”音译词,普通话“咖啡”的偏旁为“口”更加符合词的语义规则。“線”和“綫”是异体字关系,两者无任何区分,他们的历史上通行的时间不一样,从字形上来说,两者都是形声字,只不过换了声旁而已,根据裘锡圭先生在《文字学概要》中的论述:先秦用“線”,汉代至晋用“綫”以“線”为古文。晋至民国,用“線”,以“綫”为古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至今,用“綫”,以“線”为异体。 汉字简化的时候,“綫”简化为规范字“线”,而“線”则被废除,至到2013年发布的《能用规范汉字表》“線"(类推简化为“缐”)才被确立为合法地位。在现代汉语里,人们常写作“横线”,不写作“橫缐”。

图2-2 暖帽

(二)不同的命名

匙子—勺子   程子—日子  晌饭—午饭   哈息—哈欠

民人—人民   顶风—逆风  念书人—读书人 信票—凭证

老公—太监   傍面—旁边  买卖家—商人  娘儿们—妇女

火筷子—火钳  蜡灯—蜡烛  自来火—火柴  马军—骑兵

勤娘子—牵牛花 尻—屁股   阳物—阴茎   雹子—冰雹

手丫巴儿—手缝 太阴—月亮  旱地—陆地   旱路—陆路

早起—早晨   邮便—邮政  信筩子—信箱  使唤人—佣人

放送人—播音员 式样—样式  黑污子—斑点  茶船儿—茶托

虼蚤—跳蚤   洋伞—雨伞  脚踏儿—脚蹬子 印色—印泥

麦酒—啤酒   嘎拉儿—角落 闪—闪电    军夫—军人

脚夫—搬运工  讹错—错误  天聪—天资   景致—景物

“—”字线前面是《汉语会话书》中的名词称呼,后面是现代汉语普通话里的称呼,前者绝大多数是近代汉语的遗留物,它们和现代汉语的称呼不同有以下几种原因。第一,认识事物的理据发生了改变,抓住了事物不同的特征,所以采用了同一事物不同的特征来命名;第二,从国外翻译了相同事物的音译词,取代了汉语词;第三,随着词义的扩大,在原语素上加其他语素进行区分,下面我们举例分析。

1.根据不同理据命名

词是音义的结合,声音是词的外在表现形式,意义则是内在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当新的事物或现象出现的时候,人们就需要创造新词来进行表达,而新词的创造又是在已有的语言材料和构词法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新词的语音形式和意义内容的关系往往就不再是任意的,而是体现了一定的理据性,也就是给事物命名的理由和依据。命名的理据取决于客观事物本身的特征和人们的构词心理,客观事物的特征有许多,如形状、属性、用途等,下面举例进行说明。

火筷子/火钳:日据时期《汉语会话书》中的“火筷子”仅仅抓住了该物的形状特征,像“筷子”一样;而普通话中的“火钳”则主要抓住了该物的功能,“钳”含义为夹东西的工具。

顶风/逆风:《汉语会话书》中的“顶风”主要是从人的角度出发而命名的,风和人正面相顶所以命名为“顶风”;而“逆风”主要从风的方向出发,没有顺着风吹的方向则为“逆风”。

自来火/煤气灯:“自来火”是因为在19世纪末期,上海开始用煤气,煤气是安装于地下的,人们不知道煤气来源于哪里,所以大家一致称煤气灯为“自来火”;普通话“煤气灯”是侧重于燃料这一特征来命名的。

马军/骑兵:“马军”抓住了军队的骑行工具“马”,而“骑兵”则抓住了方式“骑”。

使唤人/佣人:前者是基于一个社会地位而言的,是被支配、被使唤的地位;而后者“佣人”则是基于一个商品经济时代雇佣关系而命名的。

茶船儿/茶托:“茶船儿”抓住了事物的形状特征,像船一样;“茶托”则抓住了事物的功用特征,主要是为托茶杯而用的。

虼蚤/跳蚤:前者主要根据语义造词,“虼”“蚤”两字都是虫的意思,而“跳蚤”一词则主要根据虫子的行走方式来命名。

太阴/月亮:这两个词语在《汉语会话书》中都有,也同时存在于古代汉语里,“太阴”主要来源于中国的易经哲学,而“月”则是象形字,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分析“月”的构造时说:“月,阙也。”人们经过观察,发现月圆的时间少,“阙”(半月或残月)的时间多,于是就照半月的样子创造出一个象形字,现代汉语普通话只用词语“月亮”。

洋伞/雨伞:“洋伞”的出发点是它的来源(西方),所以前面加以“洋”字,“雨伞”的出发点是其功用——遮雨。

脚夫/搬运工:脚夫的出发点是工人的身体部位——脚,而“搬运工”的出发点是工人的作用。

2.外来词取代了汉语词

麦酒/啤酒:麦酒的出发点是其酒的原料——小麦,啤酒音译自英语词beer。

3.改变构词语素

这类有以下几种情况,有些改变语素顺序,如民人/人民、式样/样式、耳挖子/挖耳子;有些增加语素,如闪/闪电;有些改变其中一个语素,如手丫巴儿/手缝、傍面/旁边、旱地/陆地、旱路/陆路、生养/生育。

4.减少词缀或类名的使用

在日据时期的《汉语会话书》里,词缀是非常丰富的,有些名词连带两个词缀;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里,这些词要么减少一个词缀,要么不用词缀。举例如下,前者为《汉语会话书》中的语料,后者为普通话里的对应词汇。

弹子儿—子弹 饭馆子—饭馆 唇儿—唇 牙刷子—牙刷

煤斗子—煤斗 被单子—被单 铜吊子—铜吊 秤子—秤

监狱所—监狱 司机人—司机 嘴唇子—嘴唇 牙床子—牙床

牙床儿—牙床

5.词语的消失

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些事物或物件不再出现,所对应的词汇在汉语中也就不再使用了。

激筒:古代的一个抽水工具,外形像水枪,如图2-3所示。随着科技的发展,这类工具早已不用了,取而代之的是现代化的“水泵”。

图2-3 激筒

站夫:古代驿站的役夫,在现代社会,驿站早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邮政。

火纸捻儿:是点火用的细长纸卷,也称火煤子。现代社会各种电子打火机早已取代此物。

教习:明代选进士入翰林院学习,称庶吉士,训课庶吉士者曰教习;清朝对庶常馆中由大臣充任“教习”者之俗称;今天“教习”一词由“教师”代替。

(二)词义的比较

在我们所搜集到的语料中,发现《汉语会话书》中有一例词形和普通话一样,但词义完全不同的语料。

早起: 在《汉语会话书》里,“早起”表示时间名词“早晨”,在普通话里表示“很早起床”。如:“太阳出来的时候叫早起,太阳落的时候叫晚上。”(《汉语指南》)“不是早起,就是晚上。”(《华语精选》)“今儿早起扎挣着起来做了几个话条子,上学堂里来了。”(《华语精选》) 51krvQRYPekM4VfAxdNZAvmCfn9d8D3e1daJzI676FCNDNFxk2Ps1m73Ub54bo+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