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民国初年的继续发展期(1912—1917)

在上文所述在华俄侨学术活动的基础上,民国初年在华俄侨的学术活动仍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即继续发展期。

民国初年,中国东北地区原有的一些俄侨学者继续之前的学术研究,虽然一些学者离开了,但一些新的俄侨学者又加入了其中,进一步推动了东北地区俄侨的学术活动,而除原有已存在的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满洲教育学会(在民国初年创办了会刊《亚洲俄国的教育事业》)等学术团体以及中东铁路管理局附属相关部门等机构进一步开展了活动外,1912年成立的新的学术团体——满洲农业学会(1913年与满洲兽医协会创办了会刊《北满农业》)更加推动了东北地区的俄侨学术活动(关于本章中相关俄侨学术机构及会刊的具体活动,本书将在第三、第四章中具体阐述)。这些学术团体及机构是民国初年中国东北地区俄侨开展学术活动的主要推动学术机构。在这一时期,中国东北地区具有代表性的学者有А.М.巴拉诺夫、П.Н.梅尼希科夫、Н.П.施泰因菲尔德、А.П.鲍洛班、П.С.季申科、П.М.格拉迪、В.В.索尔达托夫、В.П.什库尔金、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Б.А.伊瓦什科维奇、Н.П.马佐金等,出版了《呼伦贝尔》《我们和日本人在满洲》《北满的吉林省》《满洲简史》《中东铁路十年史》《中国艺术》《哈尔滨及其近郊》《远东的鼠疫及其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满洲的行政体制》《外国人在华租借地》《满洲的中国货币》《满洲的森林》等重要著作。以下将对上述学者及主要成果给予具体介绍。

А.М.巴拉诺夫、Н.П.施泰因菲尔德、А.П.鲍洛班、В.Ф.拉德金、М.А.波路莫尔德维诺夫、П.Н.梅尼希科夫、И.И.别杰林等俄侨学者在民国初年继续之前的学术研究。А.М.巴拉诺夫在民国初年出版了《呼伦贝尔》 [135] 《乌梁海问题》 [136] 两本非常有价值的小册子。《呼伦贝尔》一书于1912年出版于哈尔滨,由俄国边防独立兵团哈尔滨特别外阿穆尔军区司令部印刷厂印刷。如上文所述,《呼伦贝尔》一书仍是受俄国边防独立兵团外阿穆尔军区司令部指派调查而成。《呼伦贝尔》一书尽管在篇幅上不长,仅有59页,但记述内容却比较详细和具体。全书分为十五个部分,记述了呼伦贝尔在行政上隶属于黑龙江省、名称的由来和所辖地域范围;呼伦贝尔的山川和土壤;呼伦贝尔多条河流的分布;呼伦贝尔的鱼类;野兽以及盐和碱等矿物质;呼伦贝尔的蒙古人、索伦人、鄂伦春人、达斡尔人等多民族构成;各个民族的具体人数和简要历史及近年呼伦贝尔人口的大致数量;从17世纪初开始至18世纪末呼伦贝尔的简史与中俄两国在这个地区的冲突与交往;呼伦贝尔的巡边制度;呼伦贝尔的驿站、警察局和阶层情况;呼伦贝尔的两大宗教信仰群体——萨满教和佛教以及呼伦贝尔地区所有的寺庙情况;呼伦贝尔的畜牧业、林业、煤炭开采和贸易情况;清政府在呼伦贝尔地区所实施的新政情况,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呼伦贝尔脱离中国的运动情况等。综观《呼伦贝尔》一书,尽管篇幅很短,但基本上对呼伦贝尔的自然、地理、人口、历史、政治、经济、宗教等情况都给予了介绍。《呼伦贝尔》一书是根据军方命令由А.М.巴拉诺夫实际调查所写。因此,从史料价值上看,《呼伦贝尔》一书所载一些内容具有重要价值,是今天学者研究呼伦贝尔历史必须查阅的著作之一。自20世纪初,呼伦贝尔在俄国的对华侵略中地位越来越突出。当时隶属于黑龙江省的呼伦贝尔地区亦是俄国边防独立兵团外阿穆尔军区关注的重点区域之一。А.М.巴拉诺夫本人对包括呼伦贝尔在内的蒙古地区极其感兴趣,从1905年起就开始出版关于蒙古地区的图书,其中也包括呼伦贝尔。从相关史料看,А.М.巴拉诺夫也是最早关注呼伦贝尔的俄国学者。但在《呼伦贝尔》一书出版之前,А.М.巴拉诺夫所写的关于呼伦贝尔的图书并不是以单行本出版,而是和别的问题放在一起论述。可以说,《呼伦贝尔》一书是А.М.巴拉诺夫出版的第一本关于呼伦贝尔的单行本著作,同时也是俄国出版的第一本关于呼伦贝尔的单行本著作。因此,在俄国汉学史上,《呼伦贝尔》一书是一本重要著作,А.М.巴拉诺夫的名字也因《呼伦贝尔》一书而载入史册。《乌梁海问题》一书1913年出版于哈尔滨,也由俄国边防独立兵团哈尔滨特别外阿穆尔军区司令部印刷厂印刷。《乌梁海问题》一书篇幅更短,正文仅21页,首先记述了乌梁海边区的地理、山川河流、气候、土壤、自然资源、民族、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其次书中通过曲解中俄两国所签署的与乌梁海边区有关的条约歪曲事实地认为,乌梁海边区在历史上就是俄国领土,乌梁海边区长期在中国统治之下是俄国在对华政策上的让步使然。作者认为,彻底解决乌梁海边区问题的时机已到,利用外蒙古独立事件把俄国需要的富饶的乌梁海边区夺回来。尽管该书在论点上有失公允,但在当时的俄侨中А.М.巴拉诺夫还是唯一一个论述乌梁海问题的学者。

А.П.鲍洛班于1912年在哈尔滨出版了《中东铁路商务代表А.П.鲍洛班1911年关于中东铁路所影响的北满地区垦务的调查报告》一书。该书是《北满垦务农业志》一书的继续研究,仍是受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委托的研究任务。该书在研究内容上与《北满垦务农业志》一书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在该书第一部分中增加了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农产品成本、税收、中国人粮食的年度消耗、役畜粮食的年度消耗等四章内容。在第二、第三部分,作者依据新的中国东北北部地区行政区划来记述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垦务农业。其中,第二部分分别有双城府、五常府、宁安府(宁古塔)、穆棱县、新城府(伯都纳)、农安县、长春府、德惠县、东宁厅、密山府、阿城县、滨江县、长寿县、依兰府(三姓)、方正县、桦川县(佳木斯)、富锦县、临江府,第三部分分别有呼兰府、巴彦州、木兰县、大通县、余庆县、海伦府、拜泉县、青冈县、兰西县、安达厅、肇州厅、龙江府、嫩江府、兴东兵备道、瑷珲兵备道、呼伦兵备道。此外,该书没有了《北满垦务农业志》一书中的第四部分,而是将其内容分解到第二、第三两部分。《中东铁路商务代表А.П.鲍洛班1911年关于中东铁路所影响的北满地区垦务的研究报告》一书完全按照《北满垦务农业志》一书研究体例进行编写。从研究内容上看,该书变化不大,因此其在学术史上的地位完全被《北满垦务农业志》一书所湮没,但该书在史料上仍不失其价值。据作者在该书前言中所说,该书除利用了《北满垦务农业志》一书中所利用的20余种文献资料,又补充了12种新的资料。同时,作者又通过吉林省、黑龙江省的俄国领事馆和各地方中国官员与商会获得了1908年、1909年的最新统计资料。 [137] 这些资料对研究1908年、1909年中国东北北部地区的农业问题是极具价值的。

В.Ф.拉德金在民国初年的1915年在哈尔滨出版了一部关于朝鲜的重要著作《中东铁路商务委员В.Ф.拉德金关于1912年12月至1913年1月在朝鲜旅行的报告》 [138] 。尽管该报告是В.Ф.拉德金在朝鲜短期旅行的研究报告,但其中记述了朝鲜的历史,日本对朝鲜的侵略与吞并,俄国与朝鲜政治、经济关系的历史与现状等内容。由于《中东铁路商务委员В.Ф.拉德金关于1912年12月至1913年1月在朝鲜旅行的报告》的出版,В.Ф.拉德金成为民国初年在华俄侨学者中少有的对朝鲜进行研究的学者。

И.И.别杰林于民国初年在《亚洲俄国的教育事业》杂志上发表了《新型中国教师进修班》 [139] 《中国预科学校文件》(译文) [140] 两篇文章;在哈尔滨出版了一部专门用于教授学生的《东方学简明教程(四年级课本)》 [141] ,对学生开展东方学教育。这是在华俄侨学术活动史上具有开拓性的事件。

М.А.波路莫尔德维诺夫于民国初年在《亚细亚时报》杂志上发表了《东北蒙古哲里木盟寺院》 [142] 《历史资料》 [143] 《皇帝诏书中的中国革命》 [144] 《远东的1912年》 [145] 《论当前世界事件对远东事务的影响》 [146] 《中国地方行政管理的演进》 [147] 六篇文章,涉及国际关系、中国地方政治及民族宗教文化等问题,其中《东北蒙古哲里木盟寺院》是一篇重要代表文章。该文就东北蒙古哲里木盟寺院数量与类别、寺院的名单、寺院的经济状况、喇嘛教在蒙古人政治生活中的作用等内容进行了记述。该文是俄国学者发表的第一篇专门论述东北蒙古哲里木盟寺院的学术文章,在俄国汉学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Н.П.施泰因菲尔德于民国初年在《亚细亚时报》《财政、工商通报》等杂志上发表了《当地商界谈关闭50俄里免税区的后果》 [148] 《20年内俄国在满洲事业的结果》 [149] 《俄国在满洲的蒙古地区贸易的近期任务》 [150] 《库伦条约中的重要含糊之词》 [151] 四篇文章,1913年在哈尔滨出版了《我们与日本人在满洲》 [152] 《俄国在华商业利益》 [153] 《在满洲做什么?》 [154] 《关于俄国在华贸易问题》 [155] 等四本小册子。其中,《我们与日本人在满洲》和《俄国在华商业利益》两本小册子是Н.П.什泰因菲尔德研究中比较有影响的论著。《我们与日本人在满洲》一书分八个小章节,记述了中国东北对于俄国和日本的重要性、中国东北发展简史(从满族人的崛起写起)、日本在中国东北攫取利益的历史过程、日本在中国东北殖民政策的手段、俄国在中国东北殖民政策的失败、俄日在中国东北殖民政策的比较、关于中国东北的命运等问题。该书指出,中国东北是俄国太平洋领地在远东的唯一粮食基地;解决中国东北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俄国吞并中国东北(所提出的理由在《在满洲做什么?》一书中也阐述过)。该书是俄国学者出版的第一部专门从俄日关系的视角研究中国东北的著作。《俄国在华商业利益》一书分两大部分十个小章节,记述了中国的对外贸易、俄国商品输入中国的通道和主要市场、俄国商品的销售条件、1911年哈尔滨的贸易额、中国铁路事业的前景、俄国在中国东北的铁路、经符拉迪沃斯托克从中国东北的输出、俄国在中国的银行、俄国商人和俄国贸易在中国的法律状况、中国东北是俄国的侨民区等内容。该书是俄国学者出版的专论20世纪初中俄经济关系的综合性著作,记载了非常有价值的资料。

民国初年的П.Н.梅尼希科夫开展了活跃的学术研究,主要致力于当时中国东北历史的研究,在《北满农业》《亚细亚时报》《远东铁路生活》杂志上发表了《关于1913年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粮食收成问题》 [156] 《满洲历史简纲》 [157] (1917,同年出版单行本)《从哈尔滨到布拉戈维申斯克途经齐齐哈尔的铁路》 [158] 三篇文章;独立出版了《中东铁路商务代表П.Н.梅尼希科夫关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哲里木盟的调查报告》《满洲历史简纲》两部书 [159] ,与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共同出版了《北满吉林省:1914年和1915年中东铁路商务处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的调查报告》和《北满黑龙江省:1914年和1915年中东铁路商务处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的调查报告》两部调查研究著作 [160] 。本书对П.Н.梅尼希科夫的独著《中东铁路商务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关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哲里木盟的调查报告》、与人合著的《北满吉林省:1914年和1915年中东铁路商务处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的调查报告》《北满黑龙江省:1914年和1915年中东铁路商务处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的调查报告》进行重点介绍。

《中东铁路商务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关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哲里木盟的调查报告》一书于1913年在哈尔滨出版,是П.Н.梅尼希科夫1911—1912年对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哲里木盟的实地调查而写成,由正文十五部分和附录五部分构成,重点记述了黑龙江省(包括黑龙江省统辖的内蒙古哲里木盟部分区域)的行政区划、土地面积、河流分布与水上交通、土路与畜力运输情况。作者在正文中直接附载了途中调查的多篇文章,如《1911年12月从齐齐哈尔到洮南府》《1912年5月下旬在满沟——肇州厅——伯都纳的路上》《1912年5月末从大赉府去伯都纳——齐齐哈尔大道》《1912年7月初在洮儿河、嫩江和松花江行驶的帆船上》等;在附录中还附载了1912年黑龙江省播种面积表、1911年1月—1912年2月黑龙江省税捐表等内容。《中东铁路商务代表П.Н.梅尼希科夫关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哲里木盟的调查报告》虽说不是研究黑龙江省的第一部综合性著作,但该书是第一次对黑龙江省的地理状况进行专门研究的尝试,书中记载了大量关于黑龙江地理的实证调查资料。这也是该书与之前中东铁路商务委员А.П.鲍洛班于1912年出版的《中东铁路商务委员А.П.鲍洛班1911年关于中东铁路所影响的北满地区垦务的调查报告》一书的最大差别。正如作者在书中前言所说,该书补充了《中东铁路商务委员А.П.鲍洛班1911年关于中东铁路所影响的北满地区垦务的调查报告》一书关于黑龙江地理资料的信息。

《北满吉林省:1914年和1915年中东铁路商务处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的调查报告》一书于1916年在哈尔滨出版。《北满黑龙江省:1914年和1915年中东铁路商务处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的调查报告》一书于1918年出版于哈尔滨(该书在十月革命前已完成,不知何原因到1918年才出版,为了便于整体论述,在本节中一并介绍)。《北满吉林省:1914年和1915年中东铁路商务处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的调查报告》与《北满黑龙江省:1914年和1915年中东铁路商务处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的调查报告》两部书按照两省新的行政区划,除以极短的篇幅总述两省整体状况外,以所属县为单位进行单章记述,大体上从历史、地理、行政管理、交通、人口、土地面积的分类及其经济意义、农业、畜牧业与家禽业、渔猎业、工商业等内容对所调查的县进行研究。《北满吉林省:1914年和1915年中东铁路商务处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的调查报告》一书记述的吉林省所属调查县包括:扶余县、德惠县、阿城县、五常县、榆树县、穆棱县、东宁县、双城县、宾县、方正县、依兰县、富锦县、虎林县、饶河县、林甸县、绥远县、长春县、吉林县、桦川县、同江县、延吉县、珲春县、滨江县、宁安县、磐石县、农安县、和龙县、长岭县、额穆县、蒙江县、敦化县、汪清县、依通县。《北满黑龙江省:1914年和1915年中东铁路商务处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的调查报告》记述的黑龙江省所属调查县包括:大赉县、泰来县、肇州县、肇东县、呼兰县、巴彦县、木兰县、通河县、汤原县、安达县、拜泉县、兰西县、绥化县、海伦县、龙镇县、庆城、龙江县、讷河县、嫩江县、西布特哈、漠河县、呼玛县、瑷珲县和萝北县。

从史料价值上看,以上两部书中含有丰富的史料。首先,两部书综合运用了近30种文献,如包括著名俄国汉学家宝至德于1897年著的《满洲记述》 [161] 和在本章中提到的П.В.什库尔金的《呼兰城——满洲中部历史与经济生活概述》、И.А.多布罗洛夫斯基的《满洲的黑龙江省》、В.В.索尔达托夫的《哈尔滨及其郊区的1日人口普查》、А.П.鲍洛班的《中东铁路商务代表А.П.鲍洛班1911年关于中东铁路所影响的北满地区垦务的调查报告》、А.М.巴拉诺夫的《呼伦贝尔》、П.Н.梅尼希科夫的《中东铁路商务代表П.Н.梅尼希科夫关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哲里木盟的调查报告》等多部著作,以及三年内俄国驻中国东北各领事的商务报告和中东铁路地亩处等部门的统计报告资料。其次,运用了在黑龙江省、吉林省地方行政部门和商业机构获得的最新调查资料。可以说,两部书是关于当时黑龙江省、吉林省省情的百科全书,为我们研究20世纪初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历史提供了极其有价值的史料。

关于黑龙江省、吉林省的研究,俄国学者(包括俄侨学者)出版了诸如俄国著名汉学家А.В.鲁达科夫的《吉林省中国文化史资料(1644—1902)》 [162] 、И.А.多布罗洛夫斯基的《满洲的黑龙江省》、А.П.鲍洛班的《中东铁路商务代表А.П.鲍洛班1911年关于中东铁路所影响的北满地区垦务的调查报告》和П.Н.梅尼希科夫的《中东铁路商务代表П.Н.梅尼希科夫关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哲里木盟的调查报告》等著作。与上述这些著作相比,两部书的学术价值在于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这两部书是继《吉林省中国文化史资料(1644—1902)》和《满洲的黑龙江省》之后出版的关于黑龙江省、吉林省的综合性论著,不仅论及了《吉林省中国文化史资料(1644—1902)》《满洲的黑龙江省》两部书中的一些内容,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记述的内容是近年黑龙江省、吉林省所发生的事情,这是А.В.鲁达科夫的《吉林省中国文化史资料(1644—1902)》、И.А.多布罗洛夫斯基的《满洲的黑龙江省》两部书中没有的内容。第二,这两部书是继《中东铁路商务代表А.П.鲍洛班1911年关于中东铁路所影响的北满地区垦务的调查报告》和《中东铁路商务代表П.Н.梅尼希科夫关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哲里木盟的调查报告》之后出版的关于黑龙江省、吉林省的大型调查研究报告,除调查资料覆盖的年限不同外,最大的区别是这两部书首先是专门研究黑龙江省、吉林省的调查报告,而《中东铁路商务代表А.П.鲍洛班1911年关于中东铁路所影响的北满地区垦务的调查报告》和《中东铁路商务代表П.Н.梅尼希科夫关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哲里木盟的调查报告》两部书却相反,调查研究范围更广;其次,这两部书记述的内容是综合性的,而《中东铁路商务代表А.П.鲍洛班1911年关于中东铁路所影响的北满地区垦务的调查报告》和《中东铁路商务代表П.Н.梅尼希科夫关于黑龙江省和内蒙古哲里木盟的调查报告》两部书记述的内容是单方面的,或是以农业垦务为主,或是以地理方面为主。

除上述一些原有俄侨学者在民国初年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外,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В.В.索尔达托夫、П.М.格拉迪、Г.Г.阿维那里乌斯、Б.А.伊瓦什科维奇、П.С.季申科、И.Г.巴拉诺夫、Н.П.马佐金等俄侨学者在民国初年加入了在华俄侨学术研究的队伍当中来。

П.Н.斯莫利尼科夫,1888年出生于布拉戈维申斯克市,1919年11月15日逝世于哈尔滨。П.Н.斯莫利尼科夫毕业于库伦东方语言学校汉蒙语专业。1907—1910年2月1日,П.Н.斯莫利尼科夫担任俄国驻哈尔滨领事馆通译官,后又担任中东铁路管理局商务处商务委员,是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会员、满洲农业学会会员、俄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П.Н.斯莫利尼科夫死于从博克图至哈尔滨的旅行途中 [163] 。П.Н.斯莫利尼科夫在学术研究上,除与П.Н.梅尼希科夫、А.И.齐尔科夫共同对当时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进行调查,并编写《北满吉林省:1914年和1915年中东铁路商务处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的调查报告》和《北满黑龙江省:1914年和1915年中东铁路商务处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的调查报告》两部报告外,也独立出版了一本小薄册子《1912年甘珠尔的蒙古集市》 [164] 。这是目前可查到的П.Н.斯莫利尼科夫编写的唯一一部专论甘珠尔的蒙古集市贸易的单行本著作,是我们研究民国初年甘珠尔经济的重要史料。此外,П.Н.斯莫利尼科夫还在《北满农业》杂志上发表了一篇《关于五常县粮食贸易状况》 [165] 的文章。

关于А.И.齐尔科夫的生平活动的资料极度缺乏,现在我们只能根据П.Н.梅尼希科夫的资料获得其在哈尔滨期间曾担任中东铁路管理局商务处商务委员,并与П.Н.梅尼希科夫、П.Н.斯莫利尼科夫共同对当时的黑龙江省、吉林省进行调查和编写《北满吉林省:1914年和1915年中东铁路商务处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的调查报告》《北满黑龙江省:1914年和1915年中东铁路商务处委员П.Н.梅尼希科夫、П.Н.斯莫利尼科夫、А.И.齐尔科夫的调查报告》两部报告的信息。

З.В.斯拉乌塔,出生年、地点不详,1919年9月21日逝世于符拉迪沃斯托克。З.В.斯拉乌塔曾担任中东铁路商务处副处长,是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会员、满洲农业学会会员。从1918年4月27日起,З.В.斯拉乌塔担任北京参议员。 [166] З.В.斯拉乌塔在《亚细亚时报》杂志上发表了《关于1913年1月当地吊票升值引起的在北满城市中俄国人与中国人之间调整粮食贸易的方式问题》 [167] 一篇文章。

П.С.季申科,1879年1月21日出生于波尔塔夫省康斯坦丁格勒县,1946年逝世,具体逝世年、地点不详。1898年,П.С.季申科以最优等成绩毕业于哈尔科夫农业学校。1900年,П.С.季申科考入俄国东方学院。1904年,П.С.季申科参加了俄日战争,获得了圣斯塔尼斯拉夫三等勋章和圣安娜勋章。1905年,П.С.季申科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东方学院汉蒙语专业。П.С.季申科1906年来到哈尔滨,在中东铁路管理局任职员。从1906年7月1日至1916年,П.С.季申科担任《哈尔滨日报》编辑,在1922年前也是哈尔滨市总议事会议长,1922—1925年在哈尔滨自治公议会工作。П.С.季申科也在哈尔滨东方文言商业专科学校教授日本地理和中国东北、中国(蒙古、西藏、新疆)地理、日本历史、远东国家历史等课程。1940年,П.С.季申科正式受聘哈尔滨东方文言商业专科学校教授,并担任系主任一职。П.С.季申科也参与社会活动,是哈尔滨乌克兰侨民协会的重要成员,参与创办了哈尔滨市和北满老俄侨协会并编辑出版了会刊《哈尔滨一页》。П.С.季申科是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创会人之一,也是满洲农业学会合作会员。П.С.季申科还担任《霞光报》撰稿者。 [168] П.С.季申科在来哈尔滨前就已开始了学术研究,主要就中国的经济尤其是中东铁路问题进行研究,在《东方学院学报》《亚细亚时报》等杂志上发表了《夹皮沟游记》 [169] 《松花江上的中国海关》 [170] 《满洲的货币危机问题》 [171] 三篇文章;出版了关于中东铁路史的专著——《中东铁路十年(1903—1913)》 [172] 。这是目前所能看到的他出版的唯一一部著作。

通观中东铁路发展的历史脉络和《中东铁路十年(1903—1913)》一书出版的年份以及其所记述的中东铁路的发展时段,笔者认为,该书的出版发行是为纪念一个重要历史年份而作。因为1903年7月1日中东铁路正式运营,而1913年又恰逢中东铁路正式运营10周年。梳理中东铁路10年的运营情况也就成为了该书写作的主要内容。至于为什么是俄侨学者П.С.季申科来完成此书的编撰工作,由于受资料所限,还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从П.С.季申科的工作经历来看,П.С.季申科应是受中东铁路管理局相关部门的委托开展撰写工作。该书于1914年出版于哈尔滨。该书的编写体例非常特殊,没有章节。编者主要是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分若干个问题进行论述,记述了1902—1903年中东铁路的商务活动、中东铁路管理局附属机构构成、1903年中东铁路的具体运营规定、1903年中东铁路进行的哈尔滨城市管理、日俄战争时期中东铁路的活动、日俄战争结束后1905年中东铁路的工作、1906年中东铁路的商务活动、1906年中东铁路的其他工作、1907—1910年中东铁路的工作、1911年中东铁路的商务活动、1912年中东铁路的工作、外阿穆尔铁路兵团旅的活动、中东铁路一些重要部门的活动和中东铁路的意义等内容。

1903年中东铁路正式开始运营后,对中东铁路本身活动的研究不仅得到了铁路部门的关注,也受到了相关学者的重视。因为它不仅涉及铁路自身的发展,也将影响到中东铁路附属地及区域国际关系的发展。截至1914年,关于中东铁路本身活动的研究,出版的俄文版著作有《关于中东铁路修筑的总医学报告》《中东铁路护路队参加1900年满洲事件纪略》《中东铁路公司成立十五年来中东铁路商务活动概述》《中东铁路历史概述1896—1905》 [173] 等。综观上述研究成果,我们可以看出,上述著作或就中东铁路某一活动领域进行研究,或就中东铁路发展的某一阶段进行研究。《中东铁路十年(1903—1913)》一书属于后者。从出版时间看,此书不是研究中东铁路的第一部著作。从研究时段看,该书又不是研究中东铁路某一活动阶段的第一部著作。从研究领域看,《中东铁路十年(1903—1913)》一书也不是对中东铁路某一活动领域进行专门研究的著作。但可以肯定的是,《中东铁路十年(1903—1913)》一书是第一部对中东铁路经营十年进行综合研究的著作。因此,《中东铁路十年(1903—1913)》一书在中东铁路研究史上是一部重要著作。作者П.С.季申科也因《中东铁路十年(1903—1913)》一书在俄国汉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中东铁路十年(1903—1913)》一书几乎记载了在中东铁路上发生的所有大事,为我们研究中东铁路早期经营史,尤其是商务活动史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资料。然而,该书在史料上还存在明显不足:除铁路商务活动领域的记述相对详细、厚重一些,其他领域的记述非常简略,类似于大事记形式。

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出生年、地点不详,1921年6月15日逝世于哈尔滨。从1889年开始,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在圣彼得堡作为自由职业医生从事产科和妇科的专门活动。1894—1898年,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是圣彼得堡产院编外主治医师和圣彼得堡首都警察局三处产科医生。1898年10月,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被派往土耳其斯坦总督辖区参加防疫工作。从1899年9月至1903年6月3日,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被解除了公职,从事私人医学实践活动,并成为妇科医生协会会员。1903年6月,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重新进入国家部门,担任内务部医学司编外最年轻的医疗管理官员,同时被中东铁路公司选中,被任命为中东铁路医疗卫生处总医生助理一职,直到1921年逝世。在这一职位上,他全程参与了1910—1911年哈尔滨防治鼠疫的工作,1911年被派往在伊尔库茨克举行的防疫大会,参加了在圣彼得堡召开的1913年全俄卫生展览会。1906年,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还被军方征用,临时派往“满洲”境外。除了医疗工作外,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也从事教育活动,曾做过哈尔滨第二男子中学教师和家长委员会主席、拉丁语教师 [174] 。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在哈尔滨身处要职,直接领导了哈尔滨的防疫工作。为此,他全面了解鼠疫的产生和防疫过程,并用文字记述了所发生的一切。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就鼠疫问题早在1910年就出版了《中东铁路沿线鼠疫的产生与防止扩大的预先保护举措》 [175] 一本十页的小册子;民国初年,又出版了一本小册子《远东的鼠疫产生与防疫举措问题》 [176] 和一部鸿篇巨著《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 [177] 。《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一书篇幅很长,内容丰富,是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的集大成之作。

如笔者在前文介绍的В.М.鲍古茨基编撰的《1910—1911年中东铁路附属地哈尔滨及其郊区的肺鼠疫:关于防疫局活动的医学报告》一书中所述,中东铁路管理局在防治鼠疫过程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中东铁路医疗卫生处及其医生几乎全部参与了防治鼠疫工作。作为中东铁路医疗卫生处总医生助理的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全程参与了防疫的组织工作,直接掌握了全部防疫资料。因此,在中东铁路总医生Ф.А.雅森斯基的领导下,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负责编辑来自医生、卫生执行委员会的会议记录以及考察队的报告等大量资料,最终出版了《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

《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一书1912年出版于哈尔滨,共592页,全书采用先总论后分论的记述方式。在总论部分,《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一书首先记述了1910年夏季鼠疫在俄国远东外贝加尔省暴发,秋季随着大量华工返回故土,在中东铁路满洲里车站出现第一个感染鼠疫的中国人,随之鼠疫向中东铁路沿线各站和城镇蔓延,继之又从中国东北向关内城镇传播的过程。其次《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一书概述了中东铁路管理局成立防疫领导机构和所采取的防疫措施(在哈尔滨成立卫生执行总委员会,在沿线车站设立卫生执行分委员会,出台铁路临时运送乘客规定,对居民进行卫生监测,把鼠疫病人分类进行隔离和观察,开展消毒工作等)。在这部分中作者也附录了中东铁路管理局为防治鼠疫而投入工作的医疗人员数量表、投入经费表。在分论部分,《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一书主要记述了中东铁路沿线鼠疫发展情况和各卫生执行分委员会的具体防疫工作。该部分占了全书的三分之二内容,以中东铁路沿线车站和城镇为中心,分别记述了满洲里站、扎赉诺尔煤矿、海拉尔站、博克图站、扎兰屯站、齐齐哈尔站、安达站、阿什河站、一面坡站、横道河子站、穆棱站、绥芬河站、双城堡站、宽城子站、哈尔滨市等区域的生活条件,鼠疫的开始和蔓延,卫生执行分委员会所采取的防疫措施及为防疫而投入的经费情况。在这部分中,因哈尔滨是鼠疫的重灾区,因此关于哈尔滨鼠疫的情况占据了该部分的大半篇幅。《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一书除了记述上述内容外,还附加上两部分内容,作为本书的补充材料,一是记述了1910—1911年前俄国外贝加尔省、中国东北和外蒙古区域的鼠疫史资料,与黑龙江有关的有“1905年中东铁路满洲里站和扎赉诺尔煤矿附近鼠疫”“1905年的医生考察”“1905年阿巴该依图村的鼠疫及其在满洲里站的蔓延”“1907年满洲里站突发鼠疫”“1911年满洲里站铁路医院院长比谢穆斯基医生、博士的两次考察”;二是记述了1911年5月鼠疫完全抑制后为预防一些重要区域复发延长对满洲里站、海拉尔站和哈尔滨市进行卫生监测的时间至冬季,为此附录了1911年9月“中东铁路满洲里站和满洲里镇人口和卫生状况信息表”“中东铁路海拉尔站和海拉尔镇人口和卫生状况信息表”“哈尔滨市卫生检查表”“哈尔滨市水井调查表”“哈尔滨市水泵调查表”“哈尔滨市人口数量表”“哈尔滨市中国人月工资表”“哈尔滨市中国成年人出生地分布表”“哈尔滨市欧洲人口职业分布表”“哈尔滨市各年龄段人口分布表”“关于临时客栈卫生监测表”“关于松花江轮船公司卫生状况表”等。

《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一书中的一半内容是关于哈尔滨市鼠疫情况的资料,其中有部分内容在В.М.鲍古茨基编撰的《1910—1911年中东铁路附属地哈尔滨及其郊区的肺鼠疫:关于防疫局活动的医学报告》一书中有所体现。因此,《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一书在这部分内容的史料上的新意并不凸显。但在哈尔滨市鼠疫情况这部分中《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一书仍补充了《1910—1911年中东铁路附属地哈尔滨及其郊区的肺鼠疫:关于防疫局活动的医学报告》一书的一些内容,如记载了哈尔滨市在防治鼠疫过程所投入的大量经费。综观《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一书的史料价值,主要有以下三点:(1)书中记载了大量除哈尔滨市之外的中东铁路沿线各站和市镇的鼠疫资料,这为我们全面研究1910—1911年的黑龙江鼠疫提供了宝贵资料;(2)书中还记载了1910—1911年前黑龙江暴发鼠疫的情况资料,这为我们系统梳理黑龙江鼠疫史提供了重要资料;(3)书中在附录中还以大量篇幅附列了1911年5月鼠疫停止后中东铁路管理局在满洲里站、海拉尔站和哈尔滨市进行持续几个月的跟踪调查研究,其中的大量数字表格史料价值巨大,为我们今天研究当时黑龙江的卫生状况,尤其是研究当时黑龙江的人口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史料。从《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一书出版的时间看,该书并不是第一部论及鼠疫问题的大部头著作。尽管如此,《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一书在学术史上仍是不能不提及的一部著作。前文谈及的《1910—1911年中东铁路附属地哈尔滨及其郊区的肺鼠疫:关于防疫局活动的医学报告》一书,主要记述了中东铁路附属地哈尔滨及郊区的鼠疫情况,但1910—1911年的大鼠疫不仅仅波及哈尔滨及其郊区,而是蔓延到整个中国东北甚至关内地区。《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一书的学术价值在于它是第一部论及中东铁路沿线(包括哈尔滨)鼠疫的著作,即它是第一部全面论述远东地区鼠疫发生、发展和停止的著作。中东铁路总医生助理Э.П.贺马拉-鲍尔谢夫斯基也因其担任《远东的鼠疫与中东铁路管理局的防疫举措》一书的编撰工作而进入俄国汉学家行列之中。

М.И.弗里德,其出生逝世年、地点不详,据零星资料记载,曾任哈尔滨贸易公所主席,是满洲农业学会会员。 [178] 关于М.И.弗里德的学术研究成果,从目前所掌握的资料看,只发现他于1913年在哈尔滨出版了《俄国在满洲工商业状况》 [179] 一本小册子。该书记述了近年来俄国在中国东北工商业的基本情况,指出俄国在中国东北的工商业受到了来自日本及西方国家的大力冲击,这与俄国在中国东北的消极政策密切相关,并提出了“振兴”俄国在中国工商业的建议和对策:(1)俄国政府应高度重视中国东北的价值;(2)实施有利于维护中国东北俄国侨民利益的措施;(3)制定专门的对华尤其是中国东北政策;(4)成立专门为俄国在中国东北工商业服务的国家银行;(5)在哈尔滨开办该银行的分行;(6)在哈尔滨开办抵押银行方面给予支持;(7)对哈尔滨信贷银行给予支持;(8)把中东铁路附属地沿线城市型的村镇向哈尔滨扩展。 [180]

Г.Г.阿维那里乌斯是民国初年在华俄侨学者中专注中国历史研究的学者。Г.Г.阿维那里乌斯,1876年12月11日出生于圣彼得堡,1948年春天逝世于大连。他于1900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东方系,1901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法律系。1903—1914年,Г.Г.阿维那里乌斯担任中东铁路公司董事会哈尔滨机要科秘书;1914年,被派往俄德前线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被授予圣弗拉基米尔四等勋章和圣斯塔尼斯拉夫二等勋章;1917—1924年担任中东铁路公司董事会哈尔滨通译官;1925—1933年担任哈尔滨市总董事会通译官。从20世纪20年代末起,Г.Г.阿维那里乌斯还在哈尔滨东方文言商业专科学校、哈尔滨法政大学担任教师,教授汉语和中国东北经济课程。1939年,Г.Г.阿维那里乌斯去了新京(长春),在伪满洲国大学教授东亚史课程;1940年,受聘为哈尔滨东方文言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东方国家理论课程教研室教授;1941年前后也为伪满洲国各部服务。1945年中期,Г.Г.阿维那里乌斯移居大连。Г.Г.阿维那里乌斯是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会员、东省文物研究会会员、哈尔滨东方文言商业专科学校东方学小组名誉主席、哈尔滨布尔热瓦尔斯基研究会名誉会员、基督教青年会哈尔滨自然地理学研究会会员、哈尔滨自然科学与人类学爱好者学会会员。 [181] 民国初年,Г.Г.阿维那里乌斯在《亚细亚时报》杂志上发表一篇学术文章《中国简史〈孔子谈国家政权的本质〉》(该文于同年以单行本著作出版) [182] 。该文探讨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人观念中的国家政权问题,将中国的政治史划分为两个大的时期进行论述,即封建诸侯将中国国家政权扩大到黄河和长江流域的古代时期和独尊儒术下的中国独裁专制与大一统时期,记述了中国古代王朝兴替史,认为在儒家学说的影响下统治者依靠人民获得政权和巩固政权、当统治者失去民心时人民有权推翻现政权并接受新的统治者领导,但人民所反对的只是某个人的统治,而不是这个政权的体制。该书是俄国学者发表的第一篇(部)专门探讨中国政治发展史的论著,在俄国汉学史上不容忽视。

Н.П.马佐金,1886年12月1日出生于敖德萨医生之家,1937年12月8日逝世于莫斯科。1907年,Н.П.马佐金毕业于哈尔科夫联合中学、符拉迪沃斯托克中学;1912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东方学院日汉语专业。从1912年起,Н.П.马佐金担任中东铁路管理局日语翻译。1913年,Н.П.马佐金在哈尔滨编辑出版了《亚细亚时报》杂志第13—18期;1917年任《远东报》副主编。1920年5月,Н.П.马佐金受聘远东国立大学东亚民族与地理教研室副教授。1921年,Н.П.马佐金移居哈尔滨,1922—1923年担任“达理特—罗斯特”驻日本分公司副经理。Н.П.马佐金是阿穆尔边区研究会会员、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会员。1924年至1927年10月,Н.П.马佐金担任苏联驻哈尔滨总领事馆翻译、通译官;1928—1930年,任国立远东大学日语教研室编外教授;1930年来到莫斯科,在莫斯科的大学里教授日语。1931年,Н.П.马佐金被逮捕并判处10年劳动改造;1934年被提前释放,在莫斯科能源学院做教师;1937年再次被捕,并被枪毙;1992年被平反。 [183] Н.П.马佐金来哈前在大学读书时就已开展学术研究,出版了《在一些乌克兰人的农村中结婚前的两性关系》 [184] 《东亚与中亚的母系延续:中国人、朝鲜人与日本人》 [185] 《东亚与中亚的母系延续:西藏人、蒙古人、苗族人、倮倮人和傣族人》 [186] 三部书;在《亚细亚时报》杂志上发表了《论喇嘛教对外贝加尔布里亚特人文化发展的影响》 [187] 《东方学院与阿穆尔沿岸地区的国家科研任务》 [188] 《1910—1911年符拉迪沃斯托克市日本、中国和欧洲手工业作坊里的生产资料评价》 [189] 三篇文章和一篇译文《中国的女权运动》 [190] ,主要关注的是社会问题。Н.П.马佐金来哈后在1912—1916年的《亚细亚时报》杂志上发表了《大隈重信伯爵与日本的自负》 [191] 《兴凯湖地区的农业贫困》 [192] 《关于Л.鲍果斯洛夫斯基的〈符拉迪沃斯托克要塞与中国人〉一文的几点意见》 [193] 《论社会学与东方学》 [194] 《明治天皇葬礼时日本人的性格特征是怎样表现出来的》 [195] 五篇文章和从法语、日语翻译过来的《北京的乞丐》 [196] 《武士道的精髓》 [197] 《日本工人的收支计划》 [198] 《关于福摩萨的民族志》 [199] 《云南的民间迷信》 [200] 《福摩萨阿美部落的权力象征》 [201] 六篇译文,就中国、日本的社会文化问题给予了关注,以及专门探讨了社会学与东方学的理论问题。1915年,Н.П.马佐金在哈尔滨出版了《日本的出版物谈俄国的国内状况》 [202] (1917年,该书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和哈尔滨又先后再版);1917年在哈尔滨又出版了《日本的空想及其发端者》 [203] 两本小册子。值得一提的是,Н.П.马佐金是民国初年在华俄侨学者中极少对日本进行研究的学者。

Б.А.伊瓦什科维奇,1889年6月4日出生于波尔托拉茨克,1935年2月15日逝世于沃罗涅日。1909年,尚在读大学的Б.А.伊瓦什科维奇参加了中东铁路公司对大兴安岭地区进行的森林考察。从1911年起,Б.А.伊瓦什科维奇在中东铁路地亩处从事森林管理与经营工作。1913年,Б.А.伊瓦什科维奇以优等成绩毕业于圣彼得堡林学院。在华工作期间,Б.А.伊瓦什科维奇是满洲农业学会会员。1918年7—10月,Б.А.伊瓦什科维奇担任滨海省森林管理估价员。1918年10月至1920年7月1日,Б.А.伊瓦什科维奇担任苏城煤矿林业科科长。1920年7月1日至1926年2月28日,Б.А.伊瓦什科维奇担任滨海省森林管理监察员。大约在俄国国内战争时期,Б.А.伊瓦什科维奇成为阿穆尔边区研究会会员。1921年,Б.А.伊瓦什科维奇担任阿穆尔边区研究会组织召开的乌苏里边区自然历史研究第一届代表大会副主席。从1923年起,Б.А.伊瓦什科维奇担任国立远东大学林学系林业经济与管理教研室教师,教授森林资源清查与森林管理课程,1926年被聘为教授,1929年担任林学系主任。1930年10月1日,Б.А.伊瓦什科维奇担任远东林学院首任院长。远东林学院关闭后,1934年6月1日前Б.А.伊瓦什科维奇担任远东工学院林学系主任。1934—1935年,Б.А.伊瓦什科维奇担任沃罗涅日林学院林业经济与管理教研室主任。 [204] Б.А.伊瓦什科维奇主要对中国东北的森林进行研究,在《北满农业》《林学院学报》等杂志上发表了《满洲东北部的乔木林》 [205] 《满洲乔木材质鉴定比较统计表》 [206] 《满洲东部山中的森林概述》 [207] 三篇文章,1915年出版了重要著作《满洲的森林:中东铁路公司东线木植公司概述及其规划》 [208] 。该书分八章,主要记述了中东铁路东线木植公司经营地段形成史及所开展的工作、中国东北林业的经济条件、森林的生长条件、主要的成熟林、种植树木的种类、木植公司的蓄积调查评价、主要树种的成长过程、木植公司的经营规划等内容。书中正文和附录又附列了大量有关中国东北森林及中东铁路木植公司经营的各类数据表格。该书是Б.А.伊瓦什科维奇担任中东铁路地亩处营林员期间受当局指派在中东铁路东线进行森林经营的实地工作研究后而出版的唯一一部专论中国东北森林的著作,也是俄国学者出版的第一部专门研究中国东北森林的著作,对我们今天研究民国初年中国东北的森林状况具有重要史料价值。

В.В.索尔达托夫,1875年1月14日出生于下诺夫哥罗德省,1923年10月29日逝世于哈尔滨。1901年,В.В.索尔达托夫毕业于喀山农业学校,同年又修完莫斯科农业学院结业课程并获得农学学者身份。之后,В.В.索尔达托夫进入西西伯利亚移民局工作。1903年,В.В.索尔达托夫作为移民督导组成员来到赤塔,负责外贝加尔省与阿穆尔省的移民工作。从这时起,В.В.索尔达托夫的工作都与俄国远东直接相关,其中还重点参与了俄国皇家地理学会组织的阿穆尔考察工作。1910—1911年,В.В.索尔达托夫被任命为赤塔移民局统计科科长。在赤塔工作期间,В.В.索尔达托夫还兼任赤塔传教士学校农业基础课程教师。来哈之前,В.В.索尔达托夫还是莫斯科农业协会、俄国皇家地理学会和俄国皇家自由经济学会会员,在《欧洲杂志》《外贝加尔主人》《外贝加尔生荒地》等杂志上发表了文章,尤其是出版了在当时很有影响的著作《论土壤施肥》 [209] 。1912年,В.В.索尔达托夫接受了哈尔滨市自治公议会的邀请担任统计局局长一职的建议,并来到了哈尔滨。从1913年9月1日至1915年12月1日,В.В.索尔达托夫担任中东铁路商业学校和哈尔滨东方学教师班经济地理、统计学和政治经济学教师。在返回符拉迪沃斯托克前,В.В.索尔达托夫在哈尔滨还兼任《亚细亚时报》《哈尔滨通报》《哈尔滨自治公议会公报》等杂志的编辑记者。1915年末,В.В.索尔达托夫回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担任符拉迪沃斯托克工学院教师和滨海省农业协会秘书;1918年创办了《祖国之声报》。1918—1919年,В.В.索尔达托夫作为边区农学家担任远东最高全权代表办公厅财政经济处处长。远东最高全权代表办公厅撤销后,В.В.索尔达托夫在极短的时间内担任志愿船队董事会秘书和符拉迪沃斯托克交易委员会主席。1920年4月,В.В.索尔达托夫进入中东铁路公司任职,担任中东铁路公司董事会办公厅二处处长。1921年中东铁路附属地民政事务被中国收回后,В.В.索尔达托夫又去了“波波夫兄弟”贸易公司工作,并作为该公司驻符拉迪沃斯托克代理人,在这个岗位上一直工作到1922年10月。1921年1—7月,В.В.索尔达托夫在符拉迪沃斯托克又编辑发行了28期的《经济周刊》杂志。1922年10月,В.В.索尔达托夫返回了哈尔滨。1923年1月,В.В.索尔达托夫直接参与创办了中东铁路经济调查局发行的公开出版物《满洲经济通讯》杂志并担任主编,直至死于任上。除了各项社会、政治、文化活动外,В.В.索尔达托夫亦是一位专家学者。在哈尔滨生活期间,В.В.索尔达托夫是满洲农业学会主席与创办人之一,亦是其出版刊物《北满农业》的主编,还是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会员、满洲教育学会会员 [210] 。作为农学学者和经济研究者,В.В.索尔达托夫在《亚细亚时报》《北满农业》《亚洲俄国的教育事业》等杂志上发表了《中东铁路附属地农户农业互助组织》 [211] 《中东铁路地带农业互助》 [212] 《农户农业互助组织问题》 [213] 《哈尔滨及其郊区的农业》 [214] 《关于整顿满洲粮食贸易问题》 [215] 《有益于农业的北满气候资料》(同年三篇文章合集出版单行本) [216] 《满洲农业学会史》 [217] 《在中国开设经济地理课程的意义》 [218] 《关于俄罗斯人在北满定居和购买土地的权利问题》 [219] 《豆饼》 [220] 《中国的耕作与杂草》 [221] 《俄国的农业发展》 [222] 《关于蚕繁殖的问题》 [223] 《谷类作物黑穗病及其防治措施》 [224] 等十五篇文章,公开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关于哈尔滨市人口普查》 [225] 和一部有分量的著作《1913年2月24日哈尔滨市及其郊区的1日人口普查》(1—2卷) [226] 。В.В.索尔达托夫是对中国东北农业有深入研究的俄侨学者,但其在中国研究问题上得到公认的是他出版的《1913年2月24日哈尔滨市及其郊区的1日人口普查》(1—2卷)一书。

随着哈尔滨城市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俄国开始对中国东北北部地区进行重点经营,以哈尔滨为首的中东铁路附属地的市镇行政管理权被牢牢控制在俄国人手里。1908年初,经过苦心筹划,俄国在哈尔滨市设置了自治公议会,对哈尔滨市进行全面市政管理。1908年2月26日,哈尔滨市自治公议会举行了其发展历史中的第一次董事会,讨论哈尔滨城市建设与管理等问题。6月27日,在哈尔滨市自治公议会第四次董事会议上,特别研究了城市委员会委员Ф.С.门姆林于5月13日提交的“关于拨款用于哈尔滨市统计研究”的报告。该报告指出,统计资料对制定税种和解决各类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报告建议,于人口普查后在哈尔滨市城市委员会商税处设立特别统计局。董事会一致认为,进行统计研究是刻不容缓的,并选举产生了特别筹备委员会分析研究工作的技术与经费问题。这次会议标志着哈尔滨市真正开启了人口普查和对哈尔滨市进行统计研究。之后仍有哈尔滨市城市委员会委员提出尽快推进这项工作,但由于一系列原因,该项工作一直被推迟到1911年下半年才真正开始启动。1911年11月1日,哈尔滨市自治公议会召开本年度第26次董事会,专门讨论了1911年10月27日哈尔滨市城市委员会“关于1912年2月19日进行哈尔滨市1日人口普查,关于在哈尔滨市自治公议会城市委员会内设立统计局,关于1912年开展工作拨款16000卢布”的报告。董事会一致同意,在1912年必须进行人口普查,并决议在1912年在城市委员会设立统计局,拨款5000卢布用于组建统计局和聘请统计专家。1912年9月1日,根据哈尔滨市自治公议会董事会的决议,统计局正式组建并开始组织人口普查的正式筹备工作。 [227]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В.В.索尔达托夫被邀请至哈尔滨担任哈尔滨市自治公议会统计局局长一职,正是在这个岗位上开始了В.В.索尔达托夫领导的1913年2月14日哈尔滨市及其郊区的1日人口普查,并根据普查数据编辑出版了《1913年2月24日哈尔滨市及其郊区的1日人口普查》一书。

《1913年2月24日哈尔滨市及其郊区的1日人口普查》一书1914年出版于哈尔滨,共两卷。第一卷为普查统计结果表。笔者遍查国内外各大图书馆都没有找到《哈尔滨及其郊区的1日人口普查》一书的第一卷,因此无法得知其中各个普查结果表的详细具体内容,但根据《哈尔滨及其郊区的1日人口普查》一书第二卷前言及对普查结果分析数据看,可知第一卷中所列普查结果表由29个表格构成,至少包括普查人口的性别、年龄、家庭、职业、民族等表格。《哈尔滨及其郊区的1日人口普查》第二卷为统计分析。该卷共196页,正文分七个部分,即人口的性别与年龄结构、居民的家庭状况、人口的民族、国籍和语言构成、居民的宗教信仰、以在哈尔滨生活时间长短为指标的人口数量、不能劳动的居民数量、来哈尔滨居住前原居住地的哈尔滨市居民数量。该卷的附录部分,占据全书60页的篇幅:普查登记本、普查监督本和公告、普查制度与登记规定、А.А.卡乌夫曼教授关于普查草本的结论。

从哈尔滨人口普查史来看,1913年2月14日的人口普查并非哈尔滨市的第一次人口普查。在这之前的1903年由中东铁路商务处组织了哈尔滨历史上第一次比较正规的人口普查。但遗憾的是,这次人口普查的所有资料被1905年中东铁路管理局大楼的一场大火全部烧毁。 [228] 这样,《哈尔滨及其郊区的1日人口普查》(1—2卷)一书是现今为止遗留下来的唯一一部最早关于哈尔滨市人口普查及人口史的专门著述。所以,从学术史的角度看,《哈尔滨及其郊区的1日人口普查》(1—2卷)一书无论是在俄国汉学史上,还是在黑龙江学术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В.В.索尔达托夫也因《哈尔滨及其郊区的1日人口普查》(1—2卷)一书而在学术史上成为一位绕不开的人口史研究专家。可以说,从事人口史研究,人口普查资料是最重要的史料。1913年2月14日的哈尔滨市及其郊区的1日人口普查是哈尔滨人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其所遗留下来的普查资料可以帮助我们对该次普查本身进行研究,对研究哈尔滨人口史有所帮助。因此,《哈尔滨及其郊区的1日人口普查》(1—2卷)一书具有极为重要的史料价值。它对后世学者研究20世纪初哈尔滨市人口的性别与年龄结构,居民的家庭状况,人口的民族、国籍和语言构成,居民的宗教信仰,在哈尔滨生活年长短为指标的人口数量,不能劳动的居民数量,来哈尔滨居住前原居住地的哈尔滨市居民数量,以及与人口有关的哈尔滨市的社会经济情况,提供了弥足珍贵的史料。

П.М.格拉迪,1885年12月24日出生于乌克兰,1971年12月逝世于莫斯科。П.М.格拉迪早年毕业于托木斯克大学医学系。1912年,П.М.格拉迪又毕业于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学院汉满语专业。1912年东方学院毕业后,П.М.格拉迪来到中东铁路海拉尔车站联合法院任法官。П.М.格拉迪后又来到哈尔滨,从事医生职业。П.М.格拉迪是英国皇家地理学会会员、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会员,1914年担任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出版刊物《亚细亚时报》第6任主编,编辑1914—1915年的第25—36期。1921年,П.М.格拉迪被遣送回国。在后来的生活中,П.М.格拉迪多次被惩罚,又多次被恢复名誉。 [229] П.М.格拉迪在《亚细亚时报》杂志上发表了《空城计》(译文) [230] 《乌龙院》(译文) [231] 《中国戏曲的产生、历史发展与现状》(同年出版单行本) [232] 《中国新型货币制度》 [233] 《中国的商务局》 [234] 《中国艺术(历史概论)》(同年出版单行本) [235] 等六篇文章,出版了《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会员П.М.格拉迪公开讲演的“中国戏曲”剧本》 [236] (译作)等三本小册子。П.М.格拉迪主要关注的是中国文化和经济问题,尤其是中国文化问题。《中国戏曲的产生、历史发展与现状》研究了从8世纪以来至1914年中国戏曲的发展史问题,记述了中国舞台艺术的生成体系,分析了中国音乐的特点。《中国艺术(历史概论)》研究了中国艺术的独特起源,简要概括了从原始社会起反映中国艺术与西方和亚洲国家以及不同宗教艺术元素之间相互影响的中国文化史,并从西方人的视角和中国人的心理特点分析了中国艺术的独特性。П.М.格拉迪的研究填补了欧洲文献尚无人问津中国艺术的空白。

Н.А.巴依科夫,1872年11月29日出生于基辅世袭贵族家庭,1889年毕业于基辅第二古典中学,1896年毕业于梯弗里斯军事学校,成为一名军官。1901年冬,Н.А.巴依科夫被派往中国东北,主要目的是保护中东铁路的建设者和对中国东北的自然开展研究。1902年2月,Н.А.巴依科夫被任命为外阿穆尔军区边防警卫队驻横道河子站第3营武器官。Н.А.巴依科夫直接参加了镇压义和团运动和俄日战争,获得了圣安娜三等勋章和被授予骑兵大卫军衔。1912—1914年,Н.А.巴依科夫担任外阿穆尔军区第5外阿穆尔团第6连连长。Н.А.巴依科夫为皇家科学院动物园采集了大量动植物标本,1904年成为皇家科学院动物园正式职员,1907年成为皇家科学院通讯院士。1908年,因其对皇家科学院的科学贡献,国土资源部奖励Н.А.巴依科夫一块位于南乌苏里边区的100俄亩的土地。一战期间,Н.А.巴依科夫被征调,并因伤被授予圣安娜二等勋章和上校团长军衔。1918—1919年,Н.А.巴依科夫参加了红军。1920年因感染伤寒,Н.А.巴依科夫被英国人疏散到埃及,后又去了印度。1922年又返回了哈尔滨,但很快就去了中东铁路爱河站和亚布力站并在В.Ф.科瓦利斯基木植公司担任看守人和工长。1923年,Н.А.巴依科夫又重新回到了哈尔滨,在中东铁路地亩处担任中东铁路木植公司巡视员,在这一任职上前往通河地区旅行;1930年,被调入中东铁路学务处任职。在20世纪20年代,Н.А.巴依科夫积极参加东省文物研究会的工作,被选为终身会员,并被中东铁路管理局局长指派为东省文物研究会博物馆自然历史部研究人员。从1928年至1934年9月1日,Н.А.巴依科夫在铁路中学教授生物学。从1934年9月1日至1945年,Н.А.巴依科夫辞去了工作专心于文学创作,出版了《在满洲的崇山峻岭中》《大王》《人世间》《满洲猎人笔记》等十余部以描写中国东北生态环境为主题的文学作品;其间Н.А.巴依科夫还积极参加满洲帝国俄侨事务局青年考古学家、博物学家和民族学家研究会的工作。1942年5月29日,在哈尔滨铁路俱乐部举行了隆重庆祝Н.А.巴依科夫科研与文学创作活动40周年纪念活动,同时还举办了描写中国东北自然和动物的Н.А.巴依科夫水彩和飞禽画展。1942年秋,Н.А.巴依科夫携家应邀参加在东京举办的东亚作家代表大会。1944年,Н.А.巴依科夫成为基督教青年会哈尔滨自然地理学研究会会员,并做了一个关于中国东北自然、狩猎和捕兽业问题的报告。1956年初,Н.А.巴依科夫举家移居澳大利亚,1958年3月6日逝世于布里斯班。Н.А.巴依科夫的许多作品被翻译成日、汉、德、法、英、意和捷克等多种语言。 [237] 除从事文学创作以外,Н.А.巴依科夫专注于中国东北地区的自然和动植物研究。在清末民初,Н.А.巴依科夫就在中国东北地区进行了多次考察活动,从1902年起就在俄国出版的《自然与狩猎》《自然与人类》《狩猎报》《猎人》等报刊上发表关于中国东北自然与动植物的考察文章。其中的一些文章都收在了Н.А.巴依科夫于1914年在圣彼得堡出版的《在满洲的山林中》(1915年再版) [238] 一书中,其中包括《猎犬》《动物志》《植物区系与动物区系》《在帽儿山旁》《捕兽业》《采鹿茸》《爬行和两栖动物》《毒蛇及其驯熟》等文章。该书成为民国初年俄侨学者出版的第一部关于中国东北自然与动植物的著作。该书的出版进一步激发俄国国内对神秘的中国东北的兴趣和深入了解的愿望。

В.П.什库尔金,1868年11月3日出生于哈尔科夫省,1943年4月1日逝世于美国西雅图。1888年,В.П.什库尔金从亚历山大军事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符拉迪沃斯托克的军中任职。对东方的兴趣使他放弃了去美国与法国求学的想法,进入刚刚成立的东方学院,成为该校第一届学生,В.П.什库尔金在学期间曾来中国实习,对中国东北的呼兰进行了专门考察,并撰写了一篇价值巨大的考察报告《呼兰城——满洲中部历史与经济生活概述》(这是俄国学者对中国东北地区城市研究的第一部著作) [239] 。1903年,В.П.什库尔金以优异成绩毕业于东方学院汉满语专业。从1903年5月20日起,В.П.什库尔金担任符拉迪沃斯托克警察局局长助理。1904年,В.П.什库尔金参加了日俄战争,多次获得嘉奖。战争结束后,В.П.什库尔金于1907—1909年在吉林语言学校教授俄语和俄国历史。1909年,В.П.什库尔金担任哈巴罗夫斯克阿穆尔军区司令部翻译,直接参与对华交涉事务。1912年,В.П.什库尔金参与制定了皇家东方学学会阿穆尔分会章程并被选为分会理事会理事。1913年,В.П.什库尔金退役,移居哈尔滨,在中东铁路总会计室工作,从1915年起在哈尔滨商业学校、第一实验学校、汉语培训班和哈尔滨东方文言高等商业专科学校讲授汉语和东方学课程,积极参加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和东省文物研究会的工作,并从1916年起担任《亚细亚时报》第7任主编工作。1927年,В.П.什库尔金移居美国西雅图,继续参加各类社会活动,担任华盛顿大学顾问和俄国历史学会创办会员。 [240]

1909年,В.П.什库尔金回到哈巴罗夫斯克后除参与政务外,继续从事对中国等东亚问题的研究工作,在《亚细亚时报》《皇家东方学学会阿穆尔分会丛刊》等杂志上发表了《中国的禁教》 [241] 《2450年前的中国画展(周朝的历史悲剧)》(译文) [242] 《翻译工作者,抑或东方学家》 [243] 《东方研究:唐津、威海卫、烟台、上海、杭州、苏州、安庆府历史、日常生活方式与贸易概述》 [244] 《东方研究(来自1906年旅途日记片段)》 [245] 五篇文章,在哈巴罗夫斯克和哈尔滨出版了《白蛇传》(译著) [246] 《光绪三十四年吉林省官方报告》(译著) [247] 《东方研究:唐津、威海卫、烟台、上海、杭州、苏州、安庆府历史、日常生活方式与贸易概述》 [248] 三部著作。1913年移居哈尔滨后,В.П.什库尔金在中国等东亚问题研究上取得了更多的成果,民国初年在《亚细亚时报》杂志上发表了《倮倮族——中国西南异族今昔》(两篇译文,分别于1915年和1916年出版单行本) [249] 《中国历史一页:明朝的倾覆与清朝的崛起》 [250] 《假钱》(译文) [251] 《财宝》(译文) [252] 《梨》(译文) [253] 《审案》(译文) [254] 《狐狸》(译文) [255] 《中国故事与神话》(译文,同年以《中国故事与历史传说》为名出版单行本) [256] 《外科圣手》 [257] 《中国的变革》 [258] 《双重国籍》 [259] 《中日冲突》(同年出版单行本) [260] 《东方研究:在中国的旅行》 [261] 《东方研究:中国、朝鲜、日本的军队改组》 [262] 《古钱札记》 [263] 《近年来的中国》 [264] 《俄日关于呼伦贝尔的密约》 [265] 十六篇专题文章和关于中国民间故事与神话的译作;在哈尔滨出版了《东方研究:中国、朝鲜、日本的军队改组》(由上述两篇文章合集而成) [266] 《彩色中国历史年表》 [267] 等五部著作。В.П.什库尔金关注东亚,尤其是中国的历史、民族、军队和民间故事,尽管一些论著都是译作,但多数都是首译或给予了进一步深入研究,其专题文章也都是В.П.什库尔金实地观察而写成,具有重要史料价值和学术意义。

И.Г.巴拉诺夫,1886年1月30日出生于托博尔斯克省的一个教师家庭,1906年进入符拉迪沃斯托克东方学院汉满语专业学习,191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同年,И.Г.巴拉诺夫来到哈尔滨,在中东铁路管理局任汉语翻译,而后进入哈尔滨商业学校教授汉语和东方地理课程。1925年,И.Г.巴拉诺夫又重回中东铁路管理局工作,但仍旧在各类学校从事教学工作。1926年,И.Г.巴拉诺夫在哈尔滨工学院讲授边疆学,1938—1945年在北满大学讲授汉语和东北经济地理。1932年,И.Г.巴拉诺夫在哈尔滨法政大学做了题为《中国文学当代流派》的学术报告,获得哈尔滨法政大学汉语教研室编外副教授称号。1939—1945年,И.Г.巴拉诺夫担任哈尔滨铁路学院俄国系主任。从1946—1955年,И.Г.巴拉诺夫担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汉语教研室主任。И.Г.巴拉诺夫是满洲教育学会会员、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副主席、东省文物研究会会员以及基督教青年会自然地理学研究会会员,曾担任《亚细亚时报》编辑(从1921年起编辑第48—52期)。1958年,И.Г.巴拉诺夫离开中国,定居阿拉木图,一直到1972年2月1日去世。晚年,И.Г.巴拉诺夫曾为哈萨克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科学院研究生班讲授汉语。 [268] И.Г.巴拉诺夫从1911年起开始进行学术研究,在《现代世界》《亚细亚时报》《亚洲俄国的教育事业》等杂志上发表了《今古奇观》 [269] (译文,翻译了《朱买臣》和《金玉奴棒打薄情郎》两个故事)《三娘教子》 [270] (译文)《中国报刊谈俄蒙协约》 [271] 《中国皇族的生活》 [272] 《河南卜骨》 [273] 《跳神》 [274] 《中国故事》(译自《聊斋志异》、《夜谭随录》、《子不语》和《中国侦探案》) [275] 《产龙》 [276] 《中国革命史资料:关于中国革命者的两份文件》 [277] 《中国内部贸易体制》 [278] 《中国儿童文学——衣领上的红线》 [279] (译自《今古奇观》中的故事《十三郎五岁朝天》)《中国孩子书信中的好风度》 [280] 《中国谚语中的父母与孩子》 [281] 十三篇文章,主要关注中国的民俗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等。值得特别提及的是,尽管И.Г.巴拉诺夫不是第一个翻译《聊斋志异》的、但却是翻译《聊斋志异》中故事最多的俄国人。

Н.П.阿福托诺莫夫,1885年12月25日出生于顿河省谷梁耶夫卡,1907年毕业于新切尔卡斯克顿河神学校;1912年毕业于涅任历史语文学院文学专业,同年应中东铁路商业学校校长鲍尔佐夫邀请移居中国东北。1913年夏天,Н.П.阿福托诺莫夫在哈巴罗夫斯克参加了纪念罗曼诺夫王朝300周年的展览会。1915年,Н.П.阿福托诺莫夫去托木斯克参加了校外教育代表大会。1916年,Н.П.阿福托诺莫夫去莫斯科参加第一次全俄语文教师代表大会。1921年,Н.П.阿福托诺莫夫在尼科利斯基—乌苏里斯基出席自然历史关系中的乌苏里边区研究第一次代表大会。1925年2月27日前,Н.П.阿福托诺莫夫在中东铁路哈尔滨商业学校担任俄语、斯拉夫语、拉丁语和历史教师。1922—1924年,Н.П.阿福托诺莫夫也在哈尔滨俄国文学与法律科学高级汉语班担任俄语和文学教师。1925—1934年,Н.П.阿福托诺莫夫担任哈尔滨第一商业学校俄语和文学教师;与此同时也在哈尔滨铁路技校教授俄国文学与历史课程。1936—1937年,Н.П.阿福托诺莫夫在哈尔滨的英侨中学教授俄国文学。1939年移居美国前,Н.П.阿福托诺莫夫在满洲帝国第一中学授课。在20世纪20年代中期至30年代中后期,Н.П.阿福托诺莫夫也在哈尔滨法政大学、哈尔滨工学院和师范学院担任教师,教授俄国与欧洲教育史、教育学与学校史、普通教学法和语言学导论等课程。从1913年起,Н.П.阿福托诺莫夫是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会员,参与编辑该会著作的出版。1913—1923年,Н.П.阿福托诺莫夫也是满洲教育学会秘书及其出版刊物《亚洲俄国的教育事业》杂志合作编辑。Н.П.阿福托诺莫夫还是东省文物研究会会员及其文化遗产研究部秘书。移居美国后,Н.П.阿福托诺莫夫继续从事教育活动,创办了《中东铁路哈尔滨商业学校》等杂志并担任主编,美国俄国学术团体会员。1976年6月20日,Н.П.阿福托诺莫夫逝世于美国旧金山。 [282] 民国初年Н.П.阿福托诺莫夫在《亚洲俄国的教育事业》《亚细亚时报》等杂志上发表了《关于远东教师的评价》 [283] 《谢门·瓦尔索诺弗耶维奇·叶弗列莫夫(悼词)》 [284] 《在西伯利亚文化教育生活中的Г.Н.波塔宁和П.И.马库申》 [285] 《莫斯科语文教师第一次全俄代表大会(1916年12月27日至1917年1月4日)》 [286] 《乌拉尔的学校事业》 [287] (书评)《东西伯利亚和阿穆尔边区的俄国学校》 [288] (书评)《在极东地带的第一批学校》 [289] 七篇文章,对俄国远东地区的俄国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

中东铁路气象科在民国初年留下了比之前更加丰富的可供学术研究的资料。1914—1917年,中东铁路天文台气象科在哈尔滨出版了《中东铁路与乌苏里铁路各站的气象观测:月和年结论》 [290] 。这些气象观测资料对我们今天研究当时中国东北与俄国远东地区的自然环境是不可或缺的珍贵史料。而作为中东铁路气象科科长、满洲农业学会会员的П.А.巴甫洛夫, [291] 不仅是这项工作的组织者,也在《北满农业》上发表了《近5月内的气象信息》 [292] 《新历6月的哈尔滨气象观测》 [293] 《新历1914年3、4月中东铁路与乌苏里铁路气象站观测资料》 [294] 《5、6月的气象资料》 [295] 《7、8、9月的气象观测》 [296] 《1914年的气象观测》 [297] 六篇有关中国东北气象的资料。此外,П.А.巴甫洛夫1913年还在布拉戈维申斯克出版了《气象因素对1910—1911年冬哈尔滨—傅家甸肺鼠疫进程的可能影响》 [298] 一本小册子。这是俄国学者从气象角度探讨哈尔滨—傅家甸肺鼠疫的第一部著作。

А.П.斯维奇尼科夫,1875年出生,出生地点不详,1930年10月逝世,逝世地点不详,中东铁路兽医长,满洲东方学家学会会员、满洲兽医协会会员、满洲农业学会创办会员。 [299] 在清朝末年和民国初年,А.П.斯维奇尼科夫在《亚细亚时报》杂志上发表了《俄罗斯人在蒙古》 [300] 和《1905—1907年俄国在西北蒙古的贸易》 [301] 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是А.П.斯维奇尼科夫1905—1907年在外蒙古工作期间根据所调查资料所写 [302] 。1912年,А.П.斯维奇尼科夫在这两篇文章的基础上经过修改补充,在圣彼得堡出版了《俄罗斯人在蒙古(观察与结论)》 [303] 一书。该书是目前所能查到的А.П.斯维奇尼科夫出版的唯一一部著作。该书以论文结集形式出版,除收录А.П.斯维奇尼科夫的另一篇长篇考察日记外,还收录了1906—1909年担任道胜银行蒙古分行行长С.Ф.斯捷巴诺夫 [304] 的《浅谈俄中在蒙古的贸易》和《浅谈蒙中关系与蒙古贫穷的原因》两篇文章。该书是俄侨学者出版的第一部论述俄罗斯人在外蒙古活动的专门著作,记述了俄蒙关系的产生与发展、外蒙古的政治经济状况,分析了俄国在外蒙古贸易上对蒙古人影响弱化的原因,指出应提供给俄国人在外蒙古购买和租赁土地、开办工厂、经营农业、修筑铁路、组织运河、勘探和开采矿物质的权利,以及加强在文化上的影响的建议。

А.С.梅谢尔斯基,可能出生于1875年,出生地不详,1932年10月26日逝世于哈尔滨。А.С.梅谢尔斯基毕业于尤里耶夫斯克兽医学院。1908—1913年,А.С.梅谢尔斯基是中东铁路兽医保健科科长。1913—1915年,А.С.梅谢尔斯基是赤塔防疫站工作人员。从1915年起,А.С.梅谢尔斯基领导为军队采购肉的蒙古考察团。1922年,А.С.梅谢尔斯基移居哈尔滨,担任中东铁路兽医科资深医生,也是哈尔滨辖市镇兽医视察员。А.С.梅谢尔斯基是满洲农业学会创会会员、东省文物研究会副主席。 [305] А.С.梅谢尔斯基的学术成果都与自己的工作有关,民国初年出版了《1910—1911年哈尔滨市及其郊区鼠疫期间中东铁路细菌化验室活动报告》 [306] 和《1911—1912年中东铁路公司哈尔滨防疫站活动报告》 [307] 两本小册子,对研究20世纪初的哈尔滨医疗卫生事业是有益的史料。

И.科里-爱斯基文德,出生年、地点不详,逝世年、地点不详,中东铁路兽医, [308] 在《北满农业》上发表了《满洲里镇的牛奶业及其在中东铁路附属地西线的潜在发展》 [309] 一篇文章。

此外,在民国初年的中国东北地区存在的两个学术团体——满洲教育学会和满洲农业学会的一些俄侨学者会员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学术研究。由于受资料所限,这些学者中的多数生平(出生年、地点不详,逝世年、地点不详)都没有明确的记载,本书只能就可以明确为俄侨身份的学者和依据其发表的成果内容推定其可能为俄侨身份的学者进行简略的记述。以下我们将首先介绍满洲教育学会的俄侨学者的学术研究活动,这些俄侨学者所撰写的文章几乎都发表在《亚洲俄国的教育事业》这本杂志上,基本上探讨的都是学校教学、管理和教师进修等问题。

Н.В.鲍尔佐夫,1871年4月26日出生于维亚特卡省。Н.В.鲍尔佐夫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历史语文学系。1895年,Н.В.鲍尔佐夫在圣彼得堡参加工作,1897年在托木斯克教书,1904年担任托木斯克第一西伯利亚商业学校学监。1905—1925年,Н.В.鲍尔佐夫是哈尔滨商业学校创办人、第一任校长,兼历史与俄语教学法教师。Н.В.鲍尔佐夫多年一直担任中东铁路学务处处长、乌苏里铁路驻哈尔滨教育机构委员会副主席,还担任哈尔滨市高等学校创办委员会主席。Н.В.鲍尔佐夫是满洲俄国东方学家学会会员、满洲教育学会主席、满洲农业学会会员和东省文物研究会文化发展部主席。1925年,Н.В.鲍尔佐夫来到美国,担任旧金山俄国中学教师委员会主席、家长委员会主席。1929年,Н.В.鲍尔佐夫返回哈尔滨,担任第一实科学校校长,并在哈尔滨师范学院和神学班授课。Н.В.鲍尔佐夫后移居美国伯克利,教授俄语与文学。1934—1955年,Н.В.鲍尔佐夫担任每年出版的杂志《俄国儿童日》编辑。1955年11月25日,Н.В.鲍尔佐夫逝世于美国伯克利。 [310] Н.В.鲍尔佐夫发表了《关于哈尔滨男子商业学校学生集体参观周年纪念日(1912年8月1日)》 [311] 一篇文章。

Н.И.彼得罗夫,生卒年、地点均不详。1910年,Н.И.彼得罗夫任哈尔滨商业学校教师;1913年前是满洲教育学会主席团成员,1913年因病被迫离开哈尔滨并退出了满洲教育学会主席团,后又回到哈尔滨,担任哈尔滨商业学校法学和政治经济学教师和满洲教育学会副主席;1915年秋又离开了哈尔滨,在托木斯克中等农业学校教书。 [312] Н.И.彼得罗夫发表了《满洲教育学会产生史和活动概述》 [313] 《国民教育思想》 [314] 《俄国中等商业教育》 [315] 三篇文章。

М.П.巴拉诺夫,生卒年、地点均不详。曾任哈尔滨第一松花江铁路学校校长、哈尔滨民众大学满洲社会班俄语与算数教师 [316] 满洲教育学会财务主任 [317] 、发表了《亚洲俄国铁路上的教学工作》 [318] 一篇文章。

С.С.奥利霍沃伊,生卒年、地点均不详。曾任满洲教育学会秘书 [319] ,发表了《关于中东铁路与乌苏里铁路学校第七次教师代表大会的活动》 [320] 和《1913—1914年满洲教育学会活动报告》 [321] 两篇文章。

Н.А.卡兹-格雷,生卒年、地点均不详,曾任哈尔滨民众大学满洲社会班教学委员会主席、第二新城学校督学、民用工程师,满洲农业学会会员, [322] 发表了《和平之路》 [323] 和《美》 [324] 两篇文章。

К.Д.费多罗夫,生卒年、地点均不详,曾任哈尔滨商业学校自然教师,满洲农业学会会员, [325] 发表了《关于自然科学的教育意义问题》 [326] 《外贝加尔铁路上的教学工作》 [327] 两篇文章。

Ф.Ф.布拉别茨,生卒年、地点均不详,曾任哈尔滨商业学校体操教员 [328] ,发表了《关于在初等学校教授体操的问题》 [329] 一篇文章。

С.А.叶棱斯基,生卒年、地点均不详,曾任中东铁路满洲里站二级制铁路学校教师、中东铁路绥芬河站铁路学校校长, [330] 发表了《四年制和六年制初等学校课程设置》 [331] 《В.и Э.瓦赫杰罗夫夫妇的儿童故事中的世界及其优缺点》 [332] 两篇文章。

Г.Д.亚辛斯基,生卒年、地点均不详,曾任哈尔滨商业学校物理与化学教师、 [333] 、满洲教育学会秘书 [334] ,满洲教育学会图书馆馆员 [335] ,发表了《读书》 [336] 和《一项美国的教育理论(学校改革的学术基础)》 [337] 两篇文章。

А.П.法拉奉托夫,生卒年、地点均不详,来华前是滨海省塔契杨诺夫卡学校教师、中东铁路博克图站铁路学校教师, [338] 发表了《滨海省的初等学校》 [339] 《外贝加尔省的初等教育》 [340] 《当地学校博物馆及其成立的意义》 [341] 三篇文章。

К.П.巴拉施科夫,生卒年、地点均不详,曾任哈尔滨商业学校和贸易学校地理教师、哈尔滨民众大学满洲社会班地理与自然教师和教学委员会主席 [342] 、满洲教育学会副主席,发表了《学校中的德行教育》 [343] 一篇文章。

Н.А.苏斯列尼科夫,生卒年、地点均不详,曾任中东铁路齐齐哈尔站二级制铁路学校校长, [344] 发表了《学生酗酒及其克服》 [345] 一篇文章。

В.И.列别丁斯基,生卒年、地点均不详,曾任哈尔滨第一松花江铁路学校教师、哈尔滨民众大学满洲社会班数学教师、 [346] 满洲教育学会财务主任 [347] ,发表了《学校的劳动原则》 [348] 一篇文章。

М.К.科斯汀,生卒年、地点均不详,曾任乌苏里铁路驻哈尔滨教育机构公文处理负责人,满洲教育学会会刊《亚洲俄国的教育事业》主编,哈尔滨民众大学满洲社会班数学、心理学与逻辑学教师和教学委员会秘书, [349] 发表了《1914年8月哈尔滨市中东铁路与乌苏里铁路学校第八次教师代表大会》 [350] 《1914年8月哈尔滨市中东铁路与乌苏里铁路学校自然与历史课第一批教师进修班》 [351] 《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及其对战争与教育的态度》 [352] 《1915年8月哈尔滨市中东铁路与乌苏里铁路初等学校第九次教师代表大会》 [353] 《1916年8月哈尔滨市中东铁路与乌苏里铁路学校第十次教师代表大会》 [354] 《1916年夏天哈尔滨的教师进修班》 [355] 等六篇文章。

П.А.罗希洛夫,生卒年、地点均不详,曾任中东铁路高级保健医师、满洲教育学会副主席 [356] ,发表了《关于西欧和俄国组织学校卫生检查的问题》 [357] 《纪念Ф.Ф.爱里斯曼教授》 [358] 《关于1916年托木斯克市的教师班》 [359] 三篇文章。

Н.А.斯特列尔科夫,1879年出生于奔萨州,逝世年、地点不详。1904—1905年,Н.А.斯特列尔科夫在柏林大学进修;1913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莫斯科大学历史语文系哲学专业。1912—1913年,Н.А.斯特列尔科夫翻译了德文版《中世纪哲学史》《古希腊哲学简史》两部经典著作。从1913年起,Н.А.斯特列尔科夫在哈尔滨商业学校教授俄语、文学与逻辑学;从1917年起担任《哈尔滨日报》《满洲消息报》副主编,1920年为《俄国之声报》副主编。1920—1921年,Н.А.斯特列尔科夫受聘担任哈尔滨法政大学教师,教授法理实践课;1921—1923年担任国立远东大学哲学教研室编外副教授;1924—1929年担任哈尔滨法政大学社会学教师;期间也在哈尔滨师范学院教授教学法、教育心理学、教育学、学前教育与社会学等课程。 [360] Н.А.斯特列尔科夫发表了《莱蒙托夫诗歌中的世俗与崇高》 [361] 一篇文章。

П.Р.别兹维尔希,生卒年、地点均不详,曾任中东铁路学务处副处长,乌苏里铁路驻哈尔滨教育机构监察员, [362] 发表了《适应当地条件的教学计划》 [363] 一篇文章。

Ф.М.阿拉穆比耶夫,生卒年、地点均不详,曾任中东铁路满洲里车站铁路学校教师, [364] 发表了《儿童的创造性工作与在教师指导下仿照哈巴罗夫斯克展览会上的展品制作直观教具》 [365] 一篇文章。

满洲农业学会俄侨学者的学术研究成果基本上都发表在了其会刊《北满农业》杂志上,探讨了关于动植物、气象、农业、畜牧业等问题,其中多数是关于中国东北地区的。除上文提到的В.В.索尔达托夫、Б.А.伊瓦什科维奇和巴甫洛夫等满洲农业学会会员在《北满农业》杂志上发表了多篇文章外,以下几位会员学者也发表了少量的文章。

Б.В.斯克沃尔佐夫,1896年1月27日出生于瓦尔沙瓦,1980年6月25日逝世于巴西圣保罗。1917年,Б.В.斯克沃尔佐夫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物理数学系自然科学专业。1935年,Б.В.斯克沃尔佐夫任哈尔滨第二铁路学校和哈尔滨商业学校自然科学教师,从事药用植物研究。Б.В.斯克沃尔佐夫是满洲农业学会主席、东省文物研究会学术秘书、《北满农业》杂志编辑,也是伪满大陆科学院哈尔滨分院博物馆研究人员、哈尔滨地方志博物馆研究人员。1946—1955年,Б.В.斯克沃尔佐夫是哈尔滨自然科学与人类学爱好者学会活动家。1950—1957年,Б.В.斯克沃尔佐夫是哈尔滨中国科学院林业研究所科研人员。1958—1962年,Б.В.斯克沃尔佐夫受聘担任哈尔滨林学院教授。从1962年起,Б.В.斯克沃尔佐夫移居巴西,在圣保罗植物学院从事科研工作。 [366] 民国初年,Б.В.斯克沃尔佐夫在《北满农业》上发表了《喀尔喀的畜牧业》 [367] 《满洲豆油的化学成分分析》 [368] 两篇文章。

В.М.涅克拉索夫,满洲农业学会理事 [369] ,发表了《中国的鹅》 [370] 和《中国的鸭》 [371] 两篇文章。Г.О.谢尔盖耶夫,满洲农业学会主席 [372] ,发表了《感染动物结核的结核病人》 [373] 《奶业检查委员会》 [374] 《战时制冷工业的意义》 [375] 《阿穆尔边区在哈巴罗夫斯克市的纪念展览会》 [376] 等六篇文章。М.П.诺索夫,满洲农业学会理事 [377] ,发表了《铁路附属地动物流行病产生原因之一》 [378] 一篇文章。

以下几位满洲农业学会会员的生平信息均不详,具体发表成果见下表:

续表

民国初年,北京的俄侨学者卜朗特和英诺肯提乙等人也开展了一定的学术研究。卜朗特于1914年和1915年在北京出版了文言教材《华文自解》 [379] 和《译材辑要》 [380] 。1916年,为纪念俄国驻北京传教士团来华200周年,英诺肯提乙在北京组织编写了《俄国驻北京传教士团200周年简史》。这是民国初年北京俄侨学术活动中的重大事件。该书按照时间顺序比较详细地记述了历届来华传教士团的主要活动,简要介绍了每个传教士团成员的生平与活动,对其汉学成就给予了特别研究。该书是我们今天研究来华传教士团史最为珍贵和重视的史料。

汉口俄侨学者Г.А.索福克罗夫于民国初年在《亚细亚时报》杂志上发表了《汉口俄中学堂1910—1911年教学报告》 [381] 和译文《中日条约及附属换文》 [382] 两篇文章。А.Т.别里琴科在《俄国领事代办机构报告》上发表了《安南—云南铁路概述》 [383] 和《近10年来云南省地理与经济概述》 [384] 两篇报告。

民国初年的外蒙古地区也有几个俄侨学者从事学术研究。据《西伯利亚与蒙古》一书记载,从1895年起至1913年,在外蒙古的俄人商号里一直做雇员的А.В.布尔杜科夫于1914年终于成立了自己的一家大商号。А.В.布尔杜科夫不仅善于做生意,而且乐于从事研究,在民国初年撰写出了《俄国在北蒙古贸易状况及其前景》(1912)《西北蒙古对俄国面粉的需求》(1913)《我们与蒙古的贸易状况》(1913)《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的市场》(1913)《蒙古是俄国肉类的供应者》(1916)和《俄罗斯人在蒙古》六篇文章。 [385] 1916年,库伦东正教堂神职人员Ф.巴尔尼亚科夫留下了一份28页的手稿《关于蒙古的俄罗斯人》。该手稿是1916年夏天Ф.巴尔尼亚科夫在外蒙古考察的结果,记述了俄罗斯人在外蒙古的经济和社会活动、俄罗斯人与蒙古人的相互关系及蒙古人的状况。 [386] 而从齐齐哈尔调任外蒙古库伦工作的А.П.鲍洛班于1914年在圣彼得堡出版了一部重要著作《当前经贸关系中的蒙古:1912—1913年蒙古工商部委员А.П.鲍洛班的报告》 [387] 。该书是А.П.鲍洛班就任外蒙古“独立”政府工商部委员后受工商部的指派,为了了解俄国在外蒙古的贸易情况以及外蒙古的经济、蒙古人的生活方式和宗教制度,于1912—1913年在外蒙古所完成的考察的结果。由于受时间和其他一些条件限制,А.П.鲍洛班只对一些在经济上有着重要意义的外蒙古部分地区进行了考察。该书除前言和结论外,由十九个部分构成,记述了俄国人、汉族人和其他外国人在外蒙古的土地使用与农业,外蒙古的行政设置,俄国通往外蒙古的道路和外蒙古的商路,运输工具,外蒙古的货币流通与蒙古人所欠汉族人的债款,畜牧业、畜牧产品、外蒙古的牧场与俄国人从外蒙古输入原料,外蒙古的矿山、森林、田间、渔业资源,外蒙古的重要贸易中心,阿尔泰边区,外蒙古的税收体制,俄国在外蒙古的贸易,蒙古人对各类商品的需求,蒙古人的支付能力,俄国中央地区的大商号对外蒙古的俄国地方商号的态度,俄蒙商品输出输入额。在附录部分列举了俄蒙进出口额(1911、1912年),库伦、科布多、乌里雅苏台等区域商品进出口额(1911、1912年)、外蒙古一些重要商品种类和价格、商号数量及商人名录等内容。在结论部分,该书提出了改善外蒙古财政经济状况、垄断外蒙古贸易的28条建议。А.П.鲍洛班的考察是继1910年莫斯科蒙古贸易考察和托木斯克大学俄蒙贸易考察 [388] 之后的对外蒙古的经济和俄蒙贸易的大型考察,也是在外蒙古进行所谓“独立”后的第一次对外蒙古的经济和俄蒙贸易的大型考察。А.П.鲍洛班考察的结果报告《当前经贸关系中的蒙古:1912—1913年蒙古工商部委员А.П.鲍洛班的报告》是对1910年两次考察报告的直接补充。

综上所述,据笔者不完全统计,民国初年在华俄侨学者共有58位,其中取得重要学术成果的19位;共发表了158篇学术文章;出版了41部学术著作,其中重要著作22部。 GmgaxXARgCenw9UIQdOAmr3f7HXMRBVQEKFERTPt887xW+Rf6+GJG969t7vfmNGQ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