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拉萨市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

中央一直非常关心西藏生态文明建设,对西藏生态环境保护支持的力度越来越大,西藏整体生态环境保护状态良好。作为“世界第三极”的首府城市,拉萨正在从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创建转向国家生态市建设;从自然保护为主转向全面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从区域层次环境保护转向国家层面生态安全屏障构筑。面对如此重任,机遇与挑战同在,困难与希望并存。

(一)有利因素

1.生态文明建设已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自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不仅写入党章成为我党的指导思想,而且成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自此,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西部大开发强调加强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2005年12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党的十七大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写入党章,把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标志着环境保护已经成为全党意志,进入了国家经济政治社会生活的主干线、主战场。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同时要求要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2015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并将“绿色化”作为中国“第五个现代化”。这些都为拉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

2.西藏生态环境保护被提到国家层面。

西藏的环境效益不仅超越了本地区,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及千秋万代的根本利益。中央将西藏纳入国家生态环境重点治理区域,并于2010年在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提出了“西藏高原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这一概念。实施西藏生态安全与屏障建设工程是继青海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保护与建设工程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在青藏高原确定的又一项重点生态保护工程,意义十分重大,对拉萨生态文明建设是个良好契机。

3.国家级生态市建设是拉萨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

《拉萨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将建设山清水碧天蓝城靓的高原生态绿城作为拉萨城市定位之一。环境模范城市是创建国家生态市的基本条件之一。自2006年申请“创模”以来,拉萨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捷报频传。特别是在“十二五”期间,拉萨国家级生态市建设在“创模”工作基础上,使拉萨生态文明建设不仅得到质与量上的提升,而且成为拉萨生态文明建设新时期的载体、平台和抓手。生态市建设是拉萨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战略选择。

4.各族群众的生态环境意识日益增强

21世纪以来,特别是2006年拉萨市“创模”以来,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和关注度日益高涨,对拥有良好环境质量的愿望日渐迫切,对环保工作的参与度越来越高。

5.“六城同创”目标的全面实现为拉萨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拉萨市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2006年)、国家生态园林城市(2007年)、全国文明城市(2008年)、国家卫生城市(2008年)、具有高原和民族特色的国际旅游城市(2009年)与全国双拥模范城市(2009年)共同创建,形成“六城同创”的局面,以整合资源、提高效率、借力使力、形成合力、加快创建步伐。“十二五”期间拉萨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六城同创”目标全面实现,为拉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6.国家对西藏的环保支持力度持续增加

“十二五”期间,中央在重大基础建设项目上还要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在转移支付和投资安排上也要继续向西部地区倾斜,以目前年均20%的增长速度。西藏高原生态安全屏障资金投入、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和各兄弟省市的援助,极大地缓解了拉萨发展所面临的资源消耗和环境压力,对促进西藏的环境保护事业和生态建设产生了难以替代的巨大作用,是对拉萨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不利因素

3700米海拔高原上的拉萨在生态文明建设上,除了其高原自然生态环境的极度脆弱性和高原气候外,还存在以下几种不利因素。

1.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扩容,拉萨面临着环境优化、经济发展的双重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拉萨自我发展能力从历史上看是有很大提升,但横向比较差距还是非常大,特别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不尽合理,产业链条不长,影响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拉萨亟须实行经济结构转型。随着拉萨矿产开发等支柱产业的兴起,有色金属矿采选、建材等工业发展,导致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呈上升趋势,其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依赖程度极高,在拉萨特色产业加快发展的同时,势必会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同时土地、藏药材和旅游等资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生态压力加大。另外,拉萨的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尚未全面形成。“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加强对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强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但是,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过程来看,传统的发展方式仍占主导地位,重经济建设轻环境保护的现象时有发生,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机制尚未全面形成。

2.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与城市扩容,拉萨生态环境矛盾进入聚集期

一是生态破坏尚未得到有效遏制。拉萨生态环境具有明显的脆弱性和敏感性特征,受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冰川退缩、贮量减少,高原冻土下界上升、冻融消融作用加强,进而诱发草地退化、土地荒漠化等问题。拉萨的生态环境虽然局部地区得到了治理与改善,但整体上仍处于轻、中度退化状态,生态环境退化的趋势尚未得到有效遏制,生态环境保护任务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二是污染物总量减排难度增加。“十二五”期间,减排潜力下降,主要污染物减排空间逐渐减少,加之污染控制标准会进一步严格,污染物减排实施难度将明显加大。“十二五”期间将氨氮、氮氧化物纳入减排新的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污染控制长时间处于攻坚阶段。三是环保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虽然不断得到加强,但因城市环保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与现实需要仍存在较大差距,城市生活污水、医疗垃圾和危险废物还没有得到有效处置,还远远不能适应城市化进程和改善人居环境的需要。随着工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旅游人数激增,对环境保护造成的压力加大,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越来越不匹配。环保基础设施明显滞后,难以保证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协调推进。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当地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对生态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负面影响。2007年拉萨市旅游接待人数274万人次,2012年增加到650.8万人次,增加了一倍多。2007年以来,游客人数迅速增长的趋势非常明显,日高峰接待旅游人数达到近10万人。旅游人口的增加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的超负荷使用、环境的恶化以及游客本身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是无法估量的。四是环境问题爆发进入高发期,区域性环境问题逐渐显现。拉萨作为西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生产活动、人类活动最为集中的区域,也是对环境影响最大的区域。城镇化和工业化是拉萨必经之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化进程的加速,逐步形成以中心城区、工业集中区为核心的人口密集区和企业聚集区。区域内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环境压力明显加大,发展需求与资源环境的矛盾增大,引发区域性环境问题突发事件概率增大。五是农牧区环境保护任务艰巨。发展不足、城乡发展不协调,是现阶段拉萨发展的主要矛盾。拉萨市农牧区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生活污水处理、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便的利用与处置均处于低水平。“十二五”环境保护工作重点在农牧区,农牧区是拉萨市环保工作的大舞台,未来环境工作任务更重,环境问题更突出,挑战更多。六是资源、能源进一步紧缺。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城市建成区面积、人口规模、机动车保有量、施工规模将会明显增加,消费水平、食品结构将会发生显著变化。工业以矿山开采、建材为主导产业,结构性污染问题仍比较突出;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等供需矛盾突出,资源和环境压力对发展的制约总体上还没有缓解,有些方面仍在加剧。在调研中得知,电力短缺已经严重影响到工业园区企业的正常开工。

3.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监管能力有待提高

由于起步晚,底子薄,环保能力建设滞后,现有的环保队伍人员编制、人员素质与面临的任务不相适应。在调研中,市环保局同志提出,现有编制严重不足,全市核编67人,现有正式编制96人(已超编),但因任务不断增加,局里还聘请了临时编制46人,目前全局共有142人。环境监测、环境执法监察、环境信息化、辐射环境监督和环境宣传教育等都达不到国家相应的建设标准。目前,拉萨仍面临着环境管理体制不顺,部门职责交叉问题,缺乏强有力的环境保护统一监管机制等问题,如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难以形成整体合力。环境保护综合协调能力不强,对环境违法行为处罚力度偏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地存在。 fMvD+vZgOI7239faXWvJgUbEqyfBDsAr0h71xUhRP92/WS44S0Chs7Xz4v7a6WN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