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元杂剧的主要内容

元人杂剧曾经盛极一时,内容非常丰富。但是由于多种原因,现在仅存107名作家及佚名作家(题为无名氏)的完整杂剧165种,残剧37种,佚目(有目无书)438种,也就是说佚失的超过现存的两倍有余,这是十分可惜的事。

元人的杂剧,其内容前人有多种分法,涵虚子《论曲》中分作以下十二科:

1.神仙道化 2.林泉丘壑 3.披袍秉笏 4.忠臣烈士

5.孝义廉洁 6.叱奸骂谗 7.逐臣孤子 8.刀赶棒

9.风花雪月 10.悲欢离合 11.烟花黛粉 12.神头鬼面

这种分法不见得很科学。按一般的习惯,似可分为爱情故事、公案官司、战争动乱、历史掌故、神鬼迷信等几大类。

从现存杂剧作品看,内容很是丰富,大都以救世化人为目的,并且比较生动具体地反映了当时(元代)的社会面貌和人们的思想状况。

元杂剧承传了前此说唱文学的成果,吸收了它在讲史、说经、小说、公案等方面的题材,编成许多生动的剧本。

元杂剧以鉴古观今的方式,演绎了我国古代有历史意义的故事。从伊尹、周武王、周公、伍子胥、楚昭王、汉高祖、萧何、唐明皇直到李白、苏轼、秦观,都有所涉及。并且在对历史故事和人物进行描写时,也不是简单地叙说历史,而是用元朝人的眼光来看待历史,也就是说通过对历史事件的评述,也反映了元朝时代人们的历史观和社会观。

大批杂剧已经佚失,倘使与现存佚目联系起来看,元杂剧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丰富的。它对有关历史事件的论述和对社会传说如水浒三国故事的描绘,几乎包含了后世这类题材的绝大部分内容,并为明清长短篇小说如“三言二拍”和“三国、水浒、西游”等著作提供了素材或框架。

元杂剧中许多名著如《西厢记》《望江亭》《赵氏孤儿》《窦娥冤》《灰阑记》等脍炙人口,经久不衰。其他有关三国、水浒的“折子戏”如《关云长单刀赴会》《李逵负荆请罪》,以及八仙等神仙故事,也都曲折地反映了社会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愿望,很受观众欢迎,并为国内许多剧种所移植。一部分名著还先后被翻译到国外,为我国文化增光。其中《西厢记》几乎有世界各种主要语言的翻译本。《赵氏孤儿》早在1755年就传到了法国,并被大文豪伏尔泰改写成《中国孤儿》上演。1954年德国作家布莱希特(B.Brecht)受李潜夫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的启发,写成《高加索灰阑记》。《窦娥冤》也早已有人译成外文。

不仅如此,元杂剧还有过许多生活片段,反映了元代人们的生活状况、思想面貌乃至社会规范。例如邾仲谊的杂剧《(王娇春)死葬鸳鸯冢》一剧的“本事”中,附有元代宋梅洞的《娇红记》,据《娇红记》称:王通判明知女儿娇娘与表兄申厚卿相爱,但当申正式求婚时,王坚决不答应,说是:“朝廷立法,内兄弟不许成婚,似不可违。”以致二人相思成病至死,死后合葬于鸳鸯冢中。

我国古人早在远古时代就懂得近亲结婚的危害性,所以《周礼》禁止同姓结婚。《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也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这种近亲不婚的伦理和习俗,几乎为全民所知晓;但是把“近亲不婚”的问题,写成法律明文的记载则不多见。杂剧中这一情节,不仅说明了我国在优生方面的成果,也见证了元朝入主中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接受,其程度是很广泛而且深入的。同时也说明这种法规肯定至少是在元朝之前的宋朝就产生了的。

其他许多有关社会生活的杂剧如秦简夫《东堂老劝破家子弟》、王仲文的《救孝子贤母不认尸》、萧德祥的《杨氏女杀狗劝夫》等,也都对当时的社会面貌,提供了许多生动具体的画面。其中《杀狗记》还演变为南方传奇的四大名著之一。

元杂剧的丰富内容,弥补了散曲内容稍嫌单薄的缺陷,使元曲成为内容上丰富多彩,可以步唐诗宋词后尘的一代文学珍品。 l1UlVoKdvikgvf6K65dL54CWJfCdvXepiUIHPVC+1Fcol3OeWcMnWFLJdE1wgem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