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 研究背景

绿色创新一般与生态创新、环境创新等概念等同,被认为是能够通过减少环境影响和自然资源消耗以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创新活动,包括过程、系统和服务创新等(EIO,2012)。也就是说,绿色创新不仅仅指绿色技术创新,还包括一切形式的创新:新产品、新流程、新服务、新商业模式等(Kemp and Arundel,1998;Rennings, 2000;Kemp and Pearson,2007)。据此,可以将制造业绿色创新界定为“制造业领域的绿色技术、产品和工艺创新,以及与之相配套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创新过程”,是以制造业绿色发展为目标的创新行为和过程。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出发,效率是指“人类行为的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结合制造业绿色创新的定义,可以将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简单定义为:“一定时间内,制造业绿色创新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率”,是获得一定的绿色创新产出与所消耗的人、财、物、技术、信息等的比例关系。

长江经济带涵盖中国东、中、西部11个省份,沿线聚集了中国44%的工业总量、50%以上的新兴产业总产值以及全国1/3的高校/科研机构,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领域拥有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集群,是中国综合实力最强、最具战略支撑作用的制造业经济带。但长江经济带工业废水排放总量和能源消耗总量也均超过了全国的40%,特别是废水中的化学需氧量,氨氮、总氮、总磷排放量更是接近全国总量的50%。重型化的制造业结构在推动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的同时滋生了一系列资源和环境问题。面对严峻的资源环境约束和相对有限的创新资源,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如何在一定的绿色创新投入下实现更多更高质量的绿色创新产出,也即如何提高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Manufacturing Green Innovation Efficiency,MGIE),这是中国制造业可持续发展亟待研究解决的现实问题。长江经济带各区域及区域内各省市的经济发展、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的差异,这会对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空间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此外,在长江经济带制造业协同发展进程中,其绿色创新效率是否也表现出趋同?有哪些因素影响了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的提升?这些都是有待探索的关键科学问题。

二 研究意义

作为国民经济的主体,制造业是长江经济带产业体系的核心(吴传清等,2017)。2016年印发的《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提出,长江经济带要在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汽车、家电、纺织服装等领域培育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世界级制造业集群。但就目前而言,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的重化工化结构特征显著(吴传清和黄磊,2017)、产业链协同化程度较低(薛漫天,2016)、部分沿江地区的产业布局同质化严重(石清华,2016)、体制定位不明确(蒋媛媛等,2018),整体上造成对资源的依赖性较大、利用率低,且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超出了资源环境的承受能力,这对其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严重限制。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深入实施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加快推进的大背景下,走“创新+绿色”融合发展的道路是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破解当前困境的重要突破口,也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选择。适时研判制造业的绿色创新发展水平对把控、指导和推进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的绿色创新转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总而言之,一方面,研究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及其演变规律,实质是探讨长江经济带制造业转型升级过程的提质增效、绿色发展和创新驱动问题,这是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资源环境经济学中的重要学术问题,具有独特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研究有利于全面客观判断长江经济带制造业绿色创新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而提出更有效的政策安排,供政府部门决策参考。 yc9ly7PPZE/L3F6lDkK1h6gC5IMnffJgK/0ld26PkJMZol0gq8ZgcogZDal+L6v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