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四节
社会文化环境

地理条件和历史进程的双重作用,使印度尼西亚的社会文化呈现多元的特点。反映在居民民族构成、民众心理、风俗习惯等方面的印度尼西亚文化复杂性,应该说在东南亚国家中是最突出的。

一 民族性格

印度尼西亚全国有近1340个部族,占人口多数的为爪哇族(40.22%)、巽他族(15.50%)、巴达克族(3.58%)、马都拉族(3.03%)、米南加保族(2.73%)、马来族(2.27%)。2010年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华人人口为283万,占总人口比例的1.20%,人数列印度尼西亚各族的第18位,分布情况如表1-4所示。由于多种复杂的原因,人口普查未必能真实反映华人数量。一般认为,印度尼西亚华人数量应在1000万—2000万之间。

表1-4 印度尼西亚华人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

印度尼西亚民族性格温和,不喜竞争,易于接纳多元文化。他们知足常乐、随遇而安,是全球幸福感最高的民族之一。2017年印度尼西亚中央统计局统计数据称,印度尼西亚人当年幸福指数为70.69分,同比上升1.23分(见表1-5)。地理环境、传统文化和宗教共同塑造的印度尼西亚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积极的一面,在面对快速变化的现代社会时亦有不适应的一面。例如,印度尼西亚官员和员工办事拖沓,时间观念不够强,不愿意因加班影响个人生活。印度尼西亚文学家盾斯在《印度尼西亚人》一书中曾总结印度尼西亚人对待工作的六种态度,包括不守承诺、言行不一,不愿意承担责任,有封建思想,性格软弱,等等。这些性格特征在生活和工作中不同程度的表现,有时会给投资者造成一些困惑。

表1-5 印度尼西亚公众的幸福指数(2017年)

二 人口与劳动力

印度尼西亚是全球第四大人口大国,人口数量仅次于中国、印度和美国。2010年的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印度尼西亚总人口为2.37亿,大部分集中在西爪哇、东爪哇、中爪哇、北苏门答腊和万丹五个省区。2019年印度尼西亚总人口增长到2.67亿,其中男性1.34亿,女性1.33亿。到2045年,印度尼西亚人口将达3.21亿。从年龄段看,当前印度尼西亚15—64岁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约68%,15—39岁的年轻人数量特别巨大(见图1-6)。

图1-6 印度尼西亚的人口年龄结构
资料来源:印度尼西亚建设规划部,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制作。

印度尼西亚赡养比例只有45.56%,即100位劳动力人口赡养不到46位非劳动力人口,而64岁以上被列入非劳动力的人口中有49%仍然工作。据估计,到2045年即印度尼西亚独立100周年之时,印度尼西亚仍可安享人口红利。当然,丰富的劳动力于印度尼西亚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如使用得当,经济发展将获不竭动力。如不能有效提高劳动力素质并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人口红利可能变成“人口灾难”。当前,印度尼西亚劳动力素质与数量相比还不相称,这部分人群受教育程度和职业技能掌握程度有限。据印度尼西亚国家建设规划部2018年的数据,印度尼西亚公民平均在校受教育时间为8.17年,7—12岁儿童入学率99%,12—15岁儿童入学率为95%,专科和大学以上学历的劳动力仅12%,高中以下学历的占了88%,小学学历的劳动力人口就有5046万人(见表1-6)。

表1-6 印度尼西亚劳动力受教育水平一览(%)

受教育程度不足严重影响生产率,成为印度尼西亚劳动力失业的重要原因。2018年印度尼西亚就业人数1.24亿,失业人口700万。印度尼西亚劳工部主导在全国推出了新技能培训、技能提高、技能再训为主要内容的“三类技能服务”项目,开展大范围的职业培训。 [7] C9vNUQ8fZfBOaZwX7wo3tnUL3LtmGVDayVTGUNDuj0EwGAmq7BvPgfS93DchwFi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