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5·17讲话”),只有以中国实际为研究起点,提出具有主体性、原创性的理论观点,构建具有自身特质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中国社会科学院为了加强构建“三大体系”建设,启动了国情调研相关研究课题。2019年我们承担了国情调研重大项目“低碳转型下地区经济绿色发展路径选择与差异性研究”(项目编号GQZD2019007),项目为期1年半,计划完成时间在2020年6月,由于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持续到2020年年底。

坚持绿色低碳发展是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贯彻发展新理念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由之路。“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当前,中国经济总体上离绿色低碳发展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存在不少短板,突出表现在:地区间、城乡间绿色低碳发展不平衡;绿色技术力量薄弱、创新能力不足,科技人才短缺严重;清洁生产水平不高,化石能源份额过重;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滞后,节能环保、新能源等绿色制造业发展不充分和市场需求不足并存,绿色制造业体系尚未形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亟待提高;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绿色金融还处于起步状态。同时,中国地域辽阔,地区间差异明显。各地区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应结合当地环境资源状况,探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路径和政策,避免一刀切决策。因此,就中国不同类型地区在绿色低碳发展方面存在的短板及其解决途径和体制机制展开调研,及时总结、提炼典型地区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中国经济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该调研项目的目的在于实地调研中国不同区域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进展状况;深入剖析若干典型地区绿色低碳发展实践中,针对不同环境所采取的政策措施;总结、提炼各地具有启发性的经验教训;评估推进绿色低碳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识别出重点需要补齐的几个短板;为调研地区促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提出思路和对策建议。

根据调研项目的目标和中国地区级城市发展特点,我们选择了三类特别具有典型性的城市:生态型城市——浙江省丽水市、制造业创新型城市——安徽省芜湖市、资源型转型城市——广东省韶关市。这三个城市非常适合这次国情调研重大项目的立项要求。各地的调研过程简述如下:

(1)生态型城市:丽水市。丽水市作为“两山”理念的重要萌发地和先行实践地,素有“中国生态第一市”的美誉。山是江浙之巅,水是六江之源,生态优势非常明显。丽水市森林覆盖率达到81.7%,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连续11年位居浙江省第一,生态环境状况指数连续15年名列浙江省第一(据当地2019年数据)。依托生态优势,丽水市大力发展旅游业,已获得“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国际休闲养生城市”等称号。课题组调研的主要内容是了解丽水市在探索“绿水青山”型制度供给的有效途径、“点绿”成金;通过“生态+”“品牌+”“互联网+”,探索生态产品价值转化的有效路径等。总之,丽水市各地方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都在不遗余力地扎实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就,尤其在古村落复兴方面,既保留了文化遗迹,又为当地村民提高了收入,解决了就业问题。课题组基于实地调研完成了几篇时政论文,探讨“两山”理念的转换机制,总结丽水市的“两山”转换实践。

(2)制造业创新型城市:芜湖市。调研前,课题组成员都未去过芜湖市,但回来后都对芜湖市的“低调和创新活力”赞不绝口。芜湖市先后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成为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数字经济百强城市,入选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的改革开放40周年发展最成功的40座城市。调研组参观了各种类型的企业,包括3D打印、机器人以及新能源汽车奇瑞公司等,这些企业都很重视创新、重视人才等,但也都强调高端人才的缺乏。如何让专业人才留住应该是未来芜湖市各级管理部门、企业主管的最大难题。

(3)资源型转型城市:韶关市。提起广东,就会联想到“珠三角”“富有”等词,但是,位于粤北的韶关市,正在经历一般资源型城市的困境:如何找到新的发展动能,代替依赖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的传统模式,并且还要治理过去留下的严重环境问题。尽管困难不少,但是,我们也欣喜地看到韶关市这几年在发展低碳经济、探索绿色转型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和经验,尤其随着国家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布局,韶关市充分利用其粤北的生态屏障和特色农业,进行了发展生态产业的有益实践。

不管是哪类城市,都提到了一个共性问题:对人才的需求,无论是高端专业人才、管理人才还是技术工人。这估计也是中国所有城市未来发展的一大困境。

通过该调研项目,我们对中国不同区域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进展状况和存在问题有了比较全面的认识。基于此,本书从路径和体制机制方面,对三类城市推进绿色低碳经济发展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比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同时从国家层面为中国经济绿色低碳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n9FNa7Vn2ya1+/j7cRTW2Nq2LtzUDqonyXocvM5kuANgnDZHj4ZGA/mywXSD0RM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