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一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研究的现实意义

在全球化背景下,受经济持续下行、人口日益老龄化等因素影响,法国等西方福利国家普遍陷入福利收支失衡的困境。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西方福利国家都在不同程度地对本国的社会保障制度进行改革。一个引人注意的现象是,法国的改革与大多数国家相比艰难得多,动辄引发大规模的罢工、示威游行等抗议活动,对法国的社会、经济生活造成损害,严重时甚至引发政治危机,造成政权的被迫更替。这种局面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与法国社会保障制度高度碎片化的格局有很大的关系。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以受保人的社会—职业身份为依据划分为四大类,即,覆盖私有工商业部门薪金雇员的“总制度”;覆盖农牧场主和农业工人的“农业制度”;覆盖手工业者、自由职业者和个体工商户等自雇者群体的“非薪金收入者非农业人员制度”(简称“双非”制度)以及覆盖公有部门、准公有部门和前公有部门薪金雇员的“特殊制度”。可谓不同的人群享有不同的制度,或者说特定的制度服务于特定的人群。四大制度之下又包含若干小制度,制度格局和相应的制度管理都十分破碎,相关福利待遇亦千差万别,被形象地形容为“碎片化”甚至“碎屑化”。如仅在养老或曰退休项目领域,法国就有大大小小上百个制度、多如牛毛的管理机构和从40岁到60岁不等的退休年龄规定。尽管世界上其他福利国家特别是俾斯麦或曰保守主义模式的福利国家通常都具有明显的行业碎片化特征,但法国的特殊之处在于,其制度碎片之多,远非其他国家可比,可谓高度碎片化。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带来诸多弊病,其一便是福利待遇的不公以及由此导致的以削减福利待遇、减少福利支出为主要目标的改革的艰难。因此,探究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的成因是理解法国福利改革屡屡陷入困境的关键,也是了解法国最新的改革措施和走向的关键。

不过迄今为止,我国学界对法国福利制度的研究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限。譬如,学界公认法国是福利国家碎片化的典型,但是碎片化到底有哪些表现?这样一种制度形态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形成之后有什么弊端?做了哪些改革?改革为何艰难?诸如此类对理解法国社会保障制度而言十分关键的问题,在现有的研究成果中难以找到深入而系统的解答(详见研究现状综述)。基于以上原因,本书希望通过进一步的深入探讨,尝试回答以下问题:(1)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高度碎片化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2)这样一种制度形态的成因何在?(3)在福利国家从20世纪70年代起普遍陷入财政危机的背景下,这样一种制度安排如何恶化了危机?法国进行了哪些改革(以养老制度为例)?遇到了怎样的困难?今后出路何在?其中(2)(3)两个问题,即制度形态的成因和变革是本书的研究重点。

二 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现状

法国是具有一定代表性的福利国家,对它的研究由来已久。在此我们首先梳理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现状,从而表明本书的意义所在。

(一)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研究,主要有三种形式:(1)在综合性的社会保障制度比较研究(多为专著)中,将法国作为个案研究。 [1] (2)对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某一险种的研究。 [2] (3)对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整体研究,以论文为主。 [3] 整体来看,国内对于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既有研究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存在不足:首先成果数量有限,近十余年来,国内有关法国福利制度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二十余篇论文上,几无专著;其次,在法国福利制度的成因和当前的改革等关键问题上,都缺乏深入系统的考察,大大落后于对于英国、德国等其他福利国家的研究;再次,从文献上看,由于语言障碍和资料搜集不易等原因,出自一手资料的原创性研究较少,出自二手甚至三手资料的研究较多。

(二)国外研究现状

相比较之下,法国以及其他国家对法国福利制度的研究在数量和题材上都丰富得多。现按如下分类大致综述如下 [4]

1.按研究时段划分 [5]

以研究的时段为划分依据,可以清晰地辨别出三类研究:第一,对法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之前,法国在社会保障领域发展状况的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即1945年以前);第二,对法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之时的研究(1945年前后);第三,对法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之后的研究(大致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

(1)对法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之前的研究

这类研究聚焦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之前法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发展状况,旨在探讨法国福利国家的起源以及法国在二战前的制度安排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对战后建立社会保障制度产生影响。 [6] 从这类研究中大致可辨识出两种不同的观点:第一,传统或主流观点认为,二战前法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发展相对滞后,这对战后法国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产生了负面影响。至于滞后的原因,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解释:在政治角度的考察中,有学者认为,滞后的原因在于法国政府社会福利职能的长期弱化和互助救济运动的持久与强大。另外一些学者则探讨了社会主义理论及工人运动对法国福利国家起源的影响,并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肯定的结论认为,工人运动是推动政府进行社会立法的重要因素;否定的结论认为,工人运动的作用并不明显,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由雇主和国家推动的结果。经济角度的考察认为,法国工业革命的相对落后和由此导致的法国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不彻底是法国在福利制度领域落后于英国等国的根源。第二,另外一些研究对二战以前法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的发展持肯定态度。譬如,有学者肯定了战前法国发达的互助救济制度和雇主建立的家长式保障的作用,指出正是这种多样化的福利起源造就了慷慨而持久的法国福利国家。这类观点对传统观点构成了挑战和补充。

(2)对法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过程的研究

对这一时段的研究相对较少, [7] 其中葛兰(Galant)博士在《法国社会保障政治史,1945—1952年》中,凭借极其翔实的史料对战后法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政治过程——政策制定者的构想、政府的决策、议会的辩论、不同社会群体的反应与博弈、政治局势的变化以及新制度的民主管理问题等——做了编年史般的详尽梳理;艾克司普罗旺司地区的“社会关系”研究小组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对雇主、个体劳动者、农业人口等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抵制态度进行了分析;克尔胜(Kerschen)将英法两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蓝本——英国的《贝弗里奇报告》和法国的《社会保障计划》进行了详尽比对,指出战后法国在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中对英国模式既有借鉴,也有摒弃;瓦拉(Valat)回顾了1945—1967年法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并以医疗保险为重点分析了法国社会保障模式的特点。《社会保障计划》的起草者、法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缔造者、被誉为“法国社会保障之父”的皮埃尔· 拉罗克(Pierre Laroque)本人则在一系列著述 [8] 中回顾了战后法国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过程。拉罗克不无遗憾地指出,他本计划改变二战前法国在社会保障领域极其破碎的制度格局,建立一个全新的统一制度,遗憾的是最终未能如愿。个中原因,在他看来,主要在于某些职业和社会团体的“本位主义”和政局的发展演变 [9]

(3)对法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以后的研究

相对于前两类研究,这类研究数量最多。研究者的兴趣集中体现在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特别是其中的养老制度在战后遇到的财政危机及其改革上 [10] 。在接下来的分类中我们会对相关研究进行介绍,此不赘述。

整体而言,聚焦于“战前”和“战后”即法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形成前和形成后两个时段的研究占了大多数。相形之下,对制度形成之时的研究明显不足,为数不多的研究如葛兰和“社会关系”研究小组的成果大多出现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也就是法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后不久,并且都由拉罗克亲自作序,这表明,当时该问题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及时跟踪。此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多数研究者逐渐将研究重点转移到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上,而不再深究法国制度的形成过程和动因。

2.按研究内容划分

按研究内容划分,国外对法国福利制度的研究大致可分为综合性研究、专题研究和比较研究三大类。

(1)综合性研究

综合性研究大多运用实证分析的方法,按照历史演进(制度的建立、遭遇的危机、面临的挑战和进行的改革)、项目类别(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家庭津贴、工伤与职业病等)、管理方式、融资方式等常规框架对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作教科书式的详尽梳理。这类研究大多是历史和政治角度的考察,也存在法学、经济学等其他角度的分析:如迪佩鲁(Dupeyroux)和普雷托(Prétot) [11] 从法律制度演进的角度对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脉络和基本轮廓作了详细描述;米尔斯(Mills) [12] 则从三种经济调节理论的交汇点出发,运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剖析了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发展、危机及转变。整体而言,综合性的研究面面俱到,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纵向演进和横向轮廓,但是缺乏对特定问题的深入剖析。譬如这类研究大都描述了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过程,但往往都是简单的史实梳理,而没有解释其后的原因。

(2)专题研究

专题研究的内容较为丰富,其中以下几个主题较为突出:一是对互助会的研究。 [13] 研究者从互助会的起源出发,分析了互助会在法国福利国家的建立和发展史上所起的积极和消极作用。二是对“对等原则”的研究。 [14] 研究者对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在管理方式上奉行的“对等”原则——即由同等数量的雇主和雇员代表共同管理各社保基金会——从起源到目前面临的挑战进行了分析。三是对某一类制度如“特殊制度”或某一项险种如家庭政策、退休制度等的考察。 [15] 其中退休制度及其改革是研究的重点:大多数研究通过详细的统计数据考察了法国退休制度在新的人口和经济形势下面临的困境和改革。

(3)比较研究

法国也作为个案出现在比较研究中,这类研究大致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制度形态或曰模式比较 [16] ——研究者多从理论的角度对各个福利国家作制度形态上的比较和分类:按照模式理论分类,法国属于以德国为典型的普惠性或曰制度型福利国家,与此相对的是以英国为典型的选择性或曰补缺型福利国家;按照政制理论分类,法国属于以德国为典型代表的俾斯麦或曰保守主义模式,与此相对应的是以英国为典型的贝弗里奇或曰自由主义模式。无论以哪种方式划分,多数学者都将法国的制度和德国归为一类。也有部分学者如帕利耶(Palier)认为法国模式是英德模式的混合体或者说介于这两者之间,是用俾斯麦模式的方法——行业保险来实现贝弗里奇模式的目标——覆盖全民。比较研究不可避免地要对不同制度形态的成因做出解释,但它们大多是理论层面的抽象研究,缺乏针对具体国别特别是法国这样的“非典型”国家的具体考证。第二种是对福利国家危机与改革的比较 [17]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起,欧洲福利国家普遍遇到了大体相同的社会—经济挑战,如经济衰退、大规模失业、人口老龄化、竞争加剧等。受此影响,各国福利制度均遭遇不同程度的危机并从90年代开始尝试对本国制度特别是养老制度进行以“开源节流、平衡财政”为主要目标的改革。但改革的难易程度和结果均不相同,法国的改革尤其艰难,动辄引发大规模的社会运动。这一现象引起学界的普遍关注并引发了以法国为对象的比较研究。这类研究多从制度主义的视角进行考察,以探寻不同的制度安排如何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影响改革。

由以上综述可见,由于占有资料的方便,国外特别是法国本土学者对法国福利制度的研究,在数量和题材上都比中国丰富得多,尽管如此,对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成因的深入分析依然不足。有鉴于此,本书旨在在尽量借鉴、吸收他人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尽量对一手文献 [18] 进行充分研究,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考察相结合的方法,对法国社会保障制度为什么形成高度碎片化的格局做一个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解释,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样一种制度形态对改革的制约。希望本书能在一定程度上解答国内关注法国福利制度的学者对法国制度形态成因的疑惑,为他们的进一步研究起到铺垫作用,这也是本书的意义所在。

三 本书的研究视角与概念界定

(一)研究视角

针对重点探索的两个问题:法国福利制度高度碎片化的成因和这样一种制度形态对改革的制约,本书主要从“利益集团”的视角进行分析。

“利益集团”是一种跨学科的视角,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和法学等各个领域,很多理论都阐释了利益集团与政策制定或政府决策之间的关系。

多元主义理论认为,公共政策是利益集团、党派之间相互博弈和妥协的产物; [19] 制度演进的方向与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过程和结果有关。在每一个政策问题上都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集团,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就是利益集团之间以及利益集团与政府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政策结果是利益集团博弈的结果,每一项重大的政府决策或多或少都带着各种利益集团的痕迹。

政治动员理论认为,某些利益集团,特别是有组织的劳工、中产阶级和雇主影响(推动或阻碍)着政策的形成与发展。

新制度学派认为,制度演进的方向与一个社会中利益集团之间的博弈过程和结果相关。如奥尔森认为,各利益集团都会在各自的势力基础上展开竞争,通过各种“院外活动”影响政府决策,为本集团谋取最大利益。 [20]

历史制度主义认为,影响制度变迁的最重要的制度性因素是“否决点”或“否决者”的分布结构。而所谓的“否决点”或“否决者”就是一系列政治行为体,如政治领袖、资深官僚、专业团体、利益集团等,它们的态度和立场决定着政策能否通过。 [21]

德国社会学家、福利制度资深研究者伯恩哈德·埃宾豪斯(Bernhard Ebbinghaus)在综合各种理论的基础上以养老制度为例指出 [22] ,利益集团塑造着福利政策,不同的社会群体和集团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它们从各自所在的阶级、阶层或团体的局部利益出发去影响政府决策,其利益直接或间接影响了福利制度的安排。相关研究表明,在工业化以来的福利国家中,这种冲突主要表现在劳资两大利益群体之间,不过除阶级冲突外,阶级内部的分裂(譬如蓝领/白领、公有部门/私有部门)和阶级与阶级之间的联合对福利制度的塑造也起着重要作用。艾斯平-安德森也指出,社会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关系格局和政治力量格局是社会政策的决定性因素。 [23]

针对法国的现有实证研究(如葛兰和“社会关系”研究小组的研究)也表明,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社会安全的不同诉求、对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同理念和在社会保障制度中的不同利益对法国制度形态的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拉罗克也凭借个人的亲身经历多次指出,法国的制度之所以背离他最初建立统一制度的设想而最终形成碎片化的格局,主要原因在于某些行业和社会团体的本位主义和政治局势的演变 [24] 。换言之,在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过程中,清晰可见利益的博弈;或者说,利益博弈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有鉴于此,笔者认为从“利益集团”的角度出发来探讨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因可能更容易接近现实。“利益集团”视角的考察相对于其他视角而言,可能更加具有解释力,故选择该理论工具。

(二)概念界定

1.利益集团

学界对利益集团的定义很多,罗伯特·达尔认为:“任何一群为了争取或维护某种共同的利益或目标而一起行动的人,就是一个利益集团” [25] ;哈蒙·齐格勒指出,利益集团是“一群人自觉地联合起来,加强自己的力量,在同本组织有关的问题上商讨共同的对策并且为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采取行动” [26] ;戴维·杜鲁门认为,利益集团就是“有着共同态度的团体,对社会上其它团体提出一定的要求……如果通过政府或者向政府机构提出要求,它就成为政治性的利益集团” [27] ;《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定义是“致力于影响国家政策方向的组织,它们自身并不图谋组织政府或代替政府” [28] ;日本学者辻中丰的定义是“针对政府的公共政策的制订和执行而开展活动的、具有特定的共同利益的人们的结合体” [29] ;我国较早使用“利益集团”概念的学者王沪宁的定义是“在政治共同体中具有特殊利益的团体,它们力图通过自己的活动来实现自己的特殊利益” [30] 。归纳以上定义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所谓的“利益集团”通常具备三个基本条件:(1)具有共同的利益;(2)形成了一定的组织形态;(3)为了共同的利益介入并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使之符合自身利益。

2.利益集团中的“利益”

利益集团中的“利益”不仅指物质利益,即有形的且具有排他性特征的利益如经济利益;也包括非物质利益,譬如社会身份、地位、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思想看法等无形的、看不见的利益。

3.利益集团与利益群体

大多数研究者将“利益集团”等同于“利益群体”。许耀桐教授倾向于对两者做出区分。他认为“利益群体”“是由经济、社会等方面的某些共同利益联系起来的社会群体” [31] 。利益群体和利益集团的关系是,先有利益群体才有利益集团;利益集团是达到组织化程度也就是说有一定组织形式的利益群体。笔者认同这一观点。在本书中,利益集团和利益群体是两个概念。

4.利益群体VS阶级、阶层

从一定角度来看,某一阶级、阶层本身就是一个大的利益群体,但该命题反过来不成立,也就是说利益群体不等同于阶级或阶层,利益群体的利益也有别于阶级或阶层的利益。利益群体与阶级、阶层的区别在于,利益群体的边界有时候超越了阶级、阶层的边界,即利益群体的利益包含和交织着几个阶级、阶层的利益;有时小于阶级、阶层的边界,即利益群体只涉及某个阶级、阶层中的个别成员,是更小范围的利益。 [32]

四 本书的结构

本书分为五个章节:

第一章描述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碎片化特征:首先从制度结构、制度管理和福利待遇三个层面的分析出发,尽可能清晰地呈现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高度碎片化;其次,探讨这种制度形态的利弊得失。第二章梳理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演进:首先简要回顾二战之前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探讨历史遗产对后期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如何产生影响;之后聚焦于1945年新制度的建立,通过分析制度建立的背景、目标、原则和方式而尽可能真实地还原法国现代保障制度的建立过程,为接下来的理论分析奠定基础。第三章从利益集团的视角探悉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碎片化的成因。在分析利益格局的同时也分析政治格局。第四章以退休制度为例,分析法国社会保障制度从20世纪70年代起遭遇的财政危机以及碎片化的制度格局对危机的负面影响。第五章以退休制度为例,从利益集团的角度来探讨法国福利制度的改革以及碎片化的格局对改革的制约。

正文之后有6个附件,其中附件1—4是法国社会保障之父皮埃尔·拉罗克就该制度所做的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包括拉罗克本人的文章和他为《法国社会保障政治史,1945—1952》《社会保障和阶级冲突》等著作所做的序。之所以把它们翻译成中文附在正文之后,是因为这些资料多作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时间久远,来之十分不易。笔者愿意把这些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贡献出来与大家分享。这些一手资料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洞察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形成今天这种碎片化格局的真相。附件5简略介绍了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包括制度架构与管理、资金来源与管理以及养老、医疗、工伤和职业病、失业以及家庭政策这五大项目的现状,以便大家了解该制度的全貌。附件6为专有译名对照表,以方便大家查阅有关文献。

本书主要从利益集团的角度对法国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成因进行解释。但是没有一种现象仅凭一种理论工具就能得到完整解释,在福利制度的成因上“也没有唯一的决定性力量”。 [33] 因此,本书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解释不完整或不充分的问题。譬如,研究表明,手工业者、农业者、工商业小业主等传统中产阶级的强大是妨碍法国在社会保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的重要负面力量,而传统中产阶级之所以强大,在很大程度上与法国工业革命的相对落后和法国社会根深蒂固的自由主义传统脱不了干系。拉罗克就指出,虽然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法国在社会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如社会党开始在公共生活中发挥积极作用,出现了基督教社会主义等新的理论学说,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自由主义的主导地位 [34] ,“但是距离自由主义观念不再对社会建设起抑制作用依然差得很远。社会建设的犹疑不前,除归因于利益集团的冲突外,还表明在两种主导公共舆论的观念之间存在着或明或暗的冲突……传统观念的固守者坚持与改革相对抗……” [35] 在研究的过程中还发现,相对于英国和德国等国,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基础显得不足,这可能也是致使法国在社会保障领域相对滞后的原因之一。因此对法国制度形态的成因,除“利益集团”以外,还可以从“工业化”、“社会思潮”等角度进行探讨,这也是笔者日后将继续思考和研究的方向。此外,受资料收集不易等因素的限制,本书在论证方面还有诸多不足;受学力所限,未能把法国的制度与其他国家进行充分比较,从而更清晰地表明法国制度的特殊性;凡此种种,唯待来日继续努力,进一步补充修正。


[1] 和春雷主编:《社会保障制度的国际比较》,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姜守明、耿亮:《西方社会保障制度概论》,科学出版社2002年版;顾俊礼、田德文主编:《福利国家论析——以欧洲为背景的比较研究》,经济管理出版社2002年版;周弘:《福利国家向何处去》,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等。

[2] 岳颂东:《法国医疗保险制度及其启示》,《管理世界》2000年第4期等。

[3] 李培林:《法国福利体制的危机及对我国的启示》,《社会学研究》1997年第2期;周弘:《法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危机与改革》,《世界经济》1997年第11期;徐鹤森:《民主的悖论——对法国福利制度的思考》,《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4期;徐鹤森、黄美芳:《试论当代法国福利制度的得失和危机》,《杭州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11月第6期;钱运春:《法国社会保障体制的行业特点、形成原因和改革困境》,《世界经济研究》2004年第10期;郑秉文:《法国社保制度模式分析:与英德模式的比较》,见郑秉文、马胜利主编《走近法兰西》,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王天红:《试论法国传统救济体系对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阻碍》,2006年,浙江大学历史系硕士论文;郑秉文:《法国高度碎片化的社保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天津社会保险》2008年第3期;李姿姿:《法国社会保障制度变迁中的国家作用及其启示》,《欧洲研究》2008年第5期;李姿姿:《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及其启示》,《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0年第2期;田珊珊、段明明:《如何理性审视法国模式——法国社会保障制度文化机制透析》,《学习与实践》2010年第12期;田珊珊:《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行业特点及研究综述》,《法国研究》2012年第3期等。

[4] 限于笔者的阅读范围,由于搜集资料的困难,难免有所遗漏,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5] 按“研究时段”和按“研究内容”两种划分方式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交叉。

[6] 代表作有:Henri Hatzfeld, Du paupérisme à la sécurité sociale ,1850-1940 (《从贫困到社会保障:1850—1940》),Armand Colin,1971;Paul V.Dutton, The Origin of French Welfare State:The Struggle for Social Reform in France 1914-1947,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2; Timothy B . Smith ,Creating the Welfare State in France,1880-1940,Montréal:McGill-Queen's University Presse,2003;Susan Pedersen, Family Dependence and the Origins of the Welfare State:Britain and France ,1914-1945,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5;John H.Weissm,“Origins of the French Welfare State:Poor Relief in the Third Republic,1871-1914”, Historical Studies ,Vol.13,No.1(Spring 1983);Jose Harris,“Le compromise de Beveridge:contrat et citoyenneté dans la protection sociale,1934-1948”, Revue française de science politique ,1995,Vol.45,N° 4.

[7] 代表作有:Henry C.Galant, Histoire politique de la sécurité sociale française ,1945-1952, Préface de Pierre Laroque (《法国社会保障政治史,1945—1952年》,拉罗克序), Librairie Armand Colin ,1955; Suzanne Grévisse et al .,Succès et faiblesse de l'effort social français, Préface et conclusion de Pierre Laroque (《法国社会努力的成就与不足》,拉罗克序、拉罗克后记), Libraire Armand Colin ,1961; C . E . R . S ,Sécurité sociale et conflits de classes, Préface de Pierre Laroque (《社会保障和阶级冲突》,拉罗克序), Les éditions ouvrières,Paris ,1962; Nicole Kerschen ,“ L'influence du rapport Beveridge sur le plan français de sécurité sociale de 1945” (《贝弗里奇报告对1945年法国社会保障计划的影响》),Revue français de science politique,1995, Vol .45, N °4等。 Bruno Valat ,Histoire de la sécurité sociale (1945-1967), L'état,l'institution et la santé (《社会保障史(1945—1967):国家、制度与卫生》),Ed.Economica,2001.

[8] Pierre Laroque,“De l'assurance à la sécurité sociale,l'expérience française”(《从社会保险到社会保障:法国的经验》), Revue Internationale du Travail ,volume LVII,N° 6;Pierre Laroque,“La sécurité sociale de 1944 à 1951”(《1944—1951年的社会保障》), Revue françaises des affaires sociales ,avril-juin 1971;P.Laroque, Au Service de l'homme et du droit,souvenir et réflexion (《为了人民为了正义:回忆与思考》),Paris,Association pour l'étude de l'histoire de la sécurité sociale,1993;P.Laroque, L'influence mutualiste dans le système de protection sociale française:Evolution récente et perspectives d'avenir (《互助主义对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影响:最近的发展和未来的前景》,拉罗克在首届互助会诞辰100周年研讨会上的发言);为Galant、C.E.R.S和Suzanne Grévisse et al.的著作所作的序和后记(见注释①);为Bernard Gibaud的著作做的序(Bernard Gibaud, De la mutualité à la sécurité sociale:conflits et convergences ,les éditions ouvrières,1986)等。

[9] Pierre Laroque,“La Sécurité sociale de 1944 à 1951”,p.14.

[10] Pascal Penaud et al., Politique sociales (《社会政策》),Presses de Sciences Po et Dalloz,2013;Bruno Palier,“Les transformations dualisante du système français de protection sociale”(《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转变——走向两元分立》),in Revue belge de sécurité sociale ,3 e trimestre 2011;Bruno Palier, Gouverner la sécurité soicale:les réformes du système français de protection sociale depuis 1945(《管理社会保障:1945年以来法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2002; Giuliano Bonoli et Bruno Palier ,“ Entre Bismarck et Beveridge :‘ Crises de la sécurité sociale et politique s )”(《在俾斯麦和贝弗里奇之间,社会保障制度的政治“危机”》),Revue française de science politique,1995, Vol .45, N ° 4; Georges Drion et André Guionnet ,La Sécurité sociale(《社会保障》), 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 ,1983; Giuliano Bonoli et Bruno Palier ,“ Phénomènes de Path Dependence et réformes des systèmes de protection sociale ”(《路径依赖现象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Revue française de science politique ,1999,Vol.49,N° 3等。

[11] Jean-Jacques Dupeyroux et Xavier Prétot, Droit de la Sécurité sociale (《社会保障法》),Edition Dalloz-Sirey,2005等。

[12] Catherine Mills, Economie de la Protection sociale (《社会保障经济学》),Droit du travail et Social,1997等。

[13] Bernard Gibaud, De la mutualité à la sécurité sociale:conflits et convergences ,Préface de Pierre Laroque(《从互助到社会保障:冲突与共识》,拉罗克序),les éditions ouvrières,1986;Bernard Gibaud,“Mutualité/sécurité sociale:un couple sous tension”(《关系紧张的互助与社会保障》), Revue d'histoire ,1995,Vol.48,N° 1。

[14] 如Gilles Pollet et Didier Renard,“Genèses et usages de l'idée paritaire dans le système de protection sociale français:Fin 19e-milieu du 20e siècle”(《对等制在法国社会保障制度中的起源和运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 Revue française de science politique:La protection sociale en perspective ,1995,Vol.45,August,N° 4;Gilles Pollet et Didier Renard,“Le paritarisme et la protection sociale:Origines et enjeux”(《对等制和社会保障:起源与问题》), La revue de l'IRES ,1997,printemps-été,N°24等。

[15] Thierry Tauran, Les régimes spéciaux de Sécurité sociale (《社会保障特殊制度》),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2000;Bruno Palier, La Réforme des retraits (《退休制度的改革》),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2003;Anne-Marie Guillemard, Le déclin du social (《社会的衰落》),Presses Universitaires de France,1986;J-CI.Chesnais,“L'évolution démographique des principaux régimes de retraite en France depuis 1950”(《1950年以来主要退休制度的人口演变》), Population ,1989,Vol.44,N°6;F.Netter,“Les Problèmes posés par les régimes complémentaires de retraites”(《补充退休制度的问题》), Revue économique ,1967,Vol.18,N°2.等。

[16] 代表作:[丹]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郑秉文译,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7] Martin Schludi, The Reform of Bismarckian Pension Systems:A Comparison of Pension Politics in Austria,France,Germany,Italy and Sweden ,Amsterdam University Press,2005;Robert Boyer, Is There A Welfare State Crisis A Comparative Study of French Social Policy ,International Labour Office,Geneva,May 2002;Un numéro special de la Revue française des affaires sociales ,n° 4-2003,octobre-décembre sur le theme des réformes de la protection sociale dans les pays d'Europe continentale et du Sud(《社会事务》杂志2003年专刊:《欧洲大陆和南欧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等。

[18] 主要包括相关的社会保障立法、政府部门的有关报告和统计数据,特别是“法国社会保障之父”皮埃尔· 拉罗克本人的一系列相关著述(参见前文相关注释)。

[19] 参见Arthur Bentley, The Process of Government ,Cambridge,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7,转引自张驰、杨帆《利益集团理论研究》,《学习与实践》2007年第8期。

[20] 参见[美]曼瑟尔·奥尔森《集体行动的逻辑》,陈郁、郭宇峰、李崇新译,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21] 参见庄德水《论历史制度主义对政策研究的三重意义》,《理论探讨》2008年第5期。

[22] Bernhard Ebbinghaus,“The Politics of Pension Reform:Managing Interest Group Conflicts”,in Gordon L.Clark et al.eds., The Oxford Handbook of Pension and Retirement Incom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6.

[23] 参见[丹]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第1—52页。

[24] Pierre Laroque, La Sécurité sociale de 1944 à 1951,p.14;Conclusion de Pierre Laroque aux Suzanne Grévisse et al.,p.349.

[25] [美]罗伯特·达尔:《美国的民主》,波士顿赫夫顿·密夫林公司,1981 年版,第235 页。转引自张驰、杨帆《利益集团理论研究》。

[26] 转引自张驰、杨帆《利益集团理论研究》。

[27] David B.Truman, The Governmental Process ,New York:Alfred A.Knopf,1951,p.37.转引自张驰、杨帆《利益集团理论研究》。

[28] [英]戴维·米勒等主编:《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385页。

[29] [日]辻中丰:《利益集团》,郝玉珍译,经济日报出版社1989年版,第13—14页。

[30] 王沪宁:《比较政治分析》,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16页。

[31] 许耀桐:《利益集团就是利益群体吗?》,《解放日报》2007年1月8日,第13版。

[32] 许耀桐:《利益集团就是利益群体吗?》。

[33] [丹]考斯塔·艾斯平-安德森:《福利资本主义的三个世界》,第32页。

[34] 法国社会中强烈的自由主义倾向可以从1789年大革命找到根源,大革命造就了法国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传统。正如拉罗克所言:“民众对社会政策的态度受到源自1789年的自由主义的强烈影响。”Conclusion de Pierre Laroque aux Suzanne Grévisse et al.,p.349.

[35] Préface de Pierre Laroque aux Suzanne Grévisse et al.,p.8. Hq0RGG71sYXxjmiFI+TDQ24LuH2gEOeQvBYV8rZs3rH/A9SrmxjOnrdhD7vGe2u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