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李觏的学术生涯及其《礼论》的思想内容

一 李觏的学术生涯及其对礼学的关注

对李觏的生平及学术,《宋史》卷四三二《儒林传二》中有简略的记载:

李觏,字泰伯,建昌军南城 人。俊辩能文,举茂才异等不中。亲老,以教授自资,学者常数十百人。皇祐初,范仲淹荐为试太学助教,上《明堂定制图序》……嘉祐中,用国子监奏,召为海门主簿、太学说书而卒。觏尝著《周礼致太平论》、《平土书》、《礼论》。门人邓润甫,熙宁中,上其《退居类稿》、《皇祐续稿》并《后集》,请官其子参鲁,诏以为郊社斋郎。

在《宋元学案》全祖望补本《高平学案》中,也录有上述一段,只是人物姓名称号稍有差异。还有王梓材所作按语云:“卢氏所藏《学案》原底,于先生门人孙介夫传标云《盱江》,知谢山尝立《盱江学案》。检原底《序录》,《士刘诸儒学案》条有‘江楚则有李觏’句,后定刊本又节之,盖以《盱江》并入《高平》尔。又案忠宣传,安定、泰山、徂徕、盱江皆客文正门。先生与徂徕辈行较后,以为文正门人可也。”

确实,从当时的学术派别方面来说,李觏当属范仲淹的门下,并且得到范仲淹向朝廷的举荐。有以下两条文献即可以说明这些情况。一是朱熹纂集的《宋名臣言行录·后集》卷十一中所提到的范李关系:

文正公(范仲淹)门下多延贤士,如胡瑗、孙复、石介、李觏之徒,与公从游,昼夜肄业,置灯帐中,夜分不寝,后公贵夫人犹收其帐,顶如墨色,时以示子孙曰:“尔父少时勤学灯烟迹也。”

二是范仲淹曾向朝廷进状,推荐李觏的才学,其中提到李觏的多篇著述及其价值。其文主要内容如下:

臣伏见建昌军草泽李觏,前应制科,首被召试。有司失之,遂退而隐,竭力养亲,不复干禄,乡曲俊异,从而师之。善讲论六经,辩博明达,释然见圣人之旨。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义,实无愧于天下之士。而朝廷未赐采收,识者嗟惜,可谓遗逸者矣。臣窃见往年处州草泽周启明,工于词藻,又江宁府草泽张元用及近年益州草泽龙昌期,并老于经术,此三人者皆蒙朝廷特除京官,以示奖劝。臣观李觏于经术文章,实能兼富,今草泽中未见其比,非独臣知此人,朝廷士大夫亦多知之。臣今取到本人所业《礼论》七篇、《明堂定制图序》一篇、《平土书》三篇、《易论》十三篇,共二十四篇,编为十卷,谨缮写上进。伏望圣慈当乙夜之勤,一赐御览,则知斯人之才之学,非常儒也。其人以母老不愿仕宦(官),伏乞朝廷优赐,就除一官,许令侍养,亦可光其道业,荣于闾里,以明圣人在上,下无遗才。若不如举状,臣甘重受朝典。谨具状奏闻。伏候敕旨。(《范文正集》卷二十《荐李觏并录进〈礼论〉等状》)

还有,明朝的何乔新 撰有《李泰伯传》,对李觏学术及思想的一些特点有所指明。

李觏字泰伯,建昌南城人也。父某隐居,笃学不求闻达,乡人从之学者甚众。母郑氏无子,祷于麻姑山,一夕梦二道士对弈户外,往观之,其一取局中一子授焉,遂娠生觏。颖悟过人,五岁能调声律,习字书,十岁通举子业,或时阅书,怅然忆旧,尝读此,徐思之未尝见也。家贫,竭力养亲,不慕荣利。倡立旴江书院,讲明正学,从而师之者,恒数十百人。所学以推明圣经为本,不泥于汉唐诸儒穿凿之说,独不喜《孟子》。尝曰孔子尊王,孟子乃劝诸侯叛王。故作《常语》,其间多毁斥孟子者。郡举茂才异等,有旨召试,及试六论,不得其一。觏语人曰:吾于书尽读,此必《孟子注疏》也。掷笔而出,罢归。益务博学稽古,作《礼论》、《易论》、《明堂定制图》、《平土书》。范仲淹守饶州,得其文惊异,因荐于朝曰:觏讲论六经,辨博明达,著书立言,有孟轲、扬雄之风,以母老不愿仕,乞就除一官以便养,并上其所业二十四篇,不报。皇祐二年,仲淹又与余靖交章荐之,乃授将仕郎大学助教。嘉祐二年,召为大学说书。明年又以海门县主簿禄之。胡瑗以疾罢,又以觏权同管勾大学,寻以祖母未祔先茔,请假归迁葬,至家卒。临终执门人陈次公手,以《明堂制图》为托,以《三礼论》未成为恨,言不及它。

觏所著有《礼论》七篇、《易论》十三篇、《周礼致太平论》五十篇、《明堂定制图》一卷、《富国》《强兵》《安民》策各十篇,《潜书》十五篇、《广潜书》又十五篇、《庆历民言》三十篇、《常语》三卷。门人自闽浙至,著录者千有余人。邓温伯仕最显,温伯为御史中丞,上觏所著书,且请官其子参鲁。朱仲晦尝谓:觏之学得于经为多。又言《周礼论》与己意合,独其毁《孟子》,世或讥其偏云。

赞曰:宋承五季分乱之余,道丧文弊甚矣。天下既定,乃有柳开、穆修之徒,变骫骳之习,复浑雄之体,然未知本诸经以推明圣人之道也。觏与曾巩者出,乃能深求于经,其文以明道为本,是时洛学未兴也,而二子之学卓然如此,可不谓豪杰之士哉!予故采而论次之,无亦使其无传焉。

除了上述文献所见李觏学术渊源及著述之外,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旴江集》前所收宋魏峙《李直讲年谱》 一卷中,我们可以大致梳理出李觏学术生涯及其对礼学的关注的一个线索如下:

续表

① 根据魏峙按语,李觏《见李修撰书》云:“生平为文,谨采二十四篇,写成一册,及《明堂定制图》一道并序,草具其副,辱诸侍者。”《见宋修撰书》云:“尝著《明堂定制图》并序,其意在赞明经义,以禆益一王之盛礼,谨缮其副,陈诸座隅。”魏峙认为,由此可知《明堂图》之作亦在是年。魏峙又说:“独《平土书》不著所作岁月。然先生明年见范公,而范公他日荐先生必以《礼论》、《易论》、《明堂定制图》、《平土书》共献,必同作于此一二年之间。张宗古《送先生南归序》,其略曰;自周室距今旷千余载,此礼废绝,所以学者各是己见,竞牵师习故,复出泰伯,以明其本。盖指《明堂图》也。”

续表

续表

李觏的著述汇集成了《旴江集》,祖无择的《旴江集原序》 有云:

孔子没千有余祀,斯文衰敝。其间作者孟轲、荀卿、贾谊、董仲舒、扬雄、王通之徒,异代相望而不能兴衰救敝者,位不得而志不行也。苟得位以行其志,则三代之风吾知其必复。嗟乎!秦汉以来,礼乐则不为,而任刑以驱其民,将纳于治,适所以乱之也。历世寖久,皆谓天下当如是,可以致治而不治者,时耳。故有奋笔舌为章句,卒不及于礼乐者,末哉文也。

旴江李泰伯,其有孟轲氏六君子之深心焉。年少志大,常愤疾斯文衰敝,曰:“坠地已甚,谁其拯之?”于是夙夜讨论文、武、周公、孔子之遗文旧制,兼明乎当世之务,悉著于篇。且又叹曰:“生处僻遐,不自进孰进哉?”因徒步二千里入京师,以文求通于天子。乃举茂材异等,得召第一。既而试于有司,有司黜之。呜呼!岂有司之过邪?其泰伯之命邪?或者天徒付泰伯以其文而命则否邪?亦将位得志行后有时邪?吾不得而知已。

泰伯退居之明年,类其文稿,第为十有二卷,以寄南康祖无择,且属为序。无择既受之,读之朞月不休。善乎!文、武、周公、孔子之遗文旧制与夫当世之务,言之备矣。务学君子可不景行于斯!庆历三年冬至日序。

从前述年谱中的记录看,李觏的主要礼学著作以时间年次来说,二十四岁,作《礼论》七篇;二十八岁,作《明堂定制图》并序。三十五岁,作《周礼致太平论》三十篇;三十九岁,作《礼论后语》。

对李觏的学术,其后还有一些评价,比如朱熹说:“李泰伯文,实得之经中,虽浅,然皆自大处起议论。首卷《潜书》、《民言》好,如古《潜夫论》之类;《周礼》论好,如宰相掌人主饮食男女事,某意如此,今其论皆然,文字气象大段好,甚使人爱之。亦可见其时节方兴如此好。” 还有周密说:“世言李泰伯不喜孟子,而所赋哀老妇诗云‘仁政先四者,著在孟轲书’,何耶?”

作为考察李觏礼学思想内容的重要方面,首先就是他对传统的礼学经典的基本认识如何?在这方面,李觏的见解还是有迹可循的。

觏谓《周礼》《大戴礼》《礼记》皆圣人贤人之所作述,不宜辄有乖异。……觏尝以明堂者古帝王之大事也,而去圣久远,规模莫见。《周礼·考工记》、《大戴礼·盛德篇》、《礼记·月令》,室个之说参差不齐,繇汉及唐,老师大儒各执一经,相为矛楯。

觏谓《周礼》、《大戴礼》、《吕氏春秋》皆圣人贤人之所作述,不宜辄有乖异。

周公作六官之典,曰治典,曰教典,曰礼典,曰政典,曰刑典,曰事典,而并谓之《周礼》。今之《礼记》,其创意命篇,有不为威仪制度者,《中庸》、《缁衣》、《儒行》、《大学》之类是也。及其成书,总而谓之《礼记》,是其本传之者亦知礼矣。不独此二书而已也。

韩宣子适鲁,见《易象》与《鲁春秋》,曰:周礼尽在鲁矣。则当时亦谓《易象》、《春秋》为礼经也。

泰伯家江西,嗜古学以谓今,天子享上,帝朝诸侯,虽有其礼,而无其位,乃潜心愤悱贯览数家之说,自《周官·考工记》、《大戴礼·盛德篇》、《礼记·月令》、汉白虎诸儒及历代论议。

通览李觏的著述,对于传统的礼经,他并没有提到《仪礼》,只是对《周礼》、《大戴礼》、《礼记》有所议论,于是,既有《礼论》七篇对《礼记》中的思想学说有所阐发,又有《周礼致太平论》五十一篇以《周礼》为蓝本而阐明其政治思想的多个方面。在以下的部分我们将对这两部著作所包含的礼学思想展开具体的论述。 ZAvvCBdBOH+nWxkiTZKQgFY99/0kgJu5XE5ZJU2owXK5vEQ2IK8IxKNsOK4F3A/n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