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南朝皇侃的《礼记》学及其经学史价值

一 皇侃和他的《礼记义疏》

皇侃作为南北朝时期经学注疏学继承与发展中的南学代表,与北朝的熊安生齐名,在汉唐之间的经学史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地位。在孔颖达《〈礼记正义〉序》提到的传承礼学的人物时说:“其为义疏者,南人有贺循、贺玚、庾蔚、崔灵恩、沈重、范宣、皇甫侃等。”此皇甫侃就是皇侃。

有关皇侃,《梁书·儒林传》中记载了他的学术生涯:皇侃,吴郡人,为三国孙吴时期青州刺史皇象的九世孙。皇侃年少时就好学,师事贺蒨,精力放在专门之学,遂尽通师业,尤其长于《三礼》《孝经》《论语》诸经。成年后任兼国子助教之职起家,在国子学讲说,听者达数百人。后撰成《礼记讲疏》五十卷,上奏朝廷引得重视,受诏付秘阁。不久被召入寿光殿讲授《礼记义》,得到梁武帝的认可,而后拜为员外散骑侍郎,仍兼助教。皇侃极为孝顺,每天诵读《孝经》二十遍,以拟《观世音经》。后遭逢母亲丧事,便解职还乡。平西邵陵王钦佩皇侃的学问,厚礼迎之。后因感心疾,于大同十一年(545)卒,时年五十八岁。而皇侃所撰《论语义》十卷和《礼记义》一并见重于世,得到学者传览。 又《梁书·武帝本纪下》也有记载说梁武帝大同四年,“冬十二月丁亥,兼国子助教皇侃表上所撰《礼记义疏》五十卷” 。可见,皇侃对自己的著述十分看重,也希望对朝廷官学有所影响。

时至今天,我们知道,完整的皇侃《礼记义疏》在历史上就已经失传了,而在唐代孔颖达的《礼记正义》当中,则引述和保留了很多皇侃《礼记义疏》的文字,在数量上超过了对熊安生的引述,清人马国翰辑《玉函山房辑佚书》中有所汇集。 粗略统计,《礼记正义》中称引“皇氏”有近400处,其中称“皇氏云”有200余处,称“皇氏以为”有近50处。此外,在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礼记音义》中,也保留有50余条皇侃对《礼记》各篇中一些字词音义的标注。从这些资料当中可以看到皇侃《礼记》学的一些特点。

孔颕达在《〈礼记正义〉序》中评价皇侃时说:“皇氏虽章句详正,微稍繁广,又既遵郑氏,乃时乖郑义,此是木落不归其本,狐死不首其丘。”又针对这样的弊病,而称其“未为得也”,并且对其解说内容大加非议的地方很多。也正因为如此,孔颖达对皇侃解说内容的保留就是比较有限的了,常常以“略而不载”的方式对待,即如孔颖达在《礼记正义·郊特牲》中所说:“皇氏于此经之首,广解天地百神用乐委曲,及诸杂礼制,繁而不要,非此经所须。又随事曲解,无所凭据,今皆略而不载。其必有所须者,皆于本经所须处各随而解之。他皆仿此。” 还有在《礼记正义·曲礼上》“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一句后面,孔颖达说:“但嫌疑同异是非之属,在礼甚众,各举一事为证。而皇氏具引,今亦略之。” 因此可以说,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孔颖达《礼记正义》中所保留的皇侃之说,在内容上是有所取舍的。

因为孔颖达《礼记正义》首先是全文保留了郑玄注,而且对其他后世注者的议论和评价也都是以郑注为标准的,那么对于皇侃解说的内容,也是在郑注的标准之下加以评判的,从而既有肯定的评价,也有否定的评价,还有不确定的判断等几个方面。在我们今天看来,则可以集中概括为三个方面,一是皇侃对郑注的引申和发挥,二是皇侃解说与郑注的不同,三是在皇侃关注的问题上所体现出的礼学见解如何。焦桂美《南北朝经学史》一书有专门章节对皇侃《礼记义疏》的特色及经学成就有所论述,潘斌《皇侃〈礼记〉学探论》、华喆《孔颖达〈礼记正义〉取舍皇侃疏研究》等文对其礼学特点也有探讨和概括性总结,都是值得参考的相关研究。 4USpmd8s7UFSnRwDjuDZJW9Q+/KokGwAh5ZnCcLh6z6e3PNAzq28SUFvKzcrwXT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