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要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愿景,也是国家战略实施的主要阵地。研究表明产业升级要以技术进步为核心驱动,产业发展目标对工程技术形成了需求,指明了技术发展的轨迹路线。基于未来重点产业的发展要求,可以对新技术进行技术预见,或者利用产业技术路线图预测现有技术发展,为产业发展制定相关技术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有学者立足于电子信息、能源、资源与环境等产业领域,进行了广泛的技术预见,这些研究既具有技术预见的共性,又带有特定产业发展的特色。安达等(2017)对信息与电子领域进行了两轮德尔菲法技术预见调查,筛选出关键应用技术、重要通用技术和潜在颠覆性技术,并针对“大数据技术、先进计算技术和天地一体化信息网络技术”等重要技术项在两轮调查结论上的不同之处进行了对比。
还有一些学者研究基于产业技术路线图等方法,将产业发展置于经济、社会、环境的变化,从而识别市场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识别关键性核心技术的研发。沈应龙(2018)分析了人工智能的根技术、核心共性技术、智能应用技术及其典型应用场景,认为目前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存在不断拓展并深挖核心技术、积极寻求在传统产业应用空间的两个主要趋势。王倩等(2018)分析了中国大数据产业的共性技术需求,研究过程包括:分析大数据市场需求,即产业发展现状和产业SWOT分析;确定产业发展目标,分析大数据产业驱动力,明确产业技术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识别工程技术需求,通过专利地图法对未来亟须攻克的大数据产业共性技术进行识别,发现大数据产业共性技术发展的趋势。最后,根据产业共性技术,凝练出大数据产业发展需求及技术发展趋势。沈晓平等(2012)则通过比较研究,分析了中关村高端创意产业的核心技术,发现这些核心技术与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国际顶尖技术水平还存在不小差距,尤其在前沿技术上差距明显。贾晓峰等(2018)研究了医药制造产业技术发展路径,横向围绕医药制造产业技术发展路径的演化和发展,设定较为合适的时间轴跨度和时间段间隔作为医药制造产业技术路线图的横轴;纵向分析市场需求,以不同类别药物在不同时间点的市场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为指标,综合判断时间变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