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自2013年秋天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倡议的理念以及相关项目的建设得到了沿线国家及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7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九大又把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了党章,成为指导全党和全国人民前进和奋斗的目标和方向。“一带一路”建设继承了古丝绸之路精神,其初衷和最终目标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使世界各国通过参与共建“一带一路”实现共同发展。共商、共建、共享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宗旨,“一带一路”建设的途径则是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这“五通”同参与合作建设的国家实现互联互通、发展共赢。人文交流和软实力建设作为促进“民心相通”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2013年3月24日至30日,习近平主席首次出访非洲,高瞻远瞩地提出了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在访问刚果时,习近平主席在刚果议会发表演讲时指出:“民相亲在于心相知。文化是各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和友谊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人文交流是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支柱。中非关系发展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人文交流的‘软’助力。人文交流将为中非关系发展提供丰富的文化营养,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 [1]

当前,特别是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新时代中国外交旨在与世界各国共同打造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发展“人文交流”已经和营建“政治互信”、推动“经贸合作”并列成为中国对外政策的三大重点内容。其中,发展“人文交流”的目的就是推动“民心相通”,通过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沟通和了解来夯实国家间关系的社会土壤,为政治互信和经贸合作奠定强有力的民意基础。中国和非洲都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有着璀璨的文明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并提出推进中非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的对策建议不仅是构建中非新型战略伙伴关系的一项主要内容,而且对于新时代中国外交在非洲的实践以及“一带一路”在非洲的建设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本研究报告将中非人文交流置于“一带一路”建设的广阔大背景之下,由此第一章先梳理“一带一路”倡议在非洲的落地和实施情况;第二章梳理中非民间交流的简史及近年来中非人文交流的现状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第三章则在简略分析中非人文交流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未来加强中非人文交流的对策建议。


[1] 参见习近平主席2013年3月29日在刚果共和国议会发表的演讲《共同谱写中非人民友谊新篇章》,人民网刚果布拉柴维尔2013年3月29日电,http://cpc.people.com.cn/n/2013/0330/c64094-20971990.html。 FeF2MMua2hbYPzRHFNvZn6bN1FodfZOVltmQKpSf3fw2nmOJgYADjj2zmOL18Px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