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晚清以前兴化洞的角色

兴化洞在赤桥村的信仰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梳理相关资料发现,兴化洞至少在清中期就已具备雏形,并在道光年间进行翻修,据《晋祠志》记载:

初仅洞三穴,中奉龙王神,南北僧屋数椽,未详创建之年。道光中,前门左右建钟、鼓楼各一,而拓其基于西,凡十丈。又建洞三穴,妥关圣帝君像。飞阁驾其上,中奉玉皇大帝像,左财神,右仙翁。洞南僧厨一间,南北荣各三,在晋祠北赤桥村西。

斯庙南距北涧河一箭之远,西即卧虎山麓。北距兰若寺半里许,庙前即驿路,路东有戏台。庙右连一茶房,东向。凡自东北来至晋祠者,经由庙前必停趾而饮焉。常有租居售餐者,以给行客之饥,庙中恒设学堂。

图1 赤桥村分布示意图(绘图:韦文军)

图2 道光以前兴化洞建筑分布图(绘图:白鑫)

图3 道光年间整修后兴化洞主体建筑分布示意图(绘图:白鑫)

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到,兴化洞由“仅洞三穴”的小庙扩展为较大的建筑群,供奉对象从龙王扩展到关帝、玉皇大帝、财神、仙翁。据村民讲述,兴化洞曾在关帝前供奉虸蚄与布蛐(两种皆是害虫),每年五月杀羊祭祀,煮熟后羊肉由村民分食,汤水洒在地上。以此来祭供神灵,使害虫不再为祸乡里。

兴化洞原为赵襄子驻跸之地,被称为“跑马场” 。北达县城,南到晋祠、太谷,处于交通交叉口的兴化洞,距晋祠距离仅700多米,在晋祠的强大辐射之下,就规模和影响力而言,属于真正意义上的“村庙”。探究晋祠这座“超级”大庙和其他村庙的结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兴化洞的早期历史。

查阅各个版本的地方志,描写晋祠的文章层出不穷,人们往往是慕晋祠之名而来,兴化洞只是过路时歇息地。晋祠和兴化洞是主要服务对象和职能的不同,晋祠内供奉的神像如晋源神祠、玉皇庙、三清庙、泰山庙、苗裔堂、台骀庙、药王庙、真君庙等。 村庙中供奉的龙王、关帝、仙翁、玉皇、财神可以满足村民的日常需要。“农人兼奉木偶为神,以为诸位龙王最为灵应,可以降甘雨,可以庇民。”

兴化洞紧挨官道,是到晋祠的必经之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其被赋予了更多的功能。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兴化洞门前有一块光绪十八年(1892)的《邑侯揭大老爷官印传淇德政碑》,碑文如下:

今上御极之十八年,岁次壬辰夏月上旬,我述舫揭老爷父台大人由河津知县再署太原县事,盖去初任之时已十有二年矣。

忆光绪六年,公莅吾邑,安良除暴,善政极多,虽为日无几,而舆情爱戴,历久弥深。故父老闻□□之来,喜而相告,以为复见青天也。公亦与吾民恩谊相合,待之如子,昔所设施未竟者,次第行之。每日早起,清理案牍,事无大小,躬亲检点,吏胥无敢作奸。力行保甲,认真稽查,城乡内外,肃然奉法。每出一票,尅期缴销,门丁差役,不能有所延搁。听讼明决,善于察辞,判断之下,两造具服,人比之宋包公焉。是年闰六月初旬,大雨连日,汾河盛涨,漂没乡庄无数。公不避艰难,周行验视,雇觅夫役,扎筏渡救,并多带麦饼,随处散给,费钱至六百余千,皆公捐廉自备,不以累民。水退后,力筹抚恤,禀请上宪发谷五千余石,分给□黎,房屋之倾塌者,发银修补。复敦请本邑绅耆劝办赈务,富民感公之德,踊跃捐输,旬日之间集资六千余两,非公诚信素孚,曷克臻此!所得捐款,除拨解本省赈捐外,是□银二千九百两余,先拨赈九分以上,嗣因八分灾户恳请不已,慨然谓等曰:“小民皆吾赤子,何忍隔膜相视!所恨银数无多,不能博施济众,其将被灾八分者,一律筹赈,若银数不足,吾当捐廉以补之。”于是分派绅耆挨户清查,将存银悉数散放,复捐廉若干两,极贫之户咸赖以活,民谓公为万家生佛焉。盖尝论公之为人,政事如赵广□,循良如□定国,而其救灾御荒之策,又为全力所注,直与富文忠、范文正相伯仲,尤吾民所感泣不忘者耳。其他政绩,不能悉载,谨志大略,以垂永久云。

公字述舫,江西建昌府南丰县附贡生赏戴花翎,在任候补直隶州知州,特授河津县知县,调署太原县事。

大挑二等即用教职癸酉科举人任尔瑛 撰文

前署代州直隶州学正己卯恩贡张凤岐 谨书

阖邑绅耆商民树石

光绪十八年岁次壬辰十二月吉日

碑立西官道晋祠镇北

石工:李树林 刻字

碑文中的记载是展现揭大老爷在赈灾时身先士卒、为民请命的形象,同时强调其爱民如子、克己奉公等作风。在赈灾过程中,官员的态度和作为更加突出。碑刻立于兴化洞这一交通要道,可以更大范围的宣扬揭公的功德。关于光绪六年(1880)的大水,刘大鹏在日记中也有记录,为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刘大鹏在日记中同一时间段也记载:

今岁前半,旱魃为虐,至六月初旬,始有雷雨,中旬以后,甘霖普被,由是大雨连绵,概不停止,汾水、洞涡水,以及沟浍涧壑,全行大涨,沿河一带,禾稼秋苗被淹没者甚多。禀于官者八十余村……直将房屋倾毁,伤人尚不知多寡,目下人民乏食啼饥,县父母暂且赈济,以救燃眉之急。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同年十月十二日又记载:

闻张性诚先生言,上司赈济吾邑,借文水县谷数千石,凡被灾者赈一月,每人官斗九升,民间四升五合,计每人一日一合五勺。此时谷尚在文水,无脚费不能运到吾邑,时议欲民去文水自取,但吾邑与文水,相去百余里之遥,往返必四日,尚需路费,民计所得少而所失多,皆不愿取。

兴化洞不仅是宣传官员德政的公共场所,也是读书求知的清净之地,村里的学堂即设于此。刘大鹏在《古洞书韵》赞扬兴化洞:

看花开落悟三余,饱读兰台石室书。月照梁间音嘹亮,风声窗外味清疏。侵(清)晨壮诵烟迷阁,深夜高歌雪满庐。钟磬声沉人静后,酣吟密咏韵凌虚。

诗中不免有夸大成分,但是古洞中诵读的声音可以穿透村内村外那道无形的边界,一遍又一遍地传达到村庄里每个人的耳朵里,增强了兴化洞的存在感和影响力。根据刘大鹏的细致描述,可以整理出较为完整的节庆表(见表1),初步勾勒出赤桥村民的精神世界。

表1 赤桥村一年民俗活动分布表

续表

资料来源:刘大鹏:《退想斋日记》,乔志强标点,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

由上表可知,以兴化洞为主的地方神庙,才是与村庄和村民关系最密切的纽带。 525ybtaanRNAKJRqMKFilXf+1+Nq/nZ5IOqfk5RRwJF+5ZYsFzVgYZPvn+ekaSi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