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郫都区推进乡村振兴的演变历程

郫都区融合共享的内生型乡村振兴模式的形成,经历了较长的探索阶段、全面推进阶段,再到持续深化阶段的演变历程。

(一)探索阶段(2007—2017年)

2007年,成都市获批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郫县(郫都区)县委县政府落实成都市的部署,大力推进“两项改革”和“三项建设”。通过深入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社会管理改革,推动土地要素入市和农民参与社区治理,为乡村发展注入了内生动力;通过全面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建设、公共服务配套建设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乡村发展提供了基本公共物品和制度保障。

2007—2017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从122.88亿元增长至525.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的年均增速达到12.5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了两番,从5996元增长至24060元;城乡居民收入比值从2.23下降至1.67,城乡低保、农村五保、特大疾病医疗覆盖率均达至100%,乡村发展成效显著。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8—2019年)

2018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郫都区战旗村,为郫都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发出了最强动员令。郫都区抢抓机遇,迅速布局,出台了《关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讲话精神 加快建设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决定》,开启了全方位、全系统、全领域、全区域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新探索,协同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以郫都区《乡村振兴特色产业(10+3)发展纲要(2019—2023年)》为指引,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促进乡村产业振兴;以郫都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为行动指南,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实现宜居宜业;以党建为引领,构建共参共建共享共治新机制;持续深化农业农村要素市场化改革,盘活土地稀缺要素,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经过两年的加速发展,郫都区基本形成了以地方特优农产品品牌为牵引的一、二、三产业绿色化、多模式融合发展,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的宜居化美丽乡村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耦合发展的乡风文明新风尚,党建领航促德治、村规民约强自治、依法依规守法治的乡村善治。农民可支配收入稳步提升,201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值进一步缩小到1.65的历史新低,远远低于全国的2.64,也低于成都的1.88,为未来实现乡村全面振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图1 2007—2020年郫都区与四川省及全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值

(三)持续深化阶段(2020年至今)

2019年年末,郫都区被列入“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四川成都西部片区名单。以此为契机,2020年郫都区全面启动“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走廊”建设,以集成推动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加速生态产品多元价值实现、构建产业链生态圈等为重点,进一步深化要素市场化和体制机制改革,破除壁垒、补齐短板,实现城乡要素高效配置,诠释公园城市乡村表达,打造改革创新“集成展示窗口”,率先建立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示范标杆”,为全国探索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目前,郫都区已经走上了融合共享的内生型乡村振兴之路。2020年,郫都区城乡居民收入比值缩小到1.60,远远低于全国的2.56,也低于成都的1.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897元,接近广州市的平均水平。

表1 2020年郫都区与全国及其他地区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对比 b8Gi0B3NpIgfKQnDyAOd5M4qcwoDeLAez8cTsga2/0juHTdPY+0WfeA1ZiZOuuX8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