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总序

学术的传承离不开“话语”,中外皆然。所谓“话语”是指文化思维和言说的表述方式和言说规则,具体地存在于学者的著述之中。可以说,每位学者都有一套自己的话语,以此形成自身的研究特色,并不断产生新见,推动相关领域的发展。文脉道统之赓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这种话语言说的传承。自古迄今,东西方都有格言金句式的语录体和对话体经典。在中国,《论语》是比较纯粹的格言金句式的语录体,《孟子》《庄子》则进一步朝对话辩论体发展。以《论语》为例,若没有孔门弟子及再传弟子的记录,孔子与其弟子在言谈中形成的“仁”“礼”等儒家话语就无法流传后世。与此相类,西方有《柏拉图对话录》,以记录对话的方式集中保存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格言金句和哲理话语;也有《歌德谈话录》,是歌德研究不可绕过的经典文献;尼采、本雅明、麦克卢汉、波德里亚更是将此格言金句作为其理论运思和表达的主要方式。凡此种种,无不对人类的学术传承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常说中国古典文论的特征之一是以少总多,三言两语却意蕴无穷。相比于博喻酿采、炜烨枝派的缛说繁辞,简言以达旨、文尽而意有余的表达在文论众家眼中拥有更高的格调。“谁言一点红,解寄无边春”,这就是格言金句的魅力。它言简意赅,总能在超越繁复说辞的简洁中发出耀眼的光芒,穿透厚重的历史,照亮当代,启迪人心。我认为,领悟无需话语多,精华一语胜千言。“金句”正因为“少”,才更容易被人们记住,也才拥有更为持久的生命力。

基于以上理念,我们编选了这套《当代名家论语丛书》,试图将每位学者的著述精华与格言金句集于一册,以期最大限度地凸显其价值。因为这套书是各位学者思想观点的摘录汇编,所以可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之便。但本丛书不完全是学术专著,在方便学界同人交流之余,我们更期待这些话语能和学术之外的广大读者相遇。高校不应当是封闭的象牙塔,学者不应当是与世隔绝的孤家寡人,知识也不应被局限在某个小圈子内部,我们尽量将繁冗的论述转变为精简直接的格言金句,呈现为鲜明易懂的观点,目的也在于此。我们并不认为精密深邃的理论论述无关紧要,但是在面对大众的非学术语境下,精简论述也意味着减少与大众的隔阂和推进学术与人民的贴近。

本丛书首批书目包括《曹顺庆论中国话语》《赵毅衡论意义的形式》《金惠敏论文化现象学》《李怡论诗与史》《龚鹏程论中华文化》五种,它们集中了这些学者各自研究领域中的关键论题与思想闪光,一定程度上是他们步入学界至今的总结。以后还会有众多名家的论语著作在本丛书出版。当然,说学术“总结”并不完全准确,因为每册书所展现的,仅仅是该学者研究的一个侧面,而且,说“总结”也为时尚早,学术不断向前发展,学者们今后肯定还会精进不懈,新见迭出。取“当代名家论语丛书”之名,目的是思摹经典、祖述前贤,以语段摘录的形式论列学术论著之话语,展示管窥蠡测之见,希望能以这种形式提升思想观点的传播力度、扩展学术传播的范围,最终推动学术在学界内外的传承。

这套书的面世,少不了参与学者的积极配合,少不了选编者的耐心摘录,也少不了本丛书助手李甡的细致工作,少不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谨向这些同人学友表示衷心感谢。至于丛书是否达到了我们预期的目的,还有待读者朋友的检验。既然是摘录,难免有些观点存在割裂之感,万望学界同人及读者谅解,疏漏之处,恳请指正。我们期待与学界诸君和广大读者交流,达成对话,因为对话是推动学术进步的真正有效方式。

曹顺庆
2022年元旦于成都锦丽园寓所 5xbmr0UjoOwbzNMU0ekRkwZSmCI9rvT3Yy08v2EXdzGoiIDmrbS5mV7O7GPa71h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