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波伦亚大学建立。深远影响文化地理格局。
·英国剑桥大学开始建立。深远影响文化地理以及人文地理格局。1903年开始设置地理学系。
·中国耶律楚材随成吉思汗西征期间发现和提出“里差”概念。该概念即“地方时”“经差”概念。
·中国赵汝适《诸蕃志》刊行。为外国地域地理著作。
·中国赵汝适《诸蕃志·序》记载他编绘有南海诸岛的海图。是中国见于最早的南海诸岛地图。
·中国祝穆开始编纂《方舆胜览》70卷。包括建置沿革、疆域、关塞、风俗等。为全国地理总志。是中国人文地理著作。
·中国火药及其武器等开始传入伊斯兰教国家。
·中国王象之编纂成《舆地纪胜》200卷。1233年定稿。
·中国耶律楚材完成《西游录》。为天山以北等地区的综合性地理著作。
·中国丘处机完成《长春真人西游记》。提出和阐述山地垂直分异、坡向分异、山地垂直分异的坡向差异等。自然地域分异规律的萌芽认识。
·中国开始建设后来被称为“官杜陂”的实现人地共生的地理工程。
·中国开始记述滥伐山林造成水土流失事件,并进行一定理论分析。
·法国学者、教育家樊尚·德·博韦编纂完成《大宝鉴》。为中世纪规模最大、涉猎最广泛的百科全书。后不断修订和出版。1642年版包括32卷。其中包括地理知识。
·中国郭守敬明确提出“海拔”“海平面”概念。
·中国古代最大的城市平面图《静江府城图》绘成。
·意大利马可·波罗从意大利威尼斯出发,到中国居住、旅行17年。1295年回威尼斯。1298年由其口述记成具有区域地理性质的《马可·波罗游记》。《马可·波罗游记》为西方世界的中国地理观的形成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开始土司制度。在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府、州、县设立土官。深远影响中国政治地理格局。
·中国中央政府编撰《农桑辑要》7卷。
·中国《农桑辑要》提出和阐述播种与地理纬度、地貌等因素有关等重要的农业地理知识。
·中国在元开始统一全国,基本奠定了中华民族版图。各族人民广泛地迁徙、交流,促进更大规模的民族融合和文化融合。深远影响中国地理格局和地理学发展。
·中国因编制授时历的需要,在全国进行纬度测量。建立27个观测站。
·中国都实和阔阔奉忽必烈之命考察黄河源。为中国中央组织第一次官方黄河河源考察,为最早科学考察之一。1315年编纂成《河源志》。
·中国编绘黄河源区实测地图。
·中国王应麟完成《通鉴地理通释》。在此先后完成《通鉴地理考》《玉海·地理》。
·中国郭守敬等开始编制《授时历》。为自然地理过程节律性规律认识,为时间地理学知识。
·中国马端瑞开始编纂《文献通考》。其中的《舆地考》《四裔考》等地理价值最大。《四裔考》为邻国的地理。
·中国完成《大元大一统志》775卷。1303年续修。为《元史·地理志》的基础。
·中国周达观、汪大渊完成《真腊风土记》。为柬埔寨区域地理著作。
·意大利马可·波罗著《东方见闻录》,也称《马可·波罗游记》。
·中国郭守敬发现山洪流量与河谷截面积之间的关系。并用于测量。
·德国大阿尔伯特撰地理著作《地区的性质》。
·中国在元代初提出经度概念。很早就有纬度概念。
·中国在元代提出海拔高度概念。
·中国周密阐述四季划分与地理环境之间关系即气候四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