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地理学年表:中国

·中文“地理”词汇出现。中国《周易》之《易传·系词上》“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为中文“地理”词汇的最早出现。

·中国《周易》中蕴含丰富地理知识。运用天、地、雷、风、水、火、山和泽等自然现象比喻卦象,体现自然地理知识。

·中国《周易》在爻辞中也有丰富人文地理乃至综合地理知识。如坎卦爻辞的阐述:随着人们由渔猎生计转向农业生计,生产方式和生产环境均发生变化,原来为渔猎而设的坎坑,在农业生产中便显得很不方便,为了农耕方便,必须把坎坑填平。

·中国《周易》爻辞中有田、野、郊、国、邑等地域概念。

·中国《周易》中有大川、高陵、穴、平、陂、渊、西山、幽谷、岐山、九陵、干、磐、陆、陵等地貌概念。

·中国《周易》中有东、南、西、东北、西南等地理方位概念。

·中国《周易》中有石、泥、沙等土壤或地面组成物质方面的概念。

·中国《周易》中有井和高墉等工程地理概念。

·中国《周易》提出“地道变盈则流谦”等地理环境变迁思想。

·中国《周易》提出和阐释天人合一的人地关系或人与自然关系。

·中国《周易》提出和阐释阴阳学说。具有科学方法论意义。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地理学及地理学家与中国近代地理学及地理学家的思维、方法和发展。

·中国完成《中庸》。阐述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科学方法论。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地理学家及其地理学和近代地理学家及其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大学》提出和阐述“格物致知”的思想和理论。具有科学方法论意义。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地理学及地理学家和中国近代地理学及地理学家的发展。

·中国逐渐形成后来被冠名的《老子》。

·中国老子提出和阐述“道法自然”的思想。深远影响中国的人地关系论。

·中国《诗经》把泉分为寒泉、肥泉和槛泉,为中国最早的泉分类。

·中国《诗经》中描述和阐述流水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现象与原理。

·中国《诗经》中详细阐述地貌分类知识。

·中国《诗经》中记载与描述滑坡。

·中国《诗经》记载和描述四季气候知识。

·中国《诗经》记载和描述物候。

·中国《诗经》提出和阐述“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地理环境变迁思想。

·中国《诗经》提出和阐述江河的归宿是大海的地理观念。

·中国孟子论述山脉斜坡上森林被砍伐之后,如果依然在那里放牧的话,森林就很难自然恢复。蕴含地理学核心概念人地关系、人地关系论和人地关系论知识。

·中国韩非提出和阐述人口和社会财富的多寡是决定历史变动的原因的人地关系思想。

·中国《孙子兵法》之《地形篇》《行军篇》《计篇》《军争篇》《虚实篇》等阐述地理环境对军事的影响,为中国最早的军事地理思想和理论。

·中国《孙子兵法》之《势篇》阐述流水侵蚀强弱原理。为中国最早。

·中国《考工记》提出和阐述中国南北植物和动物分布的界线。为中国最早。

·中国《穆天子传》成书,也称《周穆王西游记》。具有区域地理性质的著作。

·中国《夏小正》按月记述全年的物候,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物候专篇。

·中国《礼记》提出和阐述“格物致知”思想和方法。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和近代地理学发展和地理学家。

·中国《礼记》最早系统阐述和规定生物资源保护与开发。《王制》《月令》最早阐述和规定按时序利用生物资源。最早记录某地全年各月物候。最早提出国土规划思想。

·中国《礼记》提出和阐述人体的生理特点是由地理环境决定的观点。

·中国开始编纂后来被冠名为《管子》的著作。其中,地员、地图、度地、水地、地数、乘马等为地理著作或具有地理知识的著作。

·中国《管子》提出和阐述治理国家必先治理五大自然灾害思想。

·中国《管子》提出和阐述国都选址的地理条件和地理位置条件。为城市地理学重要思想。

·中国《管子》提出和阐述地图性质、用途、地理事物类型等。为地图学重要思想。

·中国《管子》提出和阐述河流水系的分级、水流和曲流的特性、坡降公式等。为水文地理学重要思想。

·中国《管子》提出和阐述水文、土壤条件决定人群善恶的地理环境决定论的人地关系思想。

·中国《管子》提出和阐述土壤、植物、地下水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具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整体性思想。

·中国《管子》提出和阐述植物分布格局。具有植物地理学思想。

·中国《管子》提出和阐述植物、高度、地下水等自然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具有自然地理环境要素整体性思想。

·中国氾胜完成《氾胜之书》。是综合性农学著作。

·中国氾胜《氾胜之书》包括人地关系思想、农业地理思想、时间地理学思想。是地理著作。

·中国《左传》出现“地名”术语。

·中国出现后来被称为马王堆地图的《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其中,《地形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以实测为基础的地图,包括山脉、河流、道路、居民点等地理要素。《驻军图》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彩色军事地图。

·中国已有城市建设地理条件方面的知识。

·中国已出现把天象和人事分开的世界观。

·中国设置负责地理环境方面的官员。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代盛行游说之风。促进文化地理交流。

·中国沿海各诸侯国大力发展航海事业。

·中国春秋战国时代的著作中关于地理环境保护的记述内容十分丰富。

·中国开始编纂后来被称为《尚书》的著作。

·中国《尚书》之《夏书》《周书》记述和阐述五行学说。具有科学方法意义和作用。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地理学及地理学家和中国近代地理学及地理学家的思维和发展。

·中国《尚书》其中之一为《禹贡》。它包括九州、导山、导水、五服四个部分。是综合性的地理著作。

·中国《禹贡》提出和阐述土壤类型、土壤分布、土壤分等方面知识。是土壤地理著作。

·中国《禹贡》提出和阐述植被水平地带性变化。是植物地理著作。

·中国《禹贡》提出和阐述有关水体、水系、流域等。是陆地水文地理著作。

·中国《禹贡》提出和阐述山脉并加以描述等。是地理著作。

·中国《禹贡》提出和阐述五服制度。是政治地理和政区地理著作。

·中国《禹贡》提出和阐述九州。是具有自然地理意义和人文地理意义的地理区划方案,是区域地理著作和地理区划著作。

·中国《春秋》记述民族。为中国最早民族地理知识著作。

·中国《春秋》阐述根据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确定和规定经济开发。为中国最早的可持续发展思想。

·中国《春秋》出现“地名”术语。

·中国墨子系统阐述道的逻辑。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的逻辑思维与表述。

·中国墨子提出和阐述自然界的整体性观念和思想。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

·中国墨子提出和阐述探讨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的科学方法论。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地理学和地理学家。

·中国李悝提出和阐述“尽地力之教”的农业经济和农业地理思想。

·中国开始编纂《淮南子》。为管理和治理国家而编纂。为综合性地理著作。

·中国《淮南子》明确阐述中国古代研究地理的目的在于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因地制宜发展生产,以解决最根本的衣食问题。

·中国《淮南子》提出和阐述不同地区人群体质的差别,强调地理环境的重要作用。

·中国《淮南子》完整阐述二十四时,即二十四节气。是对自然地理环境周期性过程的认识,属于时间地理学知识范畴。

·中国《淮南子》指出和阐述生物资源持续利用原则。

·中国《淮南子》记述利用木炭重量变化测量空气湿度。

·中国《淮南子》阐述宇宙概念。时间叫作宙,空间叫作宇。

·中国《淮南子》记述和阐述以12年为周期的长期天气预报。

·中国《周书》系统阐述七十二候。是对自然地理环境周期性过程的认识,属于时间地理学知识范畴。

·中国出现理想的政区地理和政治地理格局的“畿服制”。

·中国北魏时期将七十二候正式载入国家历法。

·中国开辟后来被称为“丝绸之路”的中西交通大道。

·中国出现百家争鸣态势。深远影响当时地理知识的交流和中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

·中国编纂完成后来冠名为《周礼》的著作。

·中国《周礼》记述中国山脉、地表水体等。为自然地理著作。

·中国《周礼》记述农业及其灌溉、人口、家畜、特产等。为人文地理著作。

·中国《周礼》体现人地关系、地理环境整体性等思想。为地理学著作。

·中国职方氏是掌管全国的地图和九大行政区的资源和经济情况的官员。

·中国《山海经》和《尚书》等以“五方格局论”思想为核心阐述中华民族不同族群分布及其关系。是中国出现民族地理学的萌芽。

·中国《尚书·尧典》记述二十四节气中的部分节气。《淮南子》完整阐述。

·中国《尚书·尧典》提出和阐述季节概念。称为“时”。

·中国荀况在其《天论》中阐述“天有其时,地有其财富,人有其用,夫是之谓能参”的地理环境或然论的人地关系理论。

·中国记载海市蜃楼。

·中国扬雄完成《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为最早较系统阐述语言地理的文献。

·中国约公元前310年随葬于河北平山的“兆域图”,为中国已发现的最早地图。

·中国邹衍提出区域范围的大、小九州说。

·中国《吕氏春秋》提出和阐述天时、地利、人力的广义的人地关系思想。该思想首先强调人力作用。

·中国《吕氏春秋》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到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共200多年的水、旱记录。为水文地理、气候、灾害地理著作。

·中国司马迁著《史记》。包括丰富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是地理著作。

·中国司马迁《史记·大宛列传》记述大宛等国家和地区的地理和历史,包括距离、物产、人口、分水岭、水系等地理要素。是边疆地理著作和域外地理著作。

·中国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将中国划分为十几个经济地理区,记述当时西北地区牧业,记述中国当时30余个城市的发展及分布,记述当时全国各个地区的资源。是经济地理著作、城市地理著作、资源地理著作。

·中国司马迁《史记·河渠书》系统记述中国水利发展及其地理环境条件。是水文地理著作和水资源著作。

·中国司马迁《史记·河渠书》开始系统阐释沿革地理方面内容。是历史地理著作。

·中国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提出和阐述经济发展的“本末”思想。深远影响中国古代经济地理。

·中国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记述用碳的重量变化测量湿度的方法,测量从冬至到夏至的空气湿度变化。

·中国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记述预测从冬至到夏至天气概况。

·中国开始编纂《尔雅》。包括释地、释丘、释山、释水等。是自然地理学著作。

·中国贾让提出和阐述治理黄河的“治河三策”。指出人们不合理开发是导致黄河水灾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中国西汉远征西域军事活动。加深了对西域、中亚一带的区域地理知识。

·中国的“西戎”攻占镐京,西周亡。深远影响中国人文地理格局。

·中国李陵在出击匈奴过程中编绘地图,并复制一份呈汉武帝。

·中国设内外服制度和分封制度。为政治地理和政区地理重要制度。

·中国出现负责地学环境方面的官职。

·中国提出和施行城市布局的九服概念。

·中国出现自然土壤和农业土壤概念。

·中国形成地理区域范围的“四极”观念和概念。

·中国形成地理环境差异性概念。

·中国周穆王姬满率队向西远游到达中亚地区。

·中国从公元前770至前476年为春秋时期。深远影响中国人文地理格局。

·中国公元前475年开始战国时期,为中国封建社会开始阶段。形成多国及其争霸地理格局。深远影响中国地理格局及历史进程。

·中国张骞在公元前139至前115年两次出使西域。为中国系统认识西域地理的开端。

·中国苏武出使匈奴。为匈奴区域地理发展提供基础。

·中国秦朝完成秦国地图。包括地貌、水文、森林、政区、居民点、距离、方位等自然地理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

·中国将越南纳入中央王朝版图。

·中国开始建设齐淄运河。为以水文地理要素为主导的地理工程。

·中国建设成人工运河鸿沟渠。形成了黄、淮平原水运交通。为以水文地理要素为主导的地理工程。

·中国建设引期思水灌溉雩娄的以水利为主导的地理工程。

·中国修建后来被称为“芍陂”(也称为“安丰塘”)的实现人地共生的地理工程。2015年国际灌溉工程委员(ICID)评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中国源于先秦盛于宋明后来被称为“紫鹃界梯田”的地理工程。2014年被国际灌溉工程委员(ICID)评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2018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包括紫鹃界梯田在内的中国南方稻作梯田评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修建(前246年开始修建、前236年竣工)后来被称为“郑国渠”的实现人地共生的地理工程。2016年被国际灌溉工程委员(ICID)评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中国李冰(约公元前256—前251年)主持修建后来被称为“都江堰”的水利工程,逐渐形成都江堰灌区。为人地共生的大型地理工程。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定为世界文化遗产,2018年被ICID评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中国建成长距离大渡槽——飞渠。

·中国在春秋战国时期始建京杭大运河地理工程。

·中国的秦国统一全国。建立一个以咸阳为首都的幅员辽阔的、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深远影响中国的历史进程和地理格局,深远影响中国古代地理学发展。

·中国秦朝中央政府设立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和官吏。深远影响民族地理格局和民族地理学发展。

·中国施行郡县制行政区划制度。把中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下面划分为若干县。深远影响中国政区地理格局和政区地理学发展。

·中国建设全国性交通网络。以咸阳为中心、以驰道为骨干的交通。深远影响中国地理格局和交通地理学发展。

·中国修筑第一条万里长城。深远影响中国地理格局。

·中国修筑直道约800公里。用于加强北方防务。深远影响中国地理格局和交通地理学发展。

·中国开始修筑五尺道。包括僰道和莋道。沟通中原和西南地区交通。深远影响中国地理格局和交通地理学发展。

·中国秦国讨伐匈奴。深刻影响政治地理格局、军事地理格局。

·中国为保护水体和山林等自然地理环境和自然资源而制定《田律》。

·中国秦始皇东巡封禅泰山。促进地理知识交流和集成。

·中国晁错完成《论守边备塞疏》。为边疆地理著作和军事地理著作。

·中国刘歆编订《山海经》。为管理和治理国家而编纂。包括山经、海经、大荒经三部分。为具有真实性和臆想性的综合地理著作。

·中国《山海经》记载河流和湖泊以及水系。为水文地理著作。

·中国《山海经》记载山脉及其走向、分布等。为地貌著作。

·中国《山海经》记载黄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等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知识。是区域地理著作。

·中国《山海经》根据山脉等将其所描述的地区划分为五个地区。是地理区划著作。

·中国《山海经》描述植物分布和动物分布等。为生物地理著作。

·中国《山海经》描述多种矿物及其分类。为自然资源著作。

·中国朱赣编纂《风俗》。为综合性地理著作。

·中国朱赣《风俗》记述经济、物产、交通、风俗习惯等。为人文地理著作。

·中国朱赣《风俗》记述有关区域的综合地理情况。为区域地理著作。

·中国朱赣《风俗》记述海南岛部分地理。为海南岛区域地理著作。

·中国(公元前214年)修建成后来被称为“灵渠”的实现人地共生的地理工程。2018年被ICID评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中国修建后来被称为“长渠”的实现人地共生的地理工程。2018年被ICID评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中国约在公元前2世纪开始逐渐开辟古代交通道路即丝绸之路。较大规模的远距离区域联系开始。

·中国开始修建(始于秦汉、唐贞观年间修建大型渠道、清末建成八大干渠)后来被称为“河套灌区”的实现人地共生的地理工程。2019年被ICID评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中国公元前214年建成后来被称为“灵渠”的实现人地共生的地理工程。2018年被ICID评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中国修建成后来被称为“宁夏古灌区”的实现人地共生的地理工程。2017年被ICID评定为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RqpSRFq6FRaVP3VXcWG+EPIH6Jr2E5La0ATzsxQtC2ajvFcUig7o7psBI+uSgNG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