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问题提出

一 选题的背景

我国经济的调整增长已经历经了40多年。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开始出现经济增长减速、投资量减少、消费内需仍需扩大的情况;同时又出现了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上升迅速等问题,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不小压力。中国经济近40多年来的发展都是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内需不足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此外,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受出口贸易摩擦加剧、汇率的变动以及其他贸易进口国进口政策的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的影响,近十年中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6年这六年净出口服务与货物对GDP的贡献率都是负值,分别是-42.6、-11.2、-8.1、-2.3、-1.3、-9.6。长期来看,我国经济增长必须也只有依靠内需拉动为主。

因此,在目前这种经济增长减速的新常态下,如何让我国经济健康、协调、稳定地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使我国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净出口的增长和投资驱动朝依靠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的方向去转变,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的必由之路。在这个过程中,城镇化将对我国消费内需产生很大的刺激作用,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城镇化的过程是生活在农村地区的居民逐步转移到城镇地区去工作、生活和居住的过程。城镇化的内涵也会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变而转变。城镇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规划术语》的定义是“人民生产和生活地由农村地域转移到城市的过程,表现为农村居民转移到城市成为城市居民,并且在此过程中,城市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城镇化对于扩大农村消费的意义在于:城镇化过程是人口和产业在城镇区域的集聚,进而产生消费的集聚;城镇化的过程也是城镇不断向农村进行消费文化传播和渗透的过程,可以消除过去由于二元经济结构所造成的城乡消费隔断,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协调发展,最终促进农村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提升。

然而在城镇化的过程中,传统的城镇化建设是一种粗放式的城镇化发展方式,不仅破坏了自然环境,不注重城镇真正的功能和内涵,并且出现了“半城镇化”的情况,这种粗放式的传统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有限,甚至在长期来看,有一定的负效应。所以,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理念,并将之上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使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把我国经济从出口和投资驱动为主的经济模式转变为以依靠消费内需为主的有效途径。

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工业化产生供给,城镇化产生需求。”一些研究也提出,我国的人口城镇化率每增长10%—15%,我国的居民消费率就有可能提高10%—15%。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的消费率是53.6%,而十多年前的2007年,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的消费率就已达到86.2%、79.8%、84.8%、74.7%。可见,我国目前的消费率水平是较低的,城镇化也是提高我国消费率,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方法之一。由图1-1可见,我国的最终消费率的趋势一直是下降趋势,直到2012年后才再所回弹。

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表示,中国的城镇化建设可与美国的高科技比肩,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城镇化发展和美国的高科技进步这两个力量将会在21世纪充分影响人类社会的发展。” 他论述到,中国的城镇化建设会直接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使中国由以传统农业(第一产业)和工业(第二产业)为主的传统经济产业结构,朝着以服务业(第三产业)和信息产业与高新科技产业(第四产业)为主的新型经济产业结构转化,并且伴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农村居民大量地向城镇转移成为产业工人,剩余的农村居民在破解了资源约束后,收入也大大提升,进而促进中国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整体拉动作用。

图1-1 中国历年最终消费率趋势
资料来源:由《中国统计年鉴》(1978—2018)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我国的工业化未能有效地带动城镇化进程存在多方面的原因。占全国近50%的农村人口其消费份额却只占居民消费总额的1/5,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城镇消费总额占居民消费的78.5%,而农村消费总额却只占21.5%,说明内需不足主要是因为农村消费能力不够,这也是内需启而不动的重要原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和层次都大大高于农村居民。而且,农村消费水平增速较慢,农村居民在居民总消费和GDP中的比重也呈下降趋势(见图1-2),这不仅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也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因此,在目前把扩大内需作为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基本立足点和宏观调控的长期战略方针的情况下,扩大内需的重点是扩大居民消费需求,尤其要千方百计扩大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拉动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促进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

图1-2 中国农村居民历年消费占居民消费比重
资料来源:由《中国统计年鉴》(1978—2018)相关数据整理计算得出。

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是中央立足于我国的具体国情,在科学发展观的框架下,建设“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是我国进行现代化建设,实现全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这一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并且是提高农村落后地区的生活消费水平,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

近二十年来,我国农村地区一直在经历着城乡一体化的城镇化建设。1995年,国家11个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农村社会小城镇建设的指导文件。1998年,城镇化战略第一次被中央明确提出来,通过进行城镇化建设来促进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镇,解决困扰中国多年的三农问题,城镇化也成为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重要途径。

2000年党的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会议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在《建议》中指出:“城镇化的发展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入手,逐步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在城镇化的发展过程中,要注重不同城镇之间的经济关联,要让中小城市起到带动小城镇发展的作用。在小城镇得到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中小城市的建设,让中心城市的区域性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并也能让大城市起到辐射带动作用,让我国各类城市的规划和建设、综合管理水平得到提升,创造出中国特色的大、中、小城市,及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化道路。” 2007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长江三角洲地区视察指出,“城乡一体化发展,转变我国过去的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布局要优化,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 。这一谈话是我国中央政府第一次正式提出“新型城镇化”,也可以说,2007年是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开始从传统的城镇化道路转变为“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新阶段。2010年,中央在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应加大城镇化发展力度,着力提升农村消费水平,应有针对性地根据当地经济发展与农村需求的实际情况,提出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的新办法和措施”。可见,城镇化发展与农村消费的扩大不仅是针对国际贸易环境变化的降压措施,更是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减小城乡差距,构建和谐社会的道路选择。所以,扩大农村消费的重要途径就是城镇化建设,从农村社会中走出来,在城镇化的发展中去拉动农村消费,让城镇化建设成为农村消费增长的手段。2011年3月,中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规划纲要》中指出,“应积极稳妥地发展城镇化,并对如何促进农村居民转移到城镇成为新市民、建构城镇化的战略格局、加大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2013年,中央进一步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在我国目前的现代化建设中,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点,指出新型城镇化在经济新常态下对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必须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重要的是城镇的质量,城镇化要和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发展速度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要让城镇化和工业化良好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

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最新的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我国的人口城镇化率,也就是说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已超过50%,2017年达到了58.52%。可以说,我国的城镇化发展已经处于中期阶段。这一阶段特别要注重质的发展,新型城镇化建设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城镇化是以经济增长为主要目标,让地方政府去主导城镇化建设,并以外向型工业和资本投入为主要动力的模式,这种模式在过去的发展进程中,已经出现了不少社会、经济问题。过去十年人口城镇化率快速增长,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到城镇,但是由于户籍等各种原因,享受不了城镇居民的各种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以及公共服务,广大农民和农民工、新市民游离在城镇社保福利体系之外,不能真正融入城镇,甚至出现了中国特色的“半城镇化”现象。传统城镇化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结构性矛盾不仅影响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甚至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只有让新型城镇化建设取代传统城镇化,才能真正推进农村的城镇化发展,拓宽农村居民的消费空间,提升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扩大我国内需,促进经济持续性发展。

二 问题的提出

在我国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方式必须转变为以消费内需为主导,发展城镇化战略,刺激扩大居民消费需求,这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2013年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扩大国内需求,要积极稳妥地进行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将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变成新市民,在城镇消费的扩散效应和集聚效应下,促进我国农民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的变化,拉动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提升,最终刺激扩大农村消费需求。大多数的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只有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才能持续性地拉动消费需求,进而扩大内需。但目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对农村消费的拉动效应远低于学术界理论预期,我国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农村居民消费水平如何?新型城镇化是通过何种机制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为什么我国现阶段城镇化对消费的拉动绩效有限?如何建立健康合理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扩大和升级农村消费是本书拟解决的问题。 bsQ8ugS0fOmYWyyI9h1mBrxUqSY8+gJUztSwONPM5bVr3AsakFc2tsZT3h0vx6vJ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