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中文摘要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已经持续了40多年,40多年来的发展都是以投资拉动为主,消费内需不足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经济开始出现增长减速、投资规模减少、消费内需仍需扩大的情况;同时又出现了产能过剩、劳动力成本迅速上升等问题,给经济发展带来不小压力。此外,国际经济贸易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出口贸易摩擦加剧、汇率的波动以及其他贸易进口国进口政策的变化等不利因素,使我国出口需求减少。从长远来看,我国经济发展的增长必须也只有依靠内需拉动为主。

因此,在这种经济增长减速的新常态下,如何保持我国经济健康、协调、稳定的发展是当前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解决方法之一,促使我国经济发展由主要依靠净出口的增长和投资驱动,朝依靠内需,特别是居民消费需求的方向去转变尤为关键。在这个经济转型过程中,城镇化将对消费需求产生相当大的刺激和促进,从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很大的拉动作用。

2013年,中央进一步发布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明确了在我国目前的现代化建设中,新型城镇化建设是其中的重点,指出新型城镇化在经济新常态下对拉动经济增长、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了“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进程中,必需尊重社会经济发展规律,重要的是城镇的质量,城镇化要和信息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发展速度既不能过快也不能过慢,要让城镇化和工业化良好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

城镇化的发展是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城镇聚集到一定程度后,规模经济、聚集效应等经济活动产生作用的过程,也是社会经济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的产物。城镇化就是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把规模小而分散的农户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和聚居的城镇融合起来,让其加入社会化大生产的过程,这一过程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过程。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对农村消费起到了拉动作用。首先是新型城镇化带来的产业结构优化会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进而促进消费;新型城镇化建设会改善农村社会消费环境,进而拉动消费水平,促进消费升级;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完善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其对降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不确定性,促进农村消费的作用也是明显的;新型城镇化的内容之一更是城乡一体化的建设,城镇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会影响、带动农村居民,具有示范效应,从而也会促进农村消费。

本书是从新型城镇化的视角去研究农村消费问题。总体研究思路是:首先,通过对我国城镇化发展下农村消费水平的研究,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拉动效应;分析新型城镇化拉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动力机制,并定量分析具体动力因子对消费增长的拉动程度;然后,对新型城镇化建设中阻碍消费拉动效应的制约性因素进行分析;最后,综合拉动效应和阻碍性因素,提出建立新型城镇化,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的综合机制。

第一章,导言。分析城镇化对拉动消费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所起的作用;简要阐述我国农村消费的基本现状和国家城镇化建设的历程;阐明本项目的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提出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拉动机制这一研究主题。此外,本章还界定了相关概念,同时也阐述了本书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主要研究内容,明晰了本书可能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第二章,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第一,简要论述城镇化的相关理论,介绍区位理论、结构理论中的刘易斯—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和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非均衡增长理论下的增长极理论、中心—边缘理论、循环累积理论和推拉理论,诺瑟姆的城镇化发展理论等,及其对本书的研究启示。第二,简要论述现代西方消费理论,重点阐述预防性储蓄假说、流动性约束假说和缓冲库存储蓄假说。第三,综述、评价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奠定本书研究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拉动效应。首先,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来分析中国新型城镇化和中国农村消费的现状。设立包含四个维度、16个指标的新型城镇化评测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计算各指标的权重,并以此综合度量我国2000—2017年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分析城镇化发展的过程和存在的问题;其次,描述中国农村居民40多年来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状态与变化过程;最后,建立经济模型分别分析新型城镇化对农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

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对农村消费总量有正向的拉动效应;新型城镇化会促进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升级,其中正向影响最大的消费类目是交通通信,第二位是居住支出,第三、第四位分别是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和医疗保健;而对农村居民的食品支出则是负向影响。由此得出的研究结论是,新型城镇化的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民融入城镇生活,并按照城市的生活方式去生活,消费随之升级。并且发现新型城镇化水平对中国东部地区的农村消费水平的影响效果最明显,其次是东北,再次是中部,最后是西部地区。

第四章,新型城镇化对拉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动力机制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去研究新型城镇化对拉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动力机制,并分别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去分析其对农村消费总量和消费结构的影响效应。第一,新型城镇化中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促进农村消费。第二,新型城镇化建设改善农村社会的消费环境,进而拉动农村消费需求,促进农村消费升级。第三,新型城镇化中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完善对降低农村居民收入和消费的不确定性,促进农村消费的作用明显。第四,新型城镇化中城乡一体化的建设为城镇消费的示范效应创造条件,城镇居民的消费方式、消费习惯和消费观念影响、带动农村居民,具有示范效应,能够促进农村消费。

综合来看,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有着直接、全面的影响,能够降低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支出,增加医疗保健和居住的消费。城镇化基础设施的改善会增加农村居民的交通通信消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会使城镇消费对农村消费产生示范效应,并增加农村居民的文教娱乐消费。

第五章,城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拉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阻力研究。一是基层政府片面追求城镇规模的扩张,产业结构调整落后于城镇化水平,这种粗暴的城镇化发展方式会阻碍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拉动效应的影响。二是农村消费环境的改造没有跟上城镇化扩张的步伐。三是城镇化建设中,新市民和农村居民的养老、医疗、教育、失业等社会保障与公共服务滞后,弱化了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正向影响。四是城镇化发展速度加快,有可能产生城乡收入差距扩大的副作用,削弱城镇消费的示范效应,阻碍城镇化对农村消费的拉动效应。

第六章,发展新型城镇化,拉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研究。从两个方面来制定拉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对策:强化城镇化拉动农村消费的动力机制和消除城镇化消费拉动机制中的阻力因素。一是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农村居民收入与消费能力;二是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及公共产品服务的供给,构建多层次的农村消费金融市场供给体系,为农村消费环境提供更好的软、硬件条件,激发农村居民的消费热情;三是提高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改革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和户籍制度,减少农村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增强消费信心;四是缩小城乡差距,强化消费示范效应;五是加强小城镇建设,激活其对城乡一体化的联结、联动作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村消费水平。六是要根据各地区的不同情况,特别是针对新型城镇化及经济发展较落后的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要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策略。

本书在内容及研究方法上可能创新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方法创新。运用消费决策理论和城镇化经济理论,结合相关计量模型,创新搭建新型城镇化对农村消费需求拉动动力机制的计量模型。

(2)学术思想创新。①动态和比较分析城镇化对农村消费的拉动路径,具体分析和比较各动力因子对农村消费总量、消费结构的拉动效应。②将新型城镇化拉动农村消费的动力机制和阻力因素结合分析,探讨新型城镇化中拉动农村消费的对策。

(3)学术观点创新。城镇化对消费需求具有潜在的持续拉动效应,但如果同时存在于动力机制中的现实阻力因素成为主流,将阻碍拉动效应。这些阻力因素在我国普遍存在,使一些地区的农村消费水平大大落后于新型城镇化进程。因此,要从强化动力机制和消除阻力因素两个层面,制定完善新型城镇化建设,进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的对策。

本书的不足之处:

(1)本书分别从理论上和实证上研究了新型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拉动机制,并在研究基础上对如何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由于本书是基于全国的综合性数据进行的理论和实证分析,而我国的地理区域非常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并不一致。本书并没有进一步针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各区域分别进行比较和研究,是本书的不足之处之一。

(2)本书在研究城镇化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拉动效应分析上,还缺乏与其他国家实证方面的比较分析。与其他国家的比较分析,能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到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

(3)新型城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的综合性概念,包括很多方面,由于本人时间和能力有限,以及在短期内数据的可得性,本书只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可得性指标进行分析,这样可能给研究带来片面性。在后续研究中,可以选取更多的指标,从多方面更全面地研究新型城镇化对中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拉动机制。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农村消费 产业结构优化 公共服务 示范效应 i+jS9UEyN7I/1qQVEvNAgUy2P3qxaG/OgNXorxmsj/1FdFHvv5gqLSno4m05DMe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