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三节
践行社科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担当

以伟大建党精神构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气派,是时代赋予广大社科理论工作者的光荣使命。作为人类科学精神建筑师的社科理论工作者,如何以捍卫真理的理论底气、改造社会的理论骨气、实践检验的理论勇气、持续创新的理论朝气践行使命担当,需要每一个社科理论工作者做出响亮回答。从新时代立德、立功、立言的要求出发,社科理论工作者必须站稳政治立场、扎根人民实践、倡导共同价值,致力于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理体系。

一 站稳政治立场

立德之首义在于立大德、明大德,即以坚定的真理信仰、为民的价值情怀和为国的责任担当,把学术理想同党和人民的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以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历经百年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辉煌成就,实现了中国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置身于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的社科理论工作者,要以党领导人民实现民族复兴大业为学术理想,牢牢地站稳政治立场,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根本指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时代遵循,“推出系统性与学理性并重、说理透彻与文风活泼兼备的高水平研究成果,书写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典,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站稳政治立场,树立正确学术理想,对于社科理论工作者而言绝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各个具体学科的学术研究、话语表达和成果创新全过程的学理实践指南。因而,新时代学人之立德,应当自觉增强“四个意识”,通过系统化的理论阐释和学理体系构建进一步坚定自身和民族的“四个自信”,在以知识和理论武装人民思想的科学精神建构中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真正将自己的学术生涯汇入党带领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洪流中。

二 扎根人民实践

实践出真知,人类实践作为理论的源泉,不断提出时代之问、发展之问。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展的人类文明的崭新实践,既没有现成的教科书,也没有定于一尊、一成不变的套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理论,伟大实践孕育伟大理论。社科理论工作者要响应伟大时代的理论召唤,扎根党团结带领人民向着民族复兴推进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新实践,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创新、话语创新和学科体系构建建功新时代。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根植于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开创的社会主义新天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指明了方向、夯实了根基、创造了条件,是引领社科理论工作者在实践中深刻把握时代的思想武器。因而,新时代学人之立功,应当在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投身于党领导中国人民正在进行的伟大实践,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以深刻的历史逻辑、生动的实践逻辑,不断丰富和完善时代发展的理论逻辑,将自己的学术生命奉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创造中。

三 倡导共同价值

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凝聚着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文明智慧,是促进人类社会共同进步的思想财富。在人类文明的历史进程中,各个国家和民族都在自身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一定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理论学说和文化精神,并随着世界交往格局的不断拓展而彼此借鉴。“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跟随时代步伐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内在逻辑,既揭示了人类在实践中不断认识和改造世界、提升自身精神内能的历史进程,又指明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基于自身特色发展之路进行学术创新的基本路径。“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 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步伐,开创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相结合、中国理论与世界理论相联通、人与自然生命相共存和人类命运彼此相连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勇立时代潮头、融通古今中外,阐发思想先声、倡导共同价值,是社科理论工作者的使命所在。因而,新时代学人之立言,应当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宏阔的理论视野、扎实的知识学养、前瞻的科学思维,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倡导价值、贡献智慧,以中国特色学术创新的世界表达,弘扬中国精神,弘扬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

四 构建学理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其繁重的任务,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各方面力量协同推进。要实施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搭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平台,全面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创新。” 创新是每一个社科理论工作者的职责所在,既要从学术研究的每一个问题入手,提出新范畴、找寻新路径、探索新方法;又要从学科体系的系统性出发,界定新概念、提炼新观点、得出新论断。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的研究对象虽然不同,但内在的科学精神是统一的,探索与创新则成为其精神活力的内核。面对世界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如何在人的技术生存中把握社会实践的真谛,需要以深刻的哲学思维为先导,以跨学科的知识背景为支撑,不断开拓学术新视域、构建学科新体系。作为新时代的学人,要胸怀国之大者,自觉融入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系统工程,争当学术先锋、善于团结协作,发挥中国学术资源丰富、人才队伍密集、组织协调有力的体制机制优势,以中国学理智慧打破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霸权,架起人类社会共同发展进步的理念之桥、民心之桥,世界各国之间的和平之桥、合作之桥,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贡献更多的人类文明进步新成果。 WGfDBZAW+D6deorK2sH/k4J1T9GeD/7hQMLV5/ngjW8/fCEB19NSI+s3f8C52AGP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