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二节
构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气派

伟大的事业需要伟大的理论,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的历史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历史任务。伟大建党精神所彰显的主体创造力量,既是坚持走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的精神动能,也是构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气派的价值导向。以伟大建党精神构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气派,主要体现在捍卫真理的理论底气、改造社会的理论骨气、实践检验的理论勇气和持续创新的理论朝气四个方面。

一 捍卫真理的理论底气

科学作为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方法体系,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而不断丰富拓展。哲学社会科学相对于自然科学、技术科学而言,主要是以人类社会自身作为认识和改造对象,透过人类社会的种种现象发现其内在的规律和本质。马克思主义以深邃的历史洞察和卓越的逻辑解析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其基本原理经过历史实践的检验成为人类真理。因而,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构建必将以捍卫真理作为自身的理论底气,在任何时候都不能产生动摇。伟大建党精神所揭示的主体力量首先在于对真理的坚持和对理想的坚守,这一强大的主体认知力量也构成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捍卫真理、探寻规律、拓展智慧的根本价值目标,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奠定了真理底气。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所取得的社会实践成果,一再证明马克思主义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上的指导地位,不仅要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要义,始终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学理体系,而且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基石,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统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灵魂。应当看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体系建构,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相同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只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才能真正明辨真理与谬误,真正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之精髓,以正确的政治方向引领学术导向,立足于中国实践构建起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真理的力量是无穷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捍卫真理的理论底气是中国学术气派不可动摇的根基。

二 改造社会的理论骨气

哲学社会科学的真谛不是停留在解释世界,而是在于改造世界。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始终是以改造中国社会、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根本目的,将理论上求索和创新,同革命斗争实践中的奋斗与创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的百年奋斗历程中,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就成为贯通理论发展与实践创造的统一意志。伟大建党精神所彰显的主体的顽强意志力,为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铸就了改造社会的理论骨气。这种理论骨气说到底就是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指导中国实践、解决中国问题,同时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根植于中国大地,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引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成为其内在的逻辑主线和文化主线。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逻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智慧相结合,形成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厚积薄发的风格和欣欣向荣的气派,必将为创造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奠定更为坚实有力的理论支撑。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路径,也是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理体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要以改造社会的理论骨气,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强大的理论自信,回击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各种攻击与抹黑。新时代建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绝不是关起门来自说自话,而是面向世界倡导和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以新概念表达新事实,以新范畴统摄新实践,在回答好中国之问的同时,回答好世界之问,让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成果为世界所共享。

三 实践检验的理论勇气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哲学社会科学只有经得起人类社会实践的检验,才能体现其科学真理的价值。而人类社会实践就是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改造世界,创造理想社会。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中国道路的成功举世瞩目,党领导人民以创造性的集体社会实践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性。“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更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坚定不移地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前进,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气概,探索中国道路,实事求是,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在实践检验中创造性发展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伟大建党精神所揭示的主体在价值实践上坚决的行动力,构成了党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历史创造力,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坚定了实践检验的理论勇气。

实践标准是哲学社会科学理论创新的根本标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直面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站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进的新起点上,回答好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并以中国实践和人类社会文明进程加以检验。“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版,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 因而,不可能有现成的理论来指导中国道路,必须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真理把握时代,在当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始终坚定实践检验的理论勇气,立足实践、扎根实践、服务实践,以实践推动和检验理论创新,以丰富的理论创新成果指导和发展实践,在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中构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求真务实气派。

四 持续创新的理论朝气

“理论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 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的历史征程中,始终把理论创新作为党的自身建设和领导人民进行创造性集体实践的关键。思想建党、理论强党,是中国共产党的鲜明特色和光荣传统,也是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成就的内在精神力量。“理论创新每前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 在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创造中,只有持续不断地进行理论创新,才能以活的理论解决好活的实践中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在于坚持党的领导,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理论创新的政治本色和价值归宿。伟大建党精神深刻揭示了社会实践主体之所以具有恒久的感召力,正是基于对党和人民的赤胆忠诚、高度负责。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召唤,是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主体始终充满朝气的活力之源,也是构筑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生命的理论朝气。

“哲学社会科学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是确保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和学术导向前进,不断完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关键和保障,也是推动中国理论面向中国实践与时俱进、持续创新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理论创新始终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是引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前进的总航标。党的自我革命永不停步,持续创新的理论步伐也永远不会停步。“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中国共产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全面从严治党是根本,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则是其实践之必然。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必须紧跟时代步伐,以时不我待、开拓创新的理论朝气,永远跟党走,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价值情怀,向党和人民交出理论的时代答卷,努力为党和人民争取更大光荣。 m74HRH0Ne7uQT49uZogci0JZ69whVtKB1WzlZBh4j5t6ToBTJZUFepCG+gLuxCK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